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乙醇

燃料乙醇,一般是指體積濃度達到99.5%以上的無水乙醇。燃料乙醇是燃燒清潔的高辛烷值燃料,是可再生能源。 乙醇不僅是優良的燃料,它還是優良的燃油品改善劑。

其優良特性表現為:乙醇是燃油的增氧劑,使汽油增加內,充分燃燒,達到節能和環保的目的;乙醇還可以經濟有效的降低芳烴烯烴含量,即降低煉油廠的改造費用,達到新汽油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燃料乙醇
  • 特點:可作為燃料用的乙醇
  • 主要原料:玉米、木薯、海藻
  • 發展前景:由於石油價格的波動
  • 屬性:能源
  • 類別:化學物質
概述,簡介,主要原料,發展前景,特點,作為新燃料替代品,作為汽油添加劑,可再生能源,優點,生產工藝,發酵法,脫水技術,套用現狀,國外現狀,國內用現狀,使用方法,市場方向,經濟效應,國外情況,

概述

簡介

燃料乙醇指以生物物質為原料通過生物發酵等途徑獲得的可作為燃料用的乙醇。燃料乙醇經變性後與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車用乙醇汽油。
燃料乙醇生產技術主要有第一代和第二代兩種。第一代燃料乙醇技術是以糖質和澱粉質作物為原料生產乙醇。其工藝流程一般分為五個階段,即液化、糖化、發酵、蒸餾、脫水。第二代燃料乙醇技術是以木質纖維素質為原料生產乙醇。與第一代技術相比,第二代燃料乙醇技術首先要進行預處理,即脫去木質素,增加原料的疏鬆性以增加各種酶與纖維素的接觸,提高酶效率。待原料分解為可發酵糖類後,再進入發酵、蒸餾和脫水。
燃料乙醇燃料乙醇
我國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是陳化糧和木薯、甜高粱,地瓜等澱粉質或糖質非糧作物,今後研發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以木質纖維素為原料的第二代燃料乙醇技術 。國家發改委已核准了廣西的木薯燃料乙醇、內蒙的甜高粱燃料乙醇和山東的木糖渣燃料乙醇等非糧試點等項目,以農林廢棄物等木質纖維素原料製取乙醇燃料技術也己進入年產萬噸級規模的中試階段。

主要原料

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有雅津甜高粱、玉米、木薯、海藻、雅津糖芋、苦配巴樹等。

發展前景

最近幾年,由於石油價格的波動,燃料乙醇的消費增長也在提速。中國燃料乙醇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燃料乙醇在中國具有廣闊前景。隨著國內石油需求的進一步提高,以乙醇等替代能源為代表的能源供應多元化戰略已成為中國能源政策的一個方向。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巴西、美國之後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國和套用國。國家發改委出台《關於促進玉米深加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不再建設新的以玉米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項目,並大力鼓勵發展以非糧作物為原料開發燃料乙醇。燃料乙醇走向了非糧乙醇發展的道路,並得到了快速發展。
燃料乙醇擁有清潔、可再生等特點,可以降低汽車尾氣中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的排放。未來我國燃料乙醇行業的重點是降低生產成本、減少政府補貼,為此,制定生物燃料乙醇生產過程的消耗控制規範,及產品質量技術標準,統一燃料乙醇生產消耗定額標準,包括物耗、水耗、能耗等,是降本增效的有力手段。

特點

作為新燃料替代品

可作為新的燃料替代品,減少對石油的消耗。乙醇作為可再生能源,可直接作為液體燃料或者同汽油混合使用,可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的依賴,保障該國能源的安全。
可用於生產生物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來源可用於生產生物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來源

