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碗就是用豆面做成的不同形狀的麵塑。麵塑前面為碗狀,內插一纏繞棉絮的小木棒,倒入豆油,於元宵節點燃放在屋內及院落不同位置,用以祈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燈碗
- 釋義:用豆面做成的不同形狀的麵塑
燈碗就是用豆面做成的不同形狀的麵塑。麵塑前面為碗狀,內插一纏繞棉絮的小木棒,倒入豆油,於元宵節點燃放在屋內及院落不同位置,用以祈福。
燈碗就是用豆面做成的不同形狀的麵塑。麵塑前面為碗狀,內插一纏繞棉絮的小木棒,倒入豆油,於元宵節點燃放在屋內及院落不同位置,用以祈福。燈碗一、種類。燈碗花樣很多,常見的有十二屬相燈碗、看場佬燈碗、灶王爺燈碗、家禽走獸燈碗、...
當代貴州道真鐵燈碗 當代貴州道真鐵燈碗是一件由貴州省民族博物館通過贈送而來的民族歷史和文化藏品。
在萊陽,民間不乏燈碗製作的高人,家住萊陽市照旺莊鎮的董翠玉老人便是一個製作燈碗的行家,一塊普通的豆面到了她的手裡瞬間就有了生命。意義 萊陽豆面燈碗習俗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實用價值,是研究膠東歷史、民俗、美學不可忽視...
燒燈碗,又稱宮廷燒燈碗,是以新鮮豬血和豬腸為原料製作的。血腸製作相對較麻煩,所以一般家庭通常購買加工好的血腸,回家後再烹調,主要用來製作白肉血腸。菜品介紹 但由於燒燈碗對血腸的要求較高,所以大多由飯店自己灌制。將豬腸清洗...
燈碗腔樂器有文武場面之分,武場面鑼鼓點及嗩吶曲牌與西路秦腔皮影基本相同,文場特色曲牌有開戲用的《開板》、對白中的《黑摸》、《黑揣》等。燈碗腔皮影戲演出時,一般一人挑線,4-6人奏樂,邊挑線、邊奏樂、邊唱,皮影人物生...
民間信俗(萊陽豆面燈碗信俗)是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萊陽市。基本情況 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類別屬於民俗,級別是省級。傳承保護 2013年5月8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
公元1400年,人們發現古羅馬國王之子派勒斯的墳墓里也點燃著這樣一盞燈,這盞燈已持續燃燒了2000多年!風和水都對它無可奈何,熄滅它的方式就是抽走燈碗里那奇怪的液體。公元1534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軍隊衝進了英國教堂,解散了宗教...
青釉蓮瓣紋燈是北齊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山西博物院。文物特徵 高48.1、口徑14.2、底徑19.3厘米。燈由燈碗、長柄、底座三部分組成。燈碗呈缽形,直口,弧壁,深腹,外壁飾八瓣仰蓮紋。圓形高直柄,柄上有三組聯珠紋帶與...
“金燈節”到來時,通常擺金燈四桌。第一桌擺在龍駒老母廟前的玉皇殿前,其餘三桌擺在龍駒老母廟後院場地寬闊的大覺寺院內。每桌擺金燈12行,每行10盞,每張桌子中央擺一盞形如持棒美猴王的燈碗。每桌擺120盞,三桌總計360盞,...
皮油燈是古代的一種燃油照明工具。皮油燈 拼音:pí yóu dēng 英文:Peel oil 古代一種燃油照明工具。皮油燈,故名詞義,燃油為皮油〈蓖麻油或大麻油〉。此燈上有提環,中有燈碗〈燈碗能取出〉,把油料加在燈碗之中,用棉麻擰...
每一個生肖的背上都背一個燈碗,碗中盛油,再插上一根纏著棉絮的小棍兒,俗稱為“要捻”。燈碗的形狀有區別;馬和豬馱的是“元寶碗”,求“金駒銀豬馱寶來”的彩頭。其它生肖馱“十二花瓣”燈碗,象徵一年四季十二個月。捏生肖...
燈盞是祖傳的鐵製品,底大上小的燈台兼做油壺,類似勺頭一樣的燈碗,有個雞冠子一樣的手柄,麻油填入燈碗,再用棉絮搓一根燈捻,劃火點燃,就可以照明了。儘管居室簡陋、生活清苦,只要一點上麻油燈,便充滿了家的溫馨和幸福。冬季夜...
栽燈場時用高粱稈或竹竿剪成長一米左右,橫、豎各倒栽十九行,共三百六十一把,象徵全年的天數,桿間相距一米,在把頂上坐上泥,然後安上用麵粉捏成或者用洋芋、蘿蔔剜成的“燈碗”。燈碗內倒上清油、煤油或老麻油,放上棉花...
用小銅碗作為主要擊節樂器伴奏。洋縣皮影吸取了外地弦板、燈碗腔樸實柔和之長,完善自身曲調,其唱、白、吐字均以洋縣方言為基礎,結構完整,行裝簡單,既具有弦板、燈碗腔色彩,有脫離弦板、燈碗腔而自成體系,成為具有鮮明地方風格...
碗腕腔又名“燈碗腔”、“阮兒腔”。前者因擊節樂器小銅碗和演皮影需用燈盞照亮子而得名;後者因主奏樂器阮鹹(即月琴)而得名。1958年易名“華劇”,一般仍稱“碗腕腔”。其源於關中民間說唱藝術,具體形成年代無考,其班社和...
一是燈碗,盛燈油放燈捻用之。造形要求美觀大方,泥體簿巧,無裂紋,無痕跡,油入不滲不漏,經得住顛簸晃動、左搖右擺、前仰後合等動作,燈油不灑。二是燈座,略大於燈碗,緊與燈碗相連結成一個胚體,為巴掌大小的圓形狀,象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