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虎不成反類犬

畫虎不成反類犬

詞目:畫虎不成反類犬

發音: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

解釋:比喻不切實際地攀求過高的目標,好高騖遠,終無成就,反成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倫不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不切合實際,比喻好高騖遠。

近義詞:畫虎不成反類狗

基本介紹

詳細釋義,典源,典源譯文,釋義,運用示例,

詳細釋義

典源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 初,兄子嚴、敦並喜譏議,而通輕俠客。援前在交阯,還書誡之曰:“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惡之甚矣,所以復言者,施衿結縭,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訖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將下車輒切齒,州郡以為言,吾常為寒心,是以不願子孫效也。”

典源譯文

起初,馬援兄之子馬嚴、馬敦都喜歡譏議時事,而與俠客們輕相交往。馬援以前在交阯,寫信回家訓誡道:“我想你們聽到人家過失,要像聽父母之名一樣,耳可以聽到,口不可說啊。喜歡議論人的長短,亂譏刺時政,這是我最厭惡的,我是寧肯死也不願聽到子孫們有這種行為的。你們知道我非常厭惡此事,我之所以要再次講到此事要像男女婚嫁時施衿結褵一樣,申明父母的訓誡,要使你們牢記不忘。龍伯高敦厚周到謹慎,口無異言,謙約節儉,清廉公正有威望,我很愛他敬重他,願你們向他學習。杜季良豪俠好講義氣,憂人之憂,樂人之樂,好人壞人都合得來,父親死了,幾個郡的人都來弔唁,我愛他敬重他,但不願你們向他學習。學習龍伯高不到家,還是一個謹慎勤勉的人,所謂雕刻鴻鵠不成可以像一隻鶩哩。學習杜季良不到家,就墮落成為天下的輕薄兒,所謂畫虎不成反像犬了。到現在為止杜季良還不可知,郡里的將領們一下車就切齒恨他,州郡都說他,我常為他寒心,所以我不願子孫們學他。”

釋義

東漢初年,伏波將軍馬援對子侄後輩教育十分嚴格,希望他們成為有用的人才。他不喜歡侄子馬嚴和馬敦在別人後面說長道短,他寫信《誡兄子嚴敦書》告誡他們,讓他們學龍伯高,而不要學習杜季良,學杜季良如果學不成就像畫不成老虎反而畫得像一頭狗一樣。後遂以“畫虎不成反類犬”比喻好高騖遠,終無成就,反成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倫不類。亦作“畫虎類狗”,或作“畫虎類犬”等。
”畫虎類犬“實際上是現代的錯用,狗的古義為小犬,犬的古義為大犬,”狗,犬也。大者為犬,小者為狗。”——《說文》。馬援的本義為畫虎畫成了蜷縮的小狗,由於今天漢語中犬與狗同義,所以今天“畫虎類狗”也可寫作”畫虎類犬“。

運用示例

唐·劉知幾《史通·六家》:“如君懋《隋書》,雖欲祖述商周,憲章虞夏,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說》,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胭脂》:“身已許君,復何吝惜,但恐畫虎成狗,致貽污謗。”
劉半農 《讀〈海上花列傳〉》:“你若沒有相當的聰明去調遣它,沒有相當的氣力去搬運它,結果只是畫虎類狗而已。”
《歧路燈》第十一回:“‘這大相公聰明的很,他是看貓畫虎,一見即會套的人。’孝移微笑道:‘ 端福不甚聰明,恐畫虎類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