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樞椎融合術

環-樞椎融合術,環-樞椎融合術用於脊柱骨折脫位的治療,手術相關解剖。

手術名稱,別名,分類,ICD編碼,概述,適應證,禁忌證,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術後處理,注意事項,

手術名稱

環-樞椎融合術

別名

寰樞融合術

分類

骨科/脊柱外科手術/脊柱骨折脫位的手術治療

ICD編碼

81.0104

概述

環-樞椎融合術用於脊柱骨折脫位的治療,手術相關解剖。
環-樞椎融合術

適應證

環-樞椎融合術適用於:
1.無移位寰樞椎骨性及韌帶損傷,表現為上頸椎不穩定,而寰樞椎後結構完整。
2.上頸椎類風濕性脊柱炎,寰樞椎不穩定者而又不伴脊髓壓迫。
3.雖有寰樞椎脫位,但具有可復性,復位後症狀減輕或消失。
4.齒狀突基部不穩定性骨折。
5.因齒狀突先天性畸形(如齒狀突發育不良和缺如)所致的環樞椎脫位。
6.因局部慢性感染,類風濕等疾病所致的黃韌帶斷裂的鬆弛所致的環樞椎不穩定。

禁忌證

1.急性寰樞椎骨折、脫位,無合併脊髓神經損傷。
2.創傷性的寰樞椎關節不穩,但無寰樞椎旋轉性半脫位或脫位,寰樞椎間距<4mm。
3.創傷後頸部疼痛、頭疼可以逐步緩解者。

術前準備

1.環樞關節脫位一旦確診,即應絕對臥床,顱骨牽引復位,擇期或早期手術治療。
2.頸1、2結核在牽引復位的同時,應全身抗結核治療,待咽後壁膿腫吸收後再手術。
3.症狀重者,術前、術中及術後均要行牽引。

麻醉和體位

可採用局麻或全麻,全麻插管應避免頸部過屈和過伸位。側臥和俯臥位均可,俯臥位時,頭部套用神經外科頭架支撐,便於調整頭部位置和麻醉管理。在牽引下使頭輕度伸展,屈曲容易發生頸椎再脫位。位置擺好後,還可拍側位X線片,進一步檢查體位是否合適。

手術步驟

1.皮下及椎板表面注射鹽酸腎上腺素等滲鹽水溶液,可減少術中出血。後正中切開,從枕骨粗隆向頸4延伸切口,顯露棘突和椎板,骨衣下分離顯露環椎後弓和頸2椎板。自骨面輕柔地剝離軟組織,環椎後弓中線兩側的暴露範圍,成人不能超過1.5cm,兒童不能超過1cm,以免損傷椎動脈。
2.將環椎後弓和頸2棘突基底和兩側椎體鑿成粗糙面。植骨固定可選用以下幾種方法:
(1)仔細分離環枕膜和環椎後弓下緣,用18#不鏽鋼絲雙摺成環,從下向上穿過環椎後弓,再將穿過環椎後弓下的鋼絲環向下反折,套住樞椎棘突基部。從髂後上棘切取3cm×4cm植骨塊,下緣中部剪去一塊,使其能嵌在樞椎棘突上,兩側各剪一切跡,用於鋼絲固定,防止骨塊移動。
(2)仔細剝離暴露環椎後弓,從骨面清除所有軟組織,仔細保護環樞膜的前纖維。用動脈瘤針在環椎後弓中線兩邊導入縫線,再過樞椎椎板,藉助此線導入20#不鏽鋼絲。從髂骨切取2.5cm×3.5cm骨片修成兩塊,植於環椎與樞椎之間,綁緊鋼絲,防止骨塊移動。也可綁一整塊植骨,或環椎後弓下鋼絲穿過樞椎棘突綁鋼絲固定。
(3)如果環枕間隙太小,套過鋼絲有困難者,可於環椎後結節兩側用布巾鉗鑽孔,把鋼絲穿過小骨孔,再將植骨塊鑽兩個小孔進行鋼絲綁緊固定。
(4)Mixter和Osgood用筋膜或鋼絲環扎行環樞椎固定。
3.沖洗傷口,分層縫合組織,留置負壓引流管。

術後處理

1.術後24~48h拔除引流管。術前和術中均採用牽引制動,術後繼續牽引至傷口癒合。
2.X線複查固定滿意,拆線後去除牽引,改用頸胸石膏固定或頸胸支具固定12周。以後套用石膏或皮革圍領固定至牢固癒合。

注意事項

1.枕頸部和上頸椎系高危險、高難度手術部位之一,故必須熟悉解剖,操作剝離應輕柔,耐心。
2.手術體位要固定牢靠,保持中定位或輕度伸展,避免屈曲位加重脊髓壓迫。
3.游離寰椎後弓時必須在骨膜下進行。
4.貫穿鋼絲時,應將鋼絲頭端彎成一定弧度,以引導器協助穿過。
5.植骨床和移植骨塊兩者都必須以松質骨面相對接觸,並緊密相嵌以確保骨性融合。
6.如術中發現寰椎向前方有移位,不可用器械貫穿的鋼絲強行復位,此時,可將頭部略後伸以求得較好復位,如不能復位即應原位植骨融合。
7.脊髓損傷是最嚴重的損傷,只要按操作程式和原則進行,則可以完全避免。
8.椎動脈損傷,可大出血立即死亡。必須嚴格限制後弓顯露範圍,仔細操作,可以避免發生。
9.術後臥於石膏床上,3周后改為頭頸胸石膏至8周,拆除石膏後再以頸托保護2~3個月,直至移植骨完全融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