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納西古城

瓦拉納西古城

瓦拉納西古城(वाराणसी),又稱貝拿勒斯,位於印度北方邦東南部,坐落在恆河中游新月形曲流段左岸,該市有各式廟宇1500座以上。印度教聖地、著名歷史古城。

聖景有恆河浴場印度金廟、杜爾迦廟、印度之母廟、拉瑪王廟、貝拿勒斯印度大學、新印度金廟、林訥格爾堡。河岸附近的街頭巷尾,到處樹立著象徵濕婆的神柱(被稱為“林伽”,即男性生殖器),為印度教徒所頂禮膜拜。此外,釋加牟尼初轉法輪的鹿野苑就在瓦拉納西附近,耆那教的兩個教長也誕生在附近,故該市已成為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重要聖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瓦拉納西古城
  • 別名貝拿勒斯
  • 所屬地區:東亞印度
  • 地理位置:印度北方邦
  • 著名景點恆河浴場印度金廟、杜爾迦廟、印度之母廟、拉瑪王廟
歷史,更名,恆河沐浴,古代廟宇,瓦拉納西,誕生批佛教徒,經濟文化,城市特色,

歷史

瓦拉納西是古代迦屍國首都。迦屍意思是“光的城市”。相傳是在5000年前興建。在公元4-6世紀曾為學術中心;12世紀為古王朝都城。
大唐西域記:“復大林中行五百餘里,至婆羅痆斯國(舊曰波羅柰國,訛也。中印度境)。婆羅痆斯國,周四千餘里。國大都城西臨殑伽河,長十八九里,廣五六里。閭閻櫛比,居人殷盛,家積巨萬,室盈奇貨。人性溫恭,俗重強學,多信外道,少敬佛法。氣序和,谷稼盛,果木扶疏,茂草靃靡。伽藍三十餘所,僧徒三千餘人,並學小乘正量部法。……婆羅痆河東北行十餘里,至鹿野伽藍,區界八分,連垣周堵,層軒重閣,麗窮規矩。僧徒一千五百人,並學小乘正量部法。……”
印度教徒一般都認為能在瓦拉納西死去就能夠超脫生死輪迴的厄運,而他們相信在瓦拉納西的恆河畔沐浴後,即可洗滌污濁的靈魂;另外,在瓦拉納西的恆河畔火化並將骨灰灑入河中也能超脫生前的痛苦。由於瓦拉納西有絡繹不絕的印度教徒在此沐浴與火化,恆河發生了嚴重的污染與傳染病問題。
瓦拉納西古城
瓦拉納西(貝納勒斯的梵文名字)是印度著名的聖地之一,被認為是印度最古老和最神聖的城市,瓦臘納西坐落在恆河左岸陡峭岩石構成的堅實的岩岸上,她的重要戰略地位早在公元前1000年前就已經受到了雅利安人的重視。在釋迦牟尼時代,這個地區隸屬於印度最強大的古國之一摩揭陀王國,她附近的鹿野苑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後初轉法輪之處,佛教史上最著名的聖地。瓦臘納西位於新德里東南780公里的恆河左岸,如今擁有近100萬人口,2000多座寺廟,具有新城和舊城兩個部分,雖然歷經滄桑,但至今仍保持著其濃厚傳統。

更名

瓦拉納西以前稱為“貝拿勒斯”,歷史上還有“加西”(意為神光照耀的地方)之稱,因城市地處瓦拉納
河和阿西河之間,1957年改為現名稱,是取兩條河的名稱合成的。瓦拉納西享有“印度之光”的稱號,是印度恆河沿岸最大的歷史名城,相傳6000年前由作為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濕婆神所建。早在公元前4至6世紀,這裡已成為印度的學術中心。公元前5世紀,佛祖釋迦牟尼曾經來到這裡,在位於市西北10公里處鹿野苑首次布道、傳教。公元7世紀,中國唐代高僧玄奘曾到這裡朝聖,他在《大唐西域記》里對這座城市的古老建築、居民生活、市井繁榮、宗教狀況以及風土人情均作了詳細描繪。公元12世紀,印度的古王朝曾在這裡建都。今天,瓦拉納西在印度雖然屬於一座中等城市,但它卻以印度教聖地而聲名遠揚。

