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一個城市回族社區的變遷

牛街:一個城市回族社區的變遷

在歷史悠久、蘊含著深厚文化氣息的古都北京城內,有一條叫做“牛街”的街道。從外表上看,這條街道並不起眼,與北京城內的一般街道沒什麼區別。在街道的中央,是一座寺廟。每天,從太陽升起之後,到太陽落山之前,在五個固定的時間,總會有一些戴圓帽的人從這座寺院的一個不大的側門陸續湧進湧出。在每年的陰曆11月底來到這裡,就會發現這裡突然出現的許多外地人,他們帶著南、北方話湧向這座寺院,這是一群即將前往伊斯蘭教聖地麥加朝觀的穆斯林,他們把這座古寺作為遠行前的聚集之地。完善畢生的宗教品行,獲得“哈吉”尊稱的出發之地。

基本介紹

  • 書名:牛街:一個城市回族社區的變遷
  • ISBN:781108175X
  • 頁數:333頁
  • 出版時間:2006年5月1日
  • 開本:32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條形碼:9787811081756
  • 尺寸:21 x 15 x 1.3 cm
  • 重量:381 g
  • ASIN:B0011ESW40
序言,目錄,

序言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的前身是建立於1952年的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在五六十年代,研究部曾匯聚了中國大部分民族學與社會學的頂尖人才,如中國民族學與社會學的開拓者潘光旦、吳文藻、楊成志、吳澤霖、費孝通、林耀華和李有義等人,以及他們的學生陳永齡、宋蜀華、施聯朱、王輔仁、吳恆和王曉義等著名學者。
牛街:一個城市回族社區的變遷
20世紀80年代初,研究部更名為民族研究所,不久又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民族學系,20世紀90年代擴大為民族學研究院,20013年更名為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半個世紀以來,名稱和建制的變化,並沒有影響她致力於民族學教學與研究的宗旨,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從該院畢業的民族學專業的學士、碩士和博士已遍布全國各地,多為棟樑之材。同時出版了大量在國內影響巨大的專著和教材。如潘光旦、吳文藻、費孝通等人的文集,林耀華主編的《民族學通論》、宋蜀華的《民族研究文集》、陳永齡的《中國民族學史》(英文版),還出版了全所歷年研究成果的論集《民族研究論文集》(1981-1993年,共九冊),這些出版物的共同特點是,以實地調查的材料為基礎,以中國的56個民族為主要研究對象。幾十年來,這已成為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幾代人的學術傳統。
民族學(文化人類學)畢竟是一個自西方傳來的學科,在中國發展歷史較短,幾十年來又多次受政治運動的干擾,所以與我國一些傳統的老學科相比,中國的民族學無論在專業的理論、方法和研究成果方面,都是一門比較年輕、比較薄弱的學科。因此,今後本學科的重點是加強民族學專業的基礎理論和方法的建設。

目錄

前言
牛街:一個普通而特別的地方
初識牛街
導論
一、所謂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進行這一研究的理由
二、研究對象的性質:兼論社區與社區研究
三、研究視角、觀點與研究架構
四、研究方法與資料
第一章清真寺
第一節清真寺與牛街回民聚居區的形成
一、清真寺與回民寺坊的形成
二、牛街清真寺與牛街回民聚居區的形成
第二節社區的政治、生活及教育中心
一、社區的政治中心:民間權力與權威的象徵
二、社區的教育中心
三、社區穆斯林的生活中心
第三節20世紀50年代後的變遷
一、回族與回教概念的轉變與分離
二、清真寺職能的轉變
三、清真寺的管理與制度
第二章生計
第一節20世紀50年代前的生計狀況
一、牛街人的"小說"與他們的謀生方式
二、行業與職業構成
三、社會分層
四、生計特點
第二節20世紀50年代後的變遷
一、轉業與就業
二、社會分層
第三章婚姻與家庭
第一節異族通婚
一、異族通婚狀況的歷史變化
二、影響異族通婚的原因
三、異族通婚與家庭
第二節家庭
一、家庭結構之變遷
二、家庭關係之變遷
三、家庭功能之變遷
第四章文化接觸
第一節婚禮
一、背景
二、清末民初北京回漢婚儀之比較
三、20世紀50年代以後的婚禮儀式
第二節喪葬
一、伊斯蘭教的喪葬習俗
二、清末民初受漢俗影響的回民喪葬
三、20世紀30年代的禮俗改正
四、20世紀50年代以後的變化
第三節語言
一、語言特點
二、小說名
第四節其他
一、清末民初受漢俗影響的習俗
二、受伊斯蘭教影響的習俗
第五章拆遷
第一節拆遷背景
第二節政府、開發商與居民之間的互動
一、政府的推動
二、開發商的觀點
三、民眾的反映與態度
第三節拆遷中的民族和宗教因素
一、政府的態度和作用
二、民眾的反映
三、寺產問題
第四節拆遷對社區性質的影響
一、鄰里關係的改變
二、民族聚居區的進一步雜居化
三、對民族傳統生活方式的影響
第六章前景
一、外來人口的周期性湧入
二、保護性民族政策的制訂和實施
三、牛街清真牛羊肉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四、社區內部分漢族的"回化"現象
五、全文總結
後記
附錄1參考文獻
附錄21997年牛街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圖
附錄3圖片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