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依雯,女,博士,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浙江大學求是青年學者 ,浙江省“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現任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海洋化學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廣西北部灣海洋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全球XPRIZE二氧化碳移除大賽評審(亞洲唯一代表,獎金總額1億美金)。擔任國際期刊Frontier in Climate副主編,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Water編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依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海洋碳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與電化學感測器套用研究
- 職務:博士生導師
- 職稱:教授
- 性別:女
個人經歷,學習經歷,工作經歷,獎勵榮譽,學術兼職情況,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研究項目,代表性論文,專利發明,出版著作,
個人經歷
學習經歷
2008/09 – 2012/06 浙江大學 地球科學系 博士
2004/09 – 2007/03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 地質與地球物理學院 碩士
1999/09 – 2004/06 浙江大學生物醫學與儀器科學學院 學士
工作經歷
2024/01 – 至今,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海洋化學與環境研究所,教授
2016/12 – 2023/12,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海洋化學與環境研究所,副教授
2018/12 - 2019/01, 中科院深海所,“探索一號”科考船,船上科學家,西南印度洋下潛到2768.8米
2017/09 – 2017/09,台灣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訪問學者
2013/06 – 2016/12,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海洋化學所,講師
2013/09 – 2013/11,台灣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訪問學者
獎勵榮譽
1. 海底沉積物靜水壓力驅動取樣技術及套用,浙江省科學技術二等獎公益類項目;
2013 (2/6) 證書號:1302012-2
2. 天然氣水合物原位地球化學探測系統,中國地質調查成果獎二等獎,中國地質調查局;
2015(2/10)證書號:DC-2014-2-F03-RO2
3. 天然氣水合物原位地球化學探測系統,中國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二等獎,中國地質調查局;
2015(2/10)證書號:KJ-2015-2-44-R2
4. 中國海岸帶藍碳戰略、資源監測及環境效益評估,浙江省海洋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20(4/11),證書號:ZPSO2020-01-01-D04
5. 海洋人工上升流技術及套用,2022年度浙江省技術發明一等獎;2023(3/6),證書號:2022-F--006-R01
學術兼職情況
1. 擔任2021-2024年全球XPRIZE 碳移除國際競賽評審委員會成員(共12人,亞洲唯一委員);
2. 廣西北部灣海域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3. 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Climate期刊負排放技術專刊(Negative Emission Technologies)副主編;
4. Research and Advances: Aquatic Sciences journal編委(2019年起);
5. 海洋科學SCI期刊Water(IF=3.530,編委,2020年起);
6. 海洋科學與工程SCI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F=2.744,編委,2021年起);
7. Water research,Biogeosciences,Marine Chemistr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10餘個SCI期刊審稿人;
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審專家等。
研究方向
海洋碳增匯和感測器研發。在海洋碳增匯方向,致力於解析藻類的生物固碳和碳酸鈣固碳的耦合作用,通過明晰人工系統對局部海洋碳循環過程的影響作用,提出人工系統促進海域碳增匯的途徑與機制。參與的人工上升流促進大藻碳增匯方案已被聯合國國際間氣候組織(IPCC)納入海洋碳增匯方案,向全球推廣,並作為重要章節收入美國能源部出版的《低碳路線報告》,並以排名第3獲得2022年度浙江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在感測器方向,成功研製了耐腐蝕、穩定性強的多參數感測器系統,多次成功套用於生態監測,深海熱液、冷泉、天然氣水合物等資源調查中,並以排名2、3獲得2個省部級二等獎。
研究成果
研究項目
1. 人工下降流技術緩解海洋牧場低氧的過程與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23/01-2027/12,70萬/272萬(直接經費),在研,主持(子課題負責人)
2. 加鹼增匯中關鍵混合過程對海水固碳通量的影響,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開放課題項目,2022/07-2025/06,100萬,在研,主持
3. 海洋電子信息和智慧服務體系關鍵技術、裝備及示範-面向智慧海洋服務體系的海洋物聯網關鍵裝備研發與套用,浙江省尖兵計畫,2022/01-2024/12,90萬/320萬,在研,主持(子課題負責人)
4. 深淵極端高壓對碳元素轉換和儲存的影響及作用機制,國家重點研發計畫,2022/12-2026/11,65萬,在研,主持(子課題負責人)
5. 貽貝養殖生態系統藍碳增匯關鍵技術研發,市級重大產業科技攻關項目,2023/01-2025/12,36萬,在研,主持
6. 嵊泗貽貝增產增值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評估,嵊泗縣“揭榜掛帥”科技攻關項目,2023/01-2024/12,15萬,在研,主持
7. 嵊泗貽貝養殖過程固碳通量研究,舟山市市校合作項目,2022/01-2023/12,30萬,在研,主持
8. 硅藻生長引發海水碳酸鈣析出的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22/01-2025/12, 76.10萬,在研,主持
9. 浙江省萬人計畫青年拔尖,2021/01-,80萬,在研,主持
10. 深海熱液與淺海熱液中DOC含量與來源的差別以及對生物的影響,國家重點研發計畫,2016/06-2020/12, 80萬,已完成,主持(子項目負責人)
11. 人工上升流對海域生物固碳作用的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8/01-2022/12, 68萬,已完成,主持(研究成果被收入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結題項目中的亮點性研究成果)
12. 污染海域生物修復及其固碳效應研究,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專項,2015/04-2017/03,30萬,已完成,主持(子課題負責人)
13. 人工上升口工程對海域吸收或釋放大氣CO2的作用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2015/01-2017/12, 26萬,已完成,主持(子課題負責人)
14. 熱液口化學參數測量及保真取樣系統關鍵技術研究,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子項目,2015/01-2017/12, 20萬,已完成,主持(子課題負責人)
15. 水合物原位地球化學探測子系統集成技術,科技部,2010/01-2011/12, 10萬,已完成,主持(子課題負責人)
