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燃料

生物燃料

生物燃料(biofuel)泛指由生物質組成或萃取的固體、液體或氣體燃料,可以替代由石油製取的汽油和柴油,是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方向。所謂的生物質是指利用大氣、水、土地等通過光合作用而產生的各種有機體,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長的有機物質。它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不同於石油、煤炭、核能等傳統燃料,這些新興的燃料是可再生燃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物燃料
  • 泛    指:由生物質組成或萃取的固體燃料
  • 替    代:由石油製取的汽油和柴油
簡介,概況,優勢,多樣性,物質性,可循環性和環保性,對原油價格的抑制性,帶動性,使用情況,生產難題,發展前景,政府補貼,燃料區分,政治關係,糧食饑荒,其他信息,反人類的罪行,生物燃料是昂貴的,生物燃料PK糧食生產,生物燃料影響全球商品市場,泰國生物燃料唱主角,生物燃料開發全球如火如荼,巴西打造生物能源大國,美國看好生物燃料,歐盟推動生物能源開發,國外現狀,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丁醇,我國現狀,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前景展望,能源效益,未來展望,存在問題,耕地方面,糧食生產,

簡介

生物燃料泛指由生物體組成或轉化的固體、液體或氣體燃料。它是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方向,具有良好的可貯藏性和可運輸性,可提供可替代石油的液體燃料。狹義的生物燃料僅指液體生物燃料,主要包括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航空生物燃料等。
20世紀70年代以來,受傳統能源價格、環保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世界各國日益重視生物燃料的發展。尤其是巴西、美國、歐盟等積極發展生物燃料技術,目前,美國和巴西分別是世界第一、第二生物燃料生產國。我國20世紀末為消化陳化糧和為豐產的玉米尋找新出路開始推廣燃料乙醇。目前為促進生物燃料行業的健康發展,我國研發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以木薯、甜高粱等澱粉質或糖質非糧作物以及木質纖維素為原料的生物液體燃料技術。

概況

生物燃料是指通過生物資源生產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航空生物燃料,可以替代由石油製取的汽油柴油,是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方向。受世界石油資源、價格、環保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日益重視生物燃料的發展,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中國的生物燃料發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特別是以糧食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產,已初步形成規模。
生物燃料
美國科學家最新的研究成果顯示,作為目前套用最廣泛的兩種生物燃料,生物柴油和乙醇燃料儘管比化石燃料更加優越,但不可能滿足社會的能源需求。研究人員發現,即使美國種植的所有玉米大豆都用於生產生物能源,也只能分別滿足全社會汽油需求的12%和柴油需求的6%。而玉米大豆首先要滿足糧食、飼料和其他經濟需求,不可能都用來生產生物燃料。生物燃料並非大有可為,原因在於它的來源——農業是一個高度耗水的行業,每年農業消耗掉的水資源高達70%,而這一切都只是為了節省不可再生能源——石油或煤炭的使用,卻沒考慮到生物能源在生產過程與運輸過程中消費掉的水資源、電能、石油等也是巨量的,生物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可以說是人類拆東牆補西牆的愚蠢行為。

優勢

多樣性

1、原料上的多樣性 生物燃料可以利用作物秸稈、林業加工剩餘物、畜禽糞便、食品加工業的有機廢水廢渣、城市垃圾,還可利用低質土地種植各種各樣的能源植物。
2、產品上的多樣性; 能源產品有液態的生物乙醇和柴油,固態的原型和成型燃料,氣態的沼氣等多種能源產品。既可以替代石油、煤炭和天然氣,也可以供熱和發電。

物質性

可以像石油和煤炭那樣生產塑膠、纖維等各種材料以及化工原料等物質性的產品,形成龐大的生物化工生產體系。這是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不可能做到的。

可循環性和環保性

生物燃料是在農林和城鄉有機廢棄物的無害化和資源化過程中生產出來的產品;生物燃料的全部生命物質均能進入地球的生物學循環,連釋放的二氧化碳也會重新被植物吸收而參與地球的循環,做到零排放。物質上的永續性、資源上的可循環性是一種現代的先進生產模式。
1、可循環性;生物質能的載體是有機物,所以這種能源是以實物的形式存在的,是唯一一種可儲存和可運輸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它分布最廣, 不受天氣和自然條件的限制,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即有生物質存在。
2、環保性;從化學的角度上看,生物質的組成是C-H化合物,它與常規的礦物燃料,如石油、煤等是同類。由於煤和石油都是生物質經過長期轉換而來的,所以生物質是礦物燃料的始祖,被喻為即時利用的綠色煤炭。

對原油價格的抑制性

生物燃料將使“原油”生產國從目前的20個增加到200個,通過自主生產燃料,抑制進口石油價格,並減少進口石油花費,使更多的資金能用於改善人民生活,從根本上解決糧食危機。

帶動性

生物燃料可以拓展農業生產領域,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還能促進制造業、建築業、汽車等行業發展。在中國等發展生物燃料,還可推進農業工業化和中小城鎮發展,縮小工農差別,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意義。

使用情況

目前使用生物燃料的時機如今已經成熟,生物燃料在巴西套用較為廣泛,起初是使用甘蔗來生產乙醇,將乙醇做為燃料,以供使用,在其他國家則是其他來源,比如玉米高粱等糧食。
儘管用糧食作燃料不是新鮮事——魯道夫·狄塞耳一個世紀之前就以花生油為燃料驅動汽車——但是這種想法突然之間變得非常實用。石油價格越來越高,而糧食價格卻非常低,以至於政治家們和眾多管理者正在重新考慮這個問題。能夠完全燃燒的、可再生的生物燃料在歐洲已經得到廣泛使用。它可以緩解美國的石油供應,並有助於使美國的農業經濟保持穩定,可是卻給美國的自然環境帶來不可逆轉的巨大變化,資源被過度開發與利用,短視的人類只考慮到自己及最近的一代,卻沒考慮過自己的重孫該如何生存。

生產難題

生物燃料的作物被生物質分解或者燒荒種地,導致需要數十年甚至數個世紀的生物燃料才能補償所排放的碳。為了生產生質燃料,許多土地被改為農地,尤其是開發新的農地會破壞生態。生質燃料的大量使用也造成糧食價格上漲,並威脅貧窮人口的生存。
生物燃料
為了製造及運輸生物質燃料會產生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及使用水資源、化肥。在地生產使用生質燃料可以減少這些問題,但是就算在地生產,生質燃料在環保上可能還是不值得,甚至有些研究顯示、一些已經量產的生質酒精在經濟上都是不值得──例如製造玉米酒精所需要的能量會超過玉米酒精能提供的能量。
桐油樹可用於生產生質燃料,但有些人認為還是要避免以下狀況:有些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民,把原本用來生產糧食作物的土地,拿來種植能源作物;就算能源作物本身不可食、也可以在不食之地種植,但是還是有減少糧食生產的危險性。
採用廢棄食用油來生產生質柴油不會占用食物來源,被認為是目前真正值得推廣的生質燃料,但是廢油中含有許多無用物質,會增加生產問題。

