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女姑村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流亭街道西北方向,距街道辦事處3公里。東鄰膠濟鐵路、流亭國際機場,西靠膠州畔。南與青島國際空港工業園區相連,北與葦山村接壤。域地屬白沙河下游北部,均屬平原,地勢平坦,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真可謂海路陸空,路路通,是當今商家投資發展的黃金地段。1949年全村總面積92.7公頃,其中農用地67.3公頃,建設用地25.4公頃。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二三產業蓬勃發展,建設用地不斷擴大,農用地逐年減少。2002年建設用地達 59.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64%,農用地減少為33公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家女姑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流亭街道
- 人口數量:2094人
概況,發展歷史,著名人物,地圖信息,
概況
2002年,全村共有696戶,總人口2094人,全村姓氏有王氏、戴氏、劉氏、張氏等15個,皆為漢族,其中王氏最多,619戶,占全村的88.9%。
王家女姑村,1949年6月建立村政權。1949年6月前隸屬即墨縣仁化鄉;1949年6月隸屬南海專署嶗山行政辦事處流亭區;1951年7月隸屬青島市嶗山辦事處流亭區;1956年7月隸屬青島市嶗山區女姑鄉;1958年9月隸屬嶗山效區仙家寨人民公社;1961年10月隸屬嶗山縣仙家寨人民公社;1984年4月隸屬嶗山縣流亭鎮;1988年11月隸屬嶗山區流亭鎮;1994年6月隸屬城陽區流亭鎮;2001年至今隸屬城陽區流亭街道辦事處。
發展歷史
王家女姑村歷史淵源,歷經滄桑,廣大農戶飽經風霜。但也曾有四村八疃人皆知曉的富戶,也有方圓較有名氣的人士。一傳再傳,傳至今天。
民國初年,王氏、十七世孫王思斕。此人言行直率,善經營,家中興旺時期擁有土地千餘畝,房屋100餘間,在女姑山設有“永源”商行一處,主要經營屠宰業,與上海通商。此人生有五子,可謂人丁興旺,財源茂盛。二子王守昀,字琴亭,主管“永源”商行的貿易。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守昀於1910年在上海不幸遇害身亡,導致商行關閉,一村首富,就此衰敗。
王守所,字德亭,王氏十八世孫,1892年生人。解放前(1940-1949年)任青島市商會會長。此人善於經營,為人厚道,在任時為家鄉人做了許多的好事,深受當時村人的敬重。1953年病故於青島。其子王正郎,字若山,1917年生人,此人自幼聰慧,喜攻讀,後畢業於日本東京士官學校,回國後任國民黨整編十二師少將副師長,1947年國民黨戰敗於萊陽,隨國民黨部隊去台灣,於2000年病故於巴西。
王家家族大、名人多,有關家族的傳說很多,其中之一是:王氏十七世孫王序,是清末民初的大書法家,清末翰林法部右侍郎。據傳,當年慈禧太后在京召見王序之母王老夫人及其他幾位誥命夫人,並設御宴招待,席間太后問各位誥命夫人曰:“人生最大幸事是什麼?”王老夫人說:“稟太后,臣婦一生中最大的幸事為曾一個被窩摟過三個翰林”。太后不解問:“此話怎講”?老夫人答曰:“臣婦摟過我家老爺、長子王淑、次子王序,三人皆為翰林學士也”,滿堂之人皆投已羨慕的眼光。
著名人物
王克舉,1956年生,自幼勤奮好學,心靈手巧,善畫畫。1983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校並留校任教,後任山東藝術學校教育系副主任、教授、研究生導師。多部專著教材及論文在全省、全國獲獎,八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等單位收藏。
王磐德,1964年出生,1988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校,199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課程班研修水墨人物畫,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其作品多次在國內展出,有多種畫冊及報刊被選送至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韓國、日本、瑞士、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展覽、《憶江南》、《琴韻》被中南海收藏、《一路瀟湘》被毛主席紀念堂收藏、《水墨人體》獲中央美術學院優秀習作獎並被收藏、《蒙山不語》參加全國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美展一等獎。《嗩吶聲聲》參加1999年全國人物畫展和慶祝建軍70周年、《秋實》獲2001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
這些優秀人才為祖國爭光,也是王家女姑村的驕傲。
建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王家人經二十多年的拼搏奮鬥使村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全村呈現出政通人和、事業繁榮、積極向上、欣欣向榮的新景象。追其究,歸於經濟的發展和振興。
