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主要事跡,革命歷程,
人物生平
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幼年在本村國小讀書,後考人豆村鎮第五高國小習。他聰明機智,成績優秀,畢業後於1931年考人太原成成中學深造。“九.一八”事變後,在全國抗日反蔣形勢影響下,太原大、中學生又掀起革命浪潮,山西大學、并州大學等吸收全省各中學成立了“山西省學生聯合會”,廣泛開展抗日救國宣傳活動。1933年,閻錫山親信李冠洋推薦其親信段麗卿出任成成中學校長,對進步師生進行迫害。王遠音積極參加了成成中學學生會組織的驅逐反動校長段麗卿的學生運動。1934年5月,王遠音被選為“太原市中等學習應屆畢業生同學會”代表,到山西省教育廳交涉,參加反對會考的鬥爭,並進行了遊行示威。同年,王遠音升入三晉高中讀書。1935年夏,王遠音出席太原反對學生軍訓的會議。8月,參加共產黨領導的外國革命團體“社聯”,從此走上革命的道路。1936年,太原市“社聯”遭當局破壞,被通緝。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奉命到西北軍、東北軍做政治工作。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與汪之力等組織抗日游擊隊。不久,游擊隊改編為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任支隊政治部主任。1938年,五支隊改編為獨立師,任師政治部副主任。後相繼任冀中軍區三分區、八分區政委,在冀中平原與日軍搏戰。1942年5月,日偽軍5萬餘人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乃與司令員常德善率部與敵血戰。同月,於肅寧縣張莊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27歲。
主要事跡
抗日救國 參加學運
1935年12月,“一二。九”運動爆發後太原組織起“聯反”,王遠音得到社聯指示,發動組織了本校學生抗日救國會並代表學校參加了省“學聯”。1936年初王遠音因思想積極上進,工作能力全面,成為黨領導下的學生團體---學聯的中堅人物,學生運動的骨幹。為他日後成為獨立組織領導黨的政治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紅軍東渡黃河後,王遠音當選為學聯的主要負責人,帶領學聯成員艱難地開展工作。
1936年3月,閻錫山防共反共,大肆屠殺和逮捕共產黨員和積極分之,王遠音遭到當局通緝。鑒於形勢惡化,王遠音回老家避難。他仍堅持向家鄉人民尤其是豆村高小學生宣傳抗日救國主張。當地知識分子白佩之,段汝毅、王相業等在他宣傳引導下先後都走上革命道路。後來閻錫山反動派追到豆村鎮,王遠音在家鄉人民的掩護下,奔赴北平找到黨的組織,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同年10月,王遠音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同時黨組織介紹他到西安張學良的直系一隊去受訓,並做東北軍的地下工作。
西安事變後,1937年春,東北軍調駐安徽,王遠音隨軍前往,同年4月,王遠音受到東北軍頑固勢力的驅逐,離開東北軍,回到北平。
