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棉

王丁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丁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省廣州市花都
  • 出生日期:1955年4月
  •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
基本資料,個人簡歷,人生歷程,經歷事跡,爭議,

基本資料

王丁棉王丁棉
王丁棉,男,漢族,1955年4月出生,廣東省廣州市花都人,無黨派人士,畢業於中山大學成人自學考試),現任廣州市奶業管理辦公室、廣州市奶類發展項目辦公室、廣州市農業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項目辦公室副主任,兼任中國奶業協會理事、廣東省奶業協會副會長、廣東省草業協會副會長、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廣州市出版業協會理事、廣東省、廣州市畜牧獸醫學會個人會員、中國科技研究交流中心研究員、世界華人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世界人物出版社特約顧問編委、北京東方艾格農業諮詢《世紀乳業》周刊顧問、新奶業周刊編委委員、《中國奶業年鑑》特邀編輯、中國行業科學研究會奶業專家、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合作促進會終身研究員(農牧奶業專家)、中國國際行業戰略諮詢協會行業首席專家、中國國際權威專家協會奶業領域權威專家、中國行業研究中心奶業傑出專家、農業部畜牧總站全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奶業工作組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發縣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縣域經濟專家、全國產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農牧奶業高級研究員、CHC全國高科技質量監督促進工作委員會全國行業質量管理督察、廣州市科協百名專家農村科技服務團專家、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民營經濟報.生活寶典》榮譽顧問。其個人資料已被收錄入中國國家人事人才檔案管理中心國家人才資源庫,人才分類屬性為奶業專業管理型儲備人才。

個人簡歷

王丁棉,男,漢族,1955年4月出生,廣東省廣州市花都人。原廣州市奶業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曾有15年的公安系統工作經歷,有豐富的刑偵反扒、現場堪查、攝影、審訊和偽證、假護照鑑別經驗。後進入農村工作領域,從事過政策法規、行政訴訟、債務清查、農村經濟工作研究、綜合調研和企業管理等多項工作。
教育背景:
1962年—1968年,本村國小;
1968年—1972年,花東中學;
1975年9月—1977年7月,廣州市公安學校;
1987年,通過廣東省成人高考,獲得中山大學專科畢業證書;
2003年—2005年,獲得中央黨校函授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畢業證書;
2002年11月,農業部與以色列國家農業部聯合舉辦的以色列奶牛飼養技術培訓班;
2003年12月,中國奶業食品加工培訓團;
2004年11月,中國奶業管理技術培訓;
其他方面:電大英語課程、廣州市科協主辦的英語口語中級培訓班、北京函授學院的攝影專業。
職業經歷:
1973年—1974年,花縣農機三廠車床工學徒;
1974年—1975年,廣州市第92中學農村分校、七星國小擔任代課老師;
1977年—1992年,廣州公安外事警察;
1992年—1998年,廣州市農委;
1998年9月,調往廣州市奶業管理辦公室,先後擔任廣州市奶業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
2008年12月,卸任廣州市奶業協會副理事長;
2009年5月,卸任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
榮譽
1987年,廣州市保衛“全國六運會”社會治安積極份子;
1997年、1999年和2000年,廣州市農業委員會先進工作者;
1998年,廣州市政府直屬機關“人民滿意的公僕”先進個人;
1999年、2000年、2001年,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先進個人;
