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澤(漢語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古地名。也稱“甘”,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戶縣(舊稱鄠縣)西南,一說是在今河南洛陽西南。傳說夏代君主夏後啟討伐有扈氏,於此地決戰,戰前誓師,其誓詞即今《尚書·夏書》中的《甘誓》篇。

[2]指甘雨、甘霖

[3]中藥名,即甘遂,中醫用於治療水腫、大小便不通、疝氣消渴等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澤
  • 外文名:Gan ze
  • 含義1:古地名
  • 含義2:指甘雨、甘霖
  • 含義3:中藥名,甘遂
古地名,甘雨、甘霖,中藥名:甘遂別稱,釋名,氣味,主治,

古地名

呂氏春秋·季春紀·先己》云:“夏後伯啟與有扈戰於甘澤而不勝,六卿請復之,夏後伯啟曰:‘不可。吾地不淺,吾民不寡,戰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於是乎處不重席,食不貳味,琴瑟不張,锺鼓不修,子女不飭,親親長長,尊賢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後漢書·馮衍傳下》:“訊夏啟於甘澤兮,傷帝典之始傾。”其地故或只稱“甘”,《尚書·甘誓序》云:“啟與有扈戰於甘之野,作《甘誓》。”關於甘的地望主要有二說:
一是在陝西戶縣西南。偽《孔傳》:“甘,有扈郊地名。”唐·陸德明經典釋文》:“案京兆鄠縣即有扈之國也。甘,有扈郊地名,馬云:‘南郊地也。’甘,水名,今在鄠縣西。”《陝西通志》卷七十三《古蹟二》云:“甘亭,在鄠縣西南五里。《續漢書》在甘水之東、長水鄉(《長安志》)。馬融曰:‘甘,有扈氏南郊地名。’《索隱》:‘夏啟所伐,鄠南有甘亭’。”即此。
二是在河南洛陽西南,春秋時為甘昭公之封地。《括地誌》云:“故甘城在洛州河南縣西南二十五里。《左傳》雲’甘昭公,王子叔帶也。‘《洛陽記》云:’河南縣西南二十五里,甘水出焉,北流入洛。山上有甘城,即甘公采邑也。“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認為:“甘,地名,以甘水得名,自馬融以來都以為是陝西鄠縣南郊地。但根據當時民族活動情況考察,很難說在陝境。據春秋時甘昭公封地為甘,有甘水,當即其地,很可能即甲骨文中的‘甘’(《乙編》1010、《續存下》915等片),其地自不能西至陝境,當如杜預說在河南縣西南,即今洛陽西南。”

甘雨、甘霖

後漢書·左周黃列傳》:“自癸巳以來,仍西北風,甘澤不集,寒涼尚結。”又《循吏傳·孟嘗》:“昔東海孝婦,感天致旱,於公一言,甘澤時降。”唐·杜甫《遣興》詩之三:“豐年孰雲遲,甘澤不在早。”仇兆鰲注引《荊楚歲時記》:“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

中藥名:甘遂別稱

釋名

甘遂,又名甘藁、陵藁、陵澤、甘澤、重澤、苦澤、白澤、主田、鬼醜,主用其根。

氣味

苦、寒、有毒

主治

大腹疝瘕、腹滿、面目浮腫、留飲宿食、破症堅積聚、利水谷道(《本經》);下五水、散膀胱留熱、皮中痞熱氣腫滿(《別錄》);能瀉十二種水疾、去痰水(甄權);瀉腎經及隧道水濕、腳氣、陰囊腫墜、痰迷癲癇、噎膈痞寒(時珍)。
參“甘遂”詞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