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熾

王熾

王熾(1836—1903),字興齋,雲南彌勒縣虹溪人。中國封建社會位居一品的紅頂商人。民間稱為“錢王”。年輕時鬥毆殺死表兄姜庚逃至四川重慶,與旅渝滇商合營“天順祥”商號,來往川滇互貿。隨後又與席茂之在昆明合資開設“同慶豐”商號。數年經營,成為滇中富商。英國《泰晤士報》曾對百年來世界最富有的人進行統計,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熾。而且,他是唯一一名榜上有名的中國人。

王熾“幼而穎異”,但由於父兄早逝,家計甚窘,少年的王熾不得不放棄讀書,拿著母親變賣首飾和衣物湊得的20兩銀子,出門學做生意。他從家鄉彌勒虹溪購土布挑到竹園、盤溪販賣,又把那裡的紅糖購回銷售。憑著勤勞和機敏,王熾不久就積攢得百多兩銀子。於是,他擴大經營範圍,組織馬幫,往返販運土雜百貨於臨安(今建水)府屬各縣和瀘西、師宗、丘北之間。在王熾20歲時,他已在滇南一帶小有名氣。

清朝同治初年,王熾避禍重慶。見重慶商業繁盛,又居水陸交通要衝,宜在此設莊貿易,於是,租得臨街房屋一間,正式掛出“天順祥”商號。王熾成為清末巨商的歷程,有著無可避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色彩,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發現,勇於拼搏創新,是王熾能夠在眾多經商者中脫穎而出的一個重要因素。

王熾歸葬故里,墓地選在連綿千里的烏蒙山這條巨龍的上嘴唇上,氣勢超過昆明圓通山上的雲南都督唐繼堯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熾
  • 別名:王興齋
  • 國籍:清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彌勒縣虹溪鎮
  • 出生日期:1836年
  • 逝世日期:1903年 
  • 職業:商人,官員
  • 品級:一品
人物生平,創業歷史,個人軼事,聲望影響,名人故居,

人物生平

1836年出生於雲南省彌勒縣虹溪鎮,幼年喪父,因家境貧寒被迫輟學,依靠母親紡織為生。成年剛至時因不滿鄉霸欺人,失手打死惡人出走,用母親賣掉陪嫁玉鐲的10兩銀子做本錢經商,從趕馬幫販運開始,經歷艱險,苦鑽商道,以過人的膽識與誠信打破當地商賈設定的重重阻礙和官府的地方保護,開設並發展了著名的“天順祥”商號,促進了川、黔、滇三地的商務往來和商品流通。
王熾王熾
時清朝廷唐桐巡視川東,勸王開匯號並代辦鹽運。王即與席茂之分伙獨營,在全國西南、東南各大要埠設分號,專營存放匯兌業務。清同治十一年(1872),王在昆明主持“同慶豐”商號,並設“興文公當”兼營房地產,修建昆明同仁街,在彌勒、宜良等地廣置田產,年收租息千餘石。經20年經營“天順祥”、“同慶豐”商號,資金雄厚,號稱“南邦之雄”,馳名省內外。
光緒九年(1883),法國侵略越南,朝廷詔命提督鮑超會同雲南巡撫岑毓英統兵援越抗法,時軍費緊缺,王墊支銀60萬兩。戰後,岑、鮑班師回國,遣散兵勇又需軍費,王又墊銀相助。岑、鮑甚為感激,岑賜“急公好義”、鮑賜“義重指國”匾額以旌表。後經岑保奏賜王四品道員職稱,恩賞榮祿大夫二品頂戴,封典三代一品。
十三年唐炯調任雲南礦務督辦大臣,派王為礦務公司總辦。王為籌辦雲南銅、錫礦業,先後墊支開發基金銀10萬兩。王在辦礦業中大獲其利,成為“富甲全滇”的企業家。王既善運謀致富,也用財有方。他曾捐銀興建彌勒境內盤江鐵索橋兩座,捐銀 1513兩重修廣西直隸州(今滬西縣)城孔廟,出資修築虹溪街道,鋪設昆明城至碧雞關石板路,在昆明建蓋彌勒會館,劃撥“興文公當”資金饋贈本省舉人赴京會試費用。二十六年,陝西、山西兩省大旱,王捐銀2萬兩賑恤,獲朝廷旌表。
於二十九年病故,歸葬虹溪煙子寨。病故後,其子鴻圖繼父經營“同慶豐”、“天順祥”商號。光緒三十二年任第一屆雲南商務總會協理。宣統元年(1909)繼任二屆商務總會總理,次年倡辦昆明耀龍電燈公司,民國3年(1914)參與開辦昆明自來水公司,其經濟實力和經營能力當時曾稱雄雲南商界。

