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街道

牛街街道

牛街街道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中南部,轄區面積1.44平方公里,劃分為十個社區。轄區東起菜市口大街,西至廣安門南街,南起南橫西街、棗林前街,北到廣內大街。面積1.41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萬人,常住人口5.4萬人,其中回族約1.2萬人。截至2010年,常住人口51877人。轄10個社區,辦事處駐牛街甲40號。景點有牛街民族特色街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牛街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北京市
  • 政府駐地:西城區牛街8號
  • 電話區號:010
  • 郵政區碼:100053
  • 地理位置西城區中南部
  • 面積:1.41平方千米
  • 人口:51877人(2010年)
  • 方言:北京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牛街民族特色街等
  • 車牌代碼:京N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社區,牛街,街道榮耀,

地理位置

牛街街道位於西城區中南部。
牛街街道
轄區東起菜市口大街,西至廣安門南街,南起南橫西街、棗林前街,北到廣內大街。

歷史沿革

1958年由牛街、南半截胡同、棗林前街合併而置,1960年改公社,1978年復置。
1996年,面積1.4平方千米,人口5.4萬,其中回族占境內人口總數的23.1%,轄菜市口胡同、北半截胡同、南半截胡同、銀行宿舍、爛縵胡同、醋章胡同、七井胡同、南橫西街、南橫西街西口外、法源寺后街、教子胡同、小寺街胡同、春風小區、輸入胡同、麻刀胡同、牛街、糖房胡同、牛街四條、登萊胡同、棗林西街、棗林東街、棗林斜街、南線里、南馬道、南線閣、首都醫學院衛生學校、糖房三號樓、鋼鐵設計院、老君地29號、民政部白廣路七號院、橡塑製品廠、華石大華陶瓷廠32個居(家)委會。
2006年末,面積1.44平方千米,人口5.6萬人。
2010年宣武區撤銷後,牛街街道劃歸西城區管轄。

行政區劃

2011年轄10個社區。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110102018:
~002 111春風社區
~003 111鋼院社區
~004 111南線閣社區
~006 111楓樺社區
~007 111法源寺社區
~008 111白廣路社區
~009 111牛街西里一區社區
~010 111牛街西里二區社區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社區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居委會組織法》的規定,各社區建立了相應的居委會組織,負責本社區的日常管理和服務工作。牛街街道轄區內有水利部、北方公司等77家中央單位和鋼鐵設計研究總院、北京市殘疾人活動中心等62家市屬單位。有各類企業338家,成人業餘大學2所、中學3所、國小4所、幼稚園1所,各類專業技能學校5所,社區醫院3家,大型商場和超市9座,其中京城黃金第一家菜百商場就坐落在白廣路北口。宣武體育場和廣安體育館為民眾開展健身活動提供良好場所。坐落在教子胡同的宣武圖書館每天接待大批讀者。位於春風社區中的牛街民族敬老院是北京市中心城區唯一的一家少數民族特色敬老院,院內連廊環抱,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過去,牛街道路兩側危舊平房連片,道路狹窄,市政基礎設施差。從1997年起,牛街開始進行大規模危舊房改造和市政道路建設,建成了40米寬的道路和20餘棟高層居民住宅樓,逐步形成了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生活方便的新型社區。多年來,牛街街道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創建活動中,結合自身特點,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促進了地區的社會進步和全面發展,同時成為北京市民族宗教工作的視窗。
牛街街道位置

牛街

牛街是指北起廣安門內大街南至南橫街,因為在這條街上回族聚居而聞名,亦因為在這條街上擁有牛街禮拜寺而聞名於世。,是北京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清真寺院,始建於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明正統七年(1442年)重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大修,近年又有修繕裝飾。寺院面積不大,但建築集中、對稱。
全寺主體建築有禮拜殿、喚禮樓、望月樓和碑亭等。主體建築禮拜殿坐西朝東,殿宇寬敞,殿內聖龕遍雕阿拉伯文和各種花卉圖案; 喚禮樓是一座歇山頂重檐方亭建築; 望月樓平面呈六角形,重檐攢尖頂,構件裝飾帶有濃厚的伊斯蘭教風格。牛街清真寺是中國傳統建築形式和阿拉伯建築風格相結合的代表。
牛街這個名稱的歷史遠遠沒有這條街悠久,明朝嘉靖年間張爵所著《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尚無牛街的記載,只有一條名叫“禮拜寺”的街道,相信就是今天的牛街。清朝末年,因牛街在庚子之變中較為安定,慈禧太后曾經頒詔將其改名為“太平街”,但始終未獲民間認同。

街道榮耀

街道曾多次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還榮獲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集體”、全國“五五”普法先進單位等國家級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