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威王

熊商一般指本詞條

楚威王熊商(?―公元前329年),羋姓,熊氏,名商,楚宣王之子,戰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340年—公元前329年在位。

楚宣王三十年(公元前340年),楚宣王去世,熊商繼位,是為楚威王。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因不滿田嬰欺楚,率軍伐齊,在徐州大破申縛統帥的齊軍,威震一時。楚威王十一年(公元前329年),率軍攻打魏國陘山,期間因秦國叛楚助魏,被魏將公孫衍擊敗。同年,楚威王去世,其子熊槐即位,是為楚懷王。

楚威王是戰國時期楚國頗有作為的君王。他在位時期,繼承楚宣王振興楚國的事業,在徐州大敗齊軍,並在金陵(今南京)築城,從而將楚國的勢力擴張到了江淮地區。此間楚國的經濟、軍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基本介紹

  • 別名:楚威王
  • 所處時代:戰國
  • 民族族群:華夏族
  • 出生地:郢都(今湖北荊州
  • 逝世日期:公元前 329年
  • 主要成就:徐州之戰,威震諸侯
    築城金陵,奠基南京
  • 本名:熊商
  • 在位時間:前340年—前329年
  • 諡號:威王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徐州之戰,飲恨陘山,為政舉措,政治,軍事,外交,歷史評價,軼事典故,聘請莊子,鐸氏觀微,信讒遠賢,問政子華,朱鷺來舞,人際關係,人物爭議,徐州勝負,滅越真偽,伐巴真偽,策文擬托,史料索引,藝術形象,文學形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楚威王熊商是楚宣王之子。楚宣王三十年(公元前340年),秦國封商鞅於鄔(今陝西商洛市),將鄔地改名為商,並南下侵占楚國的領土。同年,楚宣王去世,熊商繼位,是為楚威王。
楚威王二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處死商鞅。楚威王三年(公元前337年),楚威王與韓昭侯趙肅侯、蜀王都派使者前往秦國,向秦惠文王致賀。

徐州之戰

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齊、魏在徐州會盟,齊威王魏惠王互相承認對方的王位,並且約定攻打楚國。次年,齊國的田嬰欺騙楚國。這兩件事引起楚威王的極大憤怒。
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親率大軍伐齊,在徐州大敗申縛所率的齊軍,並要求齊國必須驅逐田嬰。田嬰害怕,派張醜欺騙楚威王說:“大王之所以能在徐州取勝,是因為齊國沒起用田盼。田盼對齊國有功,老百姓都擁護他。田嬰不喜歡田盼而任用申縛(一作申紀、申孺)。申縛這個人,大臣不親附他,百姓不為他效力,所以大王就能戰勝齊國。現在大王要齊國驅逐田嬰,田嬰被驅逐後,田盼必然要被起用。齊國再整頓士卒來與君王交戰,一定對君王不利。”楚威王因此不再要求驅逐田嬰。

飲恨陘山

楚威王十一年(公元前329年),楚威王與秦惠文王聯合攻打魏國,在陘山交戰。期間,魏國提出割讓上洛、賄賂秦國。於是張儀勸秦惠文王說:“您幫楚國攻打魏國,魏國就會屈服於楚國,對秦國不利。”秦惠文王聽從了他的話,就背叛楚國,以皮氏卒萬人、車百乘與魏,助魏攻楚。於是魏國大將公孫衍得以在南陽擊敗楚威王統領的楚軍。(一說此戰為楚威王去世後魏國攻取楚國的陘山,不可信。)
戰後,魏國又毀約不向秦國交付上洛。秦惠文王派人對楚威王說:“你不如對魏國說秦、楚將要複合。如果魏國畏而割地,你就對秦國有恩惠,寡人會感激楚國;如果魏國不割地,秦、楚就按原計畫一起攻打魏國,一定能取得勝利。”楚威王聽信了秦惠文王的話,宣稱秦楚將要複合。於是,秦國就得到了魏國割讓的河西之地
同年,楚威王去世,其子熊槐即位,是為楚懷王