創業歷史

據《虹溪王氏族譜》記載:王氏祖籍應天府(今南京)柳樹灣石門坎,其遠祖為明洪武年間隨沐英南徵兵員,雲南平定後留屯安家於陸涼(今陸良縣)。王家到了王熾之父時,家道早已衰落。王熾年少,三兄天折,父親王勳業去世後家計更為窘迫。母親張氏、二媽姜氏以紡織謀生,省吃儉用,勉強度日。王熾自幼聰明好學,後人稱他“幼而穎異……當出就外傅之年,即追有神童之譽。九齡應客,嘲言能對楊梅;雙髻登筵,隱語能知荷藕。……晝則托業陶朱,藕資菽水,夜則留心賈董,啟發篇章”。但因家境困難,王熾不得不離開私塾,跟著大人做起了小本生意。王熾無從家鄉收購土布等運到竹園、婆今(今盤溪)等地販賣,又從那些地方採購紅糖回家鄉銷售。這樣來回都有生意,資金周轉很快,加之王熾很能吃苦,也知道節儉,沒有幾年,他就積攢了紋銀百多兩。
王熾有了資本,生意日漸興旺。他擴大了經營項目和經營範圍,他的馬幫往返於臨安府屬各縣和瀘西、師宗、邱北之間。王熾二十歲時,他家已成殷富人家。而此時的王熾,也在滇南一帶小有名氣。
清朝同治元年(2413年,西元1862年)王熾因款待滬西大紳周廷升,買肉時與表兄姜庚發生衝突,一怒之下指使家人殺死姜庚,亡命昆明。之後投奔故舊馬如龍(時為雲南提督),並從軍入川。不久又在重慶與人合夥重操趕馬行商舊業。並開設商號“天順樣”,販運貨物於川滇之間。清同治十一年至十二年間,王熾在省城昆明開設“同慶豐”,經營匯兌存放款事業。此後生意越做越大,數年即成滇中巨富。《新纂雲南通志·卷四十四金融》載:“本省同慶豐、外埠天順祥為雲南幫中傑出票號……兩號為虹溪王熾創辦……同治十一二年間,先在省垣設立同慶豐,日漸發達,仍親赴重慶仿山西幫規例,改組天順祥,營匯兌存放款事業,以同慶豐為總號,天順祥為分號,逐漸推廣。
京都上海、廣東、江西、漢口、常德、重慶、成都、敘府、貴陽等均有天順祥票號。總號有資本十萬兩,京都分號有三萬兩,其餘各一萬兩……鹹同滇亂與中法涼山之役均籌墊餉款,獲利甚巨。故資金充裕、款項靈通。兩號信用大著,凡協款、丁銀、丁賦均歸其專辦。”至光緒中後期,天順祥分號已遍及全國22個行省中15個行省的大中城市。號稱“南幫之雄”,與西幫三晉票號並駕齊驅而馳名於國內。王熾締造的以金融票號業為主幹的商業帝國,享譽一時。美國《時代周刊》曾將其列為西元十九世紀末的全球第四大富豪。
王熾經商有道,且膽略非凡。同治末年,川東道庫急需向四川布政司解繳白銀三萬兩而一時無法湊足。道署在重慶間川幫商界洽借,但無一家願意借給。官員們情急之下找到天順樣,沒想到王熾競一口應承,並且不要利息。使官員們大為驚嘆,認為天順樣膽魄超人,實力雄厚,信用昭著。
光緒六年(2431,西元1880),唐炯奉命督辦川省鹽務。他為改善川鹽生產設備,急需白銀十萬兩。由於布政司無銀可拔,唐炯只得到重慶向商界籌集。然而,商賈們認為,鹽茶道借款雖有鹽井可擔保,但發展鹽務並非三五年可見效,何時才能收回本金?感到風險太大,都不敢貿然借出巨款。道署委員張海槎是雲南人,向與王熾交厚,便自告奮勇來找王熾。王熾權衡利弊,又與親信商量之後,便答應在七八天之內即可借出十萬兩交鹽茶道使用。唐聞之,喜出望外。說:“各大票號都不敢承擔,他不過一生意人,曷敢認之,可見此人非同一般。快去請來,我要見他。”第二天,張海槎把王熾請到唐府。唐炯以禮相待。話間再三問及借款之事有無把握,王熾說,不出十日即可送來,決不會壞唐公大事。