作為汽油添加劑

作為汽油添加劑,可提高汽油的辛烷值。通常車用汽油的辛烷值一般要求為90或93,乙醇的辛烷值可達到111,所以向汽油中加入燃料乙醇可大大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且乙醇對烷烴類汽油組分(烷基化油、輕石腦油)辛烷值調合效應好於烯烴類汽油組分(催化裂化汽油)和芳烴類汽油組分(催化重整汽油),添加乙醇還可以較為有效地提高汽油的抗爆性。
乙醇的氧含量高達34.7%,乙醇可以按較甲基叔丁基醚(MTBE)更少的添加量加入汽油中。汽油中添加7.7%乙醇,氧含量達到2.7%;如添加10%乙醇,氧含量可以達到3.5%,所以加入乙醇可幫助汽油完全燃燒,以減少對大氣的污染。使用燃料乙醇取代四乙基鉛作為汽油添加劑,可消除空氣中鉛的污染;取代MTBE,可避免對地下水和空氣的污染。另外,除了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含氧量,乙醇還能改善汽車尾氣的質量,減輕污染。一般當汽油中的乙醇的添加量不超過15%時,對車輛的行駛性沒有明顯影響,但尾氣中碳氫化合物、NOx和CO的含量明顯降低。美國汽車/油料(AQIRP)的研究報告表明:使用含6%乙醇的加州新配方汽油,與常規汽油相比,HC排放可降低5%,CO排放減少21-28%,NOx 排放減少7-16%,有毒氣體排放降低9-32%。

可再生能源

若採用雅津甜高粱、小麥、玉米、稻穀殼、薯類、甘蔗、糖蜜等生物質發酵生產乙醇,其燃燒所排放的CO2和作為原料的生物源生長所消耗的CO2,在數量上基本持平,這對減少大氣污染及抑制溫室效應意義重大。

優點

燃料乙醇是油品的優良品質改良劑,燃料乙醇不是“油”。
乙醇具有許多優良的物理和化學特性。燃料乙醇按一定比例加入汽油中,不是簡單做為替代油品使用,這種認識和宣傳是大錯而特錯的。燃料乙醇是優良的油品質量改良劑,或者說是增氧劑。它還是汽油的高辛烷值調合組分。它是和中國石油行業在九十年代後期為提高油品質量才開始發展的MTBE起同樣的作用。乙醇的增氧效果比MTBE要好一倍。美國法定的汽油改良劑有三種:MTBE(甲基叔丁基醚)、乙醇和ETBE(乙基叔丁基醚),2002年,美國能源部在給中國介紹燃料乙醇使用經驗時,還慶幸中國MTBE剛剛起步,就選擇了用燃料乙醇來替代的路子。美國走了20年MTBE的彎路之後,又回過頭來再走乙醇代替MTBE的路子。美國的經驗教訓,可幫助我們更正確的認識燃料乙醇。乙醇汽油之所以可以改善尾氣污染,改善動力,根本的原理就是乙醇里所含的內氧,部分地補充了汽油在油缸內燃燒外界供氧不足的問題,另外又較好地解決了汽油的高辛烷值組分問題,“兩好合一好”,使乙醇的物理化學特性得以充分的發揮。知道了這些,燃料乙醇的定位就自然正確了,把乙醇單單做為“油”的概念,會使我們進入誤區,大大地折扣了燃料乙醇的功能和價值。

生產工藝

發酵法

發酵法採用各種含糖(雙糖)、澱粉多糖)、纖維素(多縮己糖)的農產品,農林業副產物及野生植物為原料,經過水解(即糖化)、發酵使雙糖、多糖轉化為單糖並進一步轉化為乙醇。澱粉質在微生物作用下,水解葡萄糖,再進一步發酵生成乙醇。發酵法制酒精生產過程包括原料預處理、蒸煮、糖化、發酵、蒸餾、廢醪處理等。
燃料乙醇產業鏈燃料乙醇產業鏈
成熟的發酵醪內,乙醇質量濃度一般為8-10%(w)。由於原料不同,水解產物中乙醇含量高低相異,如穀物發酵醪液中乙醇的質量分數不高於12%,纖維素可用酶或酸水解,如亞硫酸法造紙漿水解液中僅含乙醇約1.5%。除含乙醇和大量水外,還有固體物質和許多雜質,需通過蒸餾把發酵醪液中的乙醇蒸出,得到高濃度乙醇,同時副產雜醇油及大量酒糟。

脫水技術

脫水技術是燃料乙醇生產關鍵技術之一。從普通蒸餾工段出來的乙醇,其最高質量濃度只能達到95%,要進一步的濃縮,繼續用普通蒸餾的方法是無法完成的,因為此時,酒精和水形成了恆沸物(對應的恆沸溫度為78.15℃),難以用普通蒸餾的方法分離開來。為了提高乙醇濃度,去除多餘的水分,就需採用特殊的脫水方法。
製備燃料乙醇的方法主要有化學反應脫水法、恆沸精餾萃取精餾、吸附、膜分離、真空蒸餾法、離子交換樹脂法等。

