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虞我詐(詞語釋義)

爾虞我詐(詞語釋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爾虞我詐,讀音是ěr yú wǒ zhà,是一個漢語成語,比喻互相欺騙,互不信任。出自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華元為質。盟曰:‘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後延用為成語,意為互相猜疑、互相欺騙,含貶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爾虞我詐
  • 外文名:each trying to cheat or outwit the other
  • 注音:ěr yú wǒ zhà
  • 本義:你防備我欺騙
  • 引申義:互相猜疑,互相欺騙
  • 色彩:貶義詞
  •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
解釋,典故,詞語辨析,用法,

解釋

爾虞我詐爾虞我詐
比喻互相欺騙,互不信任。爾,你;虞,欺騙;詐,欺騙。

典故

【成語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華元為質。盟曰:‘我無爾詐,爾無我虞。’”例句
◎國內,南方各會黨首領之間,也是互相猜忌,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令人煩惱。
任光椿戊戌喋血記》第17章)
歷史典故
原文一
(BC595年)楚子使申舟聘於齊①,曰:“無假道於宋。”亦使公子馮聘於晉②,不假道於鄭。申舟以孟諸之役惡宋③,曰:“鄭昭宋聾④,晉使不害,我則必死。”王曰:“殺女,我伐之。”見犀而行⑤。 及宋,宋人止之⑥。華元曰⑦:“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⑧。鄙我,亡也。殺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殺之。楚子聞之,投袂而起⑨,屨及於窒息,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⑩。秋九月,楚子圍宋。 ——《左傳·宣公十四年》
【注釋】
①楚子:楚莊王。申舟;楚國大夫,名無畏,字子舟,申是他的食邑。聘:派使節訪問。
②公子馮:楚國公子。
孟諸:宋國沼澤名,在今河南商丘東北。孟諸之役:指二十多年前申舟得罪宋昭公的事。惡;得罪。
④昭:明事理。聾:不明事理,糊塗。
⑤見:引見,這指託付。犀:申犀,申舟的兒子。
⑥止:扣留。
華元:宋國執政大臣。
⑧鄙我:把我們的國土當邊邑。
⑨投:抨,甩。袂(mèi):袖子。
⑩屨(jù):古代用麻葛製成的一種鞋。及:追上。窒息:從堂到宮門的甬道。寢門:寢宮(後宮)的門。蒲胥:楚國的市名。
【譯文】
楚莊王派申舟到齊國訪問,說:“不要向宋國借路。”同時,楚莊王又派公子馮到晉國訪問,也不讓公子馮向鄭國借路。申舟因為在孟諸打獵時得罪了宋國,就對楚莊王說:“鄭國是明白的,宋國是糊塗的;去晉國的使者不會受害,而我卻定會被殺。”楚王說:“要是殺了你,我就攻打宋國。”申舟把兒子申犀託付給楚王后就出發了。
申舟到了宋國,宋國就把他扣留了。宋國執政大臣華元說:“經過我國而不向我們借路,這是把我們的國土當成了楚國的邊邑。把我國當成楚國的邊邑,就是亡國。殺了楚國的使臣,楚國一定會攻打我們。攻打我們也是亡國,反正都是一樣亡國。”於是便殺了申舟。楚莊王聽到申舟被殺的訊息,一甩袖子就站起身來往外跑,隨從人員追到寢宮甬道上才追上他讓他穿上鞋子,追到寢宮門外才讓他佩上劍,追到蒲胥街市才讓他坐上車子。這年秋天九月,楚莊王派兵包圍了宋國。
【簡析】
相關成語中的“爾虞我詐”,大概就出自這個故事。儘管宋國和楚 國把“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寫進了盟誓之中,給人的感覺卻是 “此地無銀三百兩”。
在那個亂世之中,誰不欺詐?不欺詐就難以立住腳,難以為 自己謀取利益。大國之間相互欺詐,秦國和晉國不是這樣嗎?大 國還欺詐小國,秦國欺詐鄭國、楚國欺宋國就是例證,就連中、小國家之間也相互欺詐。真是不欺詐就不成交,就不能攻城掠地。所謂“春秋無義戰”,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各國之間的利益紛爭,總包含著欺詐的成分。
於是,外交手段,外交辭令,結盟修好等等,便成了欺詐的一種手段。無論說客們的言辭多么好聽,都無法讓人對其動機確 信不疑。在這種時候,出種耐人尋味現頻率最高的辭彙,便是“誠信”二字, 而在事實上,人們之間是不講誠信的。
這使我們聯想到一的現實情況:當人們在高喊什麼號的時候,往往正是最缺乏那種東西的時候。春秋時代人們 大講信義,忠誠,說明那時候最缺乏信義和忠誠。人們在極力呼 喚理想之時,表明正好缺乏理想。在召喚雷鋒精神時,說明最缺乏雷鋒精神。
所以,在人們最信誓旦旦的時候,最應該提高警惕,最應該 多一個眼兒,聽其言,觀其行,切不可被花言巧語搞亂了陣腳、住了心竅。 其實,騙子手們的唯一法寶,便是信誓旦旦的花言巧語。他 們可以把方的說成圓的,把黑的說成白的,把地上的吹到天上去,當著你的面誇獎你的缺點是優點,甚至還能指鹿為馬。信不信就由你自己了。