運籌帷幄 轉戰冀中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進占北平天津,企圖以武力吞併全中國。在此危急之際,王遠音接受黨的指示,與汪之力帶領的一批黨員和積極分子,到北平西部組織了抗日游擊隊,後改編為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王遠音任政治部主任。在王遠音等同志的說服下,使趙侗游擊隊接受晉察冀軍區的改編,進一步壯大了我軍勢力。在此同時,王遠音先後擔任黨的隊委委員、隊委書記、總支書記、政治部主任,他認真負責地耐心細緻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對這支部隊的鞏固和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帶領這支部隊參加了夜襲北平德勝門外第二監獄、二道河子戰鬥、建立宛平根據地。進襲石景山發電廠等戰鬥,很狠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王遠音政治上敏感,看問題尖銳,堅決抵制、挫敗了趙侗叛變的陰謀。
1938年8月,王遠音調任晉察冀一分區政治主任,1939年1月,到冀中三分區任政治委員,對分區所屬部隊的軍事化和政治工作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王遠音文化水平高,能寫能講,精明強幹。生活上平易近人,官兵關係密切,愛護幹部戰士,指導工作具體。每次機關幹部下基層,他都要交代任務,研究工作方法,尤其強調對幹部戰士既要嚴格要求,又要關心愛護。對有缺點的幹部總是嚴厲批評、耐心教育。他對幹部知人善任,用其所長、委以重任,工作積極性很高,促進了部隊政治工作的開展。1940年1月,冀中各分區與晉察冀軍區統一編序,三分區改稱八分區,王遠音任八分區政治委員。他善於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分區每次組織部署戰役,他都積極準備和軍事指揮員一起研究決策,在指揮戰爭的實踐中提高自己的作戰指揮能力,艱苦的戰爭生活,使王遠音由一名青年學生提前成長為一位革命軍人,進而成為軍隊不可忽缺的高級指揮員。
1940年8月20日至10月31日,王遠音參加了由彭德懷親自指揮的規模空前的進攻戰——百團大戰。王遠音具體負責指揮了任丘、大城、河間、肅寧地區和子牙河沿岸的“任河大肅”戰役。當時冀中軍區為了擴大根據地、配合晉察冀軍區的淶靈戰役,命令八、九兩個軍區所屬18、23、24、30、33五個主力團,主攻任河大肅地區的各敵偽據點,王遠音指揮23團中央部隊,右翼由八分區司令員常德善指揮,左翼由九分區24團副團長魏近文指揮,向敵偽據點發起猛烈進攻。共作戰34次,打死打傷日偽軍1127人,俘日偽軍339人,繳獲長短槍315支及其它武器,破壞鐵路5公里,公路150公里,拔掉敵人據點29個。這次戰役,打開了子牙河沿岸地區和任河大肅地區的局面,縮小了敵占區,擴大和鞏固了根據地,奠定了繼續開展工作與反掃蕩的基礎。使這塊無險可據的平原根據地始終巍然屹立於敵後,極大地振奮了抗日軍民的勝利信心。
王遠音身為分區政委,參加了地委領導。他十分關心地方建設,關心人民民眾生活,注意團結地方幹部。特別是我軍發起戰役或進行戰鬥時,他主動邀請幹部開會,協調關係,進行總體作戰。針對日寇的蠶食進攻,根據上級指示,我軍採取了敵進我退,向敵後之敵後進軍的方針。王遠音先後組織派出了任河大隊,青建支隊、清河支隊、津浦支隊,各縣先後組織起縣大隊,各區組建區小隊,為敵人布了天羅地網。這些部隊深入敵占區,相互配合殲滅日寇,打擊漢奸,建立地方政權,發展人民武裝,宣傳我黨方針政策,對開闢晉察冀根據地堅持地方戰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英勇作戰 壯烈犧牲