2002年,廣州市農業局突出貢獻人員;
2002年、2003年,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創新獎;
2005年,中國亞大經濟發展研究中心“2005年度中國百名行業風雲人物”;
2006年,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和第二屆中國乳業科技大會提名為全國“十大傑出科技人物”候選人。

人生歷程

王丁棉出生在遠離廣州城市50公里一個寧靜山村的農民家庭,父母親是文盲的一代,但為人老實、善良、刻苦、勤勞和質樸。這些優良的特質,在他的身上都得到了很好遺傳和繼承。良好的教養和那長達20年農村生活的薰染,這是造就和養成他那敦厚老實善良秉性的基礎和依託。1962年9月他入學就讀本村國小,在小孩時期,他就立志一定要為養育他的這個社會做出點貢獻並在人生仕途上比他的父輩要強或有所突破。1968年至1972年7月,他入讀花東中學至高中畢業。17歲的他離開書窗後只好無奈地返回原籍花東鎮七星村務農。1973年,他所在的村委會派他到縣城的花縣農機三廠當上了1年的車床工學徒,成為當時十分吃香、走紅和“領導一切”的“工人階級”的一員臨時工。學藝期滿後,當他所學的車床機械加工手藝還沒及派上用場時,村委會又把他作為民辦教師與廣州市第92中學農村分校進行教師交換,由於有一定的文化功底,他總算勉強地在該校任教至1975年初。是年5月,他又被從廣州市92中學召回安排在本村的七星國小擔任代課老師。1975年9月,他以工農兵學員的名義考入了廣州市公安學校就讀至1977年7月中專畢業。這一年的金秋,他滿懷志向及憧憬愉快地走上了多少帶有點神秘感和夢寐以求的人民警察工作崗位。在從事15年之久的公安外事生涯中,他學會和掌握了精湛的刑偵反扒、現場堪查、攝影、審訊和偽證、假護照鑑別等技術本事。在這15年的警察生涯工作中,他盡職盡忠於警察事業,其工作表現非常良好。他在廣州市荔灣公安分局實習和在1987年支援流化公安分局這段工作期間,曾抓獲各類小偷或違法嫌疑人累計近700人;在公安外事簽證審查和涉外管理工作中發現和沒收了數百本假外國護照證件,他那嫻熟的真假證件、護照辨析技術,曾令國內外的偽證製造集團和偽證照使用人聞聲喪膽。有關偽證集團因此而告誡假證照持有使用者,萬萬不能在他的眼皮底下“沖紅燈”;他所偵破或處理過的涉外案件或國籍、身份鑑別案件數百宗而成績顯著。長達15年的警察生涯使他養成了敏銳的觀察力和一絲不懈、求真務實、講究實效的工作方法與作風,在日常的外事接待工作中,他熱情而不造作,不亢不卑,辦事認真,給許多外國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個十分好學的人,他一生的最大願望就是希望能有機會上大學。可在那動亂的“文革”,他的這個大學夢終難圓,好在到了三十而立之年時他有幸遇上了國家的改革開放後所施行的一種無牆大學自學考試制度才圓了大學夢。在經過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刻苦學習與熬挨,1987年他已順利地通過了中山大學和廣東省成人高考辦公室聯合開考的中山大學言文言大學專科專業考試取得了該校大學的專科畢業證書。一張大專畢業文憑到手他並沒有感到滿足,之後他又隨即報考了暨南大學新聞專業的自學考試課程。但遺憾的是,在該門學科共開設的13門課程中,由於他調入廣州市政府機關工作的耽誤,而剩下最後兩門課程未予修考完畢,只好考取了該專業11門的單科合格證書。1997年,他參加了為期1年的由華南農業大學和廣州市農業委員會聯合舉辦的農村經濟學研究生研修班在職繼續再教育的學習,並取得了該研究生研修班的結業證書;2003年8月,年近50歲的他,又考入了中央黨校函授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的本科課程學習,至2005底已將全部課程考畢獲得本科畢業。在其它的在職繼續接受再教育方面,2002年11月,他參加了農業部與以色列國家農業部聯合舉辦的以色列奶牛飼養技術培訓班的專業學習;2003年12月,他又以學者和管理者的名義隨國家外國專家局組織派出的中國奶業首次赴烏克蘭食品加工培訓團進行短期培訓學習。2004年11月,他再次獲得機會,受中國奶業協會的委派前往瑞典西班牙等國參加了中國奶業管理精英赴歐洲技術培訓學習。在業餘讀書補習方面,其實他早在上一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他就曾利用業餘時間報讀過電大英語課程和廣州市科協主辦的英語口語中級培訓班的學習,以及北京函授學院的攝影專業學習。自涉足奶業管理後,他對奶牛養殖與管理、牧草種植與加工利用、乳品加工、醫學營養與遺傳等學科或知識的學習,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可以說,好學求知、學無止境、持之以恆、不斷地充實知識,這是對他一生中求學求知的寫照。在許多同輩人當中曾因“文革”而失去的最為寶貴的東西-----學業與知識,經多年來勤奮刻苦的學習,他已經得到了較好的彌補。關於對知識的理解,他認為人的聰明和智慧來源於知識,而知識則來自學習和經驗,經驗在於積累,智慧在於思考,知識才是每一個人的最大的無形資產。
