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9年,金鐵木考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習英語語言文學。1995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專業。2004年,由其執導的紀錄片《
復活的軍團》播出,該片以考古證據和歷史研究為依託,借鑑故事片的表現形式,層層揭示秦軍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的歷史真相,影片獲得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紀錄片大獎、中國電視金鷹獎紀錄片大獎。
2006年,自編自導紀錄片《
圓明園》,影片配以繪畫、檔案文獻和圓明園遺址的紀實手法拍攝,講述了圓明園從無到有、從輝煌到毀滅的整個過程,影片獲得第11屆平壤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審會特別獎。2009年9月10日,由其執導的紀錄片《
大明宮》上映,該片由
李翠翠、
劉長純合作主演,入圍第2屆優質華語電影大獎;同年,執導紀錄片《
玄奘大師》,該片再現了玄奘西行取經的真實故事,入圍第2屆優質華語電影大獎。
2010年,執導由
宋佳、
劉雨欣共同主演的紀錄片《
大明宮傳奇》。2011年,執導紀錄片《
玄奘之路》,該片以玄奘的西行之旅為主線,講述了其瑰麗而傳奇的人生故事。
2012年,執導紀錄片《
問道樓觀》,該片以老子在樓觀台結廬講說《道德經》的過程為主線,探尋中華文明思想精髓的淵源;同年,由其執導的紀錄片《
風追司馬》在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探索 發現》欄目播出;隨後,執導紀錄片《
百年易俗社》,該片以易俗社為核心,儘可能還原秦腔發展歷程、重現不同時代的記憶,將向世人揭開這座百年老社背後的滄海風雲,變遷和輝煌,該片獲得第19屆中國電視紀錄片長片十優作品獎。
2013年,執導佛教人文紀錄片《
佛國記-法顯西行》,全片共分上、中、下三集,每集時長35分鐘,採用實景與CG動畫相結合的製作手法。2014年,由其執導的歷史文化電視紀錄片《
黃土大塬》在中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播出。
2015年,執導紀錄片《
長春往事》,該片通過挖掘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講述長春一段錯綜複雜、撲朔迷離的傳奇故事;同年,執導紀錄片《
神秘的西夏》,該片以西夏王朝從興起到滅亡的發展過程為歷史線索,對西夏的歷史文化做了一次全面綜合的展現;隨後,執導紀錄片《古兵器大揭秘第一季》,該片採用人物採訪、數字動畫、特技攝影、情景再現、實證等拍攝手法,以質疑的態度作為核心,在嚴謹的科學複製和實證過程中來揭示古兵器的秘密;此外,他還執導了紀錄片《揭秘土司王城》。
2016年,執導紀錄片《
從秦始皇到漢武帝》,該片以考古研究成果為切入點,以統一國家的主題為主線,從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等人物的視角,講述了統一國家形成的曲折歷程;同年,執導紀錄片《大明管家》;隨後,執導紀錄片《
賀蘭山》,該片從“山魂”、“水脈”、“家園”、“絲路”、“融合”、“共生”六個視角和層面,全景式地展現了寧夏的風貌;此外,他還執導了紀錄片《古兵器大揭秘第二季》。
2018年,擔任紀錄片《
歷史那些事》的製作人。2019年,執導紀錄片《
戰國風雲錄》;同年,擔任紀錄片《瘋狂的消費時代》的製作人,該片由周宇執導。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19年 | 《戰國風雲錄》 | 紀錄片 |
2016年 | 《賀蘭山》 | 紀錄片 |
2016年 | 《大明管家》 | 紀錄片 |
2016年 | 《從秦始皇到漢武帝》 | 紀錄片 |
2016年 | 《古兵器大揭秘第二季》 | 紀錄片 |
2015年 | 《揭秘土司王城》 | 紀錄片 |
2015年 | 《古兵器大揭秘第一季》 | 紀錄片 |
2015年 | 《神秘的西夏》 | 紀錄片 |
2015年 | 《長春往事》 | 紀錄片 |
2014年 | 《黃土大塬》 | 紀錄片 |
2013年 | 《佛國記-法顯西行》 | 紀錄片 |
2012年 | 《百年易俗社》 | 紀錄片 |
2012年 | 《風追司馬》 | 紀錄片 |
2012年 | 《問道樓觀》 | 紀錄片 |
2011年 | 《玄奘之路》 | 紀錄片 |
2010年 | 《大明宮傳奇》 | 紀錄片 |
2009年 | 《玄奘大師》 | 紀錄片 |
2009年 | 《大明宮》 | 紀錄片 |
2006年 | 《圓明園》 | 紀錄片 |
2004年 | 《復活的軍團》 | 紀錄片 |
編劇作品
監製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19年 | 《瘋狂的消費時代》 | 紀錄片 |
2018年 | 《歷史那些事》 | 紀錄片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2 | 第19屆 | 中國電視紀錄片長片十優作品獎 | 《百年易俗社》 | 獲獎 |
2009 | 第2屆 | 優質華語電影大獎 | 《大明宮》 | 提名 |
2009 | 第2屆 | 優質華語電影大獎 | 《玄奘大師》 | 提名 |
2008 | 第11屆 | 平壤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審會特別獎 | 《圓明園》 | 獲獎 |
2004 | ---- | 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紀錄片大獎 | 《復活的軍團》 | 獲獎 |
2004 | ---- | 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最佳編導獎 | 《復活的軍團》 | 獲獎 |
2004 | ---- | 中國電視金鷹獎紀錄片大獎 | 《復活的軍團》 | 獲獎 |
2004 | ---- | 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導演獎 | 《復活的軍團》 | 獲獎 |
2004 | ---- | 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獎系列片大獎 | 《復活的軍團》 | 獲獎 |
2004 | ---- | 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獎最佳編導獎 | 《復活的軍團》 | 獲獎 |
人物評價
在金鐵木創作的紀錄片《大明宮》和《玄奘之路》中,大量採用人物扮演的情景再現,歷史的情景再現與紀實性的畫面嫁接,這也是金鐵木導演作品的一個大特點。《大明宮》延續了他善於運用搬演方式重述歷史的技能。有別於傳統歷史題材的紀錄片,金鐵木的作品在敘事視角上逐漸放棄“畫面加解說”的孤立的全知視角,不斷採用內部視角,將內部視角與全知視角結合起來進行歷史敘事(《中國電視》、《電影文學》綜合評)。
大量的“情景再現”、唯美的電影造型以及生動的故事手法不僅成就了紀錄片《復活的軍團》,更代表了導演金鐵木的創作風格。紀實風格、敘事手法的多元化,審美價值的平民化是他作品的特點。金鐵木導演的作品有其鮮明的風格,大都是歷史題材,配以“情景再現”加之故事化的講述。他是不可複製、獨特的,它承載了自己對歷史的獨特思考。所以他在創作中,不論取材還是表現方式,都保持著自己獨特的個性追求。這是紀錄片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存在的價值,即為歷史存照、為生活留影,儘可能還原世界的多樣性(《新聞知識》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