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之路(歷史上玄奘西域行)

玄奘之路(歷史上玄奘西域行)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玄奘(600【庚申年】-664年【甲子年】)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俗姓陳,名禕(yī)。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人,為翻譯家旅行家,也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玄奘西行5萬里,歷時17年,到印度取真經,並窮一生譯經1335卷,其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其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玄奘
  • 出生日期:600【庚申年】
  • 逝世日期:664年【甲子年】
  • 年代:唐代
真實經歷,初始,途徑,成就經歷,經歷各處,文學作品,《大唐西域記》,《西遊記》,

真實經歷

初始

隋大業八年(612年),玄奘幼年13歲,於東都洛陽淨土寺出家。隋大業十二年(616年),玄奘隨其兄長赴長安居留,後入漢川,北至益州,適逢空、景二法師,從之受學。繼而至高僧大德雲集的成都學習。武德五年(622年),玄奘於成都受具足戒。後玄奘遊歷各地,參訪名師,講經說法。
通過多年來在各處講筵所聞,他深感異說紛紜,無從獲解。特別是當時攝論、地論兩家關於法相之說各異,遂產生去印度求彌勒論師之要典《瑜伽師地論》作為依據,發揚法相唯識宗之根本理論。貞觀元年(627)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長途跋涉五萬餘里。

途徑

貞觀元年,玄奘從長安出發西行,在途中經蘭州涼州(姑臧),繼晝伏夜行,至瓜州,再經玉門關,越過五烽,渡流沙,備嘗艱苦,抵達伊吾哈密),至高昌國
貞觀二年正月玄奘到達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魯番縣境),受到高昌麴文泰的禮遇。後經屈支(今新疆庫車)、凌山(耶木素爾嶺)、素葉城、迦畢試國、赤建國(今蘇聯塔什乾)、颯秣建國(今撒馬爾罕城之東)、蔥嶺、鐵門。到達貨羅國故地(今蔥嶺西、烏滸河南一帶)。南下經縛喝國(今阿富汗北境巴爾赫)、揭職國(今阿富汗加茲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國(今阿富汗之巴米揚)、犍雙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連的阿富汗東部一帶)、烏伏那國(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區),到達迦濕彌羅國。在此從僧稱(或作僧勝)學《俱舍論》、《順正理論》及因明、聲明等學,與毗戌陀僧訶(淨師子)、僧蘇伽蜜多羅(如來友)、婆蘇蜜多羅(世友)、蘇利耶提婆(日天)、辰那羅多(最勝救)等討信紙佛學,前後共2年。以後,到磔迦國(今巴基斯坦旁遮普)從一老婆羅門學《經百論》、《廣百論》;到至那仆底國(今印度北部之菲羅茲布爾地方)從毗膩多缽臘婆(調伏光)學《對法論》、《顯宗論》;到闍爛達羅國(今印度北部賈朗達爾)從旃達羅伐摩(月胄)受《眾事分毗婆沙》;到窣祿勤那國(今印度北部羅塔克北)從闍那多學《經部毗婆沙》;到秣底補羅國(今印度北部門達沃爾)從蜜多犀納受《辯真論》、《隨發智論》;到曲女城(今印度恆河西岸之勒克)從累縭耶犀納學《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貞觀五年,抵摩揭陀國的那爛陀寺受學於戒賢。玄奘在那爛陀寺歷時5年,備受優遇,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前後聽戒賢講《瑜伽師地論》、《順正理論》及《顯揚聖教論》、《對法論》、《集量論》、《中論》、《百論》以及因明、聲明等學,同時又兼學各種婆羅門書。 貞觀十年玄奘離開那爛陀寺,先後到伊爛缽伐多國(今印度北部蒙吉爾)、薩羅國、安達羅國、馱那羯碟迦國(今印度東海岸克里希納河口處)、達羅毗荼國(今印度馬德拉斯市以南地區)、狼揭羅國(今印度河西莫克蘭東部一帶)、缽伐多國(約今克什米爾查謨),訪師參學。他在缽伐多國停留兩年,悉心研習《正量部根本阿毗達磨論》及《攝正法論》、《成實論》等,然後重返那爛陀寺。不久,又到低羅擇迦寺向般若跋陀羅探討說一切有療三藏及因明、聲明等學,又到杖林山訪勝軍研習唯識抉擇、意義理、成無畏、無住涅盤、十二因緣、莊嚴經等論,切磋質疑,兩年後仍返回那爛陀寺。此時,戒賢囑玄奘為那爛陀寺僧眾開講攝論、唯識抉擇論。適逢中觀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師師子光也在那裡講《中論》、《百論》,反對法相唯識之說。於是玄奘著《會宗論》三千頌(已佚),以調和大乘中觀、瑜伽兩派的學說。同時參與了與正量部學者般若多的辯論,又著《制惡見論》一千六百頌(已佚)。還應東印迦摩縷波國(今印度阿薩姆地區)國王鳩摩羅的邀請講經說法,並著《三身論》(已佚)。
接著與戒日王會晤,並得到優渥禮遇。戒日王決定以玄奘為論主,在曲女城召開佛學辯論大會,在五印18個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2000人參加。當時玄奘講論,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詰難。一時名震五印,並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戒日王又堅請玄奘參加5年一度、歷時75天的無遮大會。會後歸國。