在結速了15年的公安外事警察生涯後,這位經過風雨磨打並擁有農民質樸、敦厚、勤勞、誠實、敢為等特質農民的兒子,在離開鄉土17年後的1992年初又毅然地回到了與“三農”打交道的農業戰線,從事農村、農業的行政管理工作。在廣州市政府農委機關工作過的6年中,曾從事過政策法規、行政訴訟、債務清查、農村經濟工作研究、綜合調研和企業管理等多項工作。他曾多次參與了廣州市政府調處農口單位的歷史遺留問題工作協調小組,並曾擔任過其中的一個政府工作小組副組長一職。在開展廣州市鄉鎮企業管理局債權債務財產的清查、廣州市農工商集團新厚德公司與珠江啤酒集團公司土地財產歷史遺留問題調處、廣州市農工商集團白雲公司與白雲山製藥集團公司山林土地債權債務財產糾紛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沙田農工商聯合公司與九佛水庫移民山林土地糾紛歷史遺留問題處理、從化民樂水庫移民歷史遺留問題等這些極負難度的調處工作中,他以公平、公正、合理、不偏不倚、客觀、實事求是的態度,仔細認真和負責任地評判、調處每一宗糾紛案件或歷史遺留問題。在調處過程表現出高超的談判藝術和說服力,使當事雙方都樂意接受他的調處方案或解決辦法,從而使這些積壓久拖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都一宗宗獲得圓滿解決。這些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對促進廣州社會秩序穩定和經濟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1998年9月,他奉令被調往廣州市奶業管理辦公室從事奶業行政管理工作。此項工作對他來說是一件全新的甚具挑戰性的工作,因為從他所擁有的學識、經歷、經驗等都從未涉及過奶業、畜牧業。但他不懼挑戰,並勇敢地征服了又一高峰而終使自己成為該行業的一位出色行家。他凡事認真、遇事又顯樂觀和包容,對人誠懇、實在、不虛偽、以人和善、正直、善良、坦然、敢言、不屈服於邪惡,不推卻責任,也從不給他的上司“擦皮鞋”。坦蕩做人,誠實辦事,這是他做人做事的準則。他從政30年並在權力部門工作而不被錢財所擊“倒”,靠的是光明磊落和“不貪婪”這三個字所支撐。這些年來,幾乎每年都有一些奶牛場、乳品企業給他送過“紅包”,甚至還有一些品牌企業邀請他及他的家人到國內外觀光旅遊,而這些“誘惑”都被他一一婉言拒絕。在他看來,“貪婪”就意味著失去自由。在他的新世紀寄語中曾經有這樣的一段銘錄:“要想自己過得輕鬆快活,首先要心胸寬廣和時刻忠於自己、把握自己、抑制自己,要坦蕩做人做事和坦然面對權與利,不貪婪。若修行到這種境界或能做到這一點,這才能算真正把握了自由。掉進了貪婪的泥潭,就意味著喪失了自由。把握不了自由和失去了自由,又何來幸福和快樂?”。

經歷事跡

主要業績
由於具有較好的組織能力以及善於迎接新的工作挑戰,在他所從事過的每一項工作都會取得較好工作成績。亦由於堅持不懈的努力和進取,終使他的人生結出了豐碩的成果,並為社會所認同。
在事業榮譽上
1997年、1999年和2000年分別三個年度被評為廣州市農業委員會先進工作者並獲獎勵;1998年被評選為廣州市政府直屬機關"人民滿意的公僕"先進個人並獲獎勵;1999年、2000年--2001年度獲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先進個人;2002年被廣州市農業局評為突出貢獻人員; 2002年度、2003年度獲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創新獎,個人事跡已被30多家國家一級的人物辭典或文獻史冊所錄。
在業務管理上
自負責廣州市的奶業管理工作後,他能站在較高的高度來領航本行業的發展。主張和堅持長久開展牛奶宣傳活動,積極倡導市民多飲牛奶,並通過多種形式積極培育牛奶市場,引導人們科學消費牛奶。在他的努力和感召下,廣州的牛奶消費逐年上升。為提高廣東奶牛業的飼養管理水平,他每年策劃、組織、舉辦5--8期的各種技術培訓班、經驗交流、研討或論壇,每年邀請2-3批外國奶業專家前來技術交流、講座或指導;向牧場積極推薦使用橡膠牛床墊和苜蓿草、羊草等,使奶牛飼養者獲得養牛觀念的轉變和較好的經濟效益。
在對奶業的關注和貢獻上