16. 水下高溫高壓pH檢測關鍵技術開發,浙江省科技廳,2009/01-2010/12,10萬,已完成,主持
17. 深海高壓高溫pH電極的製備技術與試驗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2009/01-2010/12, 8萬,已完成,主持
18. 深海熱液溫度場及速度場原位聲學探測系統的研製,科技部863項目,2007/12-2010/12,20萬,已完成,主持(子項目負責人)
代表性論文
[1]High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induced by the SP/SiOx/ImIL composite film on IrOx pH electrodes.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22, 1197, 339489 (中科院一區)
[2]Characterization of Fine-Scale Turbulence Generated in a Laboratory Orbital Shaker and Its Influence on Skeletonema costatum.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2,10,1053
[3]The Effects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Nutrient, and Salinity on the Growth of Amphidinium carterae Under Estuar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J].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2021, 8: 1-11. (中科院二區)
[4]A long-term stable sensor based on Fe@PCN-224 for rapid an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H2O2 in fishery products[J]. Foods. 2021, 10, 419. ( 中科院一區)
[5]The role of Mg in inhibiting CaCO3 precipitation from seawater[J]. Marine Chemistry. 2021, 237: 104036 (中科院二區)
[6]Development of an effective flocculation method by utilizing the auto-flocculation capability of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J]. Algal Research-Biomass Biofuels and Bioproducts. 2021, 58:102413 ( 中科院二區)
[7]A High Precision Method for Calcium Determination in Seawater Using Ion Chromatography[J].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2020, 7(231): 1-11
[8]A Sea Trial of Air-Lift Concept Artificial Upwelling in the East China Sea[J].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Technology. 2019, 36: 2191-2204
[9]An improved method of preparing iridium oxide electrode based on carbonate-melt oxidation mechanism[J].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8, 261: 316-324 (中科院一區)
[10]Effects of Structures on the Sensing Properties of Long-Term Stable IrOx pH Electrodes[J].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020, 167 (4): 047501.
[11]Achieving highly efficient atmospheric CO2 uptake by artificial upwelling[J]. Sustainability. 2018, 10(3): 664
[12]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an air-lift pump for artificial upwelling[J], Ocean Engineering, 2016(113):191-200
[13]A sea trial of enhancing carbon removal from Chinese coastal waters by stimulating seaweed cultivation through artificial upwelling[J]. Applied Ocean Research. 2020, 101: 102260
[14] A miniature all-solid-state calcium electrode applied to in situ seawater measurementt[J],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24(12),125105 ( 中科院一區)
[15]Research progress in artificial upwelling and its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effects[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 2016, 59(2): 236-248 ( 中科院二區)
[16]Hydrodynamic design of deep ocean water discharge for the creation of a nutrient-rich plume in the South China Sea[J], Ocean Engineering, 2015, 108, 356-368 ( 中科院一區)
[17]Evaluation of the sinks and sources of atmospheric CO2 by artificial upwelling[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5, 511, 692-702 ( 中科院一區)
專利發明
1. 一種SPEEK/IL夾層結構參比電極及其製備方法和套用, 發明專利, 中國, ZL202011581890.1, 2021.11.9, 1/4
2. 一種可在S環境下定量監測pH的金屬氧化銥電極及其製備方法和套用, 發明專利, 中國, ZL202011581887.X, 2022.4.22, 1/4
3. 人工下降流裝置, 發明專利, 中國(一般), 201610173348.X, 2018-08-14, 3/3
4. 一種適用於南海冷渦區的人工上升流固碳裝置及方法, 發明專利, 中國, ZL201911328839.7, 2020.11.24, 8/9
5. 一種高效海藻養殖設備, 發明專利, 中國(一般), 201511027328.3, 2019-04-02, 7/8
6. 缺氧區海域連續原位監測平台裝置, 發明專利, 中國(一般), 201511023888.1, 2017-09-08, 6/7
7. 大型藻類養殖裝置, 發明專利, 中國(一般), 201510670880.8, 2017-11-10, 5/6
8. 一種用於注氣人工上升流的深層海水提升流量控制方法, 發明專利, 中國(一般), 201510664208.8, 2018-02-09, 5/6
9. 一種人工上升流羽流濃度的控制方法, 發明專利, 中國(一般), 201510404262.9, 2017-08-11, 5/6
10. 定時海水採樣裝置, 發明專利, 中國(一般), 201510403876.5, 2018-01-09, 5/6
11. 一種氣泡幕提升富營養鹽深層海水的控制方法, 發明專利, 中國(一般), 201510402402.9, 2017-07-11, 5/5
12. 一種花瓣形的納米結構聚苯胺的電化學合成方法, 發明專利, 中國(一般), 201510258205.4, 2017-06-30, 6/6
出版著作
《海洋人工上升流系統理論與方法》,2023年出版,海洋出版社,30萬字,潘依雯撰寫10萬字
《深海探秘》,2023年出版,海洋出版社,36萬字,潘依雯撰寫15萬字
《深海魅惑》,生命世界科普讀物,作者:范振剛,潘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