為政舉措

政治

楚威王在位期間,求賢若渴,積極治理國家。在客卿方面,他先後聘請道家莊子墨家田鳩,希望他們能幫助自己治國,不幸都以失敗告終;在國內,他制訂法律,徵求“不為爵勸,不為祿勉,以憂社稷”的賢臣。在他的治理下,楚國蒸蒸日上。
楚威王也重視江蘇地區的開發。據《江表傳》引張紘語,楚威王依石頭山(今清涼山)築城,取名金陵韋莊金陵圖》載,楚威王見這裡有帝王之氣,埋金鎮之,這才取名金陵。楚威王所置金陵邑,為南京主城區建置政區治所之始。

軍事

截至楚威王時期,楚國已經出現了成建制的騎兵,號稱“騎萬匹”。
徐州之戰中,楚威王大勝齊國。經此一役,“郢為強,臨天下諸侯”,楚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了。但在陘山之戰中,楚威王處理不當,不僅遭遇戰敗,還使秦國得到了河西之地

外交

楚威王在位期間,主要採取聯秦制衡齊晉的外交政策。但楚秦關係仍在楚威王年間發生了重要轉折。
在春秋中後期至戰國前期,楚秦長期保持盟國關係,秦惠文王自稱有“十八世之詛盟”。但在楚威王即位前不久,秦國南下侵占楚國領土,為楚秦關係蒙上了陰雲。楚威王在位期間,楚秦仍維持著表面的和諧。但隨著時間推移,楚秦的利益衝突越發明顯。陘山之戰中秦國公然背叛楚國,楚威王隨後去世,標誌著楚秦關係進一步破裂。楚威王去世後五年,楚國便在惠施遊說下走上了合縱抗秦之路。

歷史評價

莫敖子華:君王直不好(賢),若君王誠好賢,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蘇秦:楚,天下之強國也。大王,天下之賢王也。
張正明:威王興楚。

軼事典故

聘請莊子

莊子濮水邊釣魚,楚威王派二位大夫前來致相邀之意說:“願意把國事託付於先生!”莊子手把釣竿,頭也未回說:“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已經死去三千年了。楚王將它的骨甲裝在竹箱裡,蒙上罩巾,珍藏在大廟明堂之上。對這隻龜來說,它是願意死後留下骨甲而顯示尊貴呢?還是寧願活著在泥里拖著尾巴爬行呢?”二大夫回答說:“寧願活著在泥里拖著尾巴爬行。”莊子說:“你們請回吧!我將照舊拖著尾巴在泥里爬行。”

鐸氏觀微

鐸椒做了楚威王的太傅,為了讓楚威王能更好地學習《春秋》歷史,觀察成敗、品鑑得失,撰寫了《鐸氏微》四十章。今已失傳。

信讒遠賢

楚威王向沈尹華學習典籍文獻,昭厘很忌恨這件事。楚威王喜好法制,有個幫助制定法令的中謝官替昭厘對威王說:“國人都說,大王是沈尹華的弟子。”威王很不高興,就疏遠了沈尹華。