其本人是廣州市學生飲用奶計畫制定的主要策劃者和實施方案起草的主筆人;他是廣州奶業史上第一本普及宣傳牛奶知識小冊子《廣州牛奶》的編輯出版人;他是極力主張由行業協會與政府共同配合搞好牛奶宣傳的第一個倡議者,認為這種宣傳形式公信力強、成本低、效果大;他是中國奶業史上最早提出中國鮮牛奶標識制和主張鮮牛奶與還原奶實行不同價銷售以及對還原奶實行規範管理的提議者;他也是強烈主張中國原料奶儘快實現"無抗生素殘留",以及奶產品質量標準國際化的建議者;他是作為業內人士向新聞外界披露國內部分乳品加工企業長期使用奶粉還原奶充當鮮牛奶出售的第一披露人;他是揭露全國各乳品廠家往牛奶添加鈣無定限量並作為市場最大賣點的第一報料者;他是在中國入世前在中國奶業與入世論壇上第一個善意批評中國政府,還不夠重視發展奶業和缺乏一個奶業產業政策出台的批判者;他是第一個指出乳品廠家隨意往牛奶添加香精、增稠劑、奶油等各種添加劑,使牛奶特香特濃而誤導消費者的抨擊人,是他最早告訴消費者喝奶不要進入"牛奶越香越濃"的消費誤區;他是反對新的國家《鮮乳衛生標準》中"不準檢出致病菌"的第一人;他是廣州奶協有史以來首次組團赴澳洲悉尼參加世界第十次國際荷斯坦奶牛飼養者代表大會的第一個聯絡人和組織者;他是廣東奶業有史以來首次邀請聯合國糧農組織常年聘請技術顧問、世界著名奶牛飼養技術專家奧斯科夫博士來粵進行技術培訓與指導的第一邀請人。他非常關注中國奶業的發展,為中國奶業發展和學生奶計畫工程提出了許多的合理化建議並已引起高層決策的重視。由他最先提出的鮮奶標識制及對還原奶的規範管理問題,已引起廣州當地乃至全國部分人大代表、政協代表的廣泛關注,並以議案的形式在全國第十屆人大及政協會議上給予提出。
在社會活動參與上
在2003年春夏的非典期間,他曾與省奶協林樹斌秘書長等人,於五一國際勞動節和國際護士節兩個節日期間冒著有可能被"非典"傳染的風險,既當搬運員又當慰問員兩次代表廣東省、廣州市奶協帶上一片深情和近2000箱的牛奶,分別前往廣州市一、廣東省人民醫院、省中醫院等近20家收治非典病人的重點醫院,對戰鬥在抗非典一線的白衣戰士進行慰問。在2003年的廣州雲燕奶牛場"結核奶"危機事件中,他保持清醒的頭腦冷靜應對,臨危不亂,及時有效地將有關正確的信息通過各種媒體向市民公開和作出正面的引導宣傳,在較短的時間內將市民的牛奶消費恐懼心理和對廣東奶業的信任危機得到化解,從而使該風波得以平息。
在工作之餘,他對中國奶業、廣東奶業的發展還有執著的研究,並經常接受新聞媒體的採訪和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他非常關心中國的奶業的發展,還經常受邀參加一些省市一級以上的高層奶業論壇,其中包括:
(1)2000年6月的北京國際奶業大會;
(2)2000年11月上海的中國奶業與入世研討會;
(3)2001年9月的廣東省草業技術研討會;
(4)2001年在穗舉辦的廣州奶業科技發展論壇;
(5)2001年11月上海的第二屆亞太地區學生奶會議;
(6)2002年3月深圳的中國奶業發展高峰論壇;
(7)2002年10月的廣東草業第二次學術論文交流會;
(8)2002年12月的廣東奶業發展論壇;
(9)2003年3月的中國國際乳業發展高峰論壇和中國國際資本與品牌合作對話;
(10) 2003年3月新世紀食品界南方高層論壇;
(11) 2003年6月在北京由中國奶協召開的"鮮奶標識與中國奶業健康發展論壇";
(12)2003年9月的廣東奶業發展戰略與行銷策略研討會;
(13)2003年11月在廣東科協召開的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研討會,
(14)2003年12月30日的北京搜狐網促進奶業健康發展論壇;
(15)2004年3月4日在昆明的第三次中國西部乳業發展協作會議與論壇;
(16)2004年3月10日在廣交會召開的第三屆(國際)乳業發展高峰論壇和3月11日的中國鮮奶三劍客論壇;
(17)2004年4月9日由廣東食品學會舉辦的第二屆南方食品發展高層論壇;
(18)2004年5月28日市奶協與廣東省科學院、亞太經濟時報共辦的"奶企關愛寶寶促進奶業發展"研討會;
(19)2004年8月4日由國家學生奶辦公室組織召開的"學生奶"推廣工作專家研討會;
(20)2004年9月7日中國奶協在煙臺召開的中國奶協2004年年會與中國奶業發展論壇;
(21)2004年11月26日由廣東食品學會召開的第三屆益生菌與健康研討會;
(22)2004年12月5日在京召開的8省市奶協學習國家《食品標籤通則》研討會;
(23)2004年12月10日由廣州市科協組織舉辦的食品安全與人民健康論壇奶業沙龍
(24)2004年12月27日在成都召開的15省奶協"反禁鮮"研討會等。
在上述這些研討會議和論壇上,他都有精彩的論文發表。
在牛奶宣傳上
