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效益價值補償

生態效益價值補償

近年,當整個社會在“發展”與“保護”之間“左奔右突”尋不到平衡點、生態問題日漸嚴峻時,建立健全此機制的呼聲不斷。但無論江河流域還是森林草原,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的建立,都離不開對其生態效益和生態服務價值的認識和評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效益價值補償
  • 詞性:名詞
  • 關鍵字 :生態 
  • 人群:全體地球村村名
簡介,服務功能,

簡介

生態效益價值補償
中國林科院發布的中國森林生態服務評估研究成果很“雷人”:中國森林6項生態服務總價值為每年10萬億元人民幣,大體相當於我國目前GDP總量30萬億元的三分之一;中國森林植被生物量總量為157.7億噸、碳儲量總量為78億噸。
中國林科院用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數據,完成了中國森林生態服務評估研究。這項研究包括中國森林生態服務功能評估、中國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儲量評估。這也是中國首次在全國尺度上,對森林植被碳儲量以及森林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營養物質積累、淨化大氣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服務進行評估。
專家稱,此評估研究結果的發布,意味著中國森林生態服務評估研究邁出新步伐。它對全面認識和客觀評價森林的地位和作用,健全生態效益補償機制,推進森林資源保育,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以及客觀反映中國森林對全球碳循環和減緩全球氣候變化的貢獻,加快森林碳循環研究的國際化進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旱時,人們期盼森林植被涵養的水源能夠對旱情起到緩解作用;洪澇時,又希望有更多的森林植被以減少水土流失。這反映了人們對森林生態功能最簡單的理解。根據上述評估結果,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涵養水源年價值量4.06萬億元,年涵養水源4947.66億立方米,相當於12個三峽水庫2009年蓄水至175米水位後的庫容量;保育土壤年價值量0.99萬億元,年固土量70.35億噸,相當於全國每平方公里土地減少730噸土壤流失,年保肥量3.64億噸。
據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林科院研究員蔣有緒介紹,根據國際上目前認同的60餘種生態服務功能指標,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選取了上述6大功能中的11個指標,對其進行物質量和價值量評估,不涉及林木資源價值、林副產品和林地自身價值。
在這6項生態服務功能中,除了前面提到的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外,中國森林固碳釋氧年價值量1.56萬億元,年固碳量3.59億噸,年釋氧量12.24億噸;積累營養物質年價值量0.21萬億元,每年林木積累營養物質量0.17億噸;淨化大氣環境年價值量0.79萬億元,每年中國森林提供負離子1.68×1027個,吸收大氣污染物量0.32億噸,滯塵量50.01億噸,相當於數以億計的空氣淨化設備功能;生物多樣性保護年價值量2.40萬億元。
中國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儲量評估顯示,中國森林植被生物量總量157.7億噸,59.95%集中在西南和東北地區。全國喬木林總生物量中,天然林占83.29%,人工林占16.71%。中國森林植被碳儲量總量78.11億噸,相當於燃燒109億噸標準煤產生的碳排放量。

服務功能

長期以來,人們對森林價值的認識較為片面。大多認為只有採伐木材和生產林產品,森林才有價值。沒有認識到森林其他方面的價值。“即便認識到了森林系統的生態價值,也因無法測量而得不到社會認可。這使得全社會無償使用森林生態服務成為理所當然。森林所有者和經營者無法得到應有的回報。”
儘管有關專家表示森林生態服務功能的評估涉及學科面廣,問題複雜,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評估方法也將不斷改進,但這一評估結果還是讓人們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效益不敢小覷。而通過相關研究,使我國森林系統生態價值變得“可測度、可描述、可計量”,進而使社會認可,不僅會對國家巨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還會促進相應政策和制度體系的形成。
以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為例。近年,當整個社會在“發展”與“保護”之間“左奔右突”尋不到平衡點、生態問題日漸嚴峻時,建立健全此機制的呼聲不斷。但無論江河流域還是森林草原,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的建立,都離不開對其生態效益和生態服務價值的認識和評估。
專家指出,本次評估,初步揭示了森林生態效益的價值量,將深化人們對森林多功能、多效益全方位的認識。“不僅可促進全社會對森林生態效益有償使用觀念的形成,也將促進森林生態效益市場交易等相應政策和制度體系的形成。”
應對氣候變化這個全球大背景,也使相關研究更具緊迫性。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林科院資源信息研究所研究員唐守正表示,關於碳的收支和它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是目前國際上的一個研究熱點。我們國家要在這裡有發言權,必須有自己權威的數字。“這是我國參與國際碳循環和國際氣候變化研究的一個具體行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