6月初,王遠音和常德善率領分區機關和23團二營轉移到河間、獻縣、建國三縣進和部沙河橋以南地區,接著又隱蔽地轉移到獻縣高家林。他們認真分析敵情,研究部隊行動計畫。6岳日晚,王遠音和常德善把偵察員叫到司令部,聽取偵察員匯報了河間、獻縣、肅寧等地的敵情,推斷出分區機關已被發現,敵人可能合圍進攻。於是發區機關部隊繼續向西轉移,拂曉前到達河間肅寧公路南之薛村宿營。當時的部署是:日寇合圍路南,部隊就跳到路北向外轉移;如果敵人合圍路北,部隊就在路南待機殲敵。
六月八日凌晨四點多鐘,天剛放亮,肅寧方向出動的敵人進軍薛村,與我軍相遇。戰鬥打響,肅寧、河南獻縣藏橋和饒陽等四面之敵蜂擁而至,王遠音當即指揮機關部隊從薛村想路北突圍,但由於地形開闊,無處隱蔽無險可據,日寇的騎兵和車子隊從兩側迂迴攔擊,王遠音和常德善司令員沉著指揮,英勇頑強地與敵作戰,常德善司令員被敵機擊中頭部壯烈犧牲,王遠音政委亦身負重傷,血流如注,以身殉國,年僅26歲,結束了光輝的革命生涯。
革命歷程
1942年6月8日拂曉,在冀中平原河(間)肅(寧)公路雪村北,展開了一場日軍“合圍”、“掃蕩”與八路軍反“掃蕩”的惡戰,年僅26歲的他在戰鬥中以身殉國,為民族解放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他就是王遠音。
王遠音原名王鴻業,幼名龍文。1916年出生於山西省五台縣蔣坊鄉泗陽村的農民家庭。幼年在五台縣豆村鎮讀國小,1931年入太原成成中學讀書。1934年夏,王遠音入三晉中學讀高中。1935年夏,王遠音出席太原反對學生軍訓的會議,8月參加黨領導的外圍革命團體“社聯”,從此參加了革命工作。1936年3月,山西太原發生大屠殺,遭到反動派通緝,王遠音潛回五台,6月赴北平。10月在北平加入中國共產黨。旋即接受黨的派遣,到西安張學良的學兵隊受訓,並做東北軍的工作。西安事變後,王遠音離開東北軍回北平,繼續從事革命工作。
1937年7月 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盧溝橋事變,妄圖以武力吞併全中國。在此危急之際,王遠音接受黨的指示,帶領北平城裡一批黨員和積極分子,到北平西郊組織抗日武裝。在王遠音等的爭取說服下,使趙侗游擊隊接受了改編。王遠音先後擔任黨的隊委委員、隊委書記,總支書記、政治處主任,對這支部隊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並參加夜襲北平德勝門外第二監獄、二道河子戰鬥,建立宛平根據地,進襲石景山發電廠,狠狠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王遠音政治上敏感,看問題尖銳,當時,這支部隊的領導人趙侗是個懷有政治野心的人,黨對他做了大量團結工作,但他始終貌合神離,暗中勾結國民黨,企圖將黨員幹部一網打盡,爾後叛變投敵。王遠音對趙侗的陰謀早有察覺和警惕。趙侗要調親信任警衛連連長,王遠音等堅決抵制,使其陰謀未能得逞。趙叛逃時只帶走了衛士親信10餘人,由於黨的堅強領導,部隊未受重大損失。
1938年8月,王遠音調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39年1月到冀中軍區第三軍分區任政治委員。對分區所屬部隊八路軍正規化和政治工作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王遠音到冀中三軍分區工作時,分區部隊系由人民自衛軍和游擊軍合編組成,單純軍事觀點、軍閥殘餘和游擊習氣較為普遍。當時,三分區地處冀中平原,是敵偽統治的腹心地帶。日軍為了摧毀這塊根據地,不斷調集重兵進行分割、封鎖、“蠶食”,鬥爭環境極其險惡,部隊極需建立和加強黨的領導和政治工作,提高軍政素質。