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甘草(野甘草)

野甘草(野甘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野甘草 亞?>灌木,高25~80厘米,全株無毛。根粗壯。莖直立,有分枝,下部木質化。葉小,對生及輪生,披針形至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20毫米,先端短尖,基部漸狹而成一短柄,邊緣有鋸齒。花小,多數,白色,單生或成對;萼片4,卵狀矩圓形,長約2毫米;花冠輻狀,4裂,裂片橢圓形,花徑4~5毫米,喉部有毛;雄蕊4,花葯箭頭形,黃綠色;雌蕊1,花柱細長,柱頭盤狀。蒴果卵狀至球形,直徑2~3毫米,花柱宿存,熟後開裂。花期夏、秋間。

野甘草是維吾爾醫常用的藥物之一,這種藥物經標準炮製工藝後入藥,對機體起到治療作用,反之,對消化,心血管,神經,皮膚系統等產生不良反應,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野甘草
  • 拉丁學名:Scoparia dulcis L.
  • 別稱:冰糖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玄參目
  • :玄參科
  • :野甘草屬
  • 英文名:Sweet Broomwort
簡介,形態特徵,分布範圍,栽培繁殖,生活習性,化學成分,價值,

簡介

野甘草Scoparia dulcis在全球分布範圍廣泛,被多個國家的民族藥收載且套用歷史悠久。在國外(尤其是日本、印度)受到研究者的重視,而我國對其研究、關注較少,致使其資源日益減少。對野甘草藥用歷史、化學成分、藥理作用進行論述,並對其未來在藥品與食品方面的發展和套用前景進行展望,充分發掘其藥用潛力,又可以豐富我國藥用植物資源的寶庫。

形態特徵

直立草本或為半灌木狀,高可達100厘米,莖多分枝,枝有稜角及狹翅,無毛。葉對生或輪生,菱狀卵形至菱狀披針形,長者達35毫米,寬者達15毫米,枝上部葉較小而多,頂端鈍,基部長漸狹,全緣而成短柄,前半部有齒,齒有時頗深多少缺刻狀而重出,有時近全緣,兩面無毛。花單朵或更多成對生於葉腋,花梗細,長5-10毫米,無毛;無小苞片,萼分生,齒4,卵狀矩圓形,長約2毫米,頂端有鈍頭,具睫毛,花冠小,白色,直徑約4毫米,有極短的管,喉部生有密毛,瓣片4,上方1枚稍稍較大,鈍頭,而緣有齧痕狀細齒,長約2-3毫米;雄蕊4,近等長,花葯箭形,花柱挺直,柱頭截形或凹入。蒴果卵圓形至球形,直徑2-3毫米,室間室背均開裂,中軸胎座宿存。
野甘草野甘草
野甘草野甘草

分布範圍

【原產地】:美洲熱帶
【入侵地】:廣東,廣西,雲南,福建,台灣,香港,澳門,海南,雲南,上海
【入侵時間及地點】:19世紀在香港歸化。
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福建;原產美洲熱帶,現已廣布於全球熱帶。喜生於荒地、路旁,亦偶見於山坡。

栽培繁殖

種子繁殖。花果期夏秋季或幾全年。

生活習性

直立草本或為半灌木狀。一般性農田和草坪雜草,多生長於荒地、山坡、路旁,喜生於濕潤環境,海岸沙地也能生長。
一般性雜草。為常見農田和草坪雜草。
全年可采,鮮用或曬乾。

化學成分

全草(地上部分)含生物鹼1.6%、野甘草醇(Dulciol)和抗糖尿病成分阿邁靈(Amellin)。根含甘露醇(Mannitol)約1%,並含鞣質等。根皮合廿六醇(Hexacosanol)。B-谷甾醇(B-Sitosterol)、D-甘露醇。全草含α-香樹脂醇(α-amyrin)、野甘草酸(dulcioicacid)、白樺脂酸(betulinicacid)、伊佛來酸(ifflaionicacid)、無羈萜(friedelin)、粘霉醇(glutinol)、6-甲氧基苯並惡唑啉酮(6-methoxybenzoxazolino)、β-谷甾醇、二十六烷醇(hexacosanol)、D-甘露醇(D-mannitol)、三十三烷(tritriacontane)/無羈萜(friedelin),β-粘霉烯醇(glutinol),α香樹脂醇(α-amyrin),白樺脂酸(betulinic acid),依弗酸(ifflaionic acid),野甘草種酸(dulcioic acid)[1],野甘草屬酸(scoparic acid)A、B、C,野甘草屬醇(scoparinol),野甘草種醇(dulic-nol),苯並惡唑啉酮(6-methoxybenzoxazolinene),5,7-二羥基-3′,4′,6,8-四甲氧基黃酮(5,7-dihydroxy-3′,4′,6,8-tetramethoxyflavone)[5],5,7,8,3′,4′,5′-六羥基黃酮-7-O-β-D-葡萄糖糖醛酸甘(5,7,8,3′,4′,5′-hex-ahydro xyflavone),木犀草素(luteoline),6,8-二-C-葡萄糖基芹菜素(vicenin-2),蒙花甙(linarin),牡荊素(vitexin),異牡荊素(isovi-texin),高山黃芩甙(scutellarin),高山黃芩甙甲指(scutellarin methyl ester),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刺槐素(acacetin),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野甘草醇(dulciol),阿邁靈(amellin)。另報導尚含野甘草醇(dulciol)、野甘草酮(dulciolone)、脂肪油、葡萄糖、氯化鉀及磷酸鹽等。根皮含二十烷醇(hexacosanol)。根皮含二十六烷醇、β-谷甾醇、D-甘露醇及一種無味結晶性物質scoparol和鞣質。
野甘草野甘草
地上部分含野甘草醇,野甘草屬二醇(scopadiol)。
葉含野甘草醇,β-粘霉烯醇,6-甲氧基苯並惡唑啉酮,刺槐素[10],野甘草酸B及野甘草屬酸A。
根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二十六醇(hexacosanol),D-甘露醇(D-mannitol),6-甲氧基苯並惡唑啉酮,依弗酸,白樺脂酸及薏苡素(coixol)。

價值

主要化學成分為生物鹼、黃酮和二萜等。阿邁靈、薏苡素、scopadulcic acid B和scoparic acid A等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壓、抗病毒和抗腫瘤等多種生物活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