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
從理論淵源上看,發展位理論的產生淵源是生態位理論。生態位是生態學中的一個重要術語。英國的動物學家埃爾頓(C.Elton)首次提出“生態位”概念。他認為,在生物社群中,營養物質通過植物、糧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一級一級地流動,每一個物種在生物社群中處於特定的地位,即生態位。生態位作為生態學最基礎最重要的理論之一,有許多下位層次的概念,比較重要的包括生態位的重疊與
競爭、生態位分離、
生態位寬度、生態位壓縮與釋放、生態位移動和生態位動態等。
1998年,王黎明
博士從人地系統視角研究區域
可持續發展問題時,依據生態位理論提出了“發展位”的概念。他提出“所謂發展位是指作為人類社會
經濟活動的環境(自然環境、社會
經濟環境)所提供的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可利用的各種生態因子、經濟因子和社會因子,以及人類活動與環境之間存在的生態、經濟和社會關係的集合。”他認為發展位是一個多維向量,包括生態、經濟和社會多方面的因素及功能關係,它不僅具有空間概念,而且具有時間概念。它反映了不同類型的人類活動和自然一社會一經濟環境對於人類活動的適宜程度,反映了環境的性質、功能、作用和優劣勢,從而決定了它對不同類型的人類活動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王黎明博士指出尋找良好的發展位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共同特徵,也是人的
心理和心理
需求的折射。他認為發展位與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相互作用時遵循限制性規律、競爭性規律和共生性規律。
計算
王黎明在給出發展位基木
定義的同時,還給出了這一概念的數學描述和發展位與
系統狀態之間的一般的映射關係,但沒有對如何計算進行探討如前所述。發展位是區域
複合生態系統在一定發展時段所具有的狀態或水平發展水平或發展狀態可以用兩種形式表示:一是其絕對水平或狀態,如某年的
人口總量、
人均GDP,
森林覆蓋率等等;二是其相對水平或狀態.即上述絕對值相對於某一固定時刻或固定數值(如某一
基期、規劃值、某一理想狀態值如小康指標等)的值為使計算上的統一這裡選擇後一表達形式,即用某一時刻狀態的絕對值相對於規劃數值的值來表示該時刻系統的發展位。具體地,某一要素(即狀態變數
ui)在某一時刻(j)的值為
Xij,則其發展位(
Lij)可按卜式進行計算:
Lij=Xij/ai
式中,
ai為
ui的理想發展位(或參照發展位)i為狀態變數序號,,j為時間序號。上式中.當時,取
Lij= 1。對於人口
增長率、環境污染程度等具有負功效的
變數,其計算式改為:
Lij= (Xij/ai)=ai/Xij
且當時,取Lij= 1。系統在第j時刻的綜合發展位(Lj)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