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尖線蟲病

異尖線蟲病是異尖線蟲第三期幼蟲寄生在胃腸道引起的疾病,人因生食含活幼蟲的海魚而感染。急性期臨床表現有噁心嘔吐、劇烈腹痛等胃腸道症狀,伴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慢性期以胃或腸道嗜酸性肉芽腫為特徵,可並發腸梗阻腸穿孔和腹膜炎。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anisakiasis
  • 就診科室:感染和臨床微生物科
  • 常見病因:人因食用含第三期幼蟲的海魚而感染
  • 常見症狀:上腹部疼痛或絞痛,反覆發作常伴噁心、嘔吐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人因食用含第三期幼蟲的海魚而感染。

臨床表現

1.胃異尖線蟲病
臨床表現有上腹部疼痛或絞痛,反覆發作常伴噁心、嘔吐;少數有下腹痛。偶有腹瀉。70%患者大便隱血陽性,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高。
2.腸異尖線蟲病
常在吃生魚片後1~5天內突然劇烈腹痛、噁心、嘔吐、腹脹、低熱,繼而出現腹瀉、柏油樣黏液便,右下腹和臍周等處有壓痛有時可伴有蕁麻疹等。患者常因腸穿孔、腹膜炎或局限性腸壞死而手術,在病變組織中發現本幼蟲而確診
3.食管異尖線蟲病
吃生魚片後感心窩部疼痛,午夜感胸骨下刺痛、噯氣,次晨就醫,立即進行纖維內鏡檢查,在食管下段發現有白色蟲體,用鉗取出,鑑定為異尖屬幼蟲。
4.腸外異尖線蟲病
本幼蟲可穿透腸壁進入腹腔,再移行至肝、胰、大網膜、腸系膜、卵巢、腹壁皮下腹股溝或口腔黏膜等,引起腹膜炎嗜酸性肉芽腫和皮下腫塊。

檢查

1.胃鏡檢查
發現幼蟲、病理組織學檢查找到蟲體橫切面,可以確診。胃鏡檢查可見整個胃黏膜黏液增多,皺襞腫大,其中可見白色透明頭部鑽入胃黏膜的活幼蟲,呈螺旋狀或S狀盤曲。蟲體周圍的黏膜糜爛,有凝血塊、出血或白苔等改變。
2.X線鋇餐檢查
胃部X線表現:①胃角增寬,呈反拋物線狀;②胃邊緣僵直,雙邊化,胃壁不整齊,有充盈缺損等;⑧胃皺襞腫大。腸道鋇劑檢查:鋇劑進行呈節狀,患部可見鋸狀或棍棒狀陰影,其上方腸管擴張。
3.免疫學檢查
以異尖線幼蟲純化抗原作皮內試驗呈陽性反應。患者血清特異性IgE升高。乳膠凝集試驗、間接螢光抗體試驗等呈陽性反應均有一定參考價值。
4.病理組織學檢查
手術切除標本病理檢查時在蜂窩織炎型、膿腫型、膿腫肉芽腫型和肉芽腫型的病變組織內能見蟲體、蟲體角皮或肌層的切面。
5.分子生物學技術檢查
近來研究根據簡單異尖線蟲、對盲囊線蟲及宮脂線蟲的核糖體DNA片段不同,建立基於聚合酶鏈反應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長度多態性(PCR-RFLP)和單鏈構型多態性(SSCP)方法可用於診斷人和動物體內異尖線蟲病。

診斷

1.流行病學史
凡在流行區有生食海魚後有腹痛嘔吐者和外周血嗜酸粒細胞增高(10%左右)胃液和大便隱血陽性者應疑及本病。
2.實驗室檢查
如胃鏡檢查、X線鋇餐檢查、免疫學檢查、病理組織學檢查和分子生物學技術檢查。

治療

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最近報導用阿苯達唑治療本病有一定療效。胃或咽喉與食管異尖線蟲病,應及早做纖維胃鏡檢查,發現蟲體立即鉗出。對腸異尖線蟲病採用保守療法,在抗感染與抗過敏處理的同時嚴密觀察病情,一旦發現有腸穿孔、腹膜炎或腸梗阻等併發症,立即手術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