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議的義務

異議的義務

《異議的義務》是2016年1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竹盛。本書收錄了近三年來葉竹盛老師發表於報端的隨筆雜文。書稿內容包括法律文化探析、社會熱點話題的點評、法律圖書的評論,以及與法律專家的對話。書稿文筆流暢,活潑輕鬆,內容豐富,適合大眾和一般關心法律的讀者來閱讀。作者媒體資源豐富,在圖書的宣傳和行銷方面會有較好的效果,同時,也為我社積累較好的媒體資源。

基本介紹

  • 書名:異議的義務
  • 作者:葉竹盛
  • 出版社: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206358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葉竹盛老師的一本小文集。

圖書目錄

自序
一、法治不是終點
非法的法治
法治是第一生產力
總統與法院的“戰爭”
法官和律師
法治不是終點
法律的內在德性
法治不是萬能的
如果都不道歉,還要法治幹嘛?
法治為什麼失敗
法治的關鍵時刻
有一種年叫作“法年”
辛亥覺醒,誰的覺醒?——紀念辛亥百年
李國能:制度比個人重要
二、愛的邊界
愛的邊界
人狗情仇何時了——從高速救狗到微博殺狗
危險的偶像
不誠信的外部性
超越個案談死刑
儀式的意義
走出索多瑪困境
人有自願受害的權利嗎?
不孝的正當性
正義的起源
好記者能不能也是好人
醫患的內在衝突
米蘭·昆德拉為什麼得不到諾獎?
保護兒童不僅是家事更是公事
保護青少年是文明社會的底線
不能讓孩子輸在擇校費上
無門的監獄
奶爸權利的成本應平衡分擔
三、異議的義務
異議的義務
沒有知識的知識分子
法律何必為難地震科學家
法律不能“誤殺”地震專家
第三種立場
謠言與闢謠
假性道德
廣告詞中的轉基因之爭
轉基因中的恐懼與自由
一單未罰不等於禁菸成空令
“舉報”的法理學
灰霾是個什麼問題
科學的反義詞不是愚昧而是蠻橫
知識利益需要重新分配
錯位的呼籲
四、第二種流氓
第二種流氓
政府不能讓好人承擔壞人成本
無知之幕的時代
權力的衝突
法治的頂層設計要激活底層活力
輸得起官司的政府才是法治政府
沒有輿論監督就沒有嚴格執法
反腐伴生的懶政如何防治
兩種腐敗
誰謀殺了“讀書改變命運”
為什麼拆遷容易拆違難?
我們都是祖國的外地人?
稅收的正當性在於增進平等
新反貪總局揭幕反腐新常態?
黑社會的選舉政治學
天價藥是怎么造成的
讓公開的陽光曬乾藥價的水分
城管是一種反專業化的制度
把人當什麼人看?
依法治官,超越治官舊模式
政府對“丁雲蝦們”承擔什麼責任?
打車軟體的“奇效”
面子與制度密室
五、失控的法庭
失控的法庭
懶法官問題
“賠錢減刑”不能賠掉司法權威
司法改革要改掉三種壞法官
“反常識”判決更要充分說理
假如念斌是真兇
程式正義之後怎么辦?
怎樣的法院才能吸引好法官
拿什麼留住法官
應該由誰來懲戒法官?
怎樣確定法官的工資?
公職人員該拿多少工資?
案子進法院之後怎么辦?
“奇葩”訴訟是個嚴肅的法治問題
“去指標化”後如何防止法院懈怠
法院院長應該審什麼樣的案子?
“偉大的判決”是怎樣煉成的
法庭上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為什麼要支持法官高薪
“鄒碧華現象”的啟示
“清理門戶”才能清除職業污名
最高院巡迴法庭可以有更大作為
六、法律變革的兩條道路
法律變革的兩條道路
地方立法權擴張:謹防好事變壞事
可操作的立法,始於可操作的《立法法》
死刑“瘦身”是不平等的嗎?
公職教師收禮也應以受賄論
轉型經濟可以考慮特赦民企家
讓陪審制度成為司法鈣片
用好憲法從“依憲治法”開始
自我革命式的醫改不可行
訴訟法是維權指南
生還是不生。這是個問題
破解“民意僵局”
好的決策制度應更注重糾錯能力
不怕圍觀的議會才是好議會
慎用限制權利的方式保護權利
七、香港社會的“裂痕”會激化嗎?
“高薪腐敗”折射出反腐實質
官員再就業管制應兼顧公益和個人權利
用多層次原則破解經濟發展與環保的僵局
為什麼香港環評成了“工程殺手”?
經常缺席的議員是不是好議員?
挑戰貧富差距,治理模式應跟上社會觀念
我的一次維權
香港與內地需要相互適應
香港為什麼沒有“醫鬧”
香港“城管”為什麼不打人?
香港大方派錢的底氣源自嚴格預算
香港的大學為何有吸引力?
香港公務員加薪不是為了養廉
香港為什麼是一座寬容的城市?
香港社會的“裂痕”會激化嗎?
漲多少不是問題,怎么漲才是關鍵
證據是司法天平的底座
政府應維護言論的真實性和多元化
八、讀書
“法治”的來龍去脈
秦暉:用底線構建公共話語的文明城邦
法治是誰的戰場?
民主不是魯莽的冒險
法治的謎底
一個無人客居的世界
朴門學:給想出走的人打開一扇綠色的門
民主:從口號到行動
大災難的記憶
民主就是把人當人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