他們的臉皮還特別厚,不怕挫折,不怕辯論。他們善於抓住人們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虛榮心強、自我中心主義、妒忌勝過自己的人、羞怯自卑、貪圖名利、懶墮怠慢、喜歡別人抬轎子戴高帽等等弱點,大做文章。一旦得手,就翻臉不認人,或者 比誰跑得更快,也可能倒打一耙,栽贓陷害。因此,他們也特別無恥,特別狠心,特別陰險。
陰謀家和野心家尤其擅長爾虞我詐,因為他們正當手段是無法獲得他們所希望獲得的東西的,因為他們的生活準則是沒有準則,有奶便是娘,為了自己的利益,什麼都可以出賣,什麼都可以做。
善良的人們上當受騙,不能責怪騙子手們,因為沒有善良的人們, 騙子手們就失去了對象,就可能失業。是善良的人們的善良的 願望,善良的心地,自身的弱點,為騙子手們的活動、成就 。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如果他們彼此相互欺詐,勝負是很難說的,說不定今天我勝了,明天他又勝了,反正不如對付善良的人們那么 輕而易舉,得心應手,手到功成。
那么,讓我們構想一下,如果全世界的人全成了騙子手,會 們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正如騙子手永遠都不會退出歷史舞台 一樣,要消滅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也是不可能的。
原文二
(BC594年)夏,五月,楚師將去宋①,申犀稽首於王之馬前曰:“毋畏知死 而不敢廢王命,王棄言焉②!”王不能答。申叔時仆③,曰:“築室, 反耕者④,宋必聽命。”從之。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師,登子反之床⑤,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⑥,曰:‘敝邑易子而食⑦,析骸以爨⑧。雖然,城下之盟⑨,有以國斃,不能從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子反懼,與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⑩。華元為質。盟曰:“我無爾詐,爾無我虞⑾。” ——《左傳·宣公十五年》
【注釋】
①去:離開。
棄言:背棄諾言。
③申叔時:楚國大夫。仆;駕車。
④反:同“返”。反耕者:叫種的人回來。
⑤華元:宋軍主帥。子反;楚軍主帥公子反。
⑥病:睏乏,困難。
⑦易:交換。
⑧析(xī):分開。骸(hái),骨頭。 爨(cuàn):燒火做飯。
城下之盟:敵方兵臨城下而被逼簽訂盟約。
⑩平:講和。
⑾無:不。詐:欺詐,欺騙。虞:欺騙。
【故事】
春秋中期,楚國在中原稱霸,楚莊王根本不把鄰近的小國放在眼裡。
一次,他派大夫申舟出使齊國,指示他經過宋國的時候,不必要向其借路。申舟估計到這樣一來,必定會觸怒宋國,說不定因此而被處死。但莊王堅持要他這樣做,並向他保證,如果他被宋國處死,自己將出兵討伐宋國,為他報仇。申舟沒有辦法,只好將兒子申犀(xī)託付給莊王,然後出發。
不出申舟所料,他經過宋國時因沒有借路而被抓住。宋國的執政大夫華元了解情況後,對莊王如此無禮非常氣憤,對宋文公說:“經過我們宋國而不通知我們,這是把宋國當作屬國看。當屬國等於亡國。如果殺掉楚國使者,楚國來討伐我們,也不過是亡國。與其如此,倒不如把楚使處死!” 宋文公同意華元的看法,下令將申舟處死了。
訊息傳到楚國,莊王聽到後火冒三丈,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寶劍也沒掛,就立即下令討伐宋國。 但是,宋國雖然是個小國,要攻滅它也並不容易。莊王從公元前595年秋出兵,一直圍攻到次年夏天,還是沒有把宋國的都城打下來。楚軍銳氣大挫,決定解圍回國。
申舟的兒子申犀得知後,在莊王馬前叩頭說:“我父親當時明知要死,也不敢違抗您的命令。現在,您倒丟開從前說的話嗎?” 莊王聽了,無法回答。這時,在邊上為莊王駕車的大夫申叔時獻計道:“可以在這裡讓士兵蓋房舍、種田,裝作要長期留下。這樣,宋國就會因害怕而投降。”
莊王採納了申叔時的計策並加以實施。宋國人見了果然害怕。華元鼓勵守城軍民寧願戰死、餓死,也決不屈膝投降。 一天深夜,華元悄悄地混進楚軍營地,潛入到楚軍主帥子反營帳里,並登上他的臥榻,把他叫起來說:“我們君王叫我把宋國現在的困苦狀況告訴您:糧草早已吃光,大家已經交換死去的孩子當飯吃。柴草也早已燒光了,大家用拆散的屍骨當柴燒。雖然如此,但你們想以此來壓我們訂立喪權辱國的城下之盟,那么我們寧肯滅亡也不會接受。如果你們能退兵三十里,那么您怎么吩咐,我就怎么辦!” 子反聽了這番話很害怕,當場先和華元私下約定,然後再稟告莊王。莊王本來就想撤軍,聽了自然同意。 第二天,莊王下令楚軍退兵三十里。於是,宋國同楚國恢復了和平。華元到楚營中去訂立了盟約,並作為人質到楚國去。盟約上寫著:“我不欺騙你,你也不必防備我!”

詞語辨析

【英語譯文】each trying to cheat or outwit the other
【近義詞語】明爭暗鬥勾心鬥角爾詐我虞
【反義詞語】推心置腹、坦誠以待、坦誠相見
歇後語】騙子遇騙子——爾虞我詐。

用法

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彼此互相玩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