發展前景

生物燃料甚至沒有難聞的氣味。用戶報告說,以大豆作原料的生物柴油,燃燒以後排出的廢氣有點像炸薯條的味道。專家們說,即使糧食的價格回升,如果美國為了遏制全球變暖而優先發展生物燃料,可能具有光明的前景,事實上,生物燃料的生產過程比任何一種行業的成本都更為巨大,因為大面積的種植同一種類的植物,會引發蟲害,而這又導致人類使用殺蟲劑,殺蟲劑進入水源,人類的水源被污染,等於慢性自殺,只是為了能有便宜的汽油開車,這種舒適自由的現代生活不可能持續十年不變而不給人類生活帶來巨變。
自從20世紀70年代人們開始使用汽油混合燃料以來,種植玉米的農民就一直敦促人們,更多地使用乙醇作汽油燃料。除了用作牲畜飼料和出口之外,生產生物燃料如今已成為玉米的第三大用途,正因如此,農業種植的多樣性被標準化高產量所取代,這會直接導致物種的多樣性喪失。
生物燃料生物燃料
乙醇生產行業去年用玉米為原料,總共生產了16億加侖乙醇,而且生產規模還在擴大,這也意味著水資源的消耗越來越巨大。

政府補貼

政府的補貼也促進了生物燃料的發展。美國農業部每年拿出1.5億美元補貼乙醇生產廠家,用以增加乙醇和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的使用。至少有5個州正在考慮制訂稅收鼓勵政策,以便進一步鼓勵使用生物柴油。
在上述政策的鼓勵下,生物柴油的產量劇增——由1999年的50萬加侖猛增到2000年的500萬加侖。據估計,僅美國農業部制訂的鼓勵政策,就可使生物柴油產量再提高3650萬加侖。美國的各州政府和聯邦政府制定了許多關於使用生物燃料的鼓勵措施和法律。僅華盛頓州就有4個激勵方案和13個法律。根據1992年能源政策法案,B100以及B20或B10、B5等生物混合柴油是合格的可替代燃料。大多數州都為生物燃料的使用提供免稅和扣稅政策。其他國家,特別是歐洲,也提供類似的獎勵措施,以鼓勵生物燃料等生物基產品的使用。
這些數目還是無法同每年560億加侖的柴油產量相比。但是主張生產生物燃料的人士說,如果石油行業像布希政府日前宣布的那樣,再2006年之前被迫轉產低硫柴油,豆油可能會成為與生物燃料配套使用的主要潤滑劑。實際上,潤滑劑為糧食提供了另一個有希望的市場。研究人員已經用糧食為原料開發出同樣廉價而且更有益於環境的替代品,取代石油產品用作半拖車掛鈎、鐵軌和鏈鋸的潤滑劑。
生物燃料實驗室生物燃料實驗室
此類項目將有助於給美國長期不振的農業注入資金。據可再生燃料協會說,僅乙醇生產一項每年就能為農民增加45億美元的收入。

燃料區分

(使用ASTM D6866測試標準)
ASTM D6866採用放射性碳測年技術。生物質含有碳14,而化石材料不再留有這種弱放射性碳同位素。測量乙醇樣品中的碳14的濃度會顯示該乙醇是否產自可再生材料或化石材料。據預計,在某些情況下,還存在生物乙醇和合成乙醇的混合物。
使用ASTM D6866來檢測二氧化碳排放中“生物基含量”與碳定年的原理類似,但是不使用其計算年齡。這種檢測方法是通過檢測未知樣品中放射性碳(C14)的相對數量與現代大氣中放射性碳含量的標準進行比較完成的。報告結果為單位為"pMC"的百分含量。如果被檢測材料是混合著現時代材料和化石材料(不含有放射性碳),那么pMC值便直接是生物基材料的百份含量。
在美國,對於含有兩種乙醇的樣本, ASTM D6866將定量確定生物乙醇的比例,從而給予適當的稅收抵免。同樣, ASTM D6866適用於對含有不同的生物乙醇濃度的散裝汽油進行測試。該測試將顯示全部液體中的可再生材料的含量。但是,必須確定汽油得到充分混合,以便使採用的非常小的樣本能夠代表整個存儲箱,而這始終是散裝物料測試的一個重要的關注問題。

政治關係

已開發國家有政治影響力的農業組織,一方面擺出一副極其重視生物燃料的姿態,另一方面,卻又毫不客氣地堅守住維護本國利益的保護壁壘。“他們一隻手揮舞著熱衷於環境保護的道義大旗,另一隻手則欲蓋彌彰地想多多尋求補助資金”,生物燃料諮詢中心的多拉里爾一針見血地指出。

糧食饑荒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專家在2008年1月23日警告,世界急於開發和使用生物燃料,正造成玉米和其他糧食作物價格上漲,可能造成水源短缺的狀況進一步惡化,並可能導致貧困人群失去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
同年3月,聯合國食物權特別報告員齊格勒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表的上述評論旨在引起人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他指出,這種考慮不周,匆忙上馬用玉米和蔗糖轉產生物燃料的做法將會導致災難。他說,目前這種把可耕地轉產生物燃料的做法是反人類罪行。他呼籲對這種做法實施為期5年的禁令。他認為,在這5年期間,技術進步可以利用農業廢料,如玉米芯和香蕉葉,而不是用穀物和果實本身來製造燃料。
目前,生物燃料產量不斷增長,其中部分原因是人們急於尋找可以替代石油,對環境破壞較小的燃料。美國正在設法減少對政局動盪地區提供石油的依賴,但是這種趨勢導致糧食價格猛漲,因為美國農場主放棄種植小麥和大豆,而轉產玉米,以供乙醇生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警告說,全球用於生物燃料的穀物生產不斷增加有可能對世界貧困產生嚴重影響。

