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白雲起封中詩
- 作者:呂溫
- 創作年代:唐代
- 文學體裁:排律
《白雲起封中詩》是唐朝著名文學家呂溫的代表作品之一。(見《全唐詩》卷三百七十)詩詞正文封開白雲起,漢帝坐齋宮。望在泥金上,疑生秘玉中。攢柯初繚繞,布葉漸蒙籠。日觀祥光合,天門瑞氣通。無心已出岫,有勢欲凌風。倘遣成膏澤,從...
賦得白雲起封中 《賦得白雲起封中》是唐代李正辭創作的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千年泰山頂,雲起漢皇封。不作奇峰狀,寧分觸石容。為霖雖易得,表聖自難逢。冉冉排空上,依依疊影重。素光非曳練,靈貺是從龍。豈學無心出,東西任所從。
《省試白雲起封中》是一首五言律詩,作者是唐朝的沈希烈。作品簡介 詩詞名:省試白雲起封中 作品原文 千年泰山頂,雲起漢王封。不作奇峰狀,寧分觸石容。為霖雖易得,表聖自難逢。冉冉排空上,依依疊影重。素光非曳練,靈貺是從龍。豈學無心出,東西任所從。出處 《全唐詩》卷一百二十一 ...
賦得白雲起封中 《賦得白雲起封中》是唐朝詩人張嗣初的作品之一。詩詞正文 英英白雲起,呈瑞出封中。表聖寧因地,逢時豈待風。浮光彌皎潔,流影更沖融。自葉堯年美,誰雲漢日同。金泥光乍掩,玉檢氣潛通。欲與非煙並,亭亭不散空。
白雲起封中·一作張嗣初詩 《白雲起封中·一作張嗣初詩》是唐代許康佐創作的詩詞。英英白雲起,呈瑞出封中。表聖寧依地,逢時豈待風。浮輝彌皎潔,流影更沖融。自葉堯天美,誰言漢日同。泥金光乍掩,檢玉氣俄通。猶願非煙瑞,亭亭不散空。
此後曹“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和唐詩“秋風吹白雲,萬里渡河汾”等諸如此類的佳句,無不受到《秋風辭》的啟示,而兀出一定的繼承、借鑑關係。明人謝榛以為,《秋風辭》之起句,出於高祖劉邦的“大風起兮雲飛揚”(《四溟詩話》)。僅從字面看,固然不錯;但兩者的境界和情韻,卻頗為異趣:“大風起...
張嗣初,貞元八年進士。人物簡介 張嗣初,貞元八年進士。詩二首。詩詞作品 《水調歌頭》 《賦得白雲起封中》 《春色滿皇州》詩詞原文 水調歌頭 名節本來重,軒冕亦何輕。人間兒戲,剛自指點客星明。黃屋龍旗九仞,蒼石漁絲千尺,誰辱又誰榮。會得儻來意,方識古交情。想當時,奇男子,漢真人。龍潛豹隱...
五色土益雜封。縱遠方奇獸蜚禽及白雉諸物,頗以加禮。兕牛犀象之屬不用。皆至泰山祭后土。封禪祠;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天子從禪還,坐明堂,群臣更上壽。於是制詔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懼不任。維德菲薄,不明於禮樂。脩祠太一,若有象景光,籙如有望,震於怪物,欲止不敢,...
泰山老人詩………[唐]張 籍(9)題靈岩諸峰………[唐]錢 起(9)白雲起封中………[唐]呂 溫(9)白雲起封中………[唐]李正辭(10)觀開元皇帝東封圖………[唐]馬 異(10)送盧大理趙侍御祭東嶽兼寄孟兗州………[唐]韓 翊(10)奉和展禮岱宗………[唐]薛克構(10)高士詠………...
《史記·孝武本紀》:“封禪祠,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封起來的或用來封裝東西的紙包或紙袋。 司馬光《答彭寂朝議書》:“雖市廛畎畝之民,皆得直上封言事。” 封套;賞封;信封 (Fēng)古地名,在今陝西省風陵渡鎮東。 《戰國策·燕策二》:“我下枳,道南陽封冀,包兩周。”(Fēng)姓氏用字。參...
此時篷島名聲冠絕一時,文人墨客相聚奉化排溪篷島,與胡氏後人互相唱和。胡氏後人有詩讚曰:《篷島》海上來何日,孤高倚碧空。白雲晴作彩,丹藥老成叢。鶴駕寒煙里,鸞音明月中。山居鄰近者,晨文挹仙風。《石樓》花山千古在,誰著石樓名。危棟凌霄起,層梯逼斗橫。望倦非杳渺,聽月更加明。此日登高意,...
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這“白雲從空,隨風變滅”的結尾,顯見詩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
宋代王灼《碧雞漫志》:《鑑戒錄》云:“《柳枝歌》,亡隋之曲也。”……予考樂天晚年,與劉夢得唱和此曲詞,白雲:“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劉夢得亦云:“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蓋後來始變新聲,而所謂樂天《楊柳枝》者,稱其別創詞也。其四 宋代范晞文《對床...
李白的所作所為,光明磊落,一派天機,像白雲在藍天舒捲那么自如,像花開花落那么自然,像輕風颳起湖面漣漪那么自在。這樣,就將這封信寫得極其光明磊落,內心無私,文風自然就能盡情地抒發。為此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篇原本是世俗交際的文字,卻猶如他的詩一樣,充分表現出他的個性。這裡面所具有的,正是“天生我才必...
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前一首詩,寫江漢風光,運用了水墨山水的造境和運筆,大處落墨,勾勒出江漢雄渾壯闊,水天一起浮動,山色若有若無的景色。後一首詩,寫終南山的勝境,意象朦朧,含蘊極富,山中的青嵐疊翠,千岩萬壑盡都籠罩於茫茫“白雲”,蒙蒙...