唐炯疑惑頓釋,並告之其匯費每百兩年息只給三兩,王亦無他議。王熾回莊後立即組織清點天順祥號記憶體余,不敷之數,以需辦貨為辭,密向西幫票號和生意幫以及同鄉富有者籌借。由於王熾平時信用昭著,故能有求必應。只八天,便將十萬兩白銀全數籌足送至唐府。經過此舉,王熾身價百倍,在生意場上名聲日增,且與官府關係也日益密切。王為籌辦雲南銅、錫礦業,苦心籌劃十餘年,先後墊支開發基金銀10萬兩,並親赴四川、湖南、廣東、漢口、寧波、上海等地招商集股,為開發東川銅礦箇舊錫礦,發展地方工業盡了自己的的努力。王在辦礦業中大獲其利,成為“富甲全滇”的企業家。
王熾王熾
王熾既善運謀致富,也用財有方。他曾捐銀興建彌勒境內盤江鐵索橋兩座,重修廣西直隸州(今滬西縣)城孔廟。光緒九年(2434,西元1883),法國侵越,墊支銀60萬兩。戰後,岑、鮑班師回國,遣散兵勇又需軍費,王又墊銀相助。
王熾王熾
光緒二十六年(2451,西元1900),陝西、山西兩省大旱,王捐銀2萬兩賑恤,獲朝廷旌表。同年,英、美、法、德等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光緒皇帝、慈禧太后出逃。到達西安後,國庫虧空發生財政困難,請西安天順祥援助,王熾也一口應承。二十八年,慈禧從西安回到北京,天順祥一如既往資助清廷。當時有說法,天順祥猶清廷之一國庫也。此後,天順祥深得朝廷信任,慈禧太后對王熾更加賞識,曾下旨召見,只因王熾有病未果。朝廷以“樂善好施,迭捐巨款”賞雲南彌勒紳士“二品銜道員王熾三代一品封典”,並建坊旌表。
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七(陽曆12月25日),王熾病逝於昆明,嗣後歸葬虹溪五山煙子寨。
王故後,其子鴻圖繼承父業,經營“同慶豐”、“天順祥”商號。光緒三十二年任第一屆雲南商務總會協理。宣統元年(2460,西元1909)繼任二屆商務總會總理,次年倡辦昆明耀龍電燈公司,民國3年(2465,西元1914)參與開辦昆明自來水公司,其經濟實力和經營能力當時曾稱雄雲南商界。
功德事跡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倉皇出逃西安,所帶銀兩不足大隊隨行人員衣食,向王熾求援。王熾力排眾議,認為愛國必須忠君,只有先把外國侵略者趕出去才能談自家的事,因此十萬火急下死命令:慈禧人馬所經地方,凡王熾“同慶豐”分行須全力出資力助。慈禧回北京後,國庫空虛,資金短缺,百廢待興,王熾發動海外及國內各分行融資接濟。人禍未息,天災又降,晉、陝兩省大旱,黃河斷流,王熾仗義疏財,捐銀數百萬兩給工部興修水利,被李鴻章稱為“猶如清廷之國庫也” 。
王熾王熾
清廷根據王熾的義舉,先後賜“急公好義”和“義重指群”匾額以旌表中,並賜四品道員職銜,恩賞榮祿大夫二品頂戴,誥封“三代一品”封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唯一的一品紅頂商人,超出了胡雪岩的“二品”商人封號。
王熾一生以利聚財,以義用財,促進了雲南的實業與教育,先後開發了東川銅礦、箇舊錫礦,在昆明設立了公益性的“興文當”,以所獲利潤資助貧困學子,鼓勵學業有成者。1903年紅河州石屏縣袁嘉穀考中狀元,王熾出資修建了享譽全滇的狀元樓,昭示天下,激勵世人。