其他信息

反人類的罪行

曼谷舉行的地區生物能源論壇上,糧農組織專家裡根·鈴木承認,相對傳統的化石能源,生物能源的確對環境保護更加有益,而且可以促進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能源安全。但她同時指出,這些優點必須與生物能源的弊端放在一起權衡。
生物燃料汽車生物燃料汽車
鈴木指出,許多國家和地區正改變成百萬公頃土地的用途,專門種植棕櫚、甘蔗和其他能夠製造生物燃料的糧食作物,同時生物燃料也成為媒體上最熱門的話題,但大規模製造生物燃料所帶來的廣泛的社會和環境問題卻被拋在腦後。
最大的擔憂在於“與糧爭地”,鈴木警告說,大規模改種生物燃料植物已經造成美國和墨西哥玉米價格上漲,並可能導致開發中國家糧食短缺。
2007年美國25%的玉米收成變成了乙醇燃料,但另一方面,糧農組織2007年底的一份報告說,受大量糧食被轉變為生物燃料等因素的影響,世界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糧食危機。有聯合國官員認為,使用糧食生產燃料是一項“反人類的罪行”。

生物燃料是昂貴的

鈴木說,由於製造生物燃料需要大量的水,如果盲目推進,中國和印度將遭受更加嚴重的水源短缺。中國水利部2007年11月發布的水資源評價最新成果顯示,按目前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中國缺水近400億立方米。
與此同時,鈴木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的森林面臨著棕櫚種植園擴張的危險。她說:“對於熱帶和亞熱帶國家來說,種植生物燃料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但往往也在這些國家中,森林和資源保護體系是脆弱的。”
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23日發布的預測報告與鈴木的說法一致。這一報告使用獨立開發的計算機模型,以印度等國的生物燃料增產計畫和人口增長趨勢為基礎,預測2030年利用玉米、小麥、甘蔗等作物生產生物燃料所需新增的用水和土地。結果顯示,印度屆時需要新增用水約300億噸。其他一些農業大國也面臨大量水資源供應缺口。

生物燃料PK糧食生產

“能量不滅,汽車永動,萬物生息輪迴”這是生物燃料熱在全球激起的美麗夢想。可是隨著新一輪全球農產品價格不斷上漲,很多人對這個美麗夢想產生了懷疑,不禁要問“是讓更多人吃飽飯還是讓更多人開汽車?”
追本溯源,對“生物燃料熱”以及“發展生物燃料危及糧食生產”等系列問題的起因、發展、解決方法等幾個方面集中歸納分析後,使狂熱回歸理性。唯有理性對待生物燃料熱,才能走出生物燃料和糧食生產的“PK”大賽。

生物燃料影響全球商品市場

用於延緩全球變暖的生物燃料的廣泛套用對全球商品市場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芝加哥商業交易所主席上周如是說。
世界最大的金融交易的執行官克雷格·多諾霍(Craig Donohue)也表示,最近原油價格和小麥價格的急速增長對商品市場造成了重要影響。 “這是一個全新的商品市場。由於越來越多的企業以乙醇為能源基礎,我們看到在軟商品(農產品)和能源之間呈現出顯著的收斂趨勢。”他在訪問東京的時候這樣告訴記者。
國際貨幣組織本周警告到:“全球性的依靠穀物作為能源基礎會提高貧困國家的糧食價格,並帶來‘嚴重的牽連後果’”。
國際貨幣組織指出,美國在2005年已經超過巴西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乙醇生產國,歐盟是最大的生物柴油生產者。
中國和印度,由於急速的經濟成長所帶來的能源需求,也計畫加速生物燃料的生產。專家指出,這樣會加速水和食物的短缺。
Donohue指出,亞洲兩大能源需求國的崛起,對世界商品市場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我們看見由於印度和中國的經濟成長,商品在生產、進口和出口方面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對商品的供給和需求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說。

泰國生物燃料唱主角

面對國際原油價格的起伏不定,如何應對由於原油價格上漲可能引發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已成為各國關注的重點。在不久前泰國曼谷召開的能源研討會上,不少專家認為採用可再生的生物燃料作為替代品,可以緩解許多國家對原油等礦物燃料的依賴。每年泰國花在進口原油上的經費大約100億美元。
生物燃料
生產和充分利用生物混合燃料是這次大會的討論主題。其中,由巴西專家提出的將乙醇與汽油或柴油混合製作燃料的方法最引人關注。
乙醇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酒精。生產乙醇的成本並不高,而且原料方便易得,澱粉或糖類植物經過發酵和蒸餾後就能產生大量的乙醇。試驗表明,乙醇與汽油或柴油混合製成的新型燃料,不僅環保,而且可以大大減少人們對原油的需求。
此外,採用新型混合燃料的另一個優點就是適應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國情。這些地區的國家多以農業生產為主,而乙醇可以從一些高產的農作物,例如甘蔗和玉米中提取。巴西是產糖大國,目前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乙醇加工基地,每年可以用糖加工乙醇大約130億升,是工業乙醇主要出口國之一。泰國現在還沒有專門生產乙醇的基地,泰國總理他信表示,他已經決定派專家研究這個方案,並希望能夠儘快得到實施。

生物燃料開發全球如火如荼

在傳統化石能源(石油等)日益枯竭、人類面臨的環境污染日益加重的情況下,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尋求發展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特別是生物燃料,因其可以利用廣闊的農產品下腳料作為生產原料,而且可以直接替代車用燃油,因而引起汽車消費大國以及農業大國的廣泛興趣。巴西、美國、歐盟等,在發展生物能源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經驗。
燃料農業為轉基因等高科技手段的大面積推廣提供了可能,並且可以為重要性日益凸現的生物燃料提供充足的原料。與供給人畜食用的糧油、蔬菜和飼料植物相比較,發展燃料植物的優勢突出。一是沒有轉基因植物對人類健康的擔憂;二是除了要考慮對環保的影響外,可容忍較大的農藥殘留量;三是許多燃料植物具有耐貧瘠、耐乾旱的特點。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燃料(主要是甘蔗、乙醇)生產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實施生物燃料計畫。巴西廉價的生物燃料原料,刺激了可再生能源生產,混合動力車銷量倍增。巴西國內消費和出口需求使生物燃料產量迅速增加,預計2010年的總產量將從2005年的180億升增至260億升。
美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可再生燃料生產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發,到2004年產量已達129億升。2005年通過的新的能源法案,將重點放在發展可再生燃料,規定2012年美國可再生燃料的使用量將達到284億升,相當於目前的兩倍。
2003年歐盟委員會通過的兩項生物燃料指令推動了歐盟發展乙醇燃料和生物柴油生產。2004年歐盟生產了5.26億升乙醇和22億升生物柴油。指令要求到2010年車用燃料部分使用可再生燃料要達到5.75%。含有生物乙醇或生物柴油的燃料,可免徵燃油稅。