問政子華

楚威王問莫敖子華,說:“從先君文王直到我這一輩,真的有不貪求爵位不貪求俸祿,而憂慮國家安危的大臣嗎?”莫敖子華回答說:“這個問題不是我所能回答的。”楚威王說:“如果不向你請教的話,就更無從知道了。”莫敖子華回答說:“君王您問的是哪一類的大臣呢?有廉潔奉公,安於貧困,而憂慮國家安危的;有為了提升他的爵位,增加他的俸祿,而憂慮國家安危的;有不怕斷頭剖腹,視死如歸,不顧個人安危,而憂慮國家安危的;有勞其筋骨,苦其心志,而憂慮國家安危的;也有既不貪求爵位,也不貪求俸祿,而憂慮國家安危的。”楚威王說:“你所說的這幾類人,說的都是誰呢?”
莫敖子華回答說:“過去有個令尹子文,他上朝的時候身穿簡樸的黑絲綢衣服,在家的時候,身穿簡樸的鹿皮衣。天還沒有亮他就起來等在了朝堂上,太陽落山了才回家去吃飯。吃完早飯而顧不上晚飯,連一個月的糧食都沒有儲存。所以,我說的那個廉潔奉公,安於貧困,而憂慮國家安危的,就是令尹子文。”
“過去楚國有個葉公子高,其貌不揚,但有柱國之才;平定了白公勝之亂,使楚國得以安定,發揚了先君的遺德,影響到方城之外,四境諸侯都不敢來犯,使楚國的威名在諸侯中沒有受到損害。在這個時候,諸侯都不敢出兵南侵,葉公子高的封地有六百畛的土地。所以,我說的那個為了提升他的爵位,增加他的俸祿,而憂慮國家安危的,就是葉公子高。”
“過去吳、楚兩國在柏舉交戰,雙方對壘,士兵已經短兵相接。莫敖大心拉著駕車戰士的手,望著他們說:‘唉!唉!楚國亡國的日子就要到了,我要深入吳軍,你們如果能打倒一個敵人,助我一臂之力,我們楚國也許還能保存!’所以,我說的那個不怕斷頭,不怕剖腹,視死如歸,不顧個人安危,而憂慮國家安危的,就是莫敖大心。”
“從前,柏舉之戰,吳軍攻入楚都。棼冒勃蘇(申包胥)秘密背著乾糧出發,翻山越嶺,走了七天,到了秦哀公的朝廷,日夜哭泣。一直經過七晝夜,才見到秦伯,請求秦伯援助楚國。秦伯說:‘我聽說,萬乘大國的君王,如果得罪了志士,國家就會危險,如今就是這樣。’於是,秦伯派出戰車千輛,兵士萬人,讓公子滿和公子虎帶領,出邊關,向東挺進,與吳軍戰於濁水之上,大敗吳軍,又聽說還在遂浦作戰。所以,我說的那個勞其筋骨,苦其心志,而憂慮國家安危的,就是棼冒勃蘇。”
“柏舉之戰,蒙穀撇開吳軍跑到楚都,說:‘如果有國君的兒子可以繼位,楚國大概可以保存。’於是,他來到楚宮,背上楚國法律離次大典,乘船浮游於江上,逃到雲、夢地區。後來昭王返回楚都,官員沒有法律可以依靠,百姓混亂。蒙穀獻出了離次大典,朝中官員便有法可依,因此百姓才得以治理。蒙穀立了這樣的大功,相當於使楚國得以保全。於是,楚王封他為執圭,給他封地六百畛。蒙穀生氣地說:‘我並不是一般貪圖爵祿的大臣,我是憂慮國家安危的大臣;國家平安無事,我難道會去憂慮個人有無官做嗎!’於是他隱居磨山之中,到現在仍然沒有爵祿。所以,我說的那個既不追求爵位,也不追求俸祿,而憂慮國家安危的,就是蒙穀啊!”
楚威王嘆息道:“這些都是古人,現在還有這樣的人嗎?”
莫敖子華回答說:“從前,先君靈王喜歡細腰女子,楚國的人便少吃飯,使自己的腰都細起來,以致要扶著東西才能起立,雖然想吃東西,但總是忍著餓不吃,這樣餓下去,就有死的危險,可是人們無所畏懼。我聽說:‘國君喜好射箭,大臣也會去學習射箭。’大王您只是不喜好賢臣而已,如果真是喜好賢臣,上述這五種賢臣,都是可以被大王羅致來的。”

朱鷺來舞

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記載,楚威王時,有朱鷺紛至沓來,飛翔起舞,其中也有赤色的。漢代樂府《鼓吹曲》中的《朱鷺曲》就是吟詠的這件事。

人際關係

父親:楚宣王熊良夫
兒子:楚懷王熊槐

人物爭議

徐州勝負

史記·楚世家》《戰國策·秦策四·或為六國說秦王》《戰國策·齊策一·楚威王戰勝於徐州》一致記載,楚國取得了徐州之戰的勝利。劉向說苑·尊賢》稱,楚威王雖說在徐州之戰一時打敗了齊國,但隨後齊威王就憤而更換田盼為將領,大敗楚威王所率楚軍。據楊寬考證,劉向的這一寓言是其編造的故事,並非事實。