70年代初期,王家女姑村辦起了第一個村辦企業-王家女姑麵粉加工廠,除為村民加工外,還服務於外村外地來糧加工、糧面兌換。既服務於民眾,又增加集體收入。後村委不斷擴大企業項目,相繼又辦起了服裝加工廠-時穎服裝廠。1982年,投資50萬元在村東辦起了年產值過千萬,利稅過百萬的青島長城鑄鐵管廠。該廠的發展壯大,成為80年代王家女姑村的主要經濟支柱。進入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1990年,引進第一個外資企業-青島柏森服裝有限公司,1994年又引進了日本大門鑄造有限公司。1998年以來,王家女姑村招商引資進入快車道。村委築巢引鳳、優質服務,外資企業如雨後春筍,紛紛落戶王家女姑村,使村經濟出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截止到2002年,全村引進外資12家,實際利用外資2600萬美元。引進內資13家,實際利用內資1.5億元。
隨著集體經濟的騰飛,私營個體企業和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到2002年全村共有私營個體企業9家,從事第三產業戶達107戶,年產創值8867萬元。2002年全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7億元,上繳稅金13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5280元,總從業人數達2500餘人。自1998年連續五年被評為:“城陽區經濟發展強村”、“經濟發展一等獎”、“招商引資先進村”等稱號。
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讓廣大村民得到了實惠,生活水平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可謂是“吃的講營養,穿的講高檔,居住講樓房,人生講保障”。
2002年全村擁有機動車360輛,其中私人轎車10輛,大中型運輸車15輛,小型麵包車17輛,大型工程車3輛,貨運車5輛,機車310輛。全村各戶彩電、冰櫃、洗衣機等家電擁有率達90%以上;安裝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750部,可謂村強民富。
60年代始對全村鰥寡孤獨老人實行“五保”。1996年始,村委對男60、女55歲老人發放生活補貼,後多次調整增加,截止到2002年每人年補貼500元;每逢老人節,兩委主要領導及成員均與老人同慶節日,並分別為60歲和80歲以上老人發放禮品和現金;1986年村投資30萬元建起時為全區一流,被上級定為“視窗”的王家女姑村國小,自1990年至今每年為適齡兒童免交雜費和書費累計23.8萬元;2001年投資100萬元將原幼稚園搬遷重建,是年被評為市一類幼稚園,成為啟蒙教育的搖藍;1992年始為村民辦理社會養老保險,村年支付養老保險補助5萬餘元;1998年始為村民查體及重大節日的慶祝等年支付12萬元。隨著農用土地的減少,村兩委把工業占用農用地對村民進行了補償,制定了“股田制”土地分紅規定,自2001年開始每年支付土地分紅款70多萬元,連續30年不變,使民眾土地減少而收入不減。綜上所述,近幾年來累計每年為村民投入達130餘萬元。村兩委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尊老愛幼,為民眾辦了諸多的實事、好事,得到了全村廣大人民民眾的擁護、支持和讚揚。
王家女姑村歷來十分重視民眾文化娛樂活動。早在60年代就成立了業餘呂劇戲班,先後演出了《姊妹易嫁》、《小姑賢》、《牆頭記》等古裝戲和《智取威虎山》、《紅嫂》等現代戲,和喜聞樂見的“大型鑼鼓、膠州大秧歌,扇子舞”等,深受民眾的歡迎和讚賞。為讓村民有一個固定娛樂場所,2001年投資80萬元建起了占地22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平方米的教育文化中心,內設文化室,圖書閱覽室、棋藝室和娛樂室等,室外設小型體育場地。教育中心各室齊全,配套完善,實行全天侯開放,為廣大人民民眾提供了廣泛的學習、文化娛樂空間,陶冶了人們的情操。
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加快了村莊建設的步伐。1996年,村委在村西進村路北側,開建了第一座居民樓。2000年聘請專家在原村莊規劃的基礎上完成了村莊“建設詳規”,使村莊建設進入規範化、法制化的軌道。
隨著外資企業的發展壯大,大量的外地職工前來務工,為了給職工提供優良的生活環境,2000年村兩委投入150萬元建起了能容納700人集居住、吃飯、娛樂為一體的職工集體宿舍—凱利宿舍,此舉措既解除了職工的後顧之憂,安心生產,得到外商的高度評價,又有力的穩定了社會秩序。
2001年投資120萬元蓋起了新村委辦公大樓。到2002年累計投資3000多萬元,共建居民樓12幢,總建築面積40000平方米;建別墅12幢、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全村已有65%的村民喜遷新居。同時,對小區進行基礎設施配套,達到水、電、路三通;對小區園內實施花園式綠化;草花結合,喬灌渾融。到2002年全村共拓寬硬化道路11條,總長4600米,面積46000平方米。道路兩側實施園林化綠化和亮化,共安裝路燈150盞。全村共有綠地60塊,計30000多平方米;林帶2條,計4000平方米;共植楊樹、柳樹、冬青12500棵,植龍柏、龍爪槐、女貞、紅葉李、紅波、紫荊、丁香等觀賞樹1500餘棵。真可謂“村在綠林里,人居花園中”。2002年城市化水平達60%以上。
王家女姑村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使村的兩個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均取得豐碩成果。2002年青島市杜世成書記率各級領導到該村召開小城鎮建設觀摩會;2002年9月份全國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現場會在該村召開;1998年達到城陽區綠化“千佳村”標準,1998年被評為“城陽區文明單位標兵”,1999年被評為“青島市文明單位標兵”、市“精神文明建設文明村莊”,2002年被評為“青島市十佳文明村莊”等多項榮譽稱號。
地圖信息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