巴西打造生物能源大國

巴西可再生能源占全國能源的比例高達44.7%,而全球平均僅為13.3%。巴西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乙醇和水力發電,其中乙醇的比重日益提高。
巴西礦產能源部公布的資料,2005年甘蔗能源在全國所產2.186億噸石油當量能源中占了13.9%。目前,生物能源已成為巴西第三大能源。估計到2010年,正在建設中的100多個甘蔗乙醇蒸餾廠將有一半投產,屆時生物能源將超過水能和電能躍升為巴西的第二大能源。
巴西甘蔗園巴西甘蔗園
自1973年至今,巴西生物能源的產量增加了744.4%,從360萬噸石油當量增加到3040萬噸石油當量,年均增長21.3%。巴西發展乙醇燃料潛力巨大,目前甘蔗種植面積為590萬公頃,乙醇產量為180億升,未來10年內甘蔗種植面積預計可翻番。巴西通過遺傳技術培育出早熟甘蔗新品種,延長了甘蔗收割期,從而提高了蒸餾廠設備利用率,開工期由過去的每年六七個月增至10個月。
鑒於巴西是世界少有的可以低成本生產乙醇的國家,已開發國家對在巴西參與乙醇開發表示了濃厚的興趣。日本國際合作銀行將提供6億多美元資助巴西生產甘蔗乙醇,通過與日本的合作,巴西乙醇年產量可增加30億升。荷蘭一家企業同巴西企業聯合建立5000萬歐元的投資基金,未來3年內將達到5億歐元,用於資助在巴西開發甘蔗乙醇等生物能源項目。
巴西5年前開始推行“乙醇-汽油”雙燃料汽車,又稱彈性燃料汽車,在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使用乙醇燃料越來越顯示出價格優勢。2005年,巴西乙醇價格平均為汽油的53%,這使消費者大大節省了開支。雙燃料車日益走俏,需求強勁。全國目前出廠的新車大約2/3以上為雙燃料車,巴西現有雙燃料車130萬輛,且以每月新增10萬輛的速度累積。巴西全國自動車輛生產商協會的資料顯示,2005年雙燃料車銷售量大約增加了70%以上,其銷量首次超過了汽油汽車。據估計,2006年雙燃料車在新車市場的占有率將達到70%。
巴西還實行生物柴油計畫,即在現成柴油中添加2%的生物柴油,政府規定,到2008年將強制性實施這一措施,到2013年再將添加比例擴大到5%。鑒於石油價格仍在攀升,而且在建中的十幾家生物柴油廠工程進展迅速,政府開始研究把上述目標提前實現的可能性。
據稱,巴西開發出一種在柴油中加入10%植物油的新型混合燃料,並計畫於2007年正式開始生產。這一新燃料的技術創新之處,是在原油提煉過程中往柴油中添加植物油,新工藝確保成品燃料中的硫磺含量大幅度降低。因此,不僅價格比常規柴油便宜,而且較少污染。新型生物柴油質地優良,以致目前所有柴油車輛無須任何改裝就可以改用這種新燃料。

美國看好生物燃料

美國總統布希在年初發表的國情咨文中,要求在10年內將美國的石油消耗減少20%。其中一個途徑就是用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替代汽車所耗15%的石油消費量,同時通過提高燃油使用效率來減少另外5%的石油消耗。20%的節油量,相當於美國目前從中東地區進口石油量的75%。
布希建議,到2017年前,把乙醇和其他可再生車用燃料的產量提高近5倍,達到每年1324.75億升,相當於美國2005年乙醇燃料產量的近9倍。
由於乙醇燃料的原料以玉米為主,因此該建議將給美國農業帶來巨大影響。美國可再生燃料協會稱,乙醇是美國農業諸州一個巨大的經濟引擎,它會產生良好的回報。2005年乙醇行業幫助產生了15.3萬個工作崗位,使美國農業地區家庭收入增加了57億美元。
2000年美國乙醇產量為60.56億升,2005年達到151.4億升。2000年美國玉米產量的6%被用於乙醇生產,2006年這個比例可能增至20%。美國農業部首席經濟學家說,目前燃料乙醇已成為美國玉米用量的第三大產業。作為全球最大的玉米出口國,美國玉米出口比例占到全球出口總量的70%。2006年美國乙醇行業的玉米用量可能首次超過其出口量。
當然也有人對生物燃料持懷疑態度。生產1326.5億升的乙醇,需要把4000萬英畝的土地專門用來種植玉米,並需建設大量的乙醇生產設施。最關鍵的是,目前的乙醇生產成本十分昂貴,按美國農業部的估計,若取消政府補貼,每升乙醇成本約為0.92美元,比汽油高出一倍。
截至目前,美國已有500多萬輛E85(可燃燒含有85%乙醇燃料)乙醇燃料汽車。
乙醇燃料汽車乙醇燃料汽車
燃料乙醇由玉米製成,生物柴油由大豆製成。除此之外,美國的科研人員正在研發從野草中提煉燃料。布希在國情咨文中就提到了柳枝稷。柳枝稷是美洲大陸上一種隨處可見的野生植物,草梗粗壯,可長到3米高,與玉米和大豆相比,柳枝稷更有可能成為美國長期利用的燃料來源。
美國奧克拉大學的科研人員正試圖開發利用柳枝稷製造乙醇的方法,具體說就是把柳枝稷切碎,加熱後把產生出來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氣噴入一個生物反應器,反應器里的微生物使這些氣體變成乙醇。另一種方法是從柳枝稷的纖維素中提煉糖,然後把糖製成燃料,目前面臨的問題主要是成本費用過高。
奧克拉大學已經培養出幾種高產量的柳枝稷。該校教授泰利亞費洛說:“柳枝稷的種子對野生動物特別是鳥類是有價值的,所以對環境也有好處。柳枝稷比其他的多年生草更容易種植,在無法種植玉米和其他作物的荒地上,柳枝稷能夠生長,只需要最低限度的肥料和水,柳枝稷就可以有很高的產量。”
美國有廣袤的土地供柳枝稷生長。如果柳枝稷能成為可替代燃料的來源,那么這種新燃料將是取之不盡的。