王遠音是第三軍分區的第一任政委,到任後,大力宣傳部隊建立政治委員制度和政治機關的性質、任務和作用。他親自陳述主要論點,讓宣傳部門整理成文,印發部隊廣為宣傳,進行教育。他十分重視支持政治機關的工作,政治部開會、討論工作或布置任務,他每請必到。行軍宿營,經常主動深入政治部了解情況,解決疑難。對部隊建設和政治工作抓得很緊,威信很高。當時三分區是敵後根據地,他能根據敵人活動規律,將每個時期的部隊工作安排得很條理。在他的親自領導下,分區“抗敵劇社”每到一村唱歌、演戲,十分活躍。《前進報》宣揚軍民抗日英雄事跡,鼓舞激勵軍民艱苦卓絕地堅持長期的敵後鬥爭。
王遠音是知識型幹部,能寫能講,精明幹練,生活上平易近人,官兵關係密切。一次,司令部幹部政治學習,討論“共產主義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有沒有矛盾”。大家看法不一致,爭論熱烈。王遠音主動地和大家一起學習,為了啟發同志們發言,對大家說;“我是來同你們一起學習的,工作上要嚴肅,有上有下各盡其職,學習可沒有上下級一說,是平等的,都是學生。”愛護下級幹部,指導工作具體。每次機關組織幹部下部隊,王遠音都要親自交待任務,不厭其煩地教給工作方法,尤其強調注意的問題。他經常向幹部講,下部隊“第一不能有架子,要同部隊生活打成一片。工作組的任務就是了解部隊情況,幫助部隊領導幹部樹立威信,走時要把了解到的情況如實地向部隊領導幹部匯報,有問題就地解決,要你們(工作組)帶回情況,不帶回問題”。
平時,王遠音對幹部戰士既嚴格要求,又關心愛護,一次王遠音問一參謀,大曹莊離深縣有多少里路,參謀回答不準確。王遠音當即嚴肅地指出:做參謀工作是首長的耳目,不僅要熟悉敵我友情況,還一定當“活地圖”。這一來,司令部的參謀人員,除工作外,積極學習參謀業務,有時間就背地圖,行軍走路,互相提問,人人爭當“活地圖”,大大提高了機關幹部的業務水平,很快適應了敵後鬥爭環境。對有缺點的幹部,王遠音總是嚴厲批評,耐心教育,用其所長,委以重任,使幹部本人感到黨信任自己,心情舒暢,積極工作,很好地完成了任務。
1940年8月,冀中各分區與晉察冀軍區統一編序,三分區改稱八分區。王遠音任冀中第八軍分區政治委員。他善於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分區每次組織戰鬥,他都積極和軍事指揮員一起研究決策指揮,在指揮戰鬥的實踐中提高指揮藝術。那時,軍分區機關和部隊在一個村莊最多只能駐兩三天,為了防敵合圍突襲,被動挨打,有時天天轉移駐地,時間都在夜間。到達宿營地後,王遠音總和軍事指揮員一起,首先察看地形,連夜蒐集情況,分析敵情,定下或駐或走的決心,擬出作戰方案,才去休息。在戰鬥中,他總是拿著望遠鏡到前沿去指揮。頻繁的野戰生活,使王遠音由青年學生變為革命軍人,進而成長為八路軍的高級指揮員。日軍為了摧毀八分區根據地,不斷抽集重兵進行分割、封鎖、“圍攻”、“掃蕩”,尤其是子牙河以東的青縣、滄縣、交河、建國(已撤銷)和平大路以東的河間、大城、文安等縣,成了日軍“蠶食”進攻的重點地區。根據上級指示,王遠音和軍事指揮員一起,具體組織分區所屬部隊,在地方武裝緊密配合下,發起了任(丘)河(間)大(城)戰役(也稱青紗帳戰役),在任丘、河間、文安、青縣等廣大地區向敵展開進攻,端崗樓,拔據點,恢復被敵人“蠶食”的地區,粉碎了敵人企圖摧毀這塊根據地的陰謀。以後又組織指揮分區部隊開展了青(縣)大(城)戰役,取得重大勝利。使這塊無險可據的平原抗日根據地始終巍然屹立於敵後,極大地振奮了抗日軍民的勝利信心。
