群體行為學派

群體行為學派是管理學學派之一。形成於20世紀30年代。最早研究活動是霍桑實驗。該學派從人際關係學派中分化出來,兩者關係密切,其關心的主要是群體中人的行為,而不是人際關係。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奧、盧因、阿吉里斯等。以社會學、人類學和社會心理學為研究基礎,提出“團體動力學”概念,強調群體中的人的行為,包括小群體的文化和行為方式,以及大群體的行為特點。把大型群體的行為稱為“組織行為”。其中“組織”一詞被用來表示公司、企業、政府機關、醫院以及任何一種事業中一組群體關係的體系和類型。主要代表作有阿吉里斯的《個性與組織:互相協調的幾個問題》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群體行為學派
  • 外文名: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對象:人際關係和個人行為
  • 學科:社會學、人類文化學、社會心理學
群體行為學派
但它關心的主要是一定群體中的人的行為,而不是一般的人際關係和個人行為;它以社會學、人類文化學、社會心理學為基礎,而不是以個人心理學習基礎。這個學派著重研究各種群體的行為方式,從小群體的文化和行為方式到大群體的行為特點,均在研究之列。有人把這個學派的研究內容稱為"組織行為"(Organizational behavior)研究,其中"組織"一詞被用來表示公司、企業、政府機關、醫院以及任何一種事業中一組群體關係的體系和類型。這個學派的最早代表人物和研究活動就是梅奧和霍桑試驗。50年代,美國管理學家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提出所謂"不成熟-成熟交替循環的模式",指出"如果一個組織不為人們提供使他們成熟起來的機會,或不提供把他們作為已經成熟的個人來對待的機會,那么人們就會變得憂慮、沮喪,甚至還會按違背組織目標的方式行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