歐盟推動生物能源開發

2003年5月,歐盟通過了一項促進在交通領域使用生物燃油的指令。按照這項指令,到2005年底,歐盟境內生物燃油的使用應達到燃油市場的2%,2010年底達到5.75%,到2020年,用於交通的燃料要有20%是新型燃料。
生物能源的大規模推廣對德國能源戰略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生物能源已占德國再生能源市場的60%以上。生物能源的來源包括能源植物、木材、沼氣、可生物降解的家庭生活垃圾及工業垃圾等。在推動“第一代生物能源”大規模商業套用的同時,德國也在加緊開發更加經濟環保的“第二代生物能源”。新一代生物能源技術將直接利用農業秸稈、木材、木屑以及動物糞便等作為能源原料,以有效解決目前生物能源發展中存在的生態問題,且生產成本更低、能源轉換效率和質量更高。
生物燃料是良好的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是良好的可再生能源
“第二代生物能源”不再與糧食、食用油料等爭地。對農業廢料的循環利用保證了生物能源的可持續發展,解決了當前生物燃料生產過程耗費更多能源的問題。新技術尚處於起步階段,距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還有相當一段距離,但發展潛力巨大。如德國每年有4000萬噸農業秸稈因無法利用而被就地廢棄,相當於400萬噸生物柴油或德國年柴油需求量的14%。
從2003年開始,法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生物能源的開發,鼓勵生物能源的利用。2003年,法國用於生物燃油原料種植的面積達32萬公頃;當年生物燃油產量為41萬噸,其中80%為生物柴油。政府計畫,到2010年用於生物燃油原料種植的農田面積將達到200萬公頃。
英國於2004年建成歐盟最大生物柴油廠,年產量達25萬噸。生物燃料公司計畫使生物柴油年產量達75萬噸。英國利茲大學開發出利用葵花籽油生產氫的新技術,所獲得的氫氣純度高達90%,可為汽車及家用燃料電池提供高效、清潔的氫產品。英國還利用甜菜等植物生產生物丁醇,經與傳統汽油混合後,在加油站銷售。

國外現狀

目前,生物燃料主要被用於替代化石燃油作為運輸燃料,如替代汽油的燃料乙醇和替代石油基柴油的生物柴油。在化石燃料儲量逐步下降、環境保護日益嚴峻的背景下,生物燃料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歐盟委員會積極推進生物燃料發展,制定了2015年生物燃料占運輸燃料消費總量8%的目標。美國通過法律手段強制在運輸燃料中添加生物燃料,具體比例是柴油中添加2%的生物柴油,汽油中添加5%的燃料乙醇。據調查數據統計,2011年8月16日,美國白宮宣布推出一項總額為5.1億美元的計畫,由農業部、能源部和海軍共同投資推動美國生物燃料產業的發展。英國政府從2006年起要求生產運輸燃油的能源企業必須有3%的原料是來自可再生資源,並且比例將逐年提高。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的數據,2010年全球生物燃料日產量為182.2萬桶,2011年降至181.9萬桶。

生物柴油

作為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的一部分,西歐和北美政府強制要求,在未來15年裡汽油和柴油中要添加更多的生物燃料組分。修改後的歐盟燃料質量法規定,歐盟汽油中可再生乙醇的含量將從5%倍增至10%,歐盟各國將在加油站出售這種命名為E10的汽油。
世界對生物柴油的需求量有望從2006年的690萬噸增長至2010年的4480萬噸。到2010年,亞洲有望超過北美、中歐和東歐,成為僅次於西歐的世界第二大生物柴油生產地區。全球生物柴油工業呈現快速增長,2000~2005年產能、產量及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約為32%,而到2008年產能和需求增速更快,年均增速將分別達到115%和101%,甚至更高。2005~2010年全球生物柴油生產模式也將發生變化,2005年西歐生物柴油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75%,2010年將減少至低於40%,主要原因是以亞洲為首的其他地區產量增速加快,亞洲將可能成為第二大生物柴油生產地區,其次是北美地區。從消費情況來看,2005年德國占全球消費量的61%,其他消費國家主要包括法國、美國、義大利和巴西,其消費總和只占到全球消費量的11%。2010年,美國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物柴油市場,占全球消費量的18%,新的大型消費市場將出現在中國和印度,其他國家的消費總和將占到全球消費量的44%。生物燃料的原料來源成為生物燃料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東南亞正在崛起成為一個主要的生物柴油生產基地,到2010年更有望成為世界上領先的供應地區。東南亞各國政府和企業紛紛斥巨資發展生物柴油工業,在建的生物柴油工廠遍及各地,也因此成為未來西歐和北美地區生物柴油的主要供貨地。棕桐油是東南亞最豐富的自然資源之一,將成為該地區發展生物柴油工業的主要原料。同時,該地區還計畫將大量土地開發為新的油棕種植園。東南亞生物柴油工業發展最快的是馬來西亞,然後是泰國和印尼,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粗棕櫚油合計產量大約占到全球產量的85%。
泰國能源部去年5月份開始實施一項到2012年使生物柴油產量達到255萬噸的計畫。馬來西亞政府表示,2007年,該國生物柴油產量將翻一番多,達到110萬噸,工廠將由3家增加至今年的22家,到2008年將達到29家,到2010年,馬來西亞生物柴油產量將達到330萬噸,成為僅次於美國和德國,與印度並列的世界第三大生物柴油生產國。印尼政府表示,該國生物柴油產量有望從2006年的18萬噸增長至2007年的75萬噸,到2008年將達到120萬噸,該國的生物柴油工廠將由4家增加至今年的15家,到2008年將達到23家。到2010年,印尼和泰國的生物柴油年產量都將達到約130萬噸。