套用現狀

國外現狀

世界酒精的66%用於燃料,14%用於食用,11%用於工業溶劑,9%用於其它化學工業。發酵酒精作車用燃料有兩種方式: 其一是配製汽油和無水酒精混合物——汽油醇,酒精在混合物中的比例最高可達25%。用汽油醇作汽車燃料時,可以利用原有的汽車發動機;其二是直接利用酒精作為汽車燃料, 這時必需使用專門設計的,具有更高壓縮比的發動機。在這方面, 巴西走在最前面。早在1989 年,巴西以甘蔗、糖蜜、木薯、玉米為原料年產發酵酒精12Mt以上,幾乎全部用來代替汽油, 大部分採用第二種方式作為汽車的燃料。從那時起, 巴西已經不再進口原油, 少量國產原油還可出口, 率先實現了汽車燃料的酒精化。巴西的乙醇產品中普通乙醇占2/3,無水乙醇占1/3。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生產和消費國,也是唯一不使用純汽油作為汽車燃料的國家。
1908年,美國人設計並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純乙醇的汽車,1930年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首次面市,1978年含10%乙醇的混合汽油在內布拉斯加州大規模使用。1990年11月,美國國會通過空氣清淨法修正案,要求從1992年冬季開始,美國39個CO排放超標地區必須使用含氧量質量分數達2.7%的含氧汽油(相當於添加體積分數為7.7%乙醇)。美國乙醇生產能力70.78億L/a,58個乙醇生產廠分布在美國19個州,其主要原料為玉米約占90%,高粱等其他原料占10%。
歐盟每年約生產176萬t酒精。1997年只有5.6%用於燃料。1994年歐盟通過決議,給予生物燃料的中試工廠以免稅。並在2010年使燃料酒精的比例達到12%。因此一些後續的國家如荷蘭、瑞典和西班牙也出台了生物能源計畫。
泰國是亞洲第一個由政府開展全國生物燃料項目的國家。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泰國成功地開展了乙醇和燃料酒精項目, 這些項目提供了利用過剩的食用農產品的途徑,對提高泰國農村幾百萬農民的生活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亞洲第二大酒精生產國。設計的生產能力約為200萬t,實際開工率為50 %左右。主要原料糖蜜每年用量為500萬t。印度的酒精50%用於著名的印度香料和各種有機合成。政府對不同用途的酒精收以不同的稅率。一度政府暫時停止食用酒精的生產,導致了酒精產量的下滑。儘管印度的糖蜜資源不夠,但是印度政府還是準備效法巴西推出“酒精汽油計畫”。

