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大學)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大學)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部主管)依託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領域是煤炭資源特性與預測理論、煤炭資源開採地質保障技術、深部煤岩體採掘擾動的力學行為與應力場變化規律、煤炭開採重大災害防治的關鍵理論與技術;依託中國礦業大學“礦產普查與勘探”、“採礦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工程力學”4個國家重點學科,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5人;實驗室的總體目標是建設成煤炭科技領域內具有國際重要影響、國內最重要的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基地、科技支撐和新技術推廣平台。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是科技部2006年5月26日組織專家對建設計畫進行可行性論證,2006年7月26日正式批准建設,建設地點在中國礦業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這是煤炭系統獲準建設的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本介紹

簡要概述,學科設定,研究領域,學術支撐,科研團隊,儀器設備,項目成果,合作交流,組織領導,

簡要概述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做為中國礦大建設研究型、高水平大學科研平台的重點,是煤炭系統第一個國內領先、高度開放的科研平台。2006年7月,經科技部批准建設,2009年9月通過科技部驗收。2010年8月28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一行視察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大學)

學科設定

實驗室是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和中國礦業大學整合兩地原“煤炭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礦山開採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岩石混凝土破壞力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等3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及相關優質資源基礎上成立,實驗室依託“礦產普查與勘探”、“採礦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工程力學”。4個國家重點學科。現有4個博士後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目前實驗室有博士研究生180人、碩士研究生240人。

研究領域

實驗室根據國家能源重大戰略需求和為煤炭工業“保障資源、安全開採、潔淨利用”提供重要科技支撐的目標,將建設成為國家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科技的研發基地,解決國家礦山開採與安全工程重大技術問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基地,和學校創辦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開展對外科技合作及學術交流的中心。實驗室圍繞煤炭資源高效、安全和環境友好開採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致力於以下主要研究方向及領域的套用基礎理論研究和重大套用技術的科技開發及成果的轉化:一、煤炭資源勘查評價與資源特性;二、煤炭開採地質保障理論與技術;三、環境協調的綠色開採理論與技術;四、煤礦重大災害防治的關鍵理論與技術。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同家重點實驗室效力於煤炭資源與勘查領域的基礎理淪和套用技術研究。在煤地質學、煤岩學和有機岩石學、開採地質保障技術、資源評價、煤礦區上程地質與環境地質、煤系共伴生礦產開發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大學)

學術支撐

實驗室是在原煤炭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岩石混凝土破壞力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礦山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基礎上發展壯大、拓展研究領域,於2006年經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建設地點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徐州)。實驗室現有固定資產8700萬元、大型儀器沒備61台、場地10120平方米。

科研團隊

實驗室已形成了一支以高水平學術帶頭人為核心的優秀團隊,結構合理,凝聚力強,創新能力顯著。現有研究人員65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5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1個,2人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2人獲得“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10人獲得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獲霍英東基金資助,4人入選全國優秀博士論文評選,4人獲得中國地質學會青年科技獎、中國煤炭青年科技獎、孫越崎青年科技獎;另外,1人獲得首都勞動獎章,1人獲全國野外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稱號,3人擔任國家653工程領域首席專家,1人擔任國際著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主編,1人獲得北京市高校優秀共產黨員,1人獲得江蘇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第十屆江蘇省青年科技獎);2人獲得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項目資助,2人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1人獲得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人獲得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稱號等。
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大學)
分室研究任務和研究人員組成:
(1)第一分室 “煤炭資源勘查評價與資源特性”的研究任務:研究煤炭和煤層氣資源預測評價的地質理論與方法。研究人員組成如下:
學術帶頭人:(韓德馨院士)
代世峰教授、曹代勇教授、秦勇教授
骨幹人員:唐躍剛教授、邵龍義教授、梁漢東教授、王延斌教授、
劉欽甫教授、趙峰華教授、李賢慶教授
(2)第二分室 “煤炭開採地質保障理論與技術”的研究任務:煤礦開採地質條件定量評價方法、煤礦複雜構造精細探測理論與技術、煤礦災害源探測和災害地質預測理論與方法、煤礦安全高效開採地質評價系統等。研究人員組成如下:
學術帶頭人:彭蘇萍院士
喬建永教授、武強教授、孟召平教授、周宏偉教授
骨幹人員:余志偉教授、朱炎銘教授、楊瑞召副教授、朱國維副教授、
董東林副教授、楊峰教授、苑春方副教授、杜文風高工
(3)第三分室“環境協調的綠色開採理論與技術”的研究任務:深部煤炭資源開採過程中應力場和變形場的演化規律、重大工程災害的機理、預測和防治理論與關鍵技術;經濟、高效與環境友好的綠色開採方法以及可持續開採關鍵技術基礎理論。研究人員組成如下:
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大學)
學術帶頭人:錢鳴高院士
竇林名教授、王家臣教授、鞠楊教授、吳立新教授
骨幹人員:胡振琪教授、許家林教授、張農教授、柏建彪教授、張東升教授
周華強教授、崔新民教授、戴華陽教授、畢銀麗教授
(4)第四分室 “煤礦重大災害防治的關鍵理論與技術”的研究任務:研究深部資源開採中重大災害的成因、預測預報理論以及防治對策等關鍵問題,深入研究瓦斯(煤塵)爆炸、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突水、頂板冒落與衝擊地壓等突發性動力災害成災機理。研究人員組成如下:
學術帶頭人:周世寧院士
何學秋教授、孫繼平教授、姜耀東教授、王德明教授
骨幹人員:林柏泉教授、王恩元教授、程遠平教授、周心權教授、傅貴教授、王立傑教授、郭德勇教授、朱紅青教授、蔣曙光教授、王凱教授、楊勝強教授、張增智教授、聶百勝副教授