成就經歷

貞觀十九年,玄奘返祗長安,時年46歲,出遊外達17年,歷56國。史載當時“道俗奔迎,傾都罷市”。玄奘從印度及中亞地區帶帶回國的梵筴佛典非常豐富,共526筴、657部 ,對佛教原典文獻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玄奘之路(歷史上玄奘西域行)
玄奘法師回國後翌年,即貞觀二十年(646年)即開始組織翻經譯場,首先在弘福寺翻經院進行,其後在大慈恩寺,北闕弘法院、玉華宮等處舉行,直至麟德元年(664年)圓寂前為止,共19年,先後譯出佛典75部,1335卷。所譯之經,後人均稱為新譯。他還口述由辯機筆受完成《大唐西域記》。全書記述高昌以西玄奘所經歷的110個和傳聞所知的28個以上的城邦、地區、國家的情況,內容包括這些地方的幅員大小、地理形勢、農業、商業、風俗、文藝、語言、文字、貨幣、國王、宗教等等。不僅是是研究中亞、南亞地區古代史、宗教史、中外關係史的重要文獻。
此書傳世版本很多,這三個古本,對校勘、研究《大唐西域記》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玄奘又奉敕將《老子》等中國經典譯作梵文,傳於印度。

經歷各處

  • 阿耆尼國
  • 屈支國
  • 凌山及大清池
  • 素葉水城
  • 率利地區總述
  • 千泉
  • 咀邏私城
  • 小孤城
  • 白水城
  • 恭御城
  • 鮫赤建國
  • 赭時國
  • 怖捍國
  • 率堵利瑟那國
  • 大沙磧
  • 颯秣建國
  • 弭秣賀國
  • 劫布咀那國
  • 屈霜你迦國
  • 喝捍國
  • 捕喝國
  • 伐地國
  • 貨利習彌伽國
  • 羯霜那國
  • 睹貨邏國故地
  • 咀蜜國
  • 赤鄂衍那國
  • 忽露摩國
  • 愉慢國
  • 鞠和衍那國
  • 鑊沙國
  • 珂咄羅國
  • 拘謎陀國
  • 縛伽浪國
  • 紇露悉泯健國
  • 忽懍國
  • 銳秣陀國
  • 胡定健國
  • 咀剌健國
  • 揭職國
  • 迦畢試國
  • 印度總述
  • 那揭羅曷國
  • 烏仗那國
  • 缽露羅國
  • 咀叉始羅國
  • 烏刺屍國
  • 迦濕彌羅國
  • 半鮫蹉國
  • 曷邏閣補羅國
  • 至那仆底國
  • 閣爛達羅國
  • 屈露多國
  • 設多圖盧國
  • 波理夜咀羅國
  • 秣兔羅國
  • 窄祿勤那國
  • 秣底補羅國
  • 婆羅吸摩補羅國
  • 瞿毗霜那國
  • 堊醯掣咀羅國
  • 毗羅刪拿國
  • 劫比他國
  • 羯若鞠閣國
  • 阿耶穆怯國
  • 缽邏耶伽國
  • 喬賞彌國
  • 鞞素迦國
  • 室羅伐悉底國
  • 劫比羅伐率堵國
  • 藍摩國
  • 拘屍那揭羅國
  • 婆羅疤斯國
  • 戰主國
  • 吠舍厘國
  • 弗栗恃國
  • 尼波羅國
  • 德慧伽藍
  • 戒賢伽藍
  • 伽耶城
  • 前正覺山
  • 菩提樹垣內
  • 菩提樹垣外
  • 香象池
  • 外道發惡願處
  • 雞足山及大伽葉故事
  • 佛陀伐那山及杖林
  • 上茅宮城
  • 鷲峰及佛跡
  • 毗布羅山
  • 其他諸遺蹟
  • 迦蘭陀竹園
  • 那爛陀僧伽藍
  • 伽藍諸跡
  • 拘理迦邑及目連故里
  • 迦羅臂拿迦邑及舍利子故里