國內用現狀

中國在吉林年產60萬噸和河南年產30萬噸燃料乙醇項目分別於2001年9月於2004年開工建設,另外,河南天冠年產30萬噸與黑龍江華潤金玉年產10萬噸燃料乙醇的改擴建項目已分別於2000年和2001年完成,並在當地開始了乙醇汽油的試用工作。從2001年開始,中國先後在河南、黑龍江開始試用車用乙醇汽油,採取地方立法的手段在試點城市封閉運行。河南先在南陽、洛陽、鄭州三市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現已全省使用。2001年消耗了147噸燃料乙醇,2002年消耗了約5000噸燃料乙醇。黑龍江先在肇東和哈爾濱使用車用乙醇汽油,2001年消耗了127噸燃料乙醇,2002年消耗了約500噸燃料乙醇,目燃料乙醇需求逐年增加,供需狀況良好。經過5年的試點和推廣使用,中國生物乙醇汽油在生產、混配、儲運及銷售等方面已擁有較成熟的技術。截至2006年6月,中國已形成燃料乙醇102萬噸年生產能力、年混配1020萬噸生物乙醇汽油的能力,生物乙醇汽油的消費量已占到全國汽油消費總量的20%。2006年,中國燃料乙醇的生產達到130萬噸。
2006年中國全年糧食產量超過4.9億噸,實現三年的連續增產,但糧食總的供求關係還是處在一個緊平衡的狀態。玉米這幾年的加工能力擴張得比較快,2005年,全國玉米深加工能力已經達到了1000億斤,實際加工消耗是500多億斤,2006年加工能力達到了1400億斤,實際加工也接近700億斤。深加工對於玉米的消耗也造成了玉米供求狀況的變化,帶動了價格的上漲。據預測,2007年糧食價格將上漲6%左右,漲幅高於2006年,糧、油等食品價格上漲將成為推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此前,國家發改 委要求各地不得以加工玉米為名,違規建設生物燃料乙醇項目,盲目擴大玉米加工能力。在這種大背景下,發展燃料乙醇產業是否會影響中國的糧食安全,成了一個熱議話題。
2006年中國玉米產量1.385億噸,其中飼料用量是9600萬噸,3020萬噸是工業用量,燃料乙醇所用的玉米量只占工業用量的1/10,玉米總產量的2%多一點。所以不存在爭糧的嫌疑。
中國發展非糧乙醇的可行之路,在於發展用甜高粱甘薯、木薯等原料來替代糧食。纖維法 生產乙醇技術還不成熟,美國計畫用6年時間攻克這一技術難關。國內有企業已經實現了用纖維原料生產乙醇,但噸成本比糧食法要高1000多元。
根據《生物燃料乙醇以及車用乙醇汽油“十一五”發展專項規劃》,到2010年,中國將以薯類、甜高粱等非糧原料為主生產522萬噸燃料乙醇,屆時乙醇汽油使用量將占全國汽油用量的75%。
到2020年,中國燃料乙醇年產量可達1000萬噸。
其實,可再生能源會議作出的停止在建的乙醇燃料項目,這只是階段性的選擇,之前,國家出發改委也多次通知,要求新上燃料乙醇項目“剎車”,然而,效果不盡人意。如何破解隱藏在問題背後的“發展”與“資源”之間矛盾,卻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用更長的時間來求解。按理說,食品和能源經 濟並不相關,但是目前正在趨於緊密關聯。當石油價格上漲時,食品價格也會上漲。據大連商品交易所公布信息稱,國內玉米價格在過去9個月裡上漲了近30%,其原因是人們把玉米用於生產燃料乙醇所致。

使用方法

乙醇汽油的保質期只有一個月。過了保質期的乙醇汽油容易出現的分層現象,在油罐油箱中容易變渾濁,打不著火。
乙醇汽油對環境要求非常高,非常怕水,保質期短,因此銷售乙醇汽油要比普通汽油在調配、儲存、運輸、銷售各環節要嚴格得多。一般小油站不出售乙醇汽油。

市場方向

乙醇既是一種化工基本原料,又是一種新能源
儘管已有著廣泛的用途,但仍是傳統觀念的市場範圍。未來乙醇作為基礎產業的市場方向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車用燃料,主要是乙醇汽油和乙醇柴油。這就是我們傳統所說的燃料乙醇市場,也是10年內容量相對於以後較小的市場(在中國約1000萬噸/年)。美國政府已制定了一個大力發展燃料乙醇的計畫,計畫到2011年,將汽油中(不包括柴油)的燃料乙醇用量由每年15億加侖(約450萬噸)至少提高到44億加侖(約1360萬噸);
二是作為燃料電池的燃料。在低溫燃料電池諸如手機、筆記本電腦以及新一代燃料電池汽車等可移動電源領域具有非常廣闊的套用前景,這是乙醇的中期市場(10-20年內)。乙醇現已被確定為安全、方便、較為實用理想的燃料電池燃料。乙醇將擁有新型電池燃料30—40%的市場。市場容量至少是市場的5倍以上(主要是纖維原料乙醇);
三是乙醇將成為支撐現代以乙烯為原料的石化工業的基礎原料。在未來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內,由於石油資源的日趨緊張,再加上纖維質原料乙醇生產的大規模工業化,成本相對於石油原料已具可競爭性,乙醇將順理成章地進入石化基礎原料領域。在中國的市場容量至少也在2000萬噸/年以上。乙醇生產乙烯的技術就是成熟的,隨著石油資源的日趨短缺和價格的上漲,乙醇將會逐步進入乙烯原料市場,很可能將最終取而代之。如果要做一個形象而誇張的比喻的話,二十世紀後半葉國際石油大亨的形象將在二十一世紀中葉為“酒精考驗”的乙醇大亨所替代。