生物乙醇

目前,巴西所有車用汽油均添加20%~25%的燃料乙醇,並且已有大量使用純燃料乙醇的汽車。除在本國大力發展生物乙醇工業之外,巴西還積極開展國際“乙醇外交”。今年3月,巴西與美國簽訂了在西半球鼓勵生產和消費乙醇的協定。此外,還同義大利和厄瓜多簽訂了共同開發乙醇項目的合作協定。中國限制使用玉米加工生物燃料之後,引起了巴西工業界的廣泛關注,巴西農業部1995年就表示關注中國推廣使用乙醇汽油的行動,希望與中國在發展乙醇燃料方面進行廣泛的合作。
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利用其耕地多、玉米產量大的優勢,發展燃料乙醇,目前以玉米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的生產工藝已經基本成熟。今年年初布希表示,美國到2012年法定的可再生和替代性能源的總量目標是要達到75億加侖,到2017年達到350億加侖,而當前的替代能源每年產量是40億加侖。因此美國玉米價格節節攀升。隨著對燃料汽油需求的不斷增加,美國的乙醇加工項目也不斷上馬,2004—2005被用於生產乙醇的玉米總量是13.23億蒲式耳,2005~2006達到21.5億蒲式耳,美國農業部預計,2007年將會有約32億蒲式耳玉米用於加工成燃料乙醇。
一些企業正在致力於將非糧食類或廢棄生物質如秸稈等轉化為乙醇,以幫助解決原料供應問題。以木質纖維素為原料生產生物乙醇是技術開發的焦點。木質纖維素來源於農業廢棄物(如麥草、玉米秸稈、玉米芯等)、工業廢棄物(如製漿和造紙廠的纖維渣)、林業廢棄物和城市廢棄物(如廢紙、包裝紙等)。目前世界各國研究利用木質纖維素髮酵生產乙醇的科研機構都圍繞著這幾大關鍵技術進行攻關,但是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家工業規模利用纖維質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的企業。其主要障礙是酶解成本過高、缺乏經濟可行的發酵技術。因此,技術路線的最佳化組合問題、生產過程中成本降低的問題以及乙醇廢糟的綜合利用等問題,需要解決。
養殖藻類是另一個潛在的生物燃料原料。一些企業正在開發從藻類中產業化生產合成氣和氫氣的體系。綠色燃料技術公司與亞利桑那公共服務公司合作,利用以天然氣為原料的發電廠排出的二氧化碳養殖可以轉化為生物柴油或生物乙醇的藻類。綠色燃料技術公司的技術去年在亞利桑那州的一個發電廠進行了中試並獲得了巨大成功。公司計畫將該項目範圍擴大,並於2008年在亞利桑那州開始商業化生產,然後擴展至澳大利亞和南非。

生物丁醇

除了生物乙醇,生物丁醇也成為另一個令人關注的生物燃料。丁醇比乙醇難溶於水,能夠在煉廠進行混合,並通過管道輸送,不像乙醇必須在分銷終端進行混合。此外,丁醇比乙醇具有更高的能源密度,因此生物丁醇可以避開困擾乙醇的基礎設施問題。杜邦正在開發“第二代”微生物將甜菜轉化為生物丁醇,業內專家表示,如果原油價格保持在40美元/桶以上,2011年以後,生物丁醇的市場機會將會超過10億美元。

我國現狀

有利因素

我國玉米資源比較豐富,2006年產量1.44億噸,居世界第二位,玉米秸稈年產量達6億多噸。在全球高度關注能源危機,關注可再生資源開發利用的大背景下,以玉米為原料生產的燃料乙醇、玉米乙烯及其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成為企業競相開發和投資的熱點。2006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已達到1.8億噸標準煤,約為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7.5%。摻入10%燃料乙醇的乙醇汽油成為中國能源替代戰略的著力點之一。
2001年國內酒精原料中玉米占原料總量的比重為59%,到2006年,這一比重已經上升到79%。目前有關部門正著手研究、開發汽車用甘蔗燃料乙醇。目前我國甘蔗年產量在8500萬噸左右,僅產食用酒精50多萬噸。若技術攻關成功,成本控制得當,用甘蔗生產燃料乙醇,將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問題在於,我國甘蔗種植面積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廣西、雲南等少數幾個省份,而且隨著國內食糖消費量大幅增加,價格也將一路上揚,生產成本將可能大大高於玉米製造燃料乙醇。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也表示,繼續推廣乙醇汽油是大勢所趨,非糧生物能源如紅薯、木薯、甜高粱、纖維質乙醇是今後發展的重點,將加大這方面的科研投入力度。而另一方面,相關部委緊急叫停玉米加工乙醇後,政府仍會繼續“適度”發展燃料乙醇行業,堅持能源與糧食雙贏,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國家會採取一些財稅扶持政策,支持燃料乙醇的生產和使用。
(一)我國大型集團公司積極進行生物燃料的研究開發及生產
2006年11月,中國石油集團與四川省簽訂合作開發生物質能源框架協定,雙方將以甘薯和麻瘋樹為原料發展生物質能源,“十一五”期間將建成60萬噸/年燃料乙醇、10萬噸/年生物柴油項目。2006年12月,中石油又與雲南省簽署框架協定,在以非糧能源作物為原料製取燃料乙醇、以膏桐等木本油料植物為原料製取生物柴油等方面進行合作。2007年初,中石油與國家林業局就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簽署合作框架協定,並正式啟動雲南、四川第一批能源林基地建設。作為我國石油能源行業的巨頭,中石油在生物質能源的頻頻出手令人矚目,充分顯示了生物質能源對中石油集團發展的戰略重要性。中石油總經理蔣潔敏表示,“十一五”末,中石油非糧乙醇年生產能力將超過200萬噸/年,達到全國產量的40%以上,同時形成林業生物柴油每年20萬噸/年的商業化規模,並建設生物質能源原料基地40萬公頃以上。
無獨有偶,中糧集團近年也將生物質能源發展提到了戰略重地的高度,一時間與中石油並駕齊驅,成鏖戰之勢。2007年4月6日,緊隨中石油之後,中糧集團與國家林業局簽署《關於合作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框架協定》,雙方將重點建設一批能源林基地,開發利用林業生物柴油、燃料乙醇和木本食用油三大產品。
中糧集團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方面頻頻重拳出擊,進行企業併購。目前,國家發改委先後批准建設的4套燃料乙醇生產裝置。2006年國家審批第5個燃料乙醇生產裝置,也是唯一的一個非糧作物燃料乙醇裝置——廣西15萬噸/年木薯乙醇項目正在建設中。
2006年7月,中石化在攀枝花建設了一座10萬噸/年的生物柴油裝置,配套的能源林基地為40萬~50萬畝。同月,中石化總投資約1800萬元、規模為2000噸/年生物柴油的試驗裝置在河北建成。2007年4月13日,中石化與中糧集團簽訂《關於發展中國生物質能源及生物化工的戰略合作協定書》,共同發展生物質能源及生物化工,雙方將在未來5年內合作建設100萬~120萬噸/年燃料乙醇的生產裝置。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的幫助下,一些中國公司在海外開辦生物燃料加工廠。例如,一家中國企業在奈及利亞投資9000萬美元開生物乙醇加工廠,以木薯作原料,年產15萬噸,北京出資85%,15%由奈及利亞政府負擔。2007年4月12日,國家科技部與義大利環境國土與海洋部簽署協定:武漢的生物柴油公司與義大利有關單位合作,在武漢興建一條將餐館產生的潲水油、地溝油等廢棄油脂,加工成為生物柴油的生產線。這條生產線建成投產後每年可生產3萬噸生物柴油,生產成本在5000元/噸左右,與石油柴油相當,發展前景看好。該項目在武漢實施成功後還將向我國的其他大中城市推廣。
(二)國家鼓勵以非糧食作物進行生物燃料的研發及生產,企業積極回響
國家發改委2006年12月18日下發的《關於加強玉米加工項目建設管理的緊急通知》明確提出,我國將堅持非糧為主積極穩妥推動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發展,並立即暫停核准和備案玉米加工項目,對在建和擬建項目進行全面清理。通知要求,“十五”期間建設的4家以消化陳化糧為主的燃料乙醇生產企業,未經國家核准不得增加產能。
相關部委鑒於目前危及糧食安全的嚴峻形勢對國內一些地方盲目發展玉米加工乙醇能力的態勢實施緊急剎車,令生產企業猝不及防。糧食問題直接關係到整個社會與國家經濟的穩定,這也許是國家部委對發展玉米加工乙醇能力緊急剎車的最根本原因。去年玉米和大豆的國際期貨價格大幅飆升,受此影響,國內市場的玉米價格也一路走高,國內四大定點乙醇生產廠全部虧損,為了不進一步刺激玉米需求,國家發改委此前已經叫停了一些中小乙醇生產項目。
國家現在和將來都不會鼓勵用玉米大規模發展燃料乙醇和工業酒精,但我國有6億多噸的農作物秸稈,應該展開規模化利用,還有北方的甜高粱及南方的木薯等非糧作物都在國家鼓勵利用之列。尋找玉米替代資源,企業已經開始行動。
中糧集團正努力發展木薯、甜高粱和纖維素乙醇,中糧集團的廣西15萬噸/年木薯乙醇項目正在建設中,計畫在今年投產;甜高粱乙醇正在中試階段,分別在廣西桂林和內蒙古五原建設了液態發酵和固態發酵中試裝置;在黑龍江肇東建立了500噸/年的纖維素乙醇中試裝置,目前正改造生產裝置,最佳化工藝流程,為萬噸級工業示範裝置的建設奠定基礎。到2010年,中糧集團將年產燃料乙醇310萬噸,其中玉米乙醇占42%、木薯乙醇占26%、紅薯及甜高粱等為原料的乙醇占32%。

