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牡丹餅
- 外文名:Peony cake
- 別稱:百花糕、牡丹糕
- 主要原料:豆類粉,豌豆,紅小豆,紅棗,全脂乳粉,牡丹花醬,吉士粉,香芋,蓮子,山藥
- 主要特色:酥、松、綿、軟
歷史起源,由來傳說,製作方法,材料,做法,小貼士,風味特點,國外發展,營養價值,食用禁忌,所屬菜系,
歷史起源
古人早就認識到,牡丹可食用和藥用。《神農本草經》載:“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在甘肅武威挖掘的東漢早期墓葬中,發現醫學竹簡數十枚,就有牡丹治療“血瘀病”的記載。用牡丹根加工製成的“丹皮”是名貴中草藥。其性微寒,味辛、無毒,入心、肝、腎三經,有散閼血、清血、和血、清熱、止痛、通經之功能。
由來傳說
相傳牡丹餅的發明人為武則天。據《隋唐佳話錄》載:有一年花朝節即穀雨牡丹盛開的季節。她率宮女遊園賞花,看著爭奇鬥豔的花兒,突發奇想。命令宮女採下大量的各色花朵,回宮按她的設計,和米搗碎,蒸製成糕,即名“百花糕”,並用這香糯可口的點心作為禮品分別賞賜群臣。故牡丹餅又稱“百花糕”、“牡丹糕”。
牡丹餅又稱“天皇餅”,原因是武則天與唐高宗並稱天后、天皇。宋代詞人黃庭堅《漁家傲》有“方猛省,無聲三昧天皇餅”之句,說的就是牡丹餅。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武則天被傳送長安感業寺削髮為尼後,偶以牡丹花瓣為原料製成素餅,一食之,速覺味道非凡,恰高宗相訪,武則天以餅傳情。不久還宮,立為皇后,高宗稱天皇,她稱天后。因此餅出自皇家,時人稱此餅為天皇餅。
隋、唐兩代中日交往頻繁,洛陽牡丹傳至日本,日本國的畫師,把富麗端莊的中國牡丹彩繪在奈良“春日神社”的牆壁上,被日本人民奉若至寶。牡丹餅的製作也從中國傳到日本,至今相延千餘年,牡丹餅仍風行於日本民間。
製作方法
材料
以下材料可做30個
糯米2/3杯,大米1/3杯,鹽少許
(*糯米,大米的比例為2:1,掌握好這個比例,就能做的很好吃了,沒必要非按我那個份量、)
黃豆粉衣:
炒香熟黃豆粉3大勺(きなこ),糖2小勺,鹽少許
做法
1、先用水洗淨後,再浸泡糯米2小時左右,大米洗淨,一起放入電飯鍋里象普通蒸飯一樣,加入少許鹽,180CC的水,蒸熟後,先不要急著開蓋,再悶15分鐘。
2、把飯取出,用飯勺切按,讓它變的粘軟,但還要保持半顆米粒的形狀。3、甜紅豆一半壓成泥,一半讓它保持半顆左右顆粒狀。
4、把飯分別搓成5個大一些的飯糰,和10個小一些的飯糰。
5、把大飯糰壓成餅狀,包入紅豆粒沙糰子,再滾勻黃豆粉、即完成黃豆餅。
6、把大紅豆粒沙糰子,壓成餅,包入小的米飯糰,即完成豆沙餅。
小貼士
做法中加的鹽都很少,幾乎是吃不出來的,請掌握好。喜歡吃黃豆餅,所以做了10個,你也可以裹黑芝麻碎的,做法同黃豆餅,同樣加比例的糖和少許鹽。黃豆粉一定要買炒香的熟黃豆粉,如果自己做的話,要把黃豆炒熟,再磨成粉。
簡單說一下甜紅豆做法,紅豆用水泡過夜後,入鍋加水煮,水開後把水倒出,再加水繼續煮,水要剛沒過豆,水開後,加入涼水繼續煮,如此重複,切記不要煮糊了,等豆變軟,輕易壓泥的狀態,加入糖,少許鹽,攪勻,放涼就可以使用了。
風味特點
經代代相傳至21世紀,由“中國烹飪大師”、優秀食品專家任全福先生精心研究、一改麵點製作以小麥粉為主料的傳統工藝,代之以豆類粉為主料,再配以精選豌豆、紅小豆、紅棗、全脂乳粉、吉士粉等,餡中輔以精心泡製的牡丹花瓣,使食品馨香四溢,營養成分極大提升,並將餅型設計成牡丹花,口感也發生了質的飛躍,由傳統點心的乾、酥、脆、硬變得酥、松、綿、軟。這一將歷史文化巧妙融入傳統食品的力作,不僅填補了洛陽長期沒有地方名點的空白,也為洛陽牡丹產業化和發展洛陽旅遊事業增添了亮點。
國外發展
牡丹餅相傳由唐朝傳入日本。牡丹餅在日本又稱作おはぎ------萩餅,(日語發音為OHAGI),日本人習慣再把一些食物等東西前加個御,比如壽司,會稱御壽司(お壽司),是一種文雅的叫法,那么也會顯的說話的人有涵養。萩餅是日本常見的和果子,據說秋天時候叫萩餅,春天就叫牡丹餅。因為它象是春天裡盛開的牡丹花,故又得「牡丹餅」之名。大小如小孩拳頭。日本人如今常拿牡丹餅作為茶點以供家人或賓客享用。
營養價值
牡丹的莖、葉可以治療血瘀病,花朵可供觀賞,許多城市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它的根可以入藥,也可以叫它丹皮,入藥後可以治療高血壓,除伏火,清熱散瘀,去痛消腫等。對高血壓有顯著療效。而它的花瓣可以食用,並且味道鮮美。
食用禁忌
1、適宜於健康體質平和質,氣虛體質,氣鬱體質,痰濕體質,特稟體質,陽虛體質,陰虛體質,瘀血體質。
2、濕熱痰滯內蘊者慎食。
所屬菜系
豫菜,又名(豫宴) ,即中原(河南)菜系 ,中國“八大菜系”之母。是對在帶有中原傳統文化內涵的烹飪理論指導下,運用具備中原地域特點的技術和材料所製作的菜餚、麵點和筵席的總稱。 有“烹飪鼻祖”和“中華廚祖”之稱的伊尹便出生於河南杞縣空桑,當代豫菜是在原宮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和民間菜的基礎上,根據中原物質條件,逐步積累演變而發展起來的。
豫菜堅持五味調和、質味適中的基本傳統,突出和諧、適中,平和適口不刺激是其顯著特點。各種口味以相融、相和為度,絕不偏頗是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