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研究

甘草研究

《甘草研究》是2009年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草研究
  • 作者:蔣齊
  • 類別:農業、林業
  • 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5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2704035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甘草是寧夏地道中藥材。有著悠久的利用歷史。被譽為寧夏五寶之一。本書是寧夏組織國內外有關專家進行的多方面甘草研究的匯總。包括野生資源培植與保護、甘草種資資源、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與質量研究、人工甘草的規範化種植、甘草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甘草產品與深加工等,是一批具有較大影響的成果集成。本書對於從事與甘草產業相關的科技工作者,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第1章 甘草的生物學、生態學特性
 1.1 甘草的生物學特性
  1.1.1 來源
  1.1.2 生物學特性
 1.2 甘草的生態學特性
  1.2.1 具有較強的抗寒、耐熱、耐旱性
  1.2.2 具有一定的抗鹽、耐鹼性
 1.3 甘草的生態類型
  1.3.1 沙地甘草
  1.3.2 梁地甘草
  1.3.3 灘地甘草
第2章 甘草的種類及資源分布
 2.1 我國甘草的種類和資源分布
  2.1.1 我國甘草的種類
  2.1.2 我國甘草資源分布
 2.2 寧夏西正甘草的地道性沿革
 2.3 寧夏的甘草資源
  2.3.1 寧夏的野生甘草資源
  2.3.2 寧夏栽培甘草
第3章 甘草的規範化栽培技術研究
 3.1 甘草規範化栽培的幾個概念
  3.1.1 甘草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AP)的概念
  3.1.2 甘草的生產標準操作規程(SOP)概念
  3.1.3 地道藥材的概念
 3.2 寧夏甘草種植基地的環境質量評價
  3.2.1 甘草種植基地選擇的要求
  3.2.2 甘草種植基地土壤質量檢測與評價
  3.2.3 甘草種植基地灌溉水質檢測與評價
  3.2.4 甘草種植基地空氣環境質量檢測與評價
 3.3 甘草的種子與種苗質量標準
  3.3.1 寧夏甘草的植物種質及種質資源
  3.3.2 甘草種子質量標準
  3.3.3 甘草的種苗質量標準
 3.4 甘草的直播繁育技術
  3.4.1 種子不同處理程度對出苗效果的影響
  3.4.2 不同播種期當年生產量和越冬能力
  3.4.3 不同降雨程度和土壤墒情對甘草出苗的影響
  3.4.4 不同立地條件、不同播種方法對甘草出苗及保苗效果的影響
 3.5 甘草的栽培技術
  3.5.1 提高甘草移栽成活率技術
  3.5.2 甘草合理施肥技術
  3.5.3 人工種植甘草的灌水管理技術
  3.5.4 人工種植甘草的除草技術
 3.6 人工種植甘草的生育動態測定及適宜採挖期確定
  3.6.1 調查研究方法
  3.6.2 結果與分析
  3.6.3 小結
第4章 甘草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研究
 4.1 甘草病蟲害發生特點及其研究工作的歷史和現狀
 4.2 寧夏甘草病蟲種群資源的構成及分布
  4.2.1 寧夏甘草病害種類及分布
  4.2.2 甘草昆蟲資源種群構成及分布
 4.3 主要病蟲田間發生及消長規律
  4.3.1 甘草鏽病
  4.3.2 甘草根腐病
  4.3.3 甘草田間昆蟲種群動態及消長規律
  4.3.4 甘草葉蟬消長規律調查
  4.3.5 甘草象甲田間消長規律
  4.3.6 半翅目害蟲田間消長規律
  4.3.7 甘草螢葉甲
  4.3.8 甘草胭脂蚧
 4.4 田間綜合防治試驗
  4.4.1 甘草鏽病藥劑防治試驗
  4.4.2 甘草螢葉甲防治試驗示範
  4.4.3 甘草胭脂蚧防治試驗
 4.5 甘草病蟲害防治技術
  4.5.1 甘草病害的防治
  4.5.2 甘草害蟲的防治
  4.5.3 天敵昆蟲
 4.6 甘草病蟲害綜合防治
  4.6.1 植物檢疫
  4.6.2 農業防治
  4.6.3 生物防治
  4.6.4 化學防治
  4.6.5 物理機械防治
  4.6.6 甘草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體系
 4.7 中藥材GAP生產中農藥使用規定
第5章 寧夏栽培甘草的化學成分、質量分析
 5.1 甘草屬植物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的研究概況
  5.1.1 化學成分研究
  5.1.2 藥理作用研究
 5.2 寧夏栽培甘草化學成分研究
  5.2.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5.2.2 研究內容
 5.3 寧夏栽培甘草質量分析及其評價的研究
  5.3.1 甘草中化學成分含量測定方法的研究
  5.3.2 化學成分累積動態分析
  5.3.3 栽培甘草(1~8年生)形態組織學研究
  5.3.4 栽培甘草(1~8年生)薄層色譜指紋圖譜比較
  5.3.5 栽培甘草(1~4年)化學成分及形態組織學(1~8年)比較分析
  5.3.6 農藥殘留與重金屬限度的檢查
第6章 甘草藥用器官發育與主要藥用成分積累關係研究
 6.1 甘草藥用器官發育解剖學研究
  6.1.1 材料與方法
  6.1.2 觀察結果
 6.2 甘草根和根狀莖中三萜皂苷組織化學定位
  6.2.1 材料採集與處理
  6.2.2 組織化學定位方法
  6.2.3 觀察結果
 6.3 甘草腺毛的結構發育與黃酮類成分的組化定位
  6.3.1 材料
  6.3.2 方法
  6.3.3 觀察結果
 6.4 甘草主要藥用成分的分布及其積累變化規律研究
  6.4.1 材料採集與處理
  6.4.2 植化分析方法
  6.4.3 測定結果
 6.5 討論與總結
  6.5.1 甘草根和根狀莖的結構發育
  6.5.2 腺毛的結構與葉片中黃酮類物質的關係
  6.5.3 甘草根和根狀莖中主要藥用成分積累變化規律與甘草規範化種植
第7章 甘草渣綜合利用研究
 7.1 甘草渣中總黃酮HPLC指紋圖譜分析方法的研究
  7.1.1 儀器與試藥
  7.1.2 方法與結果
  7.1.3 結論與討論
 7.2 甘草渣中總黃酮HPLC指紋圖譜及含量比較研究
  7.2.1 試劑與儀器
  7.2.2 方法與結果
  7.2.3 結論與討論

作者簡介

  蔣齊,1965年4月出生,碩士,研究員。1986年畢業於西北林學院,一直從事生態、林業、資源與環境方面的研究。現任寧夏農林科學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長、寧夏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2001年以來,主持和參與主持20餘項國家和省部級研究課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梁希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發表論文30餘篇。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三層次技術學術帶頭人,先後被授予“錢學森沙產業開發獎”“寧夏青年科技獎”“全國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寧夏有突出貢獻專業技術創新人才獎”,獲得自治區政府和國務院特殊津貼。王英華,1954年出生,主任藥師,1978年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系。現任寧夏藥品檢驗所化學室主任、寧夏大學兼職教授、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專家、中國藥學會中藥和天然藥物委員會委員、中國色譜學會理事。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項,發表論文40餘篇。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學術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李明,1966年12月出生,碩士,寧夏農林科學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研究員。從事中藥材栽培研究。參加自治區科技攻關課題1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楊彩霞,1955年9月出生,碩士,研究員,寧夏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昆蟲研究室主任,寧夏大學農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昆蟲學會理事。寧夏回族自治區八屆政協常委,銀川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學術技術帶頭人。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