他主張引導和培養全民飲牛奶,把牛奶視為一種大眾化食品,號召市民多消費牛奶,並在實現小康社會的過程 中,不要忘記牛奶。幾年來他親自策劃、組織、舉辦的各種大型專題牛奶宣傳活動包括有:"國際牛奶日"宣傳諮詢、"中國首屆廣州南湖樂園校園風采"、"關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牛奶知識電視競賽"、"廣東奶業發展論壇"、"廣州奶品市場發展論壇"、"生產廠家與經銷商誠信論壇"、"2004(廣州)食品安全與人民健康論壇奶業沙龍"、"促進奶業發展研討會"、"廣州科技青年奶業論壇"、"奶企媒體奶業沙龍"、 "廣州美食節牛奶生態園" "聚焦學生飲用奶"、"學生飲用奶大家談" 電視論壇、廣東奶業發展戰略與行銷策略研討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研討會、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廣州國際乳業發展高峰論壇"、"消費者維權日牛奶衛生安全諮詢"等共30多場次,以及與電視台聯合拍制了"牛奶與健康"、"發展中的廣州學生飲用奶"、"聚焦學生飲用奶"、"學生飲用奶大家談"、"學生奶能否長期維持"、"頭啖奶的滋味"、"說說學生奶計畫"、"起動學生奶行動"、"多飲牛奶可提高人的免疫能力--非常時期非常話題","讓市民走進廣東奶業五小虎、尋找牛奶品質的真諦"和"廣東奶業發展專家談訪錄"等十多輯牛奶專題宣傳片,以較生動的形象、形式使廣大市民近距離地接近和了解牛奶,收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在科學試驗項目上
他為了提高廣東及廣州地區的奶牛飼養技術與管理水平,共多次地策劃、組織、舉辦了奶牛乳房炎、肢蹄病、血原蟲病等奶牛疾病防治技術培訓班以及奶牛熱應激、營養供給平衡、青貯飼料釀製技術、奶牛繁殖育種改良等技術經驗交流會,還舉行了 "保康生"桔桿青貯推廣試驗、錐-46藥物試驗、疫苗最佳免疫注射程式試驗、橡膠牛床墊推廣使用試驗、醇素菌奶牛飼料試驗等多項科技試驗項目。而上述這些科技試驗項目或技術培訓達30多次/項,負責發函聯繫和邀請國內外的奶牛專家來穗講課和傳經送寶的人數就超過30多人。
在科技普及推廣上
為普及和提高廣州市的奶牛飼養水平,他在《廣州奶業》這一刊物主筆開設了《養牛基本知識ABC》專欄,親自組稿、撰文二十多篇關於養牛的基本知識發刊,同時還以其他專家一起共同編寫了一本專為農民致富的畜牧科普宣傳小冊子,受到了廣大奶農的好評和歡迎。
在學術收穫上
他非常注重理論聯繫實際,並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撰寫了40多篇論文和160多篇報導文章或調研文章。其中近20篇論文獲得優秀論文獎,2篇獲卋界優秀論文獎。這些文章被分別發表在《廣州奶業》、《廣東奶業》、《世紀乳業》、《廣州農村》、《廣東草業》、《廣州畜牧》、《食品信息指導》、《中國乳品工業》、《採購》、《消費天地》、《廣州日報》、《中國經營報》、《中國網》、《中國網》、《新華網》、《南方農村報》、《現代快報》、《二十一世紀經濟經濟報導》、《美食導報》、《農民日報》、《中國食品質量報》、《中國食品報》、《廣東科技報》、《法制晚報》、《人民日報》、《西部乳業網》、《亞太經濟時報》、《民營經濟報》、《中國奶業》、《養殖寶典》等30多種刊物。己發表的論文包括有:《關於牛奶的學說》、《亞熱帶地區牛場的選址》、《關於牛奶風味的探索》、《廣州奶業現狀與分析》、《中國奶業與WTO和政府在奶業發展中的作用》、《廣東奶業項目發展之我見》、《牧草飼料是奶牛業發展的基礎》、《發展草業是實現奶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措施》、《中國學生飲用奶計畫是中國新世紀曙光》、《廣東奶業現狀前景分析》、《廣州市學生飲用奶計畫推廣實施項目概說》、《廣州乳品加工業的現狀與前景分析》、《淺析口蹄疫》、《何為炭疽病》、《讓全球奶牛業都瘋狂的"瘋牛病"》、《入世周年中國奶業風雲評析》、《入世後廣東奶業格局變數和市場前景淺析》、《橡膠牛床墊在奶牛飼養中的特殊功效作用》、《鮮奶標識是整頓和規範中國奶業市場的一把利劍》、《廣東乳品加工業現狀及產業競爭力分析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國西部奶業發展對策與研究》、《特濃奶應屬違規產品》、《廣州積極穩妥推進學生飲用奶》、《廣州市學生飲用奶計畫實施經驗總結概說》、《巴氏消毒奶的安全性無可置疑》、《小孩健康成長更需要特殊營養大使的呵護》、《廣東奶業當前態勢與存在問題縱論》、《奶業資源搞地方割據和封鎖不利中國奶業發展》、《廣州牛奶質量有保證》、《雲燕奶牛場危機事件回顧》、《對牛奶質量與安全飲用問題的一些看法》、《中國奶業發展狀況與乳業市場透析》、《南方奶業發展潛力與前景分析》、《城市型奶業發展趨勢研究》、《益生菌在中國的研究運用與市場發展前景》、《構築牛奶食品安全保障人民健康》、《不能讓一紙禁鮮令毀掉整箇中國奶業》、《農民致富奔小康實現途徑的研究》、《人的積極性與組織行為學》、《從入世三年過度期看我國企業應對的適應性》、《淺談修養與腐敗》、《論執政黨的先進性》等。