恆河沐浴

瓦拉納西瓦拉納西位於印度北方邦境內,是印度最古老的城市,相傳是由印度教中主管生死的濕婆大神所建,信奉印度教的人們相信濕婆常在這裡的恆河邊上巡視,凡在這裡死亡並火化的,均可免受輪迴之苦,直接升入天堂,所以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教徒從四面八方趕到瓦拉納西。道路兩旁的算命者時刻要盤查你的命運,你還不得不提防小偷和各種騙子。恆河裡的場面也讓人不輕鬆。河裡不僅有祈禱的教徒,也有洗浴的水牛、祭祀的香火,河畔還有隆重的焚屍場。沒有被燒成灰的屍體被拋入河中,各種污物在河水中時隱時現。從常識上看,恆河很難說得上衛生,但這並不影響恆河在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地位,相反卻強化了他們的信仰。望著附近焚燒屍體的裊裊青煙,想到自己也會化成這種無形的東西,難免會對人生幻滅留下感嘆。這使得他們愈加虔誠起來,他們希望能洗淨宿世的罪業,讓自己的靈魂平安進入生命的輪迴。
在印度,大多數印度教信徒終生懷有4大樂趣:敬仰濕婆神(印度3大神之一)、到恆河洗聖水澡並飲用恆河聖水、結交聖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納西聖城。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全長2580公里,是南亞最長、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西南流入印度後,在德夫普拉亞格附近與阿拉克南達河相匯合,稱之為恆河。
印度人視恆河為聖河,將恆河看作是女神的化身,虔誠地敬仰恆河,據說是起源於一個傳說故事。古時候,恆河水流湍急,波濤洶湧,經常泛濫成災,毀滅良田,殘害生靈,有個國王為了洗刷先輩的罪孽,請求天上的女神幫助馴服恆河,為人類造福。濕婆神來到喜馬拉雅山下,散開頭髮,讓洶湧的河水從自己頭上緩緩流過,澆溉兩岸的田野,兩岸的居民從此安居樂業。從此,印度教便將恆河奉若神明,敬奉濕婆神和洗聖水澡成為印度教徒的兩大宗教活動。
瓦拉納西古城
每天清晨,成千上萬的印度教徒,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既有本地人,也有外鄉人,來到恆河邊,懷著虔誠的心情,走進恆河,痛痛快快洗個澡,以求用聖水沖刷掉自己身上的污濁或罪孽,達到人生超脫凡塵、死後到天國永生的願望。印度教徒便是這樣虔誠地把用恆河水“沖洗身上的過失”看成是莫大安慰和榮幸。在瓦拉納西城的新月形河灣兩岸,歷代王朝先後修築了大小64個台階碼頭,供人們作沐浴禮拜之用。
印度教徒相信恆河能夠自我清潔,認為世界上只有恆河水不會滋生出傳染病菌,所以他們放心地飲用這裡的恆河水,並且用容器把水帶回家裡,以便在一些隆重日子噴灑在自己身上。由於整個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來世,以至於忽略了現世的周圍環境,瓦拉納西在記者看來頗有點像一件神聖,但不那么華麗的破舊袈裟。

古代廟宇

東方神廟
瓦拉納西市區迄今保留著2000多座建於不同朝代的廟宇,有的宏偉壯觀金碧輝煌,有的小巧別致、精雕細
刻,建築風格各異,形狀多姿多彩,表現出濃厚的宗教色彩。在這眾多的廟宇殿閣中,大多數是與印度教有關的建築,其中著名的有建於莫臥兒王朝的阿烏倫格澤布清真寺、有供奉濕婆神的維什瓦納特金廟以及棲息著大量猴子的杜爾加古廟等。
在許多廟宇的牆角上帶有做工精巧的石雕佛龕以及鎏金的房頂,給人留下古老東方文明色彩的印象。瓦拉納西市每年的宗教節日有400多個,有時一天要過兩次節,這些宗教節日活動幾乎都是在這些寺廟裡進行的。
奧朗澤布破壞
瓦拉納西瓦拉納西的衰落源於宗教衝突和戰爭。公元11世紀時,莫臥兒王朝開國皇帝巴貝爾從中亞進入印度,大肆破壞了恆河流域的印度教神廟,極力推行伊斯蘭教。
雖然後來的幾位穆斯林皇帝對不同宗教採取了寬容態度,但是莫臥兒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奧朗澤布卻是一位極端的伊斯蘭教徒。他下令拆毀了大批印度神廟,並用其材料改建為清真寺。瓦拉納西的古老神廟從此就消失了,而印度教神話和恆河水依然把自己的精神輸送給了這座聖城,這座城市就像一個僵直的老者,被一股精氣神提著,兩眼放光。儘管衰朽不堪,卻一點頹然倒下的跡象也沒有。
瓦拉納西在印度,瓦拉納西猶如耶路撒冷一樣,是印度教徒的心中聖地,他們人生的四大樂趣———“住瓦拉納西、結交聖人、飲恆河水、敬濕婆神”有3個都要在瓦拉納西實現。中國唐朝高僧玄奘當年曆經千辛萬苦,最終要到的極樂西天指的就是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在印度,瓦拉納西猶如耶路撒冷一樣,是印度教徒的心中聖地,他們人生的四大樂趣———“住瓦拉納西、結交聖人、飲恆河水、敬濕婆神”有3個都要在瓦拉納西實現。中國唐朝高僧玄奘當年曆經千辛萬苦,最終要到的極樂西天指的就是瓦拉納西。
聖城大概不重視人間的規矩。朝聖者走近這裡時,似乎逐漸喪失了記憶,不知道是該遵守人的規矩還是神的暗喻。好在朝聖者都有極強的承受力和適應力,他們在混亂不堪的街道上很快就掌握了八仙過海的本領,四周的垃圾腥臭撲鼻,街道兩旁的建築似乎要倒塌一樣,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瓦拉納西如同一個巨大的蜂窩,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捅落到泥潭中,所有工蜂都因為蜂窩的突然挪位而變得沒有目的,顯得更加忙碌。
瓦拉納西古城
瓦拉納西是恆河中游的古老聖城,其歷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中國高僧玄奘到訪這裡時,看到這裡“天祠百餘所,外道萬餘人”。奇怪的是,有著如此悠久歷史的古城沒有保留下任何古蹟,就連兩百年歷史以上的建築也蹤跡難覓。眼前的神廟都是用水泥和紅磚堆積起來的,頂多也就百八十年的歷史,所以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當年來這裡講學時,幽默地稱這座城市“比歷史古老,比傳統古老,甚至比傳說還要古老。它看起來比所有這一切加起來還要老上兩倍多”。

