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作者:
- 出版社: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ISBN:
環境友好的社會基礎,中國市民環境關心與行為的實證研究 empirical studies on environmental concern and behavior of urban residents in China...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要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以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遵循自然規律為核心,以綠色科技為動力,倡導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構建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設資源節約...
兩型社會指的是“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整個社會經濟建立在節約資源的基礎上,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核心是節約資源,即在生產、流通、消費等各領域各環節,通過採取技術和管理等綜合措施,厲行節約,不斷提高...
五型社會,即和諧社會、生態文明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社會和循環經濟型社會的總稱。五型社會在兩型社會內涵的基礎上加入了和諧社會、生態文明社會以及循環經濟型社會的方面,從而更加全面地界定了當前社會建設的目標與方向。其中,...
提升產業結構、最佳化區域環境、推行循環經濟的生產方式、完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市場機制、發揮政府在資源環境建設中的職能作用、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的文化基礎、制定資源節約的保護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若干...
第二章建設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內涵與特徵 第二節可持續發展理論 第三節循環經濟理論 第四節資源稀缺與可持續利用理論 第五節資源環境經濟理論 第三章建設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型社會面臨...
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協調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
這個總體要求的核心和實質,“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節約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具體內容 在文化價值觀上,對自然的價值有明確的認識,樹立符合...
兩型社會指的是“資源節約型社會與環境友好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整個社會經濟建立在節約資源的基礎上,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核心是節約資源,即在生產、流通、消費等各領域各環節,通過採取技術和管理等綜合措施,厲行節約,不斷提高...
第三條 武漢城市圈改革試驗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試,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政府推動、市場導向,擴大開放、互利共贏,科學規劃、有序推進的原則,根據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以推進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區域...
《中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報告》是2011年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報告在回顧“兩型社會”提出背景的基礎上,著重對國家的一系列政策進行解讀,並對國際和各地“兩型社會”建設的實踐進行了總結,對“兩型社會”...
《武漢市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研究》是2009年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海春。內容簡介 本書最大的特色是理論依據明確,方案系統配套,以資源環境經濟學理論為依據,設計了完善的市場調節機制、市場失靈政府干預機制、“...
該書堅持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從分析“環境友好”的涵義入手,在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歷史考察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從環境友好視角審視了“生產力”概念和歷史唯物主義關於“地理環境的社會作用”的基本觀點,提出科技、文化與環境共同構成可持續...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其在本質上是一種“公民事業”,它的成功構建離不開公民的廣泛參與。如果沒有公民的積極參與,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將因缺乏民眾基礎而難以有效地實施。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人民民眾是環境友好型社會...
第十一章 中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模式的國際比較 一、美國模式 (一)確立法律的基礎地位 (二)減排儘量成本節約 (三)極大地促進市場機制運用 (四)制衡機制 二、歐盟模式 三、日本模式 (一)巨觀層面 (二)微觀層面...
國家環保總局向媒體發布2007年“六·五”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污染減排與環境友好型社會”,並發布了主題標識。環保總局負責人說,聯合國環境署確定的2007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為“冰川消融,後果堪憂”。為呼應這一主題,結合中國環境保護...
《環境友好型社會:法律及思辯》是2015年3月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志偉、李擎、孟天琦、呂志祥。內容簡介 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美麗中國夢的必由之路。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
第一章和諧社會建設的基礎 ——人類與自然的和諧 一、不斷發生的環境事件已經構成對社會和諧的巨大威脅 二、緩解人與自然的矛盾需要人類的克制 三、按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完善我國的環境法 第二章人與自然和諧,是檢尺也是目標 一、...
《論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是2006年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編著。內容介紹 本書是中國環境科學會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顧問委員會緊密圍繞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中心思想,及時組織專家、學者舉辦理論研討會,根據...
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武漢城市圈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1] 2008年9月,《武漢城市圈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獲國務院批覆。《總體方案》確定改革試驗的總...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建設》是201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俊、燕乃玲。內容簡介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建設》內容簡介:《中浦院書系·大講堂系列》中的每一個專題和每一篇文稿,都是根據演講人的現場錄音...
1.5 以國家創新體系為基礎的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制度創新 1.6 總體戰略及初步對策 第2章 環境與發展的戰略轉型:國際經驗與中國對策 2.1 前言 2.2 戰略轉型的國際經驗 2.3 全球化背景下的相互影響及戰略對策 2.4 政策選擇 第...
從這一意義上說,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他還指出,一些地方生態環境基礎脆弱又相對貧困,要通過改革創新,探索一條生態脫貧的新路子,讓貧困地區的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活起來,讓資源變資產、...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深刻揭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內涵和本質。生態文明是人類為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
這些民間組織對政府的依賴性強,獨立活動能力弱,與社會公眾溝通少,缺乏廣泛的民眾基礎,公眾不能或不願參與環保民間組織。在我國目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條件下,公眾參與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倡導不夠,公眾環境意識和...
—“環境友好型社會中的環境侵權救濟機制研究”的成果。《侵害與救濟:環境友好型社會中法治基礎》以環境侵害及環境侵害救濟為研究對象,並對環境友好型社會進行了深入探究和對現行環境侵權救濟制度進行了全面分析。
加強收入分配調節,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公平,促進走共同富裕道路。五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六要強化市場監管,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包括整頓藥品...
水土保持不僅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也是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②要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生產條件,水土保持就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最重要的舉措 節約資源 初次領袖講話:1999年 初次檔案明文規定:2005年 明文法定:200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