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承載力理論、方法及套用

環境承載力理論、方法及套用

《環境承載力理論、方法及套用》是2014年9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維華。

基本介紹

  • 書名:環境承載力理論、方法及套用
  • 作者:曾維華
  • ISBN:9787122193698
  • 頁數:344頁
  • 定價:95元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9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分理論方法篇與案例研究篇。在理論與方法篇中,環境承載力理論與方法的介紹,主要包括環境承載力理論的產生與發展,環境承載力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環境承載力主要分量計算方法,區域開發強度預測模式與環境承載力多目標最佳化模型,以及環境承載力約束下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情景動態仿真。在案例研究篇中,主要介紹了福建省湄洲灣開發區環境規劃案例、廣州南沙國際汽車工業園規劃環評案例、常德市德山開發區規劃環評案例、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規劃環評案例、環境承載力不確定型多目標最佳化模型及其在北京市通州區區域戰略環評與大興區區域戰略環評案例中的套用案例,以及博鰲亞洲論壇特別規劃區規劃環評案例等內容。
本書側重環境承載力的基礎理論方法與具體實踐套用,可供從事環境科學與工程、區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供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參考。

圖書目錄

第一篇環境承載力的基礎理論與方法
第一章 環境承載力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2
第一節環境承載力的定義及理論方法研究進展2
一、環境承載力相關概念辨析2
二、環境承載力的研究進展4
三、環境承載力的定義方式7
四、環境承載力的分類7
第二節環境承載力套用研究進展8
一、環境承載力與環境影響評價9
二、環境承載力與區域環境規劃9
第三節環境承載力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展望10
一、環境承載力研究中存在的問題10
二、環境承載力研究展望10
第二章環境承載力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 12
第一節環境承載力的基本概念12
一、環境承載力的概念12
二、環境承載力的特徵13
三、環境承載力的研究意義13
第二節環境承載力的主要分量及其表征方法15
二、土地資源承載力16
三、能源承載力16
四、水環境承載力17
五、大氣環境承載力17
六、各分量表征方法18
第三節環境承載力研究的技術路線與主要內容18
一、環境承載力研究的技術路線18
二、環境承載力研究的主要內容18
第四節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法22
一、矢量模法22
四、環境承載率評價方法24
第五節系統動力學仿真方法25
第六節多目標最佳化方法26
第三章 環境承載力主要分量計算方法 27
一、水資源承載力概念27
二、水資源承載力的理論基礎28
三、水資源承載力研究方法29
四、水資源承載力研究趨勢31
第二節土地資源承載力31
一、土地資源承載力基本理論31
二、土地資源承載力計算方法32
三、土地資源承載力研究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37
第三節能源承載力39
一、能源承載力基本理論39
二、能源承載力計算方法40
三、能源承載力研究趨勢及不足47
第四節水環境容量49
一、水環境容量基本理論49
二、水環境容量計算模型52
三、水環境容量研究趨勢及不足58
一、大氣環境容量基本理論59
二、大氣環境容量計算方法62
三、大氣環境容量研究趨勢65
第四章 區域開發強度預測方法 67
第一節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預測67
二、用水定額預測方法71
第二節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強度預測72
一、城鎮建設用地需求預測72
二、耕地需求預測74
三、土地利用/覆蓋變化模型綜合預測(LUCC)75
第三節能源需求預測82
二、人均能量消費法83
三、單位產值能耗預測法84
四、分部門能源需求預測方法84
五、多元回歸模型預測84
六、情景分析-能源強度預測方法85
七、情景分析-投入產出相結合85
第四節水污染物排放負荷預測86
一、廢水排放量預測86
二、污染物排放量預測88
第五節大氣污染物排放負荷預測88
一、二氧化硫排放量預測88
二、煙塵排放量預測89
第六節區域開發強度綜合預測方法89
一、系統動力學基礎理論及其發展89
二、基於系統動態學方法的開發強度預測技術路線93
三、基於系統動態學方法的開發強度預測模型的建立94
四、基於系統動態學方法的開發強度預測模型參數的確定98
第五章 環境承載力多目標最佳化模型 99
第一節多目標規劃法及其在資源環境科學中的套用99
一、確定條件下的多目標規劃法99
二、不確定型多目標規劃方法100
第二節不確定型多目標最佳化模型的建立102
第三節不確定型多目標最佳化模型的求解103
一、不確定性線性規劃(ILP)103
二、不確定性模糊線性規劃(IFLP)104
三、不確定性模糊多目標規劃(IFMOP)105
第二篇套用案例
第六章 福建省湄洲灣開發區環境規劃案例 112
第一節湄洲灣開發區環境承載力分析112
一、指標體系的建立和評價方法的選擇112
二、四港口城市環境開發條件綜合分析比較113
三、四港口城市環境承載力綜合分析比較115
第二節湄洲灣開發區各規劃小區環境承載力分析115
一、環境承載力定量描述與評價方法115
二、限制因子的選擇117