不利因素

誠然,我國有豐富的非糧生物質資源有待開發利用,除了有農作物秸稈、甜高粱、木薯、紅薯處,還有甘蔗、甜菜、芒草、柳枝稷等。但這些作物普遍存在收集、貯運的難題,生產中又有技術、工藝、設備不成熟等諸多問題,另外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和工業化生產連續性的矛盾也是制約非糧食乙醇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乙醇燃料的推廣促使糧食價格上漲
讓人擔憂的跡象頻頻出現。世界一些積極推廣乙醇燃料的國家糧食已在上漲,比如美國、巴西、墨西哥和中國等國家。以美國為例,用玉米生產乙醇對糧價上漲起到了促進作用。2006年8月,購買1蒲式耳(等於35.238升)玉米要付2.09美元,但2006年9月、10月、11月和12月,這個價格分別上漲到2.2美元、2.54美元、2.87美元和3美元。2006年美國乙醇燃料工業消耗了美國20%左右的玉米,今年預計增加至25%以上。
在中國,摻入10%乙醇的乙醇汽油成為中國能源替代戰略的重要目標,但是糧食和糧食產品與乙醇燃料的爭奪也日趨白熱化。專業研究機構預測,“十一五”期間,中國玉米缺口在350萬噸左右,將由玉米的淨出口國轉變為淨進口國,而加工企業搶購糧源必然會使玉米價格扶搖直上。此外,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國的玉米都是非轉基因,非常適合人畜食用,用來生產乙醇燃料顯然大材小用。
(二)反對聲音漸起,有研究認為乙醇燃料加劇了環境污染
世界範圍內已經有多項研究表明,被標榜為綠色的乙醇燃料並非如人所願可以保環境,而是更加劇了環境污染。美國史丹福大學大氣科學家馬克·雅各布森等人的研究結果表示,乙醇燃料對人和生物健康損害比人們以前想像的還要大,以乙醇為燃料的車輛可能導致更多人罹患或死於呼吸系統疾病。如果用以乙醇為燃料的車輛替代所有的轎車和卡車,美國死於空氣污染的人數將增加4%。證明乙醇燃料不“綠”反“黑”的研究結果並非孤例。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生物學家伯頓·沃恩的研究小組通過實際調查發現,生產乙醇的過程中造成了另一種環境污染,減少生物多樣性和增加土壤的侵蝕。另外,即使用非糧食作物甘蔗來生產乙醇,也要消耗很多的水,每處理1噸甘蔗需要用水3900升(3.9噸水),對環境又增加了負擔。
(三)生物乙醇產出效率較低
目前世界上普遍用玉米生產生物乙醇,但是產出效率比較低。即使技術最先進的工廠用100kg玉米也只能生產出約45L乙醇,而且在生產乙醇和栽培玉米等原料作物過程中消耗的能量相當於所產乙醇產生能量的80%,同時也會排放二氧化碳。科學家經過系統測算之後,對生物燃料的經濟性產生了疑問。
生物燃料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能源比它們所能夠產生的能源要多,並且生產成本高於它們所替代的石油燃料。能源成本首先包括種植作物所需的化肥,也包括進行轉化所需的水、蒸汽及電力。經濟成本包括人工、除草劑、灌溉與機械以及化肥。與汽油相比能量密度較低的乙醇還增加了運輸成本,並降低了發動機效率。玉米、柳枝稷、木質纖維素、大豆及葵花油等多種生物燃料原料植物的能源與經濟性逆差是相似的。所有植物生長都需要二氧化碳,當這些植物作為燃料或者轉化為其他用於燃燒用途的燃料時會被再次釋放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說,生物質對碳吸收與排放的影響是中性的。不過,這沒有將耕種、施肥、施殺蟲劑、運輸、乾燥以及轉化為可用燃料的過程中的能源消耗考慮進去。其中,化肥是消耗能源的主要方面,工業固氮生產氨的Haber-Bosch工藝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大約每噸氨需要3100萬英熱單位的能源,如果原料不是天然氣,而是煤,或者採用需部分氧化的其他工藝,則每噸氨需要4100萬英熱單位的能源。磷肥與鉀肥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能源要低許多(主要是在機械開採、粉碎、乾燥等環節)。化肥在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產過程所消耗的能源中分別占45%、24%。在生物柴油的生產過程中,需要與甲醇進行酯交換反應,而這也要占到所消耗能源的35%。

