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經歷,三槐預言,三槐王氏,
簡介
王祐:字景叔,一作叔子(《輿地紀勝》卷六九),按:祜或作祐,其字景叔,當系景慕西晉羊祜(叔子)之為人。百衲本《宋史》本傳及卷二八二《王旦傳》、司馬光《涑水紀聞》卷七、《續資治通鑑長編》並作祜,石介《徂徠石先生文集》卷二《遇魏東郊》詩亦云“投篇動范杲,落筆驚王祜”,均因避諱明孝宗朱祐樘,故易祐為祜。
開寶二年(九六九)權知潞州(《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〇)。徙知襄州,移潭州。太宗太平興國初,知河中府。入為中書舍人,充史館編修。雍熙四年十月,特拜兵部侍郎(同上書卷二八),月余卒,年六十四。《宋史》卷二六九有傳。
經歷
王祐(避諱明孝宗朱祐樘,寫作王祜),祖籍莘縣(宋時屬大名府,今屬山東省),以文學見長。五代時先仕晉,後及漢、周,北宋建國後,宋太祖趙匡胤拜其為監察御史,頗得賞識,官職不斷升遷,以尚書、兵部侍郎、知制誥。乃舉家遷來京城,落戶開封。時在宋乾德三年(965年)至開寶二年(969年)之間。
三槐預言
宋開寶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節度使符彥卿謀叛。魏州即大名(大名縣亦名魏縣),宋太祖乃派王祐權知大名府。那個時候,莘縣一帶歸屬大名府,宋太祖要王祐衣錦還鄉,許以“便宜”行事,並以趙普(一說王溥)相位相許,宋太祖的真實用心在於除去符彥卿,王祐自是心知肚明。
但王祐至大名接任後,明察暗訪,卻查無實據,數月無聞。宋太祖乃驛召面問,王祐直言稟報,符彥卿無謀叛事實,並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擔保。甚至直諫太祖吸取晉、漢(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濫殺無辜的教訓。太祖聽後很不以為然,乃把王祐改派知襄州。如此以來,王祐升遷宰相的許諾當然是落空了。
王祐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內,手植槐樹3棵,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以我們今人的思想揣度王祐當時的心情,很可能對自己當不成宰相有點生氣,可能是“別看我不能位列三公,我的子孫一定有能擔任宰相,位列三公的”氣話。當然,也可以認為王祐這句話是他的自信或遠見。但他以三槐比擬三公確是無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