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灶,海鹽製鹽灶具。灶上置盤,盤中盛鹵,舉火煎鹽。《中國鹽政實錄》:“灶砌於屋舍中,用鹵灰築成長方形,離地尺許,上架鐵板,下深數尺,前開一孔,即為灶門...
尖灶,海鹽煎鹽灶具。浙江場煎灶分尖灶和洞灶兩種。尖灶灶底距鐵盤的高度稱撩火:大門口稱先撩火,深四尺七寸;後壁稱後撩火,深三尺三寸;中心稱中撩火。...
肩灶,兩浙票引在清初分為肩引和住引兩種。凡鹽場中所產的鹽配為肩弓1,並由肩販挑運至肩地販賣的煎灶,稱為肩灶。 ...
丁丁灶即為井鹽煎灶。四川資中、金李場設灶置鍋煎鹽所用,將二口大鍋和三口小鍋同時置於一口灶上煎燒。 ...
灶戶煎鹽之憑證。清代兩浙鹽區, 灶戶煎鹽時, 應向場署報明, 某灶自某日某時開煎,某日某時熄火, 請領牌為據, 稱為煎牌。熄火後,則將煎牌繳還場署。...
煎丁,煎鹽之人。煎灶海鹽製鹽灶具。灶上置盤,盤中盛鹵,舉火煎鹽。《中國鹽政實錄》:“灶砌於屋舍中,用鹵灰築成長方形,離地尺許,上架鐵板,下深數尺,前開...
左右灶是根據中國家庭廚房的正常生活烹飪習慣,結合煎、炒、烹、炸、蒸、燉、煮的烹飪火力不同要求在中國燃氣具行業第一家推出“好灶具、分左右”的分類燃燒概念,...
火罈子,井鹽煎鹽器具。石制。為高七寸、直徑三寸半的圓柱體。將其置於煎灶爐膛內以接天然氣筧管,火由口出達至鍋底,外用泥條支鍋。 ...
薪本,雲南各井由灶戶購買煎鹽柴薪所需資金。清乾隆以前鹽歸官賣,薪本由官墊付。嘉慶年間改為灶煎灶賣民運民銷,貧困灶戶仍由官借給薪本。同治光緒年問又改...
鮑郎場,海鹽產場。場署駐浙江海鹽縣澉浦鎮。宋置。民國二十年(1931)裁海沙場併入。民國時全場東西相距二十里,南北相距十三里,產地分為三區,計有煎灶66座,鹵...
民國初年產地分為六處,共有製鹽垣地641垣、坎641隻、煎灶126座、鍋583口,年產鹽2 350噸。民國二十年併入雙穗場管轄。 [1] ...
淮南緝查火伏章程,章程名。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二月,泰州分司為防止火伏私漏,稟準制定。共十條。規定淮南煎灶,一火伏從起火至止火,應煎鹽多少均有定數。...
清置鹽課大使,民國置場知事管理場務。民國初年全場產地分為6處,共有煎灶7座,灶戶6戶,年產鹽5 500噸。民國二十年(1931)裁歸三江場管理 [1] 。...
煎丁煎鹽之人。煎灶海鹽製鹽灶具。灶上置盤,盤中盛鹵,舉火煎鹽。《中國鹽政實錄》:“灶砌於屋舍中,用鹵灰築成長方形,離地尺許,上架鐵板,下深數尺,前開...
儲鹵桶,是海鹽生產器具之一。木製品。形狀為直徑約1.6米、高約2.3米的圓形桶。被置於煎灶旁,用以盛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