此外盧照鄰後期詩作多用暗淡、哀愁、淒清的意象,如孤雁、枯樹、悲風、斑鬢等等,形成一個鮮明的意象群,和詩人前期詩作鮮艷、明朗的白雲、明月、夏荷、秋樹等形成鮮明對比。後期詩作語言上則多用“孤”“獨”“悲”“愁”等字營構一個獨特的語義場,和前期清新、壯麗的語言大相逕庭。綜觀盧照鄰的後期詩作,無...
明·陸時雍《唐詩鏡》:此詩氣格高迥,渾若天成。明·鐘惺《唐詩歸》:譚云:此詩妙在寬然有餘,無所不寫。使他人以歌行為之,尤覺不舒,宜爾太白起敬也。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前四句敘樓名之由,何等流利鮮活?後四句寓感慨之思,何等清迥悽愴?蓋黃鶴無返期,白雲空在望,睹江樹洲草,自...
《飛來船》是明末抗清義士王夫之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明亡後王夫之隱遁家鄉湖南衡陽之石船山,埋頭著述,這首詩是描寫流經衡陽池段的湘江山水風景,並襯托作者晚年恬淡閒適的心境。作品原文 飛來船 偶然一葉落峰前,細雨危煙懶扣舷。長借白雲封幾尺,瀟湘春水坐中天。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一葉:即指小舟。古...
這首詩在這方面表現得相當典型。起聯明寫昨夜,實際上暗含由今宵到昨夜的情景聯想與對比;次聯似應續寫昨夜,卻突然回到今タ相隔的現境;頸聯又轉為對對方處境的想像,末聯則再回到自身。這樣大幅度的跳躍,加上實境虛寫(如次句)虛境實寫(如頸聯)等手法的運用,就使得這首採用賦法的無題詩也顯得斷續無端,...
明末清初·黃生:三句承上起下,深而有力,從夜半無眠至曉,故怨鐘聲太早,攪人魂夢耳。語脈深深,只“對愁眠”三字略露意。夜半鐘聲或謂其誤,或謂此地故有半夜鐘,俱非解人。要之,詩人興象所至,不可執著。必曰執著者,則“晨鐘雲外濕”“鐘聲和白雲”“落葉滿疏鐘”皆不可通矣。(《唐詩摘鈔》)清...
詩《頌》說:“自堂上至於門塾,自牲羊至於牲牛,大鼎小鼎,全都驗過,牲肥鼎潔,祭事綢繆”,“不喧譁不倨傲,恭慎又肅穆,神必降福,得享壽考,休美徵候。”如今鼎已到甘泉宮,看它色澤光潤。變化如神,朝廷必承無疆之福。這與行到中山時,有黃白雲蓋降落在鼎上的徵兆相符,還有麃獸這種符瑞,以及大...
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武帝內傳》稱王母為“玄都阿母”。⑷青:一作“白”。⑸仙人:古代傳說,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樹,月初生時,先看見仙人兩隻腳,月亮...
”於是用手指著幾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個說:“到這個小妮子唱的時候,如果不是我的詩,我這輩子就不和你們爭高下了;果然是唱我的詩的話,甭客氣,二位就拜倒於座前,尊我為師好了。”三位詩人說笑著等待著。一會兒,輪到那個梳著雙髻的最漂亮的姑娘唱了,她唱道:“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
這組詩情蘊理中,思與境偕,尤其第二首詩是作者的代表作,虛實相對,用意工妙,詩情淒楚,吟來潸然淚下。作品原文 隴西行四首 其一 漢主東封報太平,無人金闕議邊兵。縱饒奪得林胡塞,磧地桑麻種不生。其二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其三 隴戍三看塞草青,...
祭天后的賽會開始,賽馬場上,成群的白馬,猶如一片白雲,向西北方移去。活動結束,皇帝頒下賞賜,一匹匹紫色駱駝,負盛滿酒的銀色酒瓮,走向各部落王公貴族的帳篷。全詩由一個個畫面組成,從祭天寫到賽會,又寫到活動結束,每個過程都抓住最精彩的部分。祭天則寫風帶酒香,賽會則寫賽馬,比賽結束則寫頒賜。餘下...
“詩中有畫”,恰是倪瓚身兼畫家的本色。之後“候門”“白雲”兩句直接述志。“刺謁”是說帶著名刺(名片)去拜訪大人物為自己謀利。周老南《雲林先生墓志銘》說倪瓚為人“清而不污”,“不為諂曲以事上官,足跡不涉貴人之門”,這正是這兩句曲辭最好的註腳。最後三句,再回到歷史與現實上來,辭說,如今...
《大唐新語·隱逸第二十三》:“司馬承禎,字子征,隱於天台山,自號白雲子,有服餌之術。則天、中宗朝,頻征不起。睿宗雅尚道教,稍加尊異,承禎方赴召。睿宗嘗問陰陽術數之事……深加賞異。無何,苦辭歸,乃賜寶琴、花帔以遣之。工部侍郎李适之賦詩以贈焉。當時文士,無不屬和。散騎常侍徐彥伯撮其美...
習公有遺坐,高在白雲陲。樵子不見識,山僧賞自知。以余為好事,攜手一來窺。竹露閒夜滴,松風清晝吹。從來抱微尚,況復感前規。於此無奇策,蒼生奚以為。《登總持寺浮圖》半空躋寶塔,晴望盡京華。竹繞渭川遍,山連上苑斜。四門開帝宅,阡陌俯人家。累劫從初地,為童憶聚沙。一窺功德見,彌益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