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音樂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是一本2023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益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馬音樂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
- 作者:張益琴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2月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07764550
《白馬音樂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是一本2023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益琴。
《白馬音樂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是一本2023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益琴。內容簡介本書為2018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成果我國藏彝走廊東部邊緣的白馬藏地沒有音樂文字,至今保留著原始多神崇拜的巫樂傳統,...
《阿詩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是在後現代主義“新史學”浪潮中誕生的一部典型的口述歷史文本,對石林境內的《阿詩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訪談,形成了11份口述史料,在過去專家學者記錄的《阿詩瑪》原始資料之外,填補了阿詩瑪文化研究的一項空白。——劉世生 石林彝族自治縣史志辦主任 “阿詩瑪”是奇蹟——天生麗質...
《傳承人口述史撰寫工作指導手冊》是2023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從2003年算起,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經整整地走過了16個年頭。在這16年中,我們既取得了前所未有成就,也出現過許多令人煩惱的問題。而究其根本,說到底還是理論準備不足。我們的偉大實踐,常因缺乏理論指導而停滯不前甚至誤入歧途...
文化傳承人,也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人。涉及民間文學、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等5大類134個項目。表現形式 傳承人主要現身於口頭文學、表演藝術、手工技藝、民間知識等領域。對傑出傳承人的調查和認定,傳承人的權益和管理,是21世紀初正在進行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中遇到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文化傳承人...
《傳承人口述史方法論研究》是馮驥才主編、張士閃、馬知遙、郭平、祝昇慧、馮莉等編寫的一部文化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12月。該書聚焦“傳承人口述史”這一匯聚人類學、遺產學、歷史學等諸多學科的全新概念,著重討論口述史研究中的傳承人、傳承人的文化記憶與口述傳統、傳承人口述史的特徵、傳承人口述史訪談方法...
《說自己:非遺傳承人口述實錄》是2019年貴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嵐。內容簡介 作者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多年,接觸到一些充滿民間智慧的鄉土知識高人,他們是農村極普通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閒時,喜歡從事各種充滿智慧有用的民間技藝。本書選了幾個不同類型的傳承人,請他們敘述自己的故事,...
《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傳承人口述史叢書》是2021年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相關情況是一項良心工程,也是搶救性工程,記錄者要對歷史負責,充分採集傳承人的相關信息,確保真實性,體現完整性,達到傳承性。為了梳理“非遺”傳承人搶救性記錄的資源,進行部分成果轉化,浙江省...
《中國民間藝術傳承人口述史》是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出版時間 2010年6月25日上午,由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出席的《中國民間藝術傳承人口述史》叢書的出版新聞發布會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主要內容 作為國家“十一··五”重點出版物《中國民間藝術傳承人口述史》(十卷本)叢書在各位中國...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影視文化研究 越裔導演電影中的民族形象及其文化表征 兩部《梁祝》與兩次戲曲電影的美學轉向——聚焦1963版《梁祝》“將戲就影”的視聽語言分析 口述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歷史的細語——記憶、敘述與口述歷史的真實性 鈞運成器話匠心:龍泉青瓷傳承人盧偉孫 無所不雕顯工巧:東陽木雕傳承人黃...
《傳承: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實錄》是2018年12月由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編纂、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叢書。該叢書是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服務現實”系列文化工程的重頭戲,也是河南省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文化項目。主要內容 該叢書共分10大類40卷,計800餘萬字,系以口述史形式,首次對河南省已...
為了使這項關乎中國文化傳承的重要工作得到更確鑿的延伸,我們對所有認定的傳承人生活的文化背景、地域特徵、民俗習慣及其傳承史、口述史、技藝過程、藝術特點和代表作,按照統一格式進行進一步的調查與整理。建立完備的檔案和資料庫,並以圖書方式加以表現。四、必須強調,儘管傳承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至關重要,但由於...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立法建言 傳統工藝技術研究 試論傳統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保護與開發 中國鄂倫春族樺皮工藝文化的傳承和振興遠景 藝術與科學的完美結合體 ——中國民間香包 傳統物質文化研究與現代設計藝術 現代“韓山薴布”的織造以及存續危機小考 年畫傳承人口述史田野作業的方法與思考 再論中韓兩國陶瓷...
本書以西藏有代表性的22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為訪談對象,歷時三年,通過大量田野考察而形成。全書共涉及8類22項非遺保護項目,內容涵蓋西藏音樂、歌舞、繪畫、手工製作、醫藥等多個方面,基本上呈現了西藏非遺保護名錄的特徵特色。作為一部口述史,本書在文字方面儘量保持了口述人的敘述風格,從中可以深切體會到他們...
附錄一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附錄二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錄..附錄三傳承人口述史訪談大綱...附錄四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後記 作者簡介 胡愛民 男,1976年12月出生,副研究館員職稱,高等教育學碩士,現任海南省高校圖工委信息素質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研究方向為大學生信...
《劉魁立口述史》是2024年中國文聯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魁立。內容簡介 本書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親歷者口述史”叢書之一。叢書通過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重要學者及親歷者進行細緻全面的訪談記錄,鮮活而生動地呈現非遺保護的中國實踐的動態過程。本書真實記錄劉魁立先生的人生經歷,展示其對非遺保護...