前景展望

我國正在擬訂生物能源替代石油的中長期發展目標,到2020年,生物燃料生產規模達到2000萬噸,其中生物乙醇1500萬噸、生物柴油500萬噸。如果進展順利,到2020年,達到3000萬噸以上。2006年我國進口石油1.4億噸,預計2010年進口2億噸,2020年進口3億噸。這就能夠在2020年以前把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控制在50%以下,提高我國能源安全。中國的生物燃料很豐富,秸稈和林業採伐加工剩餘物有10億噸,合5億噸標準煤,還有900萬公頃木本油料林和薪碳林,30多種油料樹種。
“十一五”我國將投入1010億美元,到2020年實現生物能源占交通能源需要的15%,即1200萬噸。我國還計畫到2010年種植1300萬公頃麻瘋樹,從中提取600萬噸生物柴油。柴油機燃料調合用生物柴油(BDl00)生產標準近日正式頒布,於2007年5月1日實施。這必將大大促進我國生物燃料產業的發展。
但是為避免對糧食生產威脅,我國發展燃料乙醇也正在從糧食為主的原料路線向非糧轉變,當然,作為調節糧食供需餘缺的手段,玉米燃料乙醇仍將保持適度的規模。從大方向來看,不能再用糧食做燃料乙醇。用非糧物質替代石油將是長遠的方向。我國農村勞動力豐富,在田頭地角都可以種植纖維素原料植物,更有條件發展。
當2008年國際油價重挫曾一度衝破40美元之時,作為替代能源之一的燃料乙醇的發展前景也令人擔心。但燃料乙醇擁有清潔、可再生等特點,可以降低汽車尾氣中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的排放。未來我國燃料乙醇行業的重點是降低生產成本、減少政府補貼,為此,制定生物燃料乙醇生產過程的消耗控制規範,及產品質量技術標準,統一燃料乙醇生產消耗定額標準,包括物耗、水耗、能耗等,是降本增效的有力手段。而未來我國燃料乙醇行業發展的方向是如何實現非糧乙醇的規模化。因此,決定未來燃料乙醇發展前景的關鍵是成本和技術。
未來,中國政府還將繼續適度發展燃料乙醇行業。“十一五”期間,中國燃料乙醇的潛在市場規模將急劇擴大。以中國四家燃料乙醇生產企業的產能來看,遠遠不能滿足未來國內對燃料乙醇的需求,燃料乙醇裝置產能擴張不可避免。因此計畫到“十一五”末,國內乙醇汽油消費量占全國汽油消費量的比例將上升到50%以上,這意味著屆時中國燃料乙醇的產能和產量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能源效益

近5年來,瑞典柳樹無性系能源林的種植面積不斷增大,主要與瑞典農民貿易協會及其他各種機構把柳樹作為一種農作物來推廣有關。同時政府的補助金制度也為柳樹能源林的大面積推廣提供了必要條件。目前,瑞典南部及中部柳樹能源林約有11 000hm,其中2 000hm是1994年種植的,1995年計畫種植5 000hm。這些能源林每年每公頃平均的生物量生產為10~12t,相當於25~30m木材或4~5m燃油,約合25-30桶原油。如果以竹柳作為分析對象,在超高密度(150000萬株/hm)、超短期輪伐(輪伐期1~2年)的情況下,其每年每公頃平均的生物量生產可達37.8t以上,相當於94.5m木材或15.12m燃油,約合94桶原油。受目前全球金融風暴影響,國際原油價格暴跌,按照當前跌後價格平均43美元/桶計算,每年每公頃產值4042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7500元(匯率6.8)。如將所產的生物量用來發電,按照我國國產直燃發電機組發電效率單位電量原料消耗量1.37kg/kwh計算,這些能源林每年每公頃可供發電27560kwh;若按照進口直燃發電機組發電效率單位電量原料消耗量1.05kg/kwh計算,則每年每公頃可供發電36000kwh。電價按照0.5元/kwh計算,每年每公頃產值為13780元。

未來展望

中國在生物燃料方面的政策扶持相對較晚,近年隨著政府的重視,生物燃料技術迅速提高,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截至2010年底,我國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為50萬噸左右,非糧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增加20萬噸,生物柴油年產量為50萬噸左右。根據《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國家確定的“十一五”生物質能的發展目標為:到2010年,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100萬噸,增加非糧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20萬噸。可見我國生物燃料的發展規模距離之前的規劃相去甚遠,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只完成了1/2,非糧燃料乙醇則僅完成了既定目標的10%左右。總的來說,我國“十一五”期間生物質能源的利用出現“虎頭蛇尾”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是國家產業扶持政策沒有跟上。截至2012年4月中旬,《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已上報國務院,但仍未正式發布。《規劃》已初定我國2015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達到500萬噸,與“十一五”的規劃目標相比翻了一倍多;生物柴油年利用量為100萬噸。
為了“十二五”期間不重蹈覆轍,我國有關部門正在積極制定應對措施。根據《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200萬噸,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達1000萬噸。而由於化石能源的有限性,開發新型能源已上升為各國的能源戰略。目前全球原油可采年限約為46年,而我國石油可采年限僅為15.62年。發展替代能源是解決我國能源供應緊張問題的有效途徑。雖然由於原料短缺及價格高漲等原因,目前我國生物柴油的產能利用率較低,有些企業處於部分停產甚至完全停產狀態,但隨著國家產業扶持政策的出台,“十一五”期間生物燃料“先熱後冷”的局面將不再出現,生物柴油行業必將得到長遠的發展。

存在問題

大規模使用也有可能帶來使農業及生態遭受重大影響的風險。能源作物種植滲入自然景觀這一後果顯然將導致棲息地破壞和割裂,從而直接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喪失。若生物質的種植和管理過程中採用不可持續的農業做法(如過度使用化肥可能造成土壤流失或板結),則可進一步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

耕地方面

可用於能源生物質種植的土地面積是有限的,能源生物質種植可能同現有的農用土地構成競爭。聯合國在《可持續能源:決策者框架》報告指出,生物燃料的生產會通過占用土地和其他所需資源,進而影響糧食足量供給,而且那些生產生物燃料的農作物往往需要最好的土地、大量水資源和化學肥料。

糧食生產

用麻瘋樹(又名桐油樹)可用於生產生物燃料,這些作物可生長在不適於糧食作物生長的荒地、幾乎不需施肥,其種子亦不可食用,對糧食生產影響更小。但有科學家認為:有些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民把原本用來生產糧食作物的土地,拿來種植能源作物,其發展有減少糧食生產的危險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