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當如夏完淳

生子當如夏完淳

作者:王永之 原名王剛,當代青年作家,自由創業者,政治異議人士,《生子當如夏完淳》是其首部小說作品。

夏完淳(1631年-1647年),浙江會稽人,自幼聰明,“五歲知五經,七歲能詩文”,十四歲隨父親加入抗清隊伍,年僅十七歲,不屈而死,殉國前與洪承韜的譏諷對話令一代名將羞愧不已。柳亞子《題<夏內史籍>》第五首曰:“悲歌慷慨千秋血,文採風流一世宗。我亦年華垂二九,頭顱如許負英雄。”

誕生在風雨飄搖的大明帝國,用不屈的靈魂譜寫了氣節永存的少年才俊。在漢民族生死垂危的驚濤駭浪之中,看漢家少年如何不屈不撓,用生命宣誓對民族的效忠。透視當年名振天下的少年英豪,值得今日青年學習的神奇少年――夏完淳。

一個被遺忘的少年英雄,該當成為今日我中國少年學習的模本,而作家王永之便是看到這一少年人物的故事後,生出用小說的方式重塑當年的少年英雄以發揚其精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生子當如夏完淳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品出處:騰訊創世中文網
  • 文學體裁:人物類小說
  • 作者:王永之
作者簡介,創作過程,作品影響,角色介紹,

作者簡介

本名王剛,王永之是其筆名,山東濟南人,自小羈傲不遜,信仰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之三民主義,認為當代中國之出路,在於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改革之下,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其政見多見與其文學作品之中。作者博覽古今,文采出眾。著有《踩路》、《鴻鵠生活》、《鄉土 鄉親》等文學作品。香港絲路天山貿易集團總裁,香港十佳創業青年,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業先鋒。

創作過程

無意中,作者王永之看到夏完淳的故事,萌生將其編寫為小說的想法,該作草稿基本完成,現正修改陸續上傳中。定稿後將在全國發售。

作品影響

在當下玄幻、言情等粗製濫造小說泛濫的情況下,以歷史上有名的少年才俊為原型的小說,不僅僅獲得青少年的閱讀興情,更是改變網路小說多為無價值弊端之先河。

角色演員介紹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別名復,存古,小隱,又號靈首。中國明朝末年詩人,松江華亭人。為夏允彝之子,師從陳子龍。完淳自幼聰明,有神童之譽,“五歲知五經,七歲能詩文”,14歲隨父抗。父殉後,他和陳子龍繼續抗清,兵敗被俘,不屈而死,年僅十七。以殉國前消遣洪承疇一事,稱名於世。有《獄中上母書》。
身後留有妻子錢秦篆、女兒以及遺腹子,出世後夭折, 家絕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於松江區小崑山鎮盪灣村華夏公墓旁。
柳亞子《題<夏內史集>》第5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採風流一世宗。我亦年華垂二九,頭顱如許負英雄。”
夏允彝(1596~1645)字彝仲,號瑗公,松江華亭(今屬上海松江)人,夏完淳之父。萬曆四十六年(1618)舉人,崇禎初年,與同郡陳子龍徐孚遠等人結成“幾社”。崇禎十年(1637)進士,任福建長樂縣知縣,能體恤民情,革除弊俗。7年後,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室福王在南京監國,任命他為吏部考功司主事。次年,清兵進攻江南,他與陳子龍等起兵抗清,兵敗,於同年九月十七日投水殉節,時年50歲,死後謚“忠節”。著有《夏文忠公集》、《私制策》、《倖存錄》等。夏允彝在明末因為幾社活動等原因,和陳子龍齊名,世稱“陳、夏”。
陳子龍(1608—1647),明末官員、詩人、詞人、散文家、駢文家、編輯。陳子龍於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六月初一出生於南直隸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初名介,後改名子龍;初字人中,後改字臥子,又字懋中;晚號大樽、海士、軼符、於陵孟公等。崇禎十年進士,曾任紹興推官,論功擢兵科給事中,命甫下而明亡,繼而任南明弘光朝廷兵科給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眾武裝組織聯絡,開展抗清活動,事敗後被捕,永曆元年(公元1647年)五月十三投水殉國。陳子龍不僅是明末著名烈士與英雄,也是是明末重要作家,具有多方面的傑出成就。他的詩歌成就較高,詩風或悲壯蒼涼,充滿民族氣節;或偉麗穠艷,直追齊梁初唐;或合二種風格於一體,形成沉雄瑰麗的獨特風貌,為雲間詩派首席,被公認為明代最後一個大詩人(“明詩殿軍”),並對清代詩歌與詩學產生較大影響。陳子龍各體詩歌中,成就最突出的是七言律詩與七言古詩。陳子龍亦工詞,為婉約詞名家、雲間詞派盟主,被後代眾多著名詞評家譽為“明代第一詞人”、清詞中興的開創者,著名詞評家譚獻、龍榆生等人均對其詞作評價甚高。陳子龍的駢文也有佳作,《明史》稱其“駢體尤精妙”。陳子龍的奏疏與策論都有很深厚的功底,也很有成就。陳子龍的小品文自成一格,《三慨》等作品真切感人又寄託自己纏綿忠厚之情。陳子龍也是明末著名的編輯,曾主編巨著《皇明經世文編》,刪改徐光啟《農政全書》並定稿,這兩部巨著具有很重要的史學價值。
洪承疇(1593年-1665年),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1]。[2]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戰敗後被清朝俘虜,後投降成為清朝漢人大學士。順治元年(1644)四月,隨清軍入關。抵京後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銜,列內院佐理機務。洪承疇宣導儒家學術,針對順治皇帝不崇信孔孟,提出意見,為滿漢的合流打下基礎。洪承疇也建議清廷採納許多明朝典章制度,獻計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納,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國家機器。為了鞏固清朝的統治,承疇建議滿洲統治集團也須“習漢文,曉漢語”,了解漢人禮俗,淡化滿漢之間的差異。順治十年(1643年)受命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總督軍務兼理糧餉。順治十六年(1649年)督清軍攻占雲南後回北京。順治十八年(1661年)自請致仕。康熙四年(1665年)逝世,諡文襄。
錢秦篆出身名門,夏完淳之妻。她蘭質蕙心,極其賢淑。夏完淳遺夫人書說她:“德曜齊眉,未可相喻。賢淑和孝,千古所難。”是一位聰明靈秀的女子。
完淳死後,肝腸寸斷的秦篆遁入空門,青燈古佛,終其一生。默默反抗著命運的不公,時代的殘酷。
其父錢彥林是嘉善一帶極有名望的才子,性格豪爽。兩個哥哥也是著名的神童。可謂書香世家,一門忠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