經濟效應

燃料乙醇生產,除了它本身的經濟性及對農業、能源的好處之外,還有一些明顯的關聯經濟效應。一方面,燃料乙醇有著巨大的環保效應,隨著它的推廣,可以大量節省大中城市治理空氣污染的費用。北京市每年用於治理空氣污染的費用需十幾億元,而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汽車尾氣。據環保部門監測,北京市空氣污染60-70%是汽車尾氣造成的。在其它方面投資治理費工、費時、費資金,尾氣污染重點要在“油”上下功夫,只有這樣針對性強,效果才好。單乙醇汽油一個措施就可使尾氣污染減少三分之一,而需要的補貼值只有1.5億元左右。
另一方面,對於石化行業發展來說,燃料乙醇具有巨大的需求又是十分有利的。中國汽油的品質的提高和石化產品(化纖)的發展,都受到石油中高辛烷值組分的制約。提高油品質量,需要高辛烷值組分(如重整油),而發展化工和化纖(如聚酯纖維和苯系化工),也都需要高辛烷值組分。在石油中,高辛烷值組分的量是一定的(一般為石油的6%),雙方實際上在爭分這有限的資源。由於用於石化和化纖效益遠好於汽油,為了滿足需要,每年還要專門進口高辛烷值組分原料(石腦油,每年進口200萬噸左右,其價格是石油的1.5倍),包括石化行業後來準備發展的MTBE,也都是為了解決汽油的高辛烷值組分資源不足的問題。我們已經接受了美國的教訓,已經確定了不再發展MTBE的產業政策,那么發展乙醇就是最好的選擇。我們可以單從全國汽油品質提高所需高辛烷值組分的量來配套發展,用量也是很大的。比如說我們參照美國現行的一些配方,在汽油中只加7.7%的乙醇,也可以加5.7%的乙醇和5%的MTBE混合(均屬新配方汽油),年需求量至少在200萬噸以上。既解決了高辛烷值組分的緊缺,又節約了大量進口的外匯支出。