個人軼事

錢王故事
百餘年來,在彩雲之南的昆明一直流傳著這么一個故事。
那是清末的一天,外面在下著綿綿細雨,紅頂商人王熾的同慶豐錢莊總號大店之內,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此時一個衣衫襤褸的花甲老者,攜著一個六七歲的黑衣孩童走了進來,臉上都髒兮兮的。櫃前,許多小夥計正在那忙著算賬,見了他們,一個衣著光鮮的小夥計頭都沒抬一下,“存錢嗎。”老人枯樹皮似的雙手顫微微地捧上了一枚油跡斑斑的銅錢,小夥計笑了:“要飯的吧。”老人說:“我活不了幾天了,膝下只有一孫,想給他存點錢,等我一死,好讓他還有幾天飯吃。”小夥計聲稱:“一枚錢太少,存多了再來吧。”老人道:“錢莊為什麼不讓人存錢呢?你們行行好,就當可憐我們吧!”他蒼白的鬚髮抖動,面含悲色。然而不管老人怎樣低聲哀求,小夥計就是不答應。無奈,老人與孩子傷心流淚,望著大廳正中的“信義天下”的四個濃濃的墨字黯然離去。
王熾王熾
第二天,不利於同慶豐的謠言開始多了起來,在當地引起巨大震撼,同慶豐的客戶們也恐慌不已,對錢莊產生了可怕的信任危機,於是紛紛涌到同慶豐提現銀存到別家錢莊。事情已極為緊迫,大東家王熾連夜召開會議商量對策,徹查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原因找到後,他痛心疾首:“人無信而不可以立呀。”最後,他毅然決定,開除那個觸犯錢莊約法的小夥計,扣發主管人員半年薪水,並讓下人全城搜尋行乞的爺孫兩人。王熾親自出馬,率領錢莊全體人員在大門前將老人孩子迎進店中,向他們誠懇道歉,把他們那一文錢設立一個特殊賬號,開出了票據,並給了高出別人十倍的利息,以示誠意。
此後,人們對同慶豐的誤會才漸漸消散,對王熾的表現深為欽佩,給予了高度評價,稱他信用有加,不愧為商壇巨擘。於是大量的銀子又源源不斷地流入了同慶豐錢庫。在那個沒有多少法治和金融體制保障的社會,王熾的這一英明之舉挽救了他的商業帝國。多年之後,他也因其富被《時代周刊》列為19世紀末全球第四大富豪。其實,生活中誠信就是一面鏡子,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積累一份動人的信義儲蓄。因為誠信之力是不可忽視的,一點點欺詐就足以毀掉一切,乃至於我們的一生。背信是禍,誠信是金。
尋求政治上的靠山
王熾生於1836年,彌勒虹溪人(舊稱十八寨),由於家境貧寒,14歲時又遭喪父之痛,因而不得不輟學習商。王熾16歲時,母親變賣首飾得銀20兩,交於王熾。王熾用這筆錢從家鄉虹溪購土布挑至竹園、盤溪販賣,又將那裡的紅糖購回銷售。憑著天資聰穎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王熾不久便攢下了百多兩銀子。這筆銀子成了王熾擴大經營的資金,王熾由此開始組建自己的馬幫,在建水瀘西師宗丘北一帶往返販運土雜百貨。由於王熾膽大機敏,為人俠義,至他20歲余時已在滇南一帶小有名氣,人稱“滇南王四”。
與一般小商小販不同的是,王熾很快洞悉了時代的本質——官之所求,商無所退。若想發達,就必須尋求政治上的靠山。年紀尚輕的王熾開始積極尋求官場上的靠山,以期能探尋一條官商結合的發跡之路。
就在這時,災難降臨了。清同治初,已小有名氣的王熾回鄉後,宿有積怨的表哥與他發生衝突。在一場鬥毆中,表兄被殺,王熾匆忙出逃,幾經波折避禍於重慶。王熾見此地商業鼎盛,又居水陸交通要衝,便萌生了設莊做貿易的想法。他認為單純靠馬幫販貨賺取微薄利潤是在為別人做嫁衣,於是便租得臨街鋪面一間,掛出“天順祥”的商號,販賣馬幫運來的貨物。由於當時王熾的銀資不過四五百兩,做小買賣沒有多大賺頭,做大買賣又感到資金不足,於是他四處尋找融資渠道,想法與當地頗有實力的旅渝滇商合作,由合伙人出資擴大經營,而王熾則組織馬幫在重慶購買煙鹽土雜販賣到雲南,又將雲南的皮毛藥材購運到重慶。這支三四十匹騾馬組成的馬幫,沿途打著“滇南王四”的旗號,亦購亦銷,邊販邊買,獲利頗豐。
智勇令人稱讚
據傳,一次王熾的馬幫滿載川貨從昭通南行到凹里時,遇到百餘名劫匪,趕馬人嚇得四散逃命,但王熾卻鎮定自若,毫無懼色,指明要見匪首。匪首對王熾的勇敢機智大為讚賞,不但放走了王熾,還歸還了一半貨物與全部馬幫。這件事傳開之後,“滇南王四”名氣更著,沿途各路山賊也對王熾馬幫禮讓三分,王熾的生意也更加興盛。王熾看準這個大好機會,一方面藉機樹立聲望,另一方面抓緊時機在敘府增設分莊,與席茂之合夥在昆明設立“同慶豐”商號。
王熾富而不惰,以身作則,親自趕馬運貨到雲南,又由雲南辦貨至重慶,並在“天順祥”逐步設立了一套已具民營企業特色的較科學的管理模式。在這種新的管理體制下,“天順祥”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商鋪的發展使資金的周轉變成了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於是王熾又想到了自己開設錢莊,但開設錢莊不僅需要官府批文及大筆資金,而且還需要樹立人們對“天順祥”錢莊的信任。就在這時,機會出現了。
