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發展定位與戰略研究

南沙發展定位與戰略研究

廣州南沙新區規劃面積800多平方公里,是國家“十二五規劃”(2011年至2015年)中提及的三個粵港澳合作平台之一,其餘兩個分別是珠海橫琴島和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島總體發展規劃》於2009年發布,深圳前海綜合規劃預計也將於近期出爐,中國社科院、廣州市委市政府8月20日在北京共同發布社科院完成的《廣州南沙發展定位與戰略研究》課題成果。南沙的總體目標是,用40年左右的時間,在本世紀中葉,建設成為國際智慧濱海新城、粵港澳全面合作的國家級新區、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新樞紐。課題組為此建議中央將南沙上升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的國家級新區,規劃廣州南沙新區的發展分三步走,到2050年達到香港及其他國際先進城市的發展水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沙發展定位與戰略研究
  • 規劃面積:800多平方公里
  • 發布時間:2009年
  • 舉措:建議廣東省政府遷至南沙
引語,國家級新區,目標,功能定位,路徑,優惠政策,功能區分布,

引語

南沙從容跨越式發展規劃新鮮出爐,依據其制訂的時間表,至2015年,南沙新區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將在廣州市居前列,2030年,南沙新區可與現在的香港比肩,而2050年將再造一個香港。另外,建議將廣東省政府機關遷至南沙區,使之成為廣東省新行政中心,並調整廣州與周邊的行政管轄區劃。從區域的規劃上看,一旦整體規劃得到確定,南沙發展勢必迎來新的契機,南沙樓市價格將進一步水漲船高。目前南沙部分樓盤價格已經過萬,但還是有不少項目均價在9000元/平米以下,不妨趁早出手。
南沙位於廣州市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水路距香港28海里,距澳門41海里,是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幾何中心。自2002年南沙大開發以來,南沙已擁有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稅港區等國家級特殊經濟功能區,也是廣東省唯一的實施CEPA先行先試綜合示範區,行使廣州市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目前,南沙已成為廣州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2010年,南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5.68億元,是2002年的7.9倍,年均增長30%。
在全國54個國家級開發區中,南沙主要經濟指標排名大幅前移,從2002年到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由第26位提升到第13位,稅收收入由第20位提升到第5位,工業總產值由第31位提升到第15位,綜合經濟實力指數排名從第30位提升到第13位。近9年來,南沙共引進投資項目300多個,落戶南沙的世界500強企業已達26家共48個項目,世界十大班輪公司已全部進入南沙發展。國家“十二五”規劃把南沙新區作為粵港澳合作的重大項目,明確要把南沙打造成為服務內地連線香港的商業服務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教育培訓基地,建設臨港產業配合服務合作區。
國務院頒布實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規劃綱要,也賦予了南沙在推進粵港澳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南沙地區是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把南沙新區開發提升到深化粵港澳合作、建設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的新的高度。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提出以南沙新區開發為突破口,建設一個“新廣州”的戰略構想。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廣寧8月20日會上說,要承擔國家的重要戰略使命,成立國家級南沙新區十分必要。
今年4月,中國社科院與廣州市簽署以深化廣州南沙新區規劃定位研究為切入點的院市戰略合作框架協定。隨著中國社科院組織院內高水平專家團隊成立南沙新區定位與發展戰略課題組,經過近四個月的認真調研,充分討論,勇於創新,在充分聽取國家、廣東省、廣州市有關領導和專家、民眾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數易其稿,於8月20日在北京發布《廣州南沙發展定位與戰略研究》成果。

國家級新區

珠三角急需發展支點
南沙地區是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把南沙新區開發提升到深化粵港澳合作、建設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的新的高度。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提出以南沙新區開發為突破口,建設一個“新廣州”的戰略構想。
中國社科院課題組建議,在國家級戰略支持方面,將南沙上升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的國家級新區,給予財稅支持和項目安排傾斜,賦予粵港澳合作體制機制改革和社會管理創新的先行先試權。從戰略訴求來看,南沙要放在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等國家新區同等重要的地位,並積極借鑑其發展經驗。
珠三角地區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核心城市,導致城市群結構失衡,無序競爭現象嚴重。同時,長三角地區國家級新區浦東新區的開發和環渤海地區國家級濱海新區的開發,分別使長三角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產業布局和城市功能分布進一步合理化,競爭能力大大提高,因此,珠三角地區也急需一個新的國家級新區作為發展支點來進一步最佳化本地區產業布局和城市功能分布,而南沙新區將是不二選擇。

