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燈節,是一個節日名稱,流行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長崗村,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
“金燈節”於2010年10月26日入選“井陘縣第4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燈節
- 節日時間:每年農曆七月十五
- 流行地區:井陘縣
節日起源,節日民謠,節日習俗,節日活動,傳承保護,
節日起源
從古至今,相沿成習。“金燈節”的來歷,眾說紛紜,但終究不外乎兩種,一說是搞“雩祭”,禱告一年四季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丁平安。二是說實習和演練之舉。
節日民謠
金燈佳節燈火明,男女老幼轉金燈,扭扭腰腰踢腿,金燈玉碗吃個得。
節日習俗
“點金燈”需事先製作金燈盞,也叫燈碗。製作時,先將米麵上籠蒸熟後捏成燈碗。高1.5寸,底呈圓形,中間帶亞腰,頂部為圓開帶沿,用棉花裹一火柴棍搓成燈捻,插置於燈碗正中,以備點燃。
“金燈節”到來時,通常擺金燈四桌。第一桌擺在龍駒老母廟前的玉皇殿前,其餘三桌擺在龍駒老母廟後院場地寬闊的大覺寺院內。每桌擺金燈12行,每行10盞,每張桌子中央擺一盞形如持棒美猴王的燈碗。每桌擺120盞,三桌總計360盞,寓意一年360天日日平安。
接下來便是轉燈,先將燈碗全都添滿油,然後將燈逐一點燃。花炮燃放,金燈齊亮,熠熠閃光,使人猶如進入了迷宮,置身仙境之中,令人陶醉,流連忘返。人們競相簇秀參燈、觀燈。轉燈時善男信女圍繞金燈敲打著太平鼓和其他樂器邊轉邊唱。一神漢手持短刀邊轉邊舞,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技藝精湛,圍觀人群喝彩聲如雷。隨後觀燈人群開始轉燈,轉一兩圈後站在燈的四周觀賞金燈和各類技藝表演。
金燈盞靠燃食用油照明,一晚需添油兩次。燈油即將燃盡時,人們等待著金燈節最後的高潮——搶燈碗。現在會頭們對搶燈碗進行改革,由搶就分。由專人維護秩序,將燈碗收拔在一起,按人們先來後到的順序進行分發。由黃米麵做成加之兩次添油由燈火烘烤的燈碗,外部鬆軟內殼焦黃,食用香甜脆面不膩。不少中青年人分到金燈達自己捨不得吃,趕緊送回家分送給老人或孩子。
節日活動
製作金燈盞、轉燈、搶燈碗等。
傳承保護
2010年10月26日,列入井陘縣第4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