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飯魚(銀魚的香港俗稱)

白飯魚(銀魚的香港俗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飯魚是銀魚在香港的稱呼,也是香港一種白色布鞋的俗稱,在粵語中還有“見”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銀魚
  • 拉丁學名:Hemisalanx prognathus
  • 別稱:白飯魚、炮仗魚、面丈魚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 :輻鰭魚綱
  • 亞綱:軟骨硬鱗亞綱
  • :胡瓜魚目
  • :胡瓜魚科
  • 亞科:胡瓜魚亞科
  • :間銀魚屬
  • 分布區域:分布於日本、朝鮮、韓國、越南、前蘇聯及我國近海和內陸各水域
簡介,生理特徵,生活習性,分類,進化地位,分布狀況,保護現狀,

簡介

白飯魚是廣府地區對銀魚的稱呼。
白飯魚白飯魚

生理特徵

同脊椎動物一樣,文昌魚具有一條沿背部下行的神經索,並具有呈條帶狀的肌節。然而,和脊椎動物不同的是,文昌魚的背神經索不是由骨骼所保護,而是由許多柱狀細胞所在組成的具有韌性的膜狀結構所緊密包圍,這種起支撐作用的結構比脊椎簡單得多,又被稱為脊索(notochord)。文昌魚的脊索和脊椎動物的脊椎不同,它一直延伸進入頭部,故文昌魚所屬的亞門被稱作頭索動物亞門(Cephalochordata),其中“cephalo-”意思就是“與頭部相連”。文昌魚嘴的前端長有口笠觸手(oral cirri),起到感覺器官和過濾進入口中的海水的作用。

生活習性

中國是世界銀魚(銀魚科Salangidae的簡稱)的起源地和主要分布區,在中國東部近海和各大水系的河口共分布有世界17種銀魚中的15種,其中特有種6種.銀魚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均很高,是重要的經濟魚類。銀魚生活周期短、世代離散、生殖力和定居能力強。作為典型的r-對策者,銀魚對環境變化敏感且反應迅速,種群消長快,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其種間食性、生長和繁殖等生物學和生態學特徵的豐富的多樣性。然而中國的銀魚天然資源卻因圍湖造田過度捕撈、環境污染和生境破碎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持續衰退,各種銀魚的天然資源都不同程度地下降,物種分布範圍顯著縮小,個別物種漸危。本文在綜述中國銀魚生物學、生態學和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中國銀魚研究及其物種多樣性種質資源保護工作中所面臨的問題;呼籲審視銀魚移植增殖的生態效應,加強銀魚的基本生態學研究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並提出中國銀魚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對策。
白飯魚

分類

頭索動物亞門只包含一個綱(頭索綱)一個科(鰓口科)兩個屬。即文昌魚屬和偏文昌魚屬。偏文昌魚的顯著特點是只在身體的右側有生殖腺

進化地位

頭索動物的地位
祖先可能是原始的無頭類,與無脊椎動物有共同祖先;
由於適應不同生活方式而演變為兩支,一支演變為原始有頭類,導向脊椎動物進化之路,另一支特化為旁支,演變成頭索動物的鰓口科動物;
認為頭索動物是當前脊椎動物的原始類群,是脊椎動物的姐妹群。在動物學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分布狀況

中國廈門、青島市文昌魚的兩個主要棲息地。此外,整個東南亞沿海均有發現文昌魚。在北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佛羅里達州也有分布。

保護現狀

由於對棲息地的底質及水質的要求較高,人為破壞所造成的棲息地環境改變有可能造成文昌魚種群的消失。例如廈門海堤的修建就直接導致了曾經年產60噸文昌魚的劉五店漁場的消失。此外,由於文昌魚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為東南亞一帶的傳統食物,商業性的捕撈也加速了文昌魚資源的枯竭。文昌魚現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