目標

2050年基本達到香港水平
關於南沙的總體戰略與定位是:實施“從容跨越”戰略,用40年左右的時間,在本世紀中葉,將南沙建設成為國際智慧濱海新城、粵港澳全面合作的國家級新區、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新樞紐,在經濟、社會、環境、國際化等方面達到香港及其他國際先進城市水平。“從容跨越”分為三個步驟:2011年至2015年這段時間為“起步建設階段”,完成總體功能構建。使經過區劃調整後的南沙新區,在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國際化等方面進入廣州市前列,其中南沙新區人口達到75萬人,經濟總量達到16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1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 D P的比重達到35%-40%。
2016年至2030年為“基本建成階段”。南沙新區建成粵港澳全面合作的國家級新區,並初步明晰南沙新區的其他各項核心功能。到2030年,南沙新區應基本達到2010年香港及其他國際先進城市水平。其中南沙新區人口達到200萬人,經濟總量達到1萬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0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加到70%-75%。2030年至2050年為最終建成階段。深化完善南沙新區的核心功能,到2050年,南沙新區應基本達到香港及其他國際先進城市水平。其中南沙新區人口達到240萬人,經濟總量達到1 .8萬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5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加到85%-90%。

功能定位

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新樞紐
談到南沙的功能定位,將是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新樞紐。在粵港澳深化合作的驅動下,珠三角將聯手參與國際競爭,共同打造成為更具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這也是國家“十二五”規劃所賦予的歷史使命和目標要求。其功能定位之下,將發展五大主導產業群。其中包括:高端服務業;科技智慧產業;臨港先進制造業;海洋產業以及旅遊休閒健康產業。
1.中國南方對外開放的重要海上門戶。南沙要承擔起廣州市作為綜合性門戶城市的核心功能,在開放型經濟、商貿旅遊、航運物流、會展等諸多領域,成為廣州國際交往的新平台。2.粵港澳全面合作的綜合試驗區。在粵港澳合作的三大平台中,南沙的區位優勢明顯,面積最大。南沙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多領域、全方位拓展粵港澳合作領域。
3.廣州科學發展的龍頭示範區。南沙要在發展模式、發展動力、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創新及城市功能提升等諸多方面率先探索、率先實踐,力圖突破,成為廣州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和宜居城市“首善之區”的示範區。4.珠江口灣區的宜居家園。南沙人口密度低,土地、岸線和生態資源豐富,是珠江口灣區發展“脊樑”的重要節點。

路徑

遵循“從容”的發展思路
南沙要實現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新樞紐這一戰略目標,課題組為其分解了五項具體戰略路徑。即“一心三圈,一帶兩翼”;“依託港澳,面向國際”;“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生態優先,文化為魂”;“公共服務先行,社會管理先試”。五大戰略路徑將遵循從容增長、從容並進、從容建設和從容競合的發展思路,實現南沙新區在城市功能、發展動力、發展階段、城市品質等方面的跨越。