三、各規劃小區環境承載力的研究118
第三節結論121
第七章 廣州南沙國際汽車工業園規劃環評案例 123
第一節項目背景123
第二節區域開發強度預測124
一、汽車城發展情景分析124
二、不同發展情境下水環境污染物產生量預測124
三、大氣環境影響預測128
四、土地資源需求量預測129
第三節區域環境承載力研究130
一、水環境承載力研究130
二、大氣環境承載力研究131
三、土地資源承載力研究133
四、水資源承載力研究133
第四節區域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135
一、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135
二、計算結果與分析136
第八章 常德市德山開發區規劃環評案例 137
第一節項目背景137
第二節區域開發強度預測137
一、大氣污染物預測排放量138
二、水污染物排放量143
三、水資源需求量148
四、土地資源需求量150
第三節區域環境承載力研究150
一、水環境容量150
三、水資源可利用量153
四、土地資源可利用量154
第四節區域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154
一、區域環境承載力綜合分析的指標選取154
二、區域環境承載力綜合分析與評價154
第九章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規劃環評案例 156
第一節項目背景156
第二節區域開發強度的預測157
一、能源需求分析157
二、水資源需求預測159
三、土地資源需求量預測162
四、污染源預測分析162
第三節區域環境承載力研究169
一、水環境污染物總量控制與水環境承載力169
二、大氣環境容量及總量控制170
三、水資源承載力分析172
四、能源承載力173
五、土地資源承載力分析174
第四節區域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174
一、評價方法174
二、評價結果175
第十章環境承載力約束下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情景動態仿真177
第一節研究背景177
一、研究概況177
二、地理位置概況178
三、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選取179
四、通州區區域發展情景預測技術路線179
第二節通州區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系統動力學模型179
一、人口子系統179
二、經濟子系統180
三、資源子系統180
四、環境子系統180
第三節通州區環境承載力研究180
一、水資源供給能力181
二、能源供給能力181
三、水環境容量181
四、大氣環境容量182
第四節通州區區域慣性發展情景分析182
一、情景設計182
二、慣性發展情景下的區域人口發展分析183
三、慣性發展情景下的區域經濟發展分析184
四、慣性發展情景下的區域開發強度分析185
五、慣性發展情景下的區域發展綜合分析188
第五節通州區區域目標導向發展情景分析191
一、情景設計191
二、目標導向發展情景下的區域人口發展分析191
三、目標導向發展情景下的區域經濟發展分析192
四、目標導向發展情景下的區域開發強度分析193
五、目標導向發展情景下的區域發展綜合分析196
第六節通州區區域可持續發展情景分析199
一、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情景分析199
二、水資源利用強度分析201
三、能源利用強度分析206
四、污染物排放量預測與分析208
五、環境承載力綜合分析217
第七節通州區區域開發強度綜合評價222
第十一章 環境承載力不確定型多目標最佳化模型及其在規劃環評中的套用 225
第一節研究背景225
第二節通州區環境承載力不確定型多目標最佳化模型的建立與求解226
一、通州區不確定型多目標最佳化模型226
二、通州區不確定型多目標最佳化模型求解228
第三節通州區適度人口與經濟規模及產業結構最佳化235
一、經濟規模235
二、人口規模240
第四節通州區適度人口與產業結構合理性評價242
一、三次產業結構合理性評價243
二、第二產業內部各行業結構合理性評價243
三、人口產業結構的合理性評價243
第五節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244
第十二章 博鰲亞洲論壇特別規劃區規劃環評 245
第一節項目背景意義245
一、項目概況245
二、區域概況246
三、生態足跡的理論概述247
第二節虛擬生態足跡的定義與計算方法248
一、虛擬生態足跡概念產生的背景248
二、虛擬生態足跡的定義249
三、虛擬生態足跡的意義250
四、虛擬生態足跡在區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套用251
五、虛擬生態足跡的計算方法252
第三節區域環境承載力與生態足跡現狀分析254
一、區域生態承載力模型的建立254
二、區域土地利用現狀分析261
三、規劃區生態承載力與生態足跡現狀分析261
第四節區域規劃實施的影響預測263
一、區域生態足跡系統動力學模型建立263
二、生態承載力對區域生態足跡的約束266
三、區域規劃實施的影響預測與評價266
第十三章北京市大興區區域戰略環評案例 271
第一節環境承載力各分量分析271
第二節區域發展規模與結構最佳化272
一、環境承載力約束下大興區區域發展規模與結構最佳化模型272
二、模型求解274
三、區域經濟發展與人口適度規模最佳化276
第三節產業結構合理性分析280
一、產業結構和理性評價方法280
二、現狀產業結構合理性評價281
三、規劃產業結構合理性評價282
四、產業結構最佳化調整結果合理性評價283
第四節結論與建議285
附錄一通州區系統動力學模型混合圖288
附錄二通州區可持續發展情景系統動力學模型參數310
附錄三通州區環境承載力不確定型多目標最佳化模型涉及的參數326
附錄四區域生態足跡系統動力學模型結構流圖334
參考文獻34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