其中論文《中國奶業與WTO和政府在奶業發展中的作用》和《中國農民致富奔小康實現途徑的研究》,立意清晰,觀點鮮明,結構嚴謹,內容翔實,反映事物較客觀並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理論參考價值,獲世界華人交流協會與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香港)國際優秀論文獎。《中國奶業與WTO和政府在奶業發展中》同時還獲中國政協雜誌社、中國入世文獻組委會紀念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優秀論文一等獎,獲科學中國人雜誌社"科學中國人十年優秀論文獎",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人文科學研究所"全國人文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文獻"一等獎,獲中國西南新聞研究中心優秀論文一等獎,獲雲南省法學會、四川西部經濟文化發展研究院優秀論文特等獎;《入世周年中國奶業風雲評析》獲廣東省畜牧獸醫學會2001-2002年優秀科技論文三等獎;《入世後廣東奶業格局變數和市場前景淺析》獲人民日報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人力資源部、北京九洲旭日文化發展中心等單位評為優秀論文一等獎,人民日報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新時期優秀領導人才大典編輯部《新時期優秀領導人才獲獎文庫》優秀論文特等獎,被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北京時代前沿人力資源信息諮詢中心評為優秀論文作品,獲優秀科研、學術成果特等獎,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企業家委員會《中華優秀論文(作品)》一等獎,今日中國雜誌社、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優秀論文一等獎,同時被新時期優秀領導人才大典編輯部收入《新時期優秀領導人獲獎文庫》第一卷、人民日報社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人力資源部收入《跨世紀中國改革開放的理論與實踐》論文集;論文《廣州市學生飲用奶計畫推廣實施項目概論》被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中國公共關係協會收入《跨世紀中國改革開放的理論與實踐》論文集;《城市型奶業發展趨勢研究》獲中國經濟雜誌社、建國五十五周年系列叢書編委會建國五十五周年優秀論文特等獎,
論文《發展草業是實現奶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措施》和《牛奶風味的研究》被中國文化信息協會、北京盛世天龍文化發展中心收入《中華名人文論大全》;論文《中國奶業與WTO和政府在奶業發展中的作用》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收入《中華優秀論文作品集》、被中國文藝出版社收入《中國特色理論發展經典文庫》、被中國現代經濟出版社收入《中華之光-當代中國百業改革理論與創新成果優秀文論大全》、被中華全國管理創新研究會收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百科知名專家文庫》、被中國文化信息協會收入《中華名人文論大全》、被世界華人企業家協會收入《世界優秀華人論文選》、被中國奶業協會收入《中國奶業與"入世"研討會論文集》、被華南理工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廣東《食品信息指導》編輯部收入《新世紀食品界南方高層論壇優秀論文集》、被廣州市畜牧獸醫學會收入《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發展草業是實現奶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措施》和政論文《淺談執政黨的先進性》被中央黨校錄入《中國行業思想政治工作年鑑論文集》;奶業論文《入世周年中國奶業風雲評析》、《中國奶業與WTO和政府在奶業發展中的作用》、《廣州乳品加工業的現狀與前景分析》、《入世後廣東奶業格局變數和市場前景淺析》、《發展草業是實現奶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措施》、《牧草飼料是奶牛業發展的基礎》、《巴氏消毒奶的安全性無可置疑》等被收入第三次中國西部乳業發展協作會議論文集;論文《南方奶業發展潛力與前景分析》被收入中國奶業協會在石家莊召開的中國奶牛發展大會論文集:《中國西部奶業發展對策與研究》、《赴烏克蘭奶製品加工技術培訓團學習報告》、《廣東奶業當前發展態勢和存在問題》、《中國益生菌產品市場的發展趨勢》等4篇論文被收入第二屆南方食品發展高層論壇論文集。