滅越真偽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徐州之戰前,越王無彊伐齊,齊王勸其轉攻楚國;於是越王伐楚,楚軍將越國擊敗、乘勝滅越,隨後北上擊敗了齊國。但實際上,楚齊徐州之戰的起因是齊、魏徐州相王,與越國無關;《竹書紀年》《戰國策》都沒有提到過越國和楚國在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有過交鋒。
據楊寬考證,《竹書紀年》記載,楚懷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楚國與秦韓魏對峙時,越國通過水路資助魏國大量兵器,可見當時越國還能實現長江邗溝淮水的航行,絕不是越國被重創、且損失浙江在內絕大部分領土後所能出現的情形。此外,《越世家》齊王信中所述“楚三大夫張九軍,北圍曲沃、於中,以至無假之關者三千七百里,景翠之軍北聚魯、齊、南陽”的局勢,正是丹陽藍田之戰前夕楚國與秦國韓國對峙的情形。因此,越國真正破滅的時間,並不是在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而是在楚懷王伐越的楚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
此後,一說越國分裂,楚國並未占領越國全境;一說越國在後期復國,直到被秦始皇滅亡。

伐巴真偽

史記正義·秦本紀》記載,楚宣王七年(公元前363年),楚國已經南有巴、渝之地,過江南有黔中、巫。後來楚將莊蹻帶兵進一步攻取巴地,攻至滇池,《史記·西南夷列傳》《漢書》謂在楚威王時,《後漢書》、古本《華陽國志》定在楚頃襄王時。
學者大多認為此事在楚頃襄王時,主要有四條依據。一,楚懷王十三年(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滅亡巴蜀,在江州築城,而莊蹻入滇所攻略的巴地範圍已到江州以西;如果莊蹻入滇在楚威王年間,就與秦滅巴蜀後能在江州築城矛盾了。二,學者多認為此莊蹻與楚懷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發動叛亂的莊蹻是同一人。莊蹻入滇材料記載,莊蹻攻下巴地後因歸路被切斷,滯留在滇地並稱王;如果莊蹻入滇在楚威王年間,莊蹻就是在三十多年後回到楚國發動叛亂,不合常理。三,《史記·西南夷列傳》中描述莊蹻入滇後適逢秦國攻取楚國的巴地和黔中郡,才被切斷後路無法歸楚,正對應楚頃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77年)秦國攻取楚國巫郡、黔中郡的情形。四,《戰國策·燕策》提到“楚得枳(涪陵)而國亡”,枳位於巴地,而“國亡”正吻合楚頃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郢都的事件。
綜上所述,楚威王並未派莊蹻攻取巴地。

策文擬托

《戰國策·楚策一·蘇秦為趙合從說楚威王》記載,蘇秦遊說楚威王合縱,楚威王對蘇秦說秦國是虎狼之國,使其非常憂慮,“臥不安席,食不甘昧,心搖搖而懸旌”。但根據苗江磊的考證,其實這篇文章是眾多擬托張儀、蘇秦口吻創作的策文之一。這篇策文有楚王“乃欲西面而事秦”之說,然楚威王時大破齊國、國力正盛,“事秦”當屬於無稽之言。而且據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活動年代在齊湣王之世,此時“齊、楚之交不善,蘇秦在齊甚久而與楚關係甚疏”。因此這篇策文不足為信,當屬擬托之作。

史料索引

《史記·卷四十·楚世家
戰國策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九回至九十一回中講述了楚威王的故事。與正史有所不同的是,書中虛構了楚威王派昭陽取得襄陵之戰的勝利,並把和氏璧賜給昭陽作為獎賞的情節。

影視形象

1997年電視劇《東周列國·戰國篇》,袁洪啟飾演楚威王。
楚威王(熊商)
《羋月傳》趙文瑄飾楚威王
2015年電視劇《羋月傳》,趙文瑄飾演楚威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