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樞椎旋轉脫位

寰樞椎旋轉脫位

此類損傷包括寰樞椎固定於生理旋轉範圍內,以及在水平方向完全旋轉脫位。在寰椎橫韌帶未損傷情況下,寰樞 關節在水平方向旋轉可達65。,雙側關節突完全脫位,此時可導致椎管狹窄損傷脊髓。如橫韌帶斷裂,則在寰樞關節旋轉45。即可引起脊髓損傷。

病因,感染學說,創傷學說,臨床表現,常見變現,X線片徵象及分型,診斷與檢查,概述,寰樞椎旋轉脫位及半脫位可分四型,I型,Ⅱ型,Ⅲ型,Ⅳ型,治療指導,治療,

病因

感染學說

上呼吸道感染可發生寰樞關節充血性脫鈣導致所聯繫的韌帶自其附著處鬆脫並造成脫位。

創傷學說

多數輕微創傷並不引起骨性損傷而致寰椎橫韌帶、翼狀韌帶撕裂,形成寰樞關節不穩定
不管是創傷,還是感染,關節囊有滑液滲出、腫脹和肌肉攣縮長時間不能恢復正常解剖對位,導致韌帶和關節囊發生攣縮形成了旋轉脫位與固定。

臨床表現

常見變現

1.特發性斜頸:斜頸的特徵是向一側傾斜20°並呈輕度屈曲,為“雄性知更鳥”姿勢,長期的斜頸致頭面部發育不對稱
2.頸部僵硬:患者頭頸旋轉功能受限明顯
3.疼痛:枕頸部有疼痛。
4.活動受限:頭頸固定。
寰樞椎旋轉脫位固定極少伴有脊髓神經根壓迫情況。

X線片徵象及分型

X線平片提示齒狀突與寰椎側塊解剖關係破壞,寰齒距離變化。Fielding將寰樞椎關節旋轉與固定分為四型:
Ⅰ型不伴有樞椎前脫位的旋轉與固定(移位距離不超過3mm)表示寰椎橫韌帶無損傷,寰樞椎旋轉運動範圍正常。
Ⅱ型旋轉固定移位在3mm~5mm,可能合併橫韌帶損傷。一側的側塊有移位,而對應的側塊無變化寰樞運動超出正常範圍
Ⅲ型 嚴重移位,寰椎向前移位超過5mm,ADI超過正常範圍。
Ⅳ型寰椎後移位,可能僅一側側塊有移位,臨床少見。X線平片可能對其變化在識別上有困難尤其側位片更不易判斷開口位片能顯示側塊向前放置及靠向中線,棘突偏向一側,開口位還可能顯示小關節在無損傷側呈“眨眼征”及頸1~3受傷關節部分重疊交鎖。
旋轉程度和方向可以從前後斷層片和CT掃描中判斷

診斷與檢查

概述

寰樞關節旋轉脫位還可損傷椎動脈,引起腦幹小腦梗死和死亡。成人的寰樞椎旋轉脫位及半脫位較少見,與兒童不一樣。兒童寰樞椎半脫位常由病毒性疾病引起.並且是自限性的,可採用保守治療。成人常有屈曲及旋轉外傷引起,損傷較為嚴重,常伴有一側或雙側寰椎側塊骨折
輕度寰樞椎半脫位僅有頸部疼痛,而嚴重的寰樞椎半脫位或脫位則有斜頸畸形,寰樞椎半脫位或脫位如引起脊髓損傷常是致命性的。寰樞椎脫位及半脫位可通過頸椎張口位片測量進行診斷。在頸椎旋轉中立位時,寰椎側塊對稱性的位於樞椎齒突兩側。當向右旋轉時,寰椎左側側塊向前運動,右側側塊向後運動,使得左側側塊與齒突間距減小,而右側側塊與齒突間距增大。CT掃描三維重建更有助於寰樞椎旋轉脫位及半脫位的診斷。

寰樞椎旋轉脫位及半脫位可分四型

I型

:寰樞椎旋轉固定,不伴有寰椎向前移位,寰椎前弓與樞椎齒突間隙小於3mm,寰椎橫韌帶無斷裂。樞椎齒突仍為旋轉軸,寰樞椎旋轉固定於正常旋轉範圍內。

Ⅱ型

:囊樞椎旋轉固定,寰椎向前移位3~5mm,伴有寰椎橫韌帶斷裂。一側側塊未受損.作為旋轉軸,另一側側塊向前移位,寰樞椎旋轉超出正常旋轉範圍。

Ⅲ型

:寰樞椎旋轉固定,寰椎向前移位超過5mm,寰椎橫韌帶及其他輔助韌帶均斷裂。兩側側塊均向前移位,一側移位較另一側重。

Ⅳ型

:寰樞椎旋轉固定,寰椎向後側移位,此型常發生於齒突缺如的病人。

治療指導

治療的目的是恢復頸椎的運動功能,防止畸形。影響治療的因素包括斜頸畸形持續時同、旋轉脫位程度、韌帶損傷情況、神經損傷情況。對斜頸時間在1周以內的通過戴頸圍領及臥床休息1周常能自愈。如不能復位,則需牽引治療。斜頸畸形超過1周但低於1個月的患者,可用頜枕帶牽引或顱骨牽引治療。當向兩側主動旋轉活動度相等時。
即可停止牽引。然後用頸圍領固定6周。如斜頸畸形超過1個月,則行顱骨牽引。兒重患者開始牽引重量為3.2k g,然後每3~5d增加O.5~O.9kg,最大重量為6.8kg。成人開始牽引重量為6.8kg,最大重量為9.1kg。
持續牽引2~3周后,改用頭環背心外固定3個月。但有時脫位時間太長,牽引不能復位.可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指征包括:寰樞椎不穩;復位後再脫位;未能完全復位;橫韌帶斷裂;寰椎前脫位;神經損傷以及畸形超過3個月。術前進行骨牽引儘量復位。大部分作者主張套用Gallie鋼絲技術或Brooks鋼絲技術行環樞椎融合。有時可存在代償性的枕寰關節反一半脫位,有作者認為這說明存在枕寰關節不穩,主張原位行枕頸融合有的作者主張保留枕寰關節的功能,僅融合寰樞椎,術後用頭環背心固定。在通過牽引對寰樞椎脫位進行復位過程中,應謹防加重枕寰關節脫位,否則會引起災難性後果。
寰樞關節約占頸椎旋轉功能的50%,因此對寰樞關節進行融合後,會使頸椎喪失一部分旋轉功能。但從臨床情況來看,寰樞關節融合後,對患者頸椎的功能並沒有顯著的影響。對於陳舊性的寰樞椎旋轉半脫位,關節尚未復位,可考慮牽引復位或開放復位後植骨融合。

治療

治療方法的選擇應依據病變情況而定急性期均宜採用牽引復位及石膏固定。枕頜帶牽引足以能達到復位目的,只有失敗者方考慮顱骨牽引,經牽引復位而又穩定者施行寰樞椎固定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