《城市型奶業發展趨勢研究》被中國經濟雜誌社收入"建國五十五周年優秀論文獲獎文庫"第一卷,《農民致富奔小康實現途徑的研究》被中央黨校《市縣領導月刊》雜誌"黨旗飄揚"專欄叢書所收錄。個人事跡已被中國文藝出版社、中國現代經濟出版社、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科學中國人雜誌社、人事部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中國政協雜誌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北京華夏精英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今日中國雜誌社、經濟訊息報社、中國發展報告雜誌社、中國經濟雜誌社、人事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中國新經濟研究中心、中華文化發展基金會、中華國際出版社、人民日報社、北京時代潮頭文化交流中心、中國公共關係協會、二十一世紀傑出專家編委會、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企業家委員會、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世界華人交流協會、世界人物出版社、中國之友研究基金會、中華成功者研究會等單位三十多家國家級大型人物辭典、人才庫等分別收錄《世界名人錄》中國卷第10集、《中國專家人名辭典》第12卷、《華夏英傑》第三集、《21世紀傑出專家》、《世界優秀華人大辭典》、《當代中國人力資源寶庫》第一集、《中國當代創新人才》第一集、《中華名人大典》當代卷第1集、《建國五十五周年優秀成就博覽》和《三個代表在基層》專欄叢書等典籍叢書。曾編輯出版了《廣州牛奶》牛奶知識科普宣傳小冊子以及《廣州農村經濟政策法規匯》(上、下冊),他還和其他幾位專家共同編寫了一本科技下鄉使用的科普宣傳小冊子《養牛基本知識》。
他雖然從事奶業管理的時間不長只有幾年,但由於他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他乾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在較短的時間內從外行進入到內行的角色,並將自己錘鍊成為一個半路出家的行家。在短短的幾年中已有如此建樹,這是實踐給他的回報。在近幾年的牛奶宣傳中,他以他敏銳觸角和膽色,一直在前沿引導著新聞媒體掀起一場場一次次的奶業宣傳攻勢,為中國奶品市場培育作出了貢獻。他那精闢見解和敢講實話、講真話、不護短和敢於揭露牛奶行業侵害消費者權益內幕的那種勇氣和風格,嬴得了新聞媒體的讚賞。新聞媒體的朋友還給他冠了一個"中國奶業第一炮筒"的美稱,他在奶業界中享有一定的聲望和知名度。

爭議

上述內容語言很“官方”性,至於對人物的品質的可靠性,在下表示質疑。於是在此轉載方舟子先生在新浪的一篇文章(我相信方舟子先生不會介意),該如何取捨,大家見仁智:
“ 中國奶業第一炮筒”王丁棉笑話和謊言大全
王丁棉原是警察,從公安調到廣州市農委,又從農委調到廣州奶業管理辦公室,本來是搞行政工作的,卻喜歡發表貽笑大方的言論譁眾取寵,於是被媒體當成了敢於放炮的奶業專業人士追捧。
巴氏殺菌奶總乳球蛋白變性率是48%,常溫奶的總乳球蛋白變性率是99.96%。王丁棉認為這說明常溫奶的主要營養成分發生了變化,消費者上當了。我懷疑他根本就分不清蛋白質變性和變質的區別。有高中生物學知識就知道蛋白質變性不會對蛋白質的營養價值產生影響。蛋白質都是要變性、降解了才被人體吸收的。
王丁棉還有一個奇談怪論,說喝常溫奶補不了鈣,喝了白喝,“用150度殺下去,它就焦化了,喝的鈣是鈣的屍體,而沒有生命力了,喝屍體喝下去你有什麼作用,說實在可能是喝了等於白喝。”如此說來,奶粉中的鈣豈不更是鈣的屍體的屍體?這么個連基本的生理學和化學知識都沒有的人,被媒體炒成了奶業良心。
王丁棉牛奶笑話之三:他說牛奶中的脂肪對人體有用,不用擔心,因為人體需要燃燒脂肪提供能量,只有往牛奶中人為添加棕櫚油才需要擔心。其實牛奶中的脂肪和棕櫚油一樣,主要是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有害無益,應儘量避免。人體並不需要靠燃燒食物中的脂肪來提供能量,只需要攝入某些必需脂肪酸(不飽和)。
王丁棉牛奶笑話之四:溫熱巴氏鮮牛奶“不能超過40度。加熱時間越長,溫度越高,其營養物質流失越嚴重。”王丁棉不知道巴氏鮮牛奶生產時已經過至少65攝氏度加熱消毒?怎么反而不能再加熱到超過40度?莫非消毒之後產生了什麼神奇的營養物質受不了40度以上的溫度?