儀器設備

實驗室由煤炭資源勘查評價與資源特性、煤炭開採地質保障理論與技術、煤炭開採中地應力場變化規律與岩層控制理淪、環境協凋的綠色開採理論與技術、煤礦重大災害防治的關鍵理論與技術等5個分室構成。裝備有TFS一2000雷射/液態金屬離子槍飛行時間型二次離子質潛儀、原子吸收光譜、X射線衍射儀、X射線工業CT檢測系統、SEM高溫疲勞實驗系統等60餘台大型的先進儀器沒備。

項目成果

實驗室在中國礦業大學的優先、穩定支持和有力保障下,根據國家能源重大戰略需求和為煤炭工業“保障資源、安全開採”提供重要科技支撐為目標,不斷創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近五年來,實驗室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項目1000餘項,科研經費3.6億多元。獲國家二等獎11項,省部級一等獎31項。在Applied Geochemistry、Chemical Ge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American Mineralogist、Fuel、Energy & Fuels、《科學通報》、《中國科學》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200餘篇(其中被SCI 收錄71篇、被EI收錄212 篇,SCI收錄占煤炭系統的60%以上),出版專著45部,發表的論著被他引2400餘次。授權/申請專利118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59項,煤炭系統名列第一),軟體著作權11項,制定國家和煤炭行業安全標準及規範12項。建成和完善了煤物質組成和煤質分析平台、地質儀器及軟體開發平台、岩體變形破壞行為分析平台、礦井災害綜合治理研究平台、地震勘探數據處理與解釋中心。近年來,先後承擔國家“973”項目(含課題、專題)7項,國家“86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3)及面上項目24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5項,國家科技支撐項目10項,國際合作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科研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0多項。獲授權專利50餘項(其中發明專利23項),出版專著28部,發表論文200餘篇。
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大學)

合作交流

實驗室與“國際煤岩與有機岩石學委員會”、美國聯邦地質調查局、美國伊利諾州地質調查所、英卡卡迪夫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大學、捷克查理大學、比利時安特惠普大學、澳大利亞CIRSO、英國諾丁漢大學、波蘭西里西亞工業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等學校和機構的學者、專家有著密切的學術交流。並多次成功舉辦了國際學術會議。

組織領導

實驗室主任:彭蘇萍院士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實驗室副主任:代世峰教授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實驗室副主任:竇林名教授 中國礦業大學
實驗室副主任:鞠 楊教授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學術委員會名單
序號
姓 名
性別
出生年月
職 稱
學委會職稱
專 業
工作單位
1

1935/7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 任
礦業工程
2

1956/1
中國工程院院士
副主任
岩石力學
四川大學(校長)
3

1937/12
中國科學院院士
副主任
礦產資源
4

1945/9
中國工程院院士
副主任
安全工程
平煤礦業集團
5

1959/6
中國工程院院士
副主任
礦產資源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6

1958/12
教 授
委 員
礦業工程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7
宋 岩

1957/10
教 授
委 員
礦產資源
中石油勘探研究院
8

1943/5
教 授
委 員
岩石力學
9

1957/9
教 授
委 員
礦產資源
中石化勘探研究院
10
C. Chou

1943/10
研究員
委 員
礦產資源
美國伊利諾斯地質調查局
11

1958/10
教 授
委 員
礦產資源
12

1958/3
教 授
委 員
岩石力學
13
秦 勇

1957/6
教 授
委 員
礦產普查與勘探
中國礦業大學
14

1957
教授級高工
委 員
地球物理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15

1970/12
教 授
秘 書
礦產普查與勘探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