國外情況

巴西乙醇燃料業從未像現在這樣引起世人關註:美國總統布希訪問巴西乙醇儲運基地;巴美簽署乙醇合作協定;日本出巨資投資巴西乙醇廠;義大利與巴西合作在非洲建設乙醇廠;巴西向印尼提供生物燃料技術;“乙醇歐佩克”呼之欲出……
有關巴西乙醇燃料的新聞不斷引起全球關注,仿佛要在全球颳起一場“乙醇風暴”。
發展乙醇燃料的獨特環境
巴西乙醇能源產業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巴西曆屆政府功不可沒。事實上,巴西乙醇燃料的發展過程離不開巴西獨特的政治和經濟環境。
巴西已經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儲量在拉丁美洲僅次於委內瑞拉,基本上實現了自給自足。但40多年前,巴西約90%的石油消費需要進口,是一個嚴重依賴進口石油的國家。1975年,為了改變這一狀況,當時執政的軍政府下達行政命令,強力啟動了乙醇燃料發展計畫。
巴西國土面積達851萬平方公里,有牧場2億多公頃,農田6200多萬公頃。除了山地和荒漠,大約還有1億多公頃的土地未開發利用。在保證糧食生產的情況下,巴西有條件通過開發新農田來擴大經濟作物的種植。巴西大部分地區都適宜種植大豆、油棕櫚、花生、蓖麻、向日葵等油料作物,僅在亞馬孫地區,適宜種植油棕櫚的土地就達5000萬公頃,完全可以形成能源農業的產業規模。
於是,巴西政府通過補貼、設定配額、統購燃料乙醇、調整價格以及行政干預等手段,鼓勵民眾使用燃料乙醇,並協助企業從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獲取貸款。政府還下令在人口超過1500人的城鎮中,加油站都必須安裝乙醇加油泵,汽油中添加乙醇燃料的比例均以法律形式確定,對不執行者處以相應的處罰。20世紀80年代中期,乙醇燃料的利用達到了一個高峰。當時巴西每年生產的80萬輛汽車中,四分之三以上是採用乙醇燃料發動機的。
但其後十多年間,巴西的國內政治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軍政府被民選政府取代。民選政府取消了對蔗農的補貼,蔗糖加工廠也從主要生產乙醇改為主要生產食糖。同時,國際市場上石油價格直線下跌,直接導致巴西國內乙醇燃料供應量急劇萎縮。1990年,乙醇燃料汽車的銷售量幾乎降低到零。
不過,有遠見的企業家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替代能源的研發工作,即便是在乙醇燃料無人問津的年代裡。巴西石油公司官員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該公司從軍政府開始啟動乙醇計畫以來,一直堅持乙醇燃料技術的研發工作,從來不曾中斷過資金投入。創立於20世紀70年代的巴西聖保羅州蔗糖技術中心,也一直在開展致力於提高乙醇生產效率的項目,包括研究各種甘蔗的基因及萃取技術。
巴西科學家又發現了提高甘蔗乙醇生產效率的新方法。壓榨甘蔗時的殘留物,以前是作為廢物被丟棄的,而現可以利用這些殘留物發電,從而節省將甘蔗加工成乙醇所需要的能源。此外,其他副產品可以作為那些種植甘蔗耕地的肥料。巴西科學家還開始種植轉基因甘蔗,而這些轉基因甘蔗可以更加有效地轉變為乙醇。這項技術推動了可抗蟲害和抗乾旱的甘蔗變種的生產。
此外,巴西最大的甘蔗乙醇生產集團德蒂尼日前宣布,它將從2012年起正式從植物纖維素中生產乙醇。在實驗階段,德蒂尼每天從植物纖維素中生產100升乙醇,生產成本是每升25美分,與從甘蔗汁中生產乙醇的成本差不多。德蒂尼計畫在5年後能夠具備日產5萬升纖維素乙醇的能力。
巴西乙醇再度得寵
本世紀初,國際石油價格開始逐步上升時,巴西乙醇的生產效率已經翻了3番,生產成本也從每升0.6美元降至0.2美元左右。由於巴西大多數加油站仍可為國內不多的乙醇燃料汽車提供乙醇,因此乙醇燃料在巴西的再度推廣在經濟上變得可行。
2003年,大眾汽車(巴西)公司引進了巴西國內市場上的第一種“靈活燃料”汽車,可以同時使用乙醇和汽油燃料,結果在巴西大獲成功。於是,包括通用和福特在內的其他汽車生產商也在巴西如法炮製。巴西銷售的新車一半以上是“靈活燃料”汽車。車主可以自由選擇添加的燃料類型,可以是石油,可以是乙醇,也可以是石油和乙醇的混合物。
巴西已具備生物能源的生產規模。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生產國和出口國。1976年至2003年,巴西甘蔗的年產量從1億多噸增長到3.5億噸,單位面積產量從每公頃50噸提高到70噸,每公頃甘蔗提煉的燃料乙醇從2204升提高到5500升。
巴西全國有300多家甘蔗加工廠,燃料乙醇年產量為170億升,2004年出口19億升,2005年增加到21億升,2006年達到30億升。巴西是世界上能源農業成本最低的國家,每桶生物柴油的成本僅為26美元。巴西石油公司總裁加布里埃利日前在一個研討會上說,只要石油價格保持在每桶30美元以上,乙醇燃料就有競爭力。
