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物固碳
- 外文名:biological carbon fixation
固碳,是指增加除大氣之外的碳庫碳含量的措施。包括物理固碳和生物固碳。物理固碳是將二氧化碳長期儲存在開採過的油氣井、煤層和深海里。生物固碳是將無機碳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碳即碳水化合物,固定在植物體內或土壤中。種類 ...
《典型化能自養細菌固碳潛能解析及其激發策略研究》是依託同濟大學,由王磊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微生物固碳對於CO2減排與資源化意義重大。相比微藻,化能自養細菌具有可在土壤與大型反應器等無光環境中固碳的優勢。但其生長...
《生物炭對微生物介導土壤固碳作用的影響及其微觀機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朱曉敏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生物炭在土壤固碳和污染控制中具有良好的套用潛力,引起國際極大關注。生物炭的固碳效應存在不確定性,研究主要...
森林生態系統固碳 內容簡介 本書譯者名單 中譯本序 譯者序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緒言 第2章 森林生態系統的自然固碳動態 第3章 干擾、演替和經營管理對固碳的影響 第4章 世界主要森林生物群落碳庫和碳動態 第5章 營養元素及...
4.加強負碳及減污降碳關鍵技術創新。圍繞實現碳中和目標對負碳技術的研發需求,著力提升負碳技術創新能力。負碳方面,聚焦CCUS、生物固碳等重點環節,加強CCUS技術的全生命周期能效提升和成本降低攻關,突破二氧化碳化學利用和轉化技術難題,...
在他看來,完全不必把氣候變化引入生物炭領域,僅靠其提高土壤肥力的優點,以及處理垃圾的能力,就足以讓老百姓主動採用這項技術。 不過,也有人認為使用“生物炭”固碳只是某些人一廂情願的“美好願望”而已,根本無法實現,而且還可能...
加強工業水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技術、高效電能轉換及能效提升技術、生物固碳技術、新型節能建材技術、高效交通運輸技術等方面的創新運用。(市科學技術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和城鄉...
但是,炭化過程同時發生碳分解和聚合,僅有50%的碳被保留在生物炭中,且其輸入土壤後的穩定性對固碳效果也很重要。無機礦物組分廣泛存在於生物質中,如秸稈中含有KCl、Ca等,P、Si、Al等也分布於一些生物質中,其在熱解炭化過程中對...
《生物質炭吸附CO2的物理-化學過程及微觀機制》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續曉雲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將生物質殘體通過熱解轉化為生物質炭並輸入土壤中被視為一種有效的固碳途徑。近年來,生物質炭作為多孔炭材料對...
在近海及灘涂等主要漁業水域,開展多營養層級立體生態養殖,提升貝類藻類固碳能力,增加漁業碳匯。在沿海地區繼續開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實現漁業生物固碳。(五)農機綠色節能行動。以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所需農機為重點,推進節能...
生物固碳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通過控制碳通量以提高生態系統的碳吸收和碳儲存能力,所以其是固定大氣中二氧化碳最便宜且副作用最少的方法。生物固碳技術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保護現有碳庫,即通過生態系統管理技術,加強農業和林業的管理...
9.1 生物固碳簡介268 9.1.1 陸地植被的固碳功能269 9.1.2 海洋生物的固碳功能276 9.2 固碳農業278 9.3 生物質能源283 9.3.1 我國農業生物質能資源潛力284 9.3.2 我國農業生物質能資源開發利用現狀286 9.3.3 生物質...
為實施森林、草地農田和微生物固碳工程提供技術支撐。(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 六、低碳社會建設 (一)促進低碳消費。 實施低碳產品認證制度。建立規範的低碳產品質量標準與認證體系。培養低碳產品認證核查人員,建立一批...
2006.09—2009.03,碩士,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化工 2002.09—2006.06,學士,合肥工業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生物技術 研究方向 環境微生物技術,包括微生物固碳、生物質的處理和資源化、及土壤修復。教學情況 本科生課程:...
海洋生物固碳 藻類固碳。地球上的光合作用90%是由海洋藻類完成的。海藻能夠有效地利用太陽能,通過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將無機碳溶解轉化為有機碳,並且,在其初級生產過程中,還需從海水中吸收溶解的營養鹽,如硝酸鹽、磷酸鹽,這使得...
武漢淨宇微藻科技有限公司 武漢淨宇微藻科技有限公司於2013年11月25日成立。法定代表人陳松林,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飼料的研發;環保產品技術開發、銷售;生物固碳技術開發、技術轉讓;初級農產品的銷售;預包裝食品的批發零售等。
孔維棟,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 微生物生態學與碳/氮元素地球化學循環;高寒環境中微生物固碳能力、群落結構及其功能基因表達特徵 土壤與湖泊微生物生態學,碳/氮元素地球化學循環,全球變 化 教育背景 工作...
海洋碳增匯和感測器研發。在海洋碳增匯方向,致力於解析藻類的生物固碳和碳酸鈣固碳的耦合作用,通過明晰人工系統對局部海洋碳循環過程的影響作用,提出人工系統促進海域碳增匯的途徑與機制。參與的人工上升流促進大藻碳增匯方案已被聯合國...
兩種最常見的藍細菌,原綠球藻和聚球藻的固碳量(利用CO2 和水合成糖物質的光合作用)占全球生物固碳總量的30%。利用自然界存在的資源,這些微生物能夠依靠光系統(Photosystems,PS)I 和II,這兩個光合作用的反應中心來產生能量。有...
2. 微藻天然產物提取、利用與生物質綜合利用。開發適於工業規模化生產的微藻高附加值產物(藻藍蛋白、γ-亞麻酸等)提取技術體系;針對微藻生物固碳生產的生物質,通過高價值產物的提取以及微藻水產飼料等途徑,提升其經濟價值與綜合利用水平...
l 中科院“海洋生物資源”重要方向群項目“我國近海基礎生產力分布格局及關鍵控制過程”,負責人 l 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科技專項子課題“黃東海生物固碳速率研究”,負責人 l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營養鹽結構失衡對海洋浮游生物群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