誕生批佛教徒

瓦拉納西瓦拉納西的所有廟宇群都集中在恆河西側,東側則沒有任何建築。當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時,整個河面一片橘黃,恆河日出也就成了這裡的一大景觀。站在河邊,闊大的恆河確實能給人思考的空間。玄奘讚嘆恆河“水色滄浪,波濤浩瀚”。一些嚴格苦修的聖徒在這裡冥想數月甚至數年,以期感悟到生命的真諦。記者接受的教育當然是世界上的真理只有一個,但是看著這些苦思冥想的人們,也不禁覺得,這种放棄物質欲望而追求精神生活的境界確實讓人有靈魂上的震動。當年釋迦牟尼不就是以這種方式苦思冥想的嗎?釋迦牟尼來到這裡時,河邊的沐浴景觀與現在應該沒有太大差別,他冥想出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於是在瓦拉納西西郊的鹿野苑開始了初轉。這條河流畢竟給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所以他總是將解脫無明束縛的境界———涅,比喻為渡河、行船或者抵達彼岸等。
瓦拉納西古城
由於鹿野苑的緣故,瓦拉納西也是佛家弟子嚮往的聖地。實際上,佛教歷史上的第一批信眾也出現在瓦拉納西。佛陀在鹿野苑生活期間,一位厭倦了奢華生活的富家子弟耶舍(Yasa)來到了這裡,他向親朋好友推介佛陀的觀點,勸說他們歸依了佛門,於是人世間出現了第一批佛教信眾。雖然佛教受到了印度帝王如阿育王的扶持,但是始終沒有在印度民眾中紮下根。相反,3000多年來,印度教卻一直在恆河岸邊徘徊,仿佛一個憂鬱的思想者始終佇立在河畔,沒有任何衰老的跡象。

經濟文化

公元1882年,在恆河上修建了第一座橋樑後,促進了瓦拉納西城工商業的發展,各種各樣的店鋪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市區狹窄擁擠的街道兩旁,貨物豐富充足,尤其以絲綢刺繡、地毯、銅器和金屬加工聞名於世,並發展了棉紡織、碾米、榨油、皮革和機械、電機化學水泥內燃機車等現代工業部門。瓦拉
瓦拉納西古城
納西是印度北方鐵路、公路與河道的交通樞紐,建有航空港,水、陸、空交通十分便利。瓦拉納西也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城市,興辦教育的歷史久遠,自古以來就是印度的文化中心,擁有印度大學、梵文大學、加西大學等著名的高等學府。印度大學設有100多個院系,擁有約2萬名學生,是印度最高的學府。由此可見,瓦拉納西這座古老的宗教聖城,既是印度古老文化的縮影,又是印度現代文化的中心,對世界各地的遊客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城市特色

在瓦拉納西,城市裡除了人來人往之外,還有不少動物在城裡穿梭生活,這種生態該說是人畜共存,還是人畜混雜?在人群中,山羊到處閒逛,兒伺機竊取路邊攤的食物失敗被踹,一隻只雞在人力車輪下鑽動,屋頂上冷不防還會跳下一隻潑猴。人走在路上,不是被走來走去的碰倒,就是被慢條斯理的聖牛擋住,後面還有大象催促。感覺上這裡的動物似乎和人類平等地生活在一起。許多動物都與印度教有關。例如猿猴類就有稱為“哈努曼”的猴神,許多村鎮到處都供奉著它。
瓦拉納西
史詩《羅摩衍那》的主人翁羅摩王子在和惡魔羅婆那作戰時,千鈞一髮之際得到猴軍相助,因而取得最後勝利。從此以後,猴子就被納入諸神當中,受到人們敬奉。不過,所有動物中最“神聖”的就屬牛了。
而牛之所以被視為“聖牛”,成為宗教上崇拜的對象,有幾種說法。“牛是濕婆神的騎乘,也是它的麾下。同時那頭牛還是人稱‘南蒂‘的生殖之神。”“牛是以創造之神毗濕奴為本,毗濕奴不同於性格激烈的濕婆神,脾氣溫和;而且在世間遭遇災難時會化身成世間生物拯救生靈,據說其化身有10種。它的第8個化身--黑天神,具備神力擅長於吹,擁有迷惑女性的魅力;少年時是一個牧童,看牧的就是牛。”同時,牛對印度人的生活來說有難分難捨的重要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