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友好型公民新探》是2010年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 陳彩棉。
基本介紹
- 書名:環境友好型公民新探
- 作者: 陳彩棉
- ISBN:9787511103352
- 頁數:300
- 出版社: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08-01
- 開本:大3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前言,
內容簡介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其在本質上是一種“公民事業”,它的成功構建離不開公民的廣泛參與。如果沒有公民的積極參與,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將因缺乏民眾基礎而難以有效地實施。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人民民眾是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參與者、推動者和主力軍,而公民參與制度為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證。
作者簡介
陳彩棉,女,福建人。1988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政教系,獲得教育學學士。現任泉州市委黨校哲學教研室副教授、福建省哲學學會理事。多次承擔“福建省黨校系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基地”課題,參與編寫《中國國情叢書——百縣市經濟社會追蹤調查·晉江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等專著,在《環境教育》、《福建師範大學學報》、《福建理論學習》等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0多篇。多次在福建省、泉州市黨校系統教學競賽中獲獎,被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優秀教師稱號。
·查看全部>>
目錄
第一章 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提出背景及內涵
第一節 全球性環境保護浪潮的興起
一、環境的概念
二、環境問題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
三、現代綠色思潮的興起
四、全球環境保護的第一個里程碑
——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
五、全球環境保護的第二個里程碑
——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
六、《21世紀議程》與《中國21世紀議程》
第二節 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內涵
一、環境友好型社會理念的歷史來源
二、中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提出
三、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基本內涵
四、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途徑
第三節 環境友好型社會觀
一、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環境友好型社會觀
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環境倫理學
三、環境友好型社會觀的發展路徑
第二章 環境友好型公民的含義及時代要求
第一節 環境友好型公民的概念和特徵
一、環境友好型公民的概念
二、環境友好型公民的含義
三、環境友好型公民的特徵
第二節 環境友好型公民與時代要求
一、塑造環境友好型公民的必要性
二、塑造環境友好型公民的現實條件
第三節 培養環境友好型公民的理論基礎
一、可持續發展理論是培養環境友好型公民的
理論依據
二、科學發展觀是培養環境友好型公民的理論指導
第三章 環境友好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第一節 環境權概念的提出
一、環境權概念提出的時代背景
二、環境權的含義
第二節 環境權的主體
一、環境權主體的範圍
二、環境權主體的內容
第三節 公民環境權
一、公民環境權的主體與客體
二、公民環境權的內容
三、落實公民環境權的措施與手段
四、設定公民環境權的意義
第四節 公民環境權及其實現途徑
一、環境權是權利與義務的相互對應
二、我國對環境義務的法律規定
三、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中的公眾參與制度
四、我國環境保護的公眾參與
第四章 環境友好型公民的環境意識及倫理道德
第一節 環境友好型公民的環境意識
一、環境意識概念的出現
二、環境意識的內涵
三、涉及環境意識的幾個概念及其區別
四、中外環境意識落差
五、牢固樹立環境意識,培養公民的環境素養
第二節 環境友好型公民的環境道德
一、環境道德的含義
二、環境道德的基本原則
三、環境道德的基本要求
四、“環境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第三節 環境友好型公民的環境倫理
一、環境倫理學的誕生
二、關於環境倫理學的爭論及其主流思想
三、關於環境倫理的討論及其基本觀點
四、科技倫理思潮的興起
第五章 環境友好型公民的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第一節 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低碳經濟的產生及其發展的現狀
二、發展低碳經濟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三、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對策
第二節 低碳產業的興起
一、環保農業的興起
二、工業企業的低碳化
三、廢棄物減量化和再利用
四、低碳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五、低碳產品的開發與研製
六、低碳包裝、低碳行銷的推廣
第三節 低碳消費與適度消費
一、低碳消費熱
二、倡導適度消費與節約消費
第四節 環境友好型低碳生活方式的法制培育
一、我國環境友好型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立法的規定
二、我國環境友好型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立法的不足
三、國外可資借鑑的經驗
四、我國環境友好型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立法的
發展對策
第六章 塑造環境友好型公民的生態文化與環境法制
第一節 生態文化與環境法制的關係
一、生態文化是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核心和靈魂
二、生態文化及其基本觀點
三、生態文化與環境法制的關係
第二節 我國古代的生態文化
一、我國古代生態文化的形成和對環境的管理
二、我國古代生態文化的特點
三、發展新型生態文化,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第三節 我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與制度建設
一、我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概述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三、環境保護基本制度
四、污染防治與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要求
五、法律責任
第四節 當代國際社會生態文化法制建設的概況及其特點
一、國際生態文化法制建設及特點
……
第七章 環境友好型公民的環境教育及發展趨勢
第八章 國外培養環境友好型公民的經驗及啟示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收起全部<<
前言
作為大自然中的一個物種,人類所有的生活資料,從維持基本生存的必需品,到高度奢華的奢侈品,無一不取自於自然;人類每一個文明進步,無一不受惠於自然。然而,人類對自然似乎並沒有太多的感恩之情,更多的是在科學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支配下,自大地以大自然主人的身份,以其日益發展起來巨大能力,對自然進行著無度而又無情的攫取和掠奪。這樣,人類在自然界中以其自身的活動發展著自身、創造著文明的同時,還引發了日趨嚴重的環境惡化和資源枯竭問題。正當人們沉浸於對自然的勝利喜悅之中,大自然卻正醞釀著對人類的忘恩負義行徑實施報復。
曾幾何時,發生於大自然中的災難奪去了無數的生命,毀滅了無數的文明。如果說其中地震、火山爆發、海嘯、颱風等災害純屬於天災,那么洪澇、乾旱、沙塵暴、土石流、蟲災、瘟疫等在更大程度上可以說是人禍,是人類自身的無度的行為之結果,是大自然對人類進行報復的表現。隨著工業文明的進程、科學技術的進步,由於人類對土地的過度開發以及廢氣廢液無所顧忌的排放,諸如土地荒漠化、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地污染、酸雨危害、臭氧層衰竭、溫室效應、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海洋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的銳減、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污染等新的環境問題日甚。時至今日,可以說人類已經生活在一個病態的環境中:我們的天空開始生病,我們的地球開始生病,我們的大海開始生病,就連天邊吹來的風也帶著病氣……生態正處於危機甚至徹底崩潰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