  • 因陀羅勢羅窶訶山
  • 迦布德迦伽藍
  • 伊爛拿缽伐多國
  • 羯朱嗢祗羅國
  • 奔那伐彈那國
  • 迦摩縷波國
  • 三摩咀吒國
  • 耽摩栗底國
  • 羯羅拿蘇伐刺那國
  • 烏荼國
  • 僑薩羅國
  • 馱那羯磔迦國
  • 珠利耶國
  • 達羅毗荼國
  • 秣羅矩吒國
  • 恭建那補羅國
  • 摩訶刺侘國
  • 阿吒厘國
  • 契吒國
  • 伐臘毗國
  • 蘇刺佗國
  • 瞿折羅國
  • 鄔閣衍那國
  • 擲枳陀國
  • 摩醯濕伐羅補羅國
  • 信度國
  • 茂羅三部盧國
  • 缽伐多國
  • 阿點婆翅羅國
  • 狼揭羅國
  • 臂多勢羅國
  • 阿軬荼國
  • 伐刺拿國
  • 弗栗恃薩儻那國
  • 安咀羅縛國
  • 活國
  • 瞢健國
  • 阿利尼國
  • 曷邏胡國
  • 訖栗瑟摩國
  • 缽利曷國
  • 呬摩咀羅國
  • 缽鐸創那國
  • 淫薄健國
  • 屈浪拿國
  • 達摩悉鐵帝國
  • 屍棄尼國
  • 商彌國
  • 烏鎩國
  • 怯沙國
  • 昕句迦國
  • 瞿薩旦那國

文學作品

《大唐西域記》

唐太宗李世民對玄奘西行歷游諸國的所見所聞頗感興趣,讓他詳細記錄下來。玄奘就把它經歷的110國的地理環境、風俗人情、歷史及現狀、土特產品以及傳說故事等一一口述後,讓徒弟們記錄成一部《大唐西域記》。
大唐西域記》,簡稱《西域記》,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門人辯機奉唐太宗之敕令筆受編集而成。《大唐西域記》共十二卷,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年),為玄奘遊歷印度、西域旅途19年間經歷之遊歷見聞錄。其中,包括玄奘遊學五印,大破外道諸論的精彩片段,也包括他經歷的110國的地理環境、風俗人情、歷史及現狀、土特產品以及傳說故事等。《三藏法師傳》由玄奘的弟子慧立和彥棕撰寫,真實地講述了玄奘的一生,在一千三百年之後,讓我們根據這兩本著作,穿越時間的迷霧,從神話回到真實,從唐僧回到玄奘。《西遊記》雖然與真實歷史相去甚遠,但是其中九九八十一難的最後一難卻和真實情況如出一轍,全都是經書落水與曬經,這正應了電視劇中孫悟空勸解師傅的那句話:“天地本不全,經文殘缺也應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為也!”

《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名為《西遊記》的著作主要有三部:其一為元道士丘處機的地理著作《西遊記》;其二為楊景賢的雜劇《西遊記》;其三為“華陽洞天主人”(一般認為是吳承恩李春芳)的小說《西遊記》。《西遊記》經無數民間藝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勞動之後,於明朝中葉,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編撰而成。此書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傳奇歷險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