王丁棉牛奶笑話之五:“牛奶屬性為性平、味甘,具有補虛益肺、清胃、滑腸、潤膚、生津、止渴等作用,飲後不會導致上火或熱氣。”改當老中醫了。
王丁棉等巴氏奶的推手還有一個欺騙了中國人很多年的謊言,即外國人只喝巴氏奶,不喝超高溫瞬時消毒(UHT)的常溫奶,後者只是軍隊才喝的。這在美國如此,在歐洲則不然。事實上一些歐洲國家基本上只喝常溫奶,常溫奶占的市場份額比中國還高,例如比利時占96.7%,西班牙95.7%,法國95.5%,葡萄牙92.9%。
巴氏消毒牛奶是傳統的牛奶,超高溫滅菌常溫奶是新技術。和王丁棉等巴氏奶推手所說的相反,由於常溫奶無需冷藏,國外出於環保、低碳的目的在推廣常溫奶。目前英國常溫奶的市場份額占了不到10%,在歐洲國家中是較低的,英國政府計畫在2020年讓常溫奶份額占到90%。
王丁棉是廣東巴氏奶企業的推手,我也提倡喝巴氏消毒奶,但是你不能因此無限誇大巴氏奶和常溫奶的區別,妖魔化常溫奶。按原奶新國標的標準原奶的品質當然下降了,但是不能因此就危言聳聽,誤導、嚇唬消費者,讓多少人以為那200萬細菌是要活活喝下去的,少了0.15克蛋白是多大的事兒 。
“記者就方舟子質疑致電王丁棉請其回應,但是王表示近日承受各種壓力,不便再回應,相信事情真相如何,公眾自有分辨。”(南方都市報2011-6-29)
(全文畢)
另外,還有《新國標下的牛奶還能喝嗎?》關於王丁棉所提的細菌問題也提到:
人們更關心的是牛奶中的細菌含量,“沒想到我們每天喝的牛奶里每毫升細菌總數多達200萬個”是很多人感慨並恐慌的原因。一般人沒有注意到,所謂“每毫升細菌總數多達200萬個”指的是奶農賣給奶廠加工用的生乳,而不是供消費者喝的牛奶。消費者喝的牛奶是已經經過消毒、滅菌的,細菌數量已大為減少甚至基本沒有。目前牛奶的消毒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巴氏消毒法(在63℃保持30分鐘或在72℃保持15秒),一種是超高溫瞬時滅菌(在135℃以上保持數秒)。巴氏消毒法不能完全滅菌,國標規定按這種消毒法生產的巴氏殺菌乳細菌數每毫升不能超過3萬個。超高溫瞬時滅菌可以做到完全滅菌,用這種方法生產的滅菌乳(常溫奶)按國標必須做到商業無菌。所以我們每天喝的牛奶里究竟有多少細菌,並不取決於生乳中的細菌數量,而取決於它是否能達到奶製品國標。
王丁棉所提的蛋白質問題,方舟子回應:
真的這么可怕嗎?我們先來看蛋白質的含量,新國標每百克牛奶比舊國標少了0.15克蛋白質。蛋白質是一種必需營養素,我們每天都必需補充它,大約是一天一千克體重補充0.8克優質蛋白質,也就是說一個60千克體重的人一天需要的優質蛋白質為48克。與此相比,牛奶少掉的那0.15克蛋白質是可以忽略的,在食物中也微不足道,一個雞蛋就含有大約6克優質蛋白質。因此,由於新國標把蛋白質含量標準降低了一點就說“營養其實少了很多,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是危言聳聽。何況這是達標牛奶的下限,生牛奶中蛋白質的實際含量範圍在2.8%~3.2%之間。
王丁棉的原話是:
標準高與低,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權益。先說蛋白質,不要看到它比原來標準只少了1.5%這么一點小數,但營養其實少了很多,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再說細菌總數,200萬個細菌裡面,除了包含乳酸菌、酵母菌等,還有致病菌。細菌數越高,致病菌的分泌產物保留在牛奶裡面的就越多,這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雖然細菌高一點不會立即生病或者死人,但當中可能存在著你看不到的潛在的、慢性自殺型的東西。很少的蛋白質,那么高的細菌,還不如喝白開水。消費者錢花了,得不到應有的營養回報,還損害健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