光緒初,在雲南做官多年的唐炯奉命督辦川鹽而被任命為鹽茶道員。當時,為改善川鹽生產,鹽茶道急需白銀萬兩,由於布政司無銀可撥,唐炯只得向商界籌借。然而,由於多數商賈認為發展鹽務並非三五年便可見效,因而不願擔此風險,無人願借銀給官府。王熾思量再三,認為此次籌銀一方面可解鹽茶道之急,藉此結交唐炯,找到官場上的靠山,另一方面若“天順祥”在十天內湊足十萬兩白銀,則可向世人展示“天順祥”的實力,促使人們放心來“天順祥”存兌銀兩。
王熾王熾
於是,王熾冒險應承十日之內湊足白銀十萬兩。不出十日,王熾湊足了銀兩,並特意安排挑夫百餘人,打出“天順祥”的名號,列隊敲鑼打鼓繞城數圈後至官府送銀,一時間全城轟動,婦孺皆知“天順祥”籌巨款一事。
富敵半個雲南
“天順祥”的一炮打響使王熾身價更著,更重要的是,王熾找到了唐炯作為政治靠山,並由此走上了“官之所求,商無所退”的發跡之路。在唐炯的支持下,王熾開匯號並代辦鹽運,生意做得得心應手。隨後,王熾與席茂之分伙獨自經營,在昆明創設自己的“同慶豐”商號,並改組“天順祥”,以“同慶豐”為總號,“天順祥”為分號, “同慶豐”以匯兌業務信用好而成為民間和官府承辦匯兌的首選。很快,錢莊以長江沿岸為線,在國內各大城市逐步增設分號,成都、漢口、九江、南京、上海、貴陽、廣州、承德、北京等地都有設定,鼎盛時期在香港、海防亦設有辦事機構。
除此之外,王熾在雲南省州縣較大的商品集散地亦設定“同慶豐”分號。自此,全國各商行或私人往來匯兌,均可在沿途錢莊憑票取款,“同慶豐”每年各省調劑雲南協調及省憲解繳朝廷款項,便達數百萬兩之巨。“同慶豐”還在四川代辦鹽運,在昆明設“興文公當”兼營房地產,修建昆明同仁街,在彌勒、宜良等地廣置田產,年收租息千餘石。
有人曾給“同慶豐”算過一筆賬,說自光緒十三年至宣統三年共25年間,全號紅利即達389餘萬兩,此數尚未包括號內遭受的重大折損,時人稱“同慶豐富過半個雲南”。王熾成為名震南北的“錢王”,被譽為“執全國商界牛耳”的雲南金融業開山鼻祖。而“同慶豐”、“天順祥”則被譽為“南邦之雄”,有人認為王熾的錢莊足以與山西錢莊相抗衡。
對“商道”有獨到領悟
王熾雖富甲全滇,但卻不是一個惟利是圖的商人。他重德重義,以德經商,對“商道”有著獨到的領悟:“說我,羞我,辱我,罵我,毀我,欺我,騙我,害我,我將何以處之?容他,憑他,隨他,盡他,讓他,由他,任他,幫他,再過幾年看他……” 王熾在經營上不固步自封,善於借鑑世界先進經驗,為強國奮爭;在個人生活上,王熾富而不奢,始終保持勤儉家風。誠信與德行贏得了包括競爭對手在內的所有人的尊重,成為商界楷模。
不僅如此,王熾還仗興疏財,以財力急國家之急,以振興地方經濟為己任,發展地方實業,熱心公益事業。清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法國出兵犯境,雲南巡撫岑毓英督師出關救援。當時軍情緊急,需餉甚巨,一時籌應不及的緊要時刻,達官貴人忙於避禍,惟利是圖的商人們都做了縮頭烏龜,獨有王熾毅然獨自借墊60萬兩巨款作餉銀,岑毓英為之賜額稱“急公好義”。
王熾還花巨資從法國人手裡買回了滇越鐵路的路權,使雲南路權不受法國人支配。為保護地方工業不被洋人染指,王熾冒險奪標,墊付數十萬兩白銀與官府一同籌辦雲南銅、錫礦業。
晉、陝兩省大旱,黃河斷流,王熾捐銀數百萬兩給工部興修水利,被李鴻章稱之為“猶如清廷之國庫也”。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倉惶出逃,所帶銀兩不足大隊隨行人員衣食,王熾認為愛國必須忠君,因此十萬火急下死命令,慈禧人馬所經之地,“同慶豐”分行須全力資助。慈禧回京後,國庫空虛,資金短缺,王熾發動海外及國內各分行融資接濟。見虹溪書院損壞,即捐資擴建;見地方無救荒之糧,便設義社以備振災;見學子失學,便建義塾以教;見士子鄉試無住宿,捐虹溪試館以供住宿;見有的舉子無錢進京趕考,就承攬了雲南全部舉子進京趕考的一切開銷;見大渡河船渡常淹沒人馬,便捐巨金打造13根鐵索修橋,供行人過江;為培養人才、振興地方教育文化,王熾聯合當地富紳籌辦“興文當”(後更名為“興文銀行”),將之作為“基金庫”,以捐助當地教育事業發展,雲南經正書院,今雲南大學都曾得到資助。
1903年,石屏袁嘉穀中狀元,王熾欣喜若狂,他拿出全部“興文當”公款,一半獎給袁嘉穀這位雲南首名狀元,一半在拓東路建起一座巍峨的的狀元樓。
此外,王熾還開創昆明牛疫局,使不少嬰兒免受疾病之苦。清廷根據王熾的各種義舉,先後賜他四品道職銜,恩賞榮祿大夫二品頂戴,鋯封“三代一品”封典,允許在紫禁城騎馬,王熾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唯一的一品紅頂商人。明義重德的商人本來就不多,而商人冠戴一品更是絕無僅有,王熾所受榮譽遠遠超過晚清時聲名顯赫的巨商胡雪岩
1903年12月28日,王熾在他創立的昆明“同慶豐”商號內溘然與世長辭,走完了他人生的68個春秋。這位富商巨賈的靈柩在其家眷的護送下回到了故里——彌勒虹溪,安葬於青山綠水的十八寨。時光流逝,他的生命早已化為塵土,然而,他的創業故事、營商謀略、浮沉軌跡、豪情義舉,卻一直流傳於坊間,成為中國商業史上一段最靈動的記錄,引人深思。