隨著各國對乙醇燃料的興趣日益高漲,巴西政府已經制定了更加雄心勃勃的乙醇燃料生產計畫。巴西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在不久前的一次講話中將從事乙醇燃料生產的企業家稱作是“英雄”。巴西農業部長羅伯托·羅德里格斯日前在日本東京宣布,到2013年,巴西計畫將乙醇燃料的年產量擴大到350億升,是年產量的2倍以上,其中約100億升將用於出口。在未來7年內,巴西的甘蔗產量將從4.27億噸增加到6.27億噸。為了配合甘蔗產量的提高,巴西政府還計畫在同一期間新建89家乙醇燃料生產廠。
事實上,巴西乙醇燃料業在前些年並不景氣,很多企業都面臨嚴重的財政危機,這次來勢洶洶的“乙醇風暴”給這些企業帶來了一個大好的復甦機會。投資者對乙醇工業的熱衷,使得巴西乙醇燃料企業迅速活躍起來,既吸引了外國直接投資,也促進了其他相關經濟部門的增長。
2009年,投資者只要花費相當於工廠一年盈利額的價錢,就可以買下整家乙醇燃料工廠,但即便掏出兩倍的價錢,也未必可以如願。由於新建工廠至少需要三四年時間才能投產,許多投資者更希望儘快收回成本,因此還是寧願花大價錢,購買馬上可以投產的舊廠房。據不完全統計,如今已有18家工廠被外資收購,年碾磨能力為2800萬噸甘蔗。巴西蔗糖工業聯合會官員羅德里格斯認為,按照如今外資投入蔗糖工業的趨勢,今後5年內,27家碾磨工廠將被外資收購,年碾磨能力將達7000萬噸甘蔗。
除了吸引外資,乙醇燃料也吸引了不少國內企業的關注。在這個領域,巴西國內資本主要來自於以前從事過乙醇生產的企業、獨立燃料分銷商、市政建設部門和其他主要農牧業部門。其中,獨立分銷商已經買下了10家生產工廠,而其他農牧業部門則是以提供種植甘蔗的土地加入到這一行業中來的。
環保燃料引發環保擔憂
乙醇燃料提取自甘蔗,比化石燃料更為清潔,因此被普遍認為是環保能源。但與此同時,乙醇燃料業的迅猛發展也引起越來越多經濟學家、科學家和環保主義者的擔心。他們認為大規模生產乙醇燃料會在社會和環保方面付出高昂代價,造成森林毀滅、糧食漲價,實際上弊大於利且得不償失。
事實上,種植甘蔗導致其他糧食作物減產的跡象已經在巴西許多地方出現。比如聖保羅州是巴西最大的甘蔗生產地,全國62%的甘蔗出產於此,乙醇燃料的生產熱潮讓這個州的土地價格大漲,尤其是離工廠近的地點,適合種植甘蔗的土地價格已經達到2002年時的兩倍。
同時,地價上漲也使其他行業的生產成本增加,如糧食和農牧業,因為它們不得不跟甘蔗爭搶土地。土地市場雙月報告顯示,甘蔗正在侵占糧食、橙子和牧場用地。而畜牧業更是飽受打擊,畜牧業用地從2004年就因為大豆產量增加而損失了不少,如今又不得不為甘蔗讓路了。
聖保羅州許多農場主認為,出租土地比自己種地更合算。卡瓦里尼就是其中一個,他放棄種糧食,把自己的部分土地租給一家蔗糖和乙醇生產工廠。卡瓦里尼說:“我厭倦了每年自己先付錢種莊稼,年底再計算回報。現在我出租土地,收入比以前更好。”
由於聖保羅州土地有限,很多種植者開始向相鄰的米納斯吉拉斯州、南馬托格羅索州、戈亞斯州和帕拉那州擴展土地。當地政府擔心,甘蔗產量的增加,必將影響這些地區其他農業生產的發展。巴西著名環境保護者、前國會議員法比奧·菲爾德曼說,“甘蔗種植園的面積過於龐大,這種單一的種植狀況會嚴重影響生態系統”。
儘管在生物燃料方面擁有領先優勢,但由於大片森林遭到砍伐,巴西仍是全球第四大二氧化碳排放國。有關專家認為,肩負減緩全球升溫趨勢使命的乙醇也有“黑色”的一面。如果在全世界範圍內對乙醇的需求激增,地球變暖趨勢可能不減反增。
生產商為獲取乙醇,必將占用農業用地,大規模種植生產乙醇用的農作物。一旦無法更多獲得農業用地,利潤的驅使可能會使亞馬孫熱帶雨林、大西洋熱帶雨林和許多珍貴草原、林地受到侵犯。這些土地上的樹木每年原本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而犧牲它們換取乙醇,實際上得不償失。
此外,乙醇所起的環保作用還會被諸多因素沖淡。種植生產乙醇用的農作物需使用化肥和殺蟲劑,農場還需使用汽油驅動農業器械運作,這些實質上都涉及化石燃料的使用。另一方面,一旦全世界把生產能源的目光投向農作物,農作物最基本的功能將受到挑戰,貧困人民的饑飽也將受到挑戰。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克勞斯·特普費爾在訪問巴西期間強調,巴西和美國領導人建立的乙醇聯盟存在環境風險。他說,如果巴西政府保護不到位,一旦國際市場對乙醇及其他生物燃料的需求增加,就可能威脅亞馬孫地區的雨林。雖然如今甘蔗在亞馬孫地區的種植面積還很小,但對乙醇需求的增加有可能推動甘蔗種植者進入亞馬孫地區,從而對亞馬孫地區的雨林保護構成新的壓力。
對此,巴西總統盧拉說,巴西政府會盡力保護環境。盧拉還說,巴西地區發展水平懸殊,生物技術對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希望能利用生物燃料技術幫助相對貧窮的地區發展經濟,實現能源自給自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