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戰國楚置黔中郡。秦楚戰爭之後,秦國將楚國的黔中郡和巫郡合併成新的黔中郡,郡治在原巫郡所在地(今湖南懷化市以南40公里的黔城),轄今湖南西部及毗連的...
黔中地區位於貴州省中部,大部分地區屬雲貴高原的喀斯特丘陵地貌,城鎮基本分布在山間平地(壩子),可利用土地資源較少,但現有開發強度也不高。位於烏江流域,水資源...
黔中郡是戰國時期楚國初置的郡,秦朝將原楚國巫郡和黔中郡合併為新的“黔中郡”,郡治黔城(今湖南懷化市沅陵縣城西的黔城)),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
黔中水利樞紐工程,是貴州首個大型跨地區、跨流域長距離調水工程,是西部大開發標誌性工程,也是貴州水利“十一五”規劃的龍頭項目。工程主要以灌溉、城市供水,兼顧...
黔中紫菀,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橫走,有長鬚根。莖直立,高約70厘米。產於貴州中部(安順)。...
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80年),秦國進攻楚國黔中郡(今湖南、湖北西部、貴州東北部)的作戰。秦昭襄王自白起率軍作戰,嚴重削弱韓國、魏國軍事力量後,開始謀取向...
黔中新區位於平壩縣東部的馬場鎮,與貴陽市花溪區、清鎮市和黔南州長順縣毗鄰,距平壩縣城20公里,距貴陽環城高速直線距離約10公里,距規劃的貴陽快速環城鐵路約3公里...
黔中砥柱是指位於貴州省德江縣境內的石刻,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黔中砥柱是指位於貴州省德江縣境內的石刻,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 中文名 黔中砥柱 類...
黔中新興產業示範園區是安順市、平壩縣貫徹落實貴州省委省政府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兩大戰略”,立足黔中經濟區大背景下作出的一項加快融入黔中經濟核心圈、實現與...
《貴州省黔中水利樞紐工程管理條例》2015年1月15日貴州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黔中異事》是起點中文網發行的小說,作者是玉霖子。...... 《黔中異事》是起點中文網發行的小說,作者是玉霖子。中文名 黔中異事 作者 玉霖子 小說進度...
黔中郡遺址位於沅陵縣城西二十里的窯頭村,占地面積達11萬平方米。三面環水,環境優美,水天一色。此地原為秦黔中郡遺址,秦以前損。據專家考證,其價值可與秦...
《黔中酬同院韋判官》是唐代李頻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黔中酬同院韋判官》是唐代李頻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名稱 黔中酬同院韋判官 創作年代 唐代...
黔中經濟區包括貴陽市全部和遵義市、畢節市、安順市、黔東南州、黔南州部分地區,劃分為貴陽環城高速公路以內的核心圈,距貴陽環城高速50公里以內的帶動圈,距貴陽環城...
《黔中煙霞》由安順日報和安順市文聯聯合編寫,貴州省人民出版社出版。...... 《黔中煙霞》由安順日報和安順市文聯聯合編寫,貴州省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文名 黔中煙霞...
《初離黔中泊江上》是唐代詩人李頻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初離黔中泊江上》是唐代詩人李頻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名稱 初離黔中泊江上 創作年代 ...
《自黔中東歸旅次淮上》是唐代李頻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自黔中東歸旅次淮上》是唐代李頻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名稱 自黔中東歸旅次淮上 創作年代 ...
黔中城市群位於貴州省中部地區,範圍包括貴陽市、遵義市、安順市、畢節市、黔東南州、黔南州6個市(州)及貴安新區的33個縣(市、區),區域總面積5.38萬平方公里。...
2016年10月28日,從貴州省安順市“中國核建·黔中國際新城暨安順高鐵片區項目推介會”上獲悉,通過政企配合,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擬投資48億元在貴州安順市建設“黔中...
秦楚黔中之戰,戰國後期秦取楚地之戰。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秦司馬錯率隴西秦軍和在馬蜀補充的十萬人馬,裝大船一萬艘,載米六百斛,浮江伐楚。秦兵多糧足...
學科:古地理學 詞目:黔中古陸 英文:Central Guizhou oldland 釋文:黔中古陸是在貴州中部成東西向分布的、可能從奧陶紀中期的塔康造陸()運動所產生的窄長古陸...
《黔中罷職將泛江東》是唐代李頻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黔中罷職將泛江東》是唐代李頻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名稱 黔中罷職將泛江東 創作年代 唐代...
黔州轄境相當於當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慶黔江、彭水區域和貴州東北一部分。後來稱貴州省為黔。
黔中郡村位於湖南省沅陵縣西北部太常鄉,距沅陵縣城2公里。系原窯頭、木馬嶺、驗匠灣三村合併成立的新行政村(驗匠灣是2006年3月份合併進來的)。該村瀕臨沅江,...
黔中郡古城遺址位於沅陵縣城西二十里的窯頭村。據考古發現,古城遺址占地面積達11萬平方米,曾相繼出土了大量的秦磚漢瓦和鬲、缽、豆、罐壺及銅戈、銅劍、銅箭...
黔中遺珍——貴安新區出土文物精粹內容簡介 編輯 本書是首部全面介紹貴安新區可移動文物的公開出版物,以收錄貴安新區出土清代及以前學術性較強、觀賞性較強的文物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