聲望影響

作為晚清赫赫有名的巨商之一,雲南彌勒人王熾的一生充滿了奇蹟。曾經,錢王王熾的名字響徹大江南北,可嘆的是,如今很多人只知胡雪岩卻不知有王熾。王熾一生以利聚財,以義用財,以儒治商,愛國忠君,以驚人的經商天賦和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一代錢王…… 王熾究竟有多少錢沒有人知道,但“同慶豐”在鼎盛時期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左右大清王朝的金融市場卻是不爭的事實。
王熾的晚年更以多年經商所信奉的原則:“道行、道德、信義”為本,將偌大的資本以股份制的形式加以完善和分配。他出資修建昆明同仁街,鋪設昆明至碧雞關石板路,重建虹溪書院,捐巨資在南盤江上建成三座鐵索橋,興昆明第一家電燈公司、第一家自來水公司,引德國西門子公司發電機,建成我國第一個水利發電站——石龍壩水力發電站等等。

名人故居

王熾的故鄉在彌勒縣虹溪鎮,與白龍洞接壤,同時還有保存完好的三代一品誥封石碑坊。(三代一品封典坊位於彌勒縣虹溪鎮東門街中段。石牌坊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系青石建造,東西向,占地
64平方米。石牌坊通高40米,寬6米,三重檐四柱三間,柱腳石墩有八個石獅子相對而立。牌坊坊頭正中有一塊鏤空的石龍盤抱的直匾,上書“聖旨旌表”,下面橫書“三代一品封典”的石匾。坊台基東西兩面各有垂帶式踏道七級,兩邊直柱上有三副對聯。三代一品封典坊系虹溪王熾請通海名匠建造,王熾是當時雲南富商之一,曾捐巨資效忠清廷,故受清廷敕封。王熾對地方也曾有過一些善舉,有“樂善好施”的鄉評。石坊雕琢精細,有較高的藝術價值,1983年公布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