2016年6月16日,在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成立。機構簡介 該研究所是經中國民協和天津大學批准,依託於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組建而成的國家級傳承人口述史研究機構,旨在系統、深入地開展傳承人口述史的理論建設與田野作業,更好地推進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中國城市的再造——關於當前的“新造城運動”》、《對名城應建立黃牌和紅牌制度》、《一定要為唐卡建立文化檔案——〈中國唐卡文化檔案田野普查工作手冊〉序言》、《為傳承人口述史立論》、《我為慈城擔憂》、《傳統與地域性》等文章,以及《關於緊急搶救民間文化遺產的提案》、《關於確立“中國文化遺產日”的...
本課題以山西民間音樂流傳為對象,通過田野調查,揭示山西民間音樂衰落的原因、趨勢和不竭的生命活力,以喚起人們的保護意識,並對政府及文化部門可以採取的扶植政策給出相應建議。課題成果包括總報告(山西民間音樂遺產的繼承與保護)、分報告(田野調查報告)及附錄(口述史)三個部分。目錄 總報告山西省民間音樂遺產的...
文化抗辯理論在傳統文化司法審判中的運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權利主體、傳承人的權利義務及其他——從《雄鷹飛逝(如果我能)》到《烏蘇里船歌》扶貧視域下少數民族非遺傳承人的“身份認定”研究 “社區”的回歸與“新在野之學”的導向——傳承人口述史再探路 無文字民族口承史詩傳承人保護實踐研究——以苗族史詩《...
《中國非遺傳承人口述技藝叢書:木版年畫技藝》是2018年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叢書採用口述史學方法,對木版年畫、葫蘆雕刻、陶藝、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進行採訪,記錄相關遺產的歷史傳承、風格特點、技術創新及衍生髮展等方面。這幾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選自文化部和教育部聯合發起的中國非物質...
《隱藏的歷史--嶺南民間音樂傳承人口述史》是2020年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廣東漢樂是主要流布於粵東客家民系聚居區的民間器樂種類。據考證,廣東漢樂的產生與中國歷史上的漢族多次南遷,*終形成客家這一漢族支系有著直接的關係。廣東省大浦縣是廣東漢樂之鄉,大浦縣民間廣東漢樂文化生態在粵東地區發展...
從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中的學術要求、操作規程、文獻收集、文稿編輯、成果整理和編目等各個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內容涵蓋非遺學、影像人類學、口述史學等多個學科,既有理論上的指導,又有實際的操作方法,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影像資料採集和口述史工作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湖南少數民族非遺傳承人口述史》是2024年7月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李陳貞、朱靜。內容簡介 《湖南少數民族非遺傳承人口述史》是湖南省“十四五”時期民族古籍出版重點項目,通過對湖南土家族、苗族、侗族、瑤族、白族等5個少數民族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開展訪談對話,以口述實錄與...
《浙東區域非遺傳承人口述史研究--以海港北侖區為例》是2021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在充分借鑑和吸收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區域非遺切入,將鏡頭集聚在“古之海濡地、今之東方港”的浙東寧波北侖區,關注那些名不見經傳,雖幾經存滅卻依然留傳至今的口頭和行為文化遺產,關注那些文化的...
《非遺研究》(第二輯)共有“非遺傳承人口述史”“非遺保護的理論與實踐”“博物館與非遺保護”“非遺發展研究”“非遺專題研究”5個欄目11篇文章,約18萬字,研究內容包括具體的非遺項目如騰衝皮影戲、重慶萬州金錢板、楊柳青木版年畫、珠海唐家灣金花誕等,也包括抽象的非遺保護與藝術人類學、文化自覺與非遺傳承人...
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 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於2002年籌備並於當年12月獲準為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2003年2月正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啟動實施,工程覆蓋了木版年畫、民間剪紙、唐卡、泥塑、節俗、口頭遺產、神只繪像、美術圖典、史詩、神話、古村落、民間故事、服飾文化、傳承人口述史、傳承人名錄與譜系、皇會...
本刊設有非遺保護的理論與實踐、非遺研究的學術史、非遺調研報告及民族志研究、非遺保護專題研究、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專題研究、人物訪談與學術對話、非遺傳承人口述史、世界非遺之窗、非遺保護簡訊、非遺研究書評等欄目。圖書目錄 ·人物訪談與學術對話·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本體性解讀 ·非遺保護的理論與實踐· ...
民俗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傳承人口述史。科研成果 (一)論文 1.《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的效度與限度研究》,《文化遺產》,2015年第5期;2.《回歸鄉土、小戲大作——五音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霍俊萍口述訪談》,《文化遺產》,2016年第6期;3.《試論建築遺產保護中“非遺”傳承人保護的問題與...
該書分上、中、下3卷,總計230餘萬字,共收錄圖片300餘幅,伊瑪堪說唱48部,此外還精選了伊瑪堪傳承人口述史、伊瑪堪調查報告、伊瑪堪藝人和翻譯家的介紹等內容,比較完整、客觀、系統地反映了赫哲族伊瑪堪說唱的全貌,收錄了詮釋伊瑪堪說唱傳承區域、代表性傳承人、歷史淵源、表現形態、文化價值、瀕危狀況及保護的重要...
截止2021年,已完成和正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4項)、“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歷史叢書(31卷)》、省部級與橫向科研課題等30餘項。1.主持溫州大學“十二五”前期規劃項目《溫州人口述歷史資料庫建設》(2010年-)。2.主持200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美國現代口述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