王遠音身為軍分區政治委員,參加地委領導,十分關心地方建設,關心人民民眾,注意團結地方幹部,特別在我軍發起戰役或進行戰鬥時,他主動邀請地方幹部開會,協調關係,進行總體戰。針對日軍的“蠶食”進攻,根據上級指示,我軍採取了敵進我進、向敵後之敵後進軍的方針,分區先後組織派出了任河大支隊、青建交支隊、清河支隊、津浦支隊(後改為津南支隊)。各縣先後組建起縣大隊,各區組織區小隊。這些部隊深入敵占區,在縣大隊、區小隊和村民兵的緊密配合下,殲滅日軍,打擊漢奸,建立地方政權,宣傳我黨我軍抗日主張,發展人民武裝,對開闢新區、堅持鬥爭做出了重要貢獻。一次,部隊在敵人一據點附近的村內設伏,一舉殲滅據點的大部日軍,取得了在敵碉堡群中作戰的首次勝利。日軍進行報復殺害該村30多名無辜民眾,全村房屋被燒光。王遠音親自總結了這次戰鬥的勝利和經驗教訓,指出:我軍今後儘量不在村中設伏作戰,以免民眾遭受損失。分區部隊在戰鬥中有繳獲時,都能照顧地方武裝和人民民眾。一次,戰鬥繳獲的戰利品有數十匹軍馬,儘管分區部隊十分需要,但由於敵人實行“三光”政策,民眾牲畜農具奇缺,王遠音當即命令將這批軍馬無償送給當地民眾,發展生產。
日軍為把華北變為“大東亞戰爭的兵站基地”,糾集重兵,從 1942年5月1日開始,向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了空前殘酷的“大掃蕩”。首先由外向內逐步向我中心地區八分區壓縮,“掃蕩”重點是“饒武獻”地區,想找我主力決戰,妄圖將我軍主力一舉殲興。王遠音與分區司令員常德善和地委領導認真研究,堅決貫徹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晉察冀軍區和冀中區黨委關於反“掃蕩”的指示,布置分區反“掃蕩”的軍事、政治工作,精簡機關人員,並按分區所屬三個地區隊(任河大、青建交、饒武獻)分配機關幹部下部隊,與各部隊一起活動。由於敵我力量懸殊,為了保存力量,王遠音和司令員常德善率主力二十三團跳出中心區,到外線尋機作戰。從4月底到6月初,一直轉戰活動在子牙河以東地區。儘管環境殘酷,王遠音不願離開中心地區,總想離中心區近些,能多堅持一天就多堅持一天,多收攏帶走一些地方幹部和部隊傷病人員,堅持反“掃蕩”鬥爭,取得了重大勝利。6月初,王遠音和常德善司令員率領分區機關和二十三團二營,轉移到河間、獻縣、建國三縣結合部沙河橋以南地區,接著又隱蔽地轉移到獻縣商家林。王遠音和常德善司令員一起分析敵情,研究部隊行動計畫。6月7日晚上,他和常德善司令員把偵察員叫回司令部,聽取了河間、獻縣、肅寧等地的敵情,判斷分區機關已被發現,敵人可能合圍。於是分區機關部隊繼續向西轉移,拂曉前到達河(間)肅(寧)公路南之頂汪、雪村宿營。當時的部署是:日軍合圍路南,部隊就跳到路北向外轉移,如敵合圍路北,部隊即在路南待機殲敵。6月8日凌晨4點多鐘,天剛發亮,肅寧方向出動的敵人進至雪村,與我軍遭遇。戰鬥打響,肅寧、河間、獻縣臧橋和饒陽等四麵點碉之敵蜂擁而至。王遠音當即指揮機關部隊從雪村向路北突圍。由於地形開闊,無處隱蔽,無險可據,日軍的騎兵和車子隊從兩側迂迴攔擊。王遠音腿負重傷,面對蜂擁而至的敵人,他從容地舉起手槍,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壯烈殉國,年僅26歲。
雪村戰鬥,使八分區受到了重大損失,但全區軍民的抗日烈火越燒越旺,在黨的領導和兄弟部隊的配合下,終於擊敗了日本侵略軍,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年輕負膽氣,慷慨志猶存”,王遠音烈士永遠活在全區軍民心裡。1964年8月1日,王遠音烈士的骨灰被安放在石家莊市華北軍區烈士陵園。2014年9月1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王遠音入選由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