優惠政策

四大舉措發展南沙
1.建議廣東省政府遷至南沙。課題組認為,南沙開發的戰略舉措至少有八個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構建以“三新定位”為目標的發展架構。擴展南沙新區的區劃範圍;編制《南沙新區發展總體規劃》;搭建南沙新區管理架構;成立高規格的南沙新區開發領導小組。建議將廣東省政府機關遷至南沙區,使之成為廣東省新行政中心。美國伊利諾州的州府設在人口不足20萬的春田市,而不是在人口眾多、較為繁華的芝加哥市;我國青島把市政府從繁華的棧橋周圍遷移到五四廣場等,這些成功的經驗都可學習和借鑑。
南沙新區現在的發展面臨非常激烈的競爭,如果發展僅依靠市場方式實現資源配置、集聚,由於我們現在很多資源還是經由行政系統配置的,可能南沙會錯失很多發展機遇。因此,我們建議在南沙建設廣東省新行政中心,使南沙成為珠三角乃至華南地區重要的資源配置中心之一,這對南沙的發展將發生舉足輕重的巨大影響。同時,省級行政中心的入駐,也肯定能夠帶動教育、醫療、商業等各類資源的進入,直接促進南沙經濟社會發展提速。
過去說南沙地區位於珠三角的地理幾何中心,具有區位優勢。但現在科技的發展正在弱化傳統的地理優勢,網路化和信息化的趨勢,高鐵、捷運、高速公路等建設拉近了地區之間的距離,南沙區位優勢的作用日漸弱化。因此南沙要在未來實現國家對它的戰略定位和發展規劃,除了地理中心優勢之外,還應該具備更多的其他優勢,在現階段尤其需要爭取區域行政中心的優勢。
2.調整廣州與惠州、韶關的行政管轄區劃.課題組還建議將廣州北部原屬於廣州管轄、現屬於惠州、韶關管轄的部分區域劃歸廣州管轄。一方面帶動這些區域發展,減輕惠州、韶關對這些相對後發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轉移支付等支持的壓力;另一方面,有利於在更大範圍內統籌考慮資源、要素和環境問題。此外,在管理許可權與考核制度方面,賦予南沙新區管理機構省級管理決策許可權;按照對不同區域的主體功能定位,實施差別化的評價考核原則。
3.擴大南沙保稅港區範圍.在財稅政策等支持方面,課題組建議,設立“南沙發展基金”並給予專項補助資金;實行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在一定期限內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建設免稅購物商店。
省市兩級政府現在也在財稅上對南沙有支持,但是力度還是偏弱,必須加大力度。具體說,要大力加強和擴大南沙保稅區,建立生產資料和原材料保稅區,擴大原有保稅區的範圍,健全其功能,發揮保稅區在企業進出口加工、國際貿易、保稅倉儲商品展示等方面的功能,使企業享有“免證、免稅、保稅”的優惠政策,充分發揮保稅區在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減輕資金壓力方面的積極作用。
這次中國社科院課題組提出要創立“南沙發展基金”,我們認為很有必要。建議省市財政每年撥出一定的專款創立“南沙發展基金”,同時,在一定時限內,減免南沙區的上繳財稅比例,使南沙能夠集中有限資源,扶持和推動南沙支柱產業的發展,根據區財政實力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
在航運和物流政策方面,建議擴大南沙保稅港區範圍;對註冊在保稅港區內的納稅人從事海上國際航運、貨物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對註冊在南沙新區的保險企業從事國際航運保險業務 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對南沙保稅港區的企業建設自用設備材料免關稅和進口環節稅。
可以把這一建議再深化一些,將南沙打造成一個“消費特區”,廣東省向中央申請,將南沙建設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高檔消費品免稅區,大力引入香港乃至全球的高檔消費品經銷商在南沙經營,外國遊客離境購買的免稅高檔消費品應無次數、無金額、無數量限制。本地居民在區內購買免稅高檔消費品無限量、限額、限次規定。如果能夠實現這個特殊政策,不僅可以改變廣州高檔消費品消費低迷的現狀,大大提升珠三角高端消費人群對國際品牌的吸引力,南沙也可以則藉此助推形成廣州國際商貿中心的地位,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多方共贏。
在金融創新支持方面,建議建設國家金融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國際性加工貿易結算中心;建設航運交易所和華南商品期貨交易所;發展離岸金融、融資租賃、產業投資基金;試點外匯制度改革。
4.探索粵港、粵澳遊艇出入境便利化措施.課題組建議,探索粵港、粵澳遊艇出入境便利化措施,試點“兩地牌一證通”政策;建立“一地兩檢”農產品檢驗檢疫制度;將南沙港區口岸作為汽車整車進口口岸;授權南沙相關機構簽發赴港澳通行證業務。合作特區,率先實現內地、港澳與國際職業資格的“一試三證”;開展港澳和國外高校在南沙合作辦學試點;支持引進各類國際教育培訓機構

功能區分布

南沙四個主體功能區
將整體區域劃分為四個主體功能區,形成四組團的空間布局。1.空間擴展區:現番禺沙灣水道以南全部地區,面積約250平方公里,重點作為南沙濱海生態新城區和臨港低碳經濟區的擴展區。2.南沙濱海生態新城區:包括黃閣街、南沙街、靈山-橫瀝島,面積約200平方公里,是南沙城市高端服務功能的主要承載區和人口的聚集發展區。3.臨港低碳經濟區:包括珠江街和萬頃沙街(除毗鄰龍穴南水道的部分區域),面積約150平方公里,是南沙臨港產業的重要承載區和南沙河口濕地獨特的高品質生態建設區。4.國際(保稅)經濟區:包括龍穴島和萬頃沙街毗鄰龍穴南水道的部分區域,範圍約100平方公里。重點布局保稅物流、生產加工、大宗商品交易等保稅綜合發展業務;貨櫃、大宗商品進出口運輸機國際中轉站等國際物流業;修造船、海洋鑽井平台、大型機械船等海洋裝備製造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