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càn),漢末人,其強記過人.嘗與人共行,讀道邊碑。人問曰:"卿能闇誦乎?"曰:"能。"因使背而誦之,不失一字。”嘗觀人圍棋,風驟至,局敗,粲為復之。棋者不信,以 帕蓋局,更以他局使復,數十子無一誤者,棋者服.
(據《三國志·魏書》改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粲默記
- 年代:漢末
- 出處:《三國志·魏書》
- 類型:古文
原文,譯文,釋義,出處,人物介紹,
原文
王粲(càn),漢末人,其強記過人.嘗與人共行,讀道邊碑。人問曰:‘卿能闇誦乎?’曰:‘能。’因使背而誦之,不失一字。”嘗觀人圍棋,風驟至,局壞,粲為復之。棋者不信,以 帕蓋局,更以他局使復,數十子無一誤者,棋者服.
(據《三國志·魏書》改寫)
譯文
王粲是漢末時期的人,他的強記能力過人.王粲曾經跟人們一起行走,閱讀路邊的碑文。別人問他說:“您能夠背誦出來嗎?”王粲回答說:“能。”於是大家讓他背對著碑文背誦,結果他不漏下一個字。他曾經看別人下圍棋,風突然吹來,棋局亂了,王粲幫他們恢復原來的棋局。下棋的人很驚訝並且不相信他,於是用頭巾蓋住棋局,讓他用另一副棋擺棋局。結果一棋也沒錯,下棋的才信服。
釋義
因:於是,就
復:恢復
誤:錯誤,差錯
道:道路
背:轉過身,背對
以:用
卿:你
為︰替
更:改
王粲:漢末文學家,他的《登樓賦》很是著名。
出處
《三國志 魏書》
人物介紹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三國時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學家。其祖為漢朝三公。獻帝西遷時,王粲徙至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後到荊州依附劉表。劉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軀體羸弱,不甚見重。劉表死後。王粲勸劉表次子劉琮,令歸降於曹操。曹操辟王粲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魏國始建宗廟,王粲與和洽、衛覬、杜襲同拜侍中。其時舊制禮儀廢弛,朝內正要興造制度,故使王粲與衛覬等典其事。王粲強記默識,善算術行文;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有《王侍中集》。與魯國孔融、北海徐幹、廣陵陳琳、陳留阮瑀、汝南應瑒、東平劉楨,合稱「建安七子」。王粲為"七子之冠冕",文學成就最高。他以詩賦見長,《初征》《登樓賦》《槐賦》《七哀詩》等是其作品的精華,也是建安時代抒情小賦和詩的代表作。同時王粲還撰有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專門記載“英雄”傳記的史書《漢末英雄記》。明代人輯錄其作品,編就《王侍中文集》流傳後世。著名的文學典籍《昭明文選》中也有王粲的作品。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四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