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錫市2011―2015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實施意見
- 外文名:Implementing Opinions on national scientific literacy action plan in Wuxi from 2011 to 2015
- 地點:無錫市
- 性質:實施意見
- 時間:2011―2015年
法規頒布,法規內容,
法規頒布
無錫市2011―2015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實施意見
教育科技
錫政辦發97號
無錫市政府
2011-4-11
法規內容
各市(縣)和各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無錫市2011-2015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實施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一一年四月十一日
無錫市2011-2015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實施意見
(2011年4月)
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的一項基礎性工程,是政府引導實施、全民廣泛參與的社會行動,對於推進我市實現“四城”建設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全面推進我市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根據《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簡稱《科學素質綱要》)和《江蘇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2007-2010-2020)》,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堅持“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的指導方針,圍繞工作主題,以提升服務能力為核心,以資源共建共享為抓手,以服務基層為著力點,完善機制,實現科學教育、傳播與普及的公平普惠,進一步推動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不斷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為建設創新型經濟領軍城市、實現“四城”建設目標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
(二)工作目標
到2015年,科學教育、傳播與普及在2010年的基礎上有顯著發展,公眾獲取科學技術知識渠道進一步拓寬,對科學技術的態度更加理性和科學,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得到提高,我市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7%左右。
--促進科學發展觀在全社會的深入貫徹落實。突出“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工作主題,重點宣傳低碳經濟、防災減災、公共安全等觀念和知識,倡導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我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以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推動我市公民科學素質整體水平持續提升。未成年人對科學的興趣明顯增強,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科學決策水平不斷提高,農民、城鎮勞動者、社區居民的科學素質水平有顯著提升,城鄉居民之間、經濟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居民之間科學素質差距逐步縮小。
--科學素質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科學教育與培訓體系不斷完善,大眾傳媒、科普基礎設施的科技傳播與普及力度不斷增強,科普資源更加豐富,科普人才隊伍發展與壯大,公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的機會與途徑顯著增多。
--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機制有效完善。資源共享機制逐步完善,資源集成和有效利用得到加強。動員激勵機制不斷完善,社會各方面參與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明顯提高,社會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聯合協作的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合力不斷增強。
二、主要行動
(一)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
1.將科學啟蒙教育融入幼稚園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結合幼兒的特點,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通過遊戲、活動等方式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認知能力。
2.推進義務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實施新的科學課程標準,完善考核評價制度,加強監督指導。使科學課程和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核心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普遍提高,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與方法,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進一步推廣“做中學”的經驗和成果,擴大科學教育方法創新與實驗,鼓勵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實踐和動手製作等方式,提高科學素質。
3.推進高中階段的科學教育。鼓勵普通高中、職教院校開設豐富多彩的科學教育選修課,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大力推進通用技術課程的普遍開設,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推進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改革職業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面向農村中學生開展立足於工作和生活的職業指導教育。
4.豐富校外、課外科學教育活動。廣泛開展學生進實驗室、動手做科研、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等活動,鼓勵中國小校利用科技館、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資源,開展科學教育與培訓和科普活動。充分發揮科技工作者和科研院所、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開展大手拉小手科技傳播行動、科技專家進校園(社區)、快樂科學校園行等活動,組織科學家與青少年面對面的科技交流活動。提高各類科技競賽的質量,不斷提高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金鑰匙科技競賽等活動水平。積極鼓勵地方和民間開展普及性科技活動,擴大參與面和影響力。組織開展各類志願服務、學業輔導、親情陪伴,提高農民工子女的科學素質。
5.營造崇尚科學的校園文化氛圍。在創建平安校園、文明校園、綠色校園、和諧校園活動過程中,普及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險自救等知識,加強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和崇尚科學文明、反對愚昧迷信的宣傳教育。定期開展學校科技節、科技周等常規教育活動,設立科普教育長廊、板報,營造師生自由討論的文化氛圍。
6.重視親職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學素質中的作用。鼓勵中國小校利用家長會、家校聯繫會議等形式,對家長育兒觀念、方法給予指導,提高家長科學育兒水平。鼓勵家長為未成年人進行科學探究、科學學習提供條件,引導未成年人廣泛接觸自然、社會,培養未成年人親近自然的情感。
(二)農民科學素質行動
1.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民科技培訓。以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目標,圍繞農業經濟的結構調整和農村勞動力資源的轉移,充分整合和利用農村的科學教育設施資源,大力開展推廣特種養殖、特種花木、特種蔬果、特種水產等種(養)先進實用技術和適合經濟社會發展及人力資源轉移的多種實用技術與人才的培訓,幫助農民掌握髮展高效農業、生態農業、旅遊農業、特色農業的先進理念、管理方法和實用技術,指導他們在經濟社會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2.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民眾性、社會性、經常性農村科普活動。深入開展科普宣傳周、全國科普日、科普志願者活動月、送科技下鄉等活動,總結推廣農業科技110、科普之冬(春)、科普集市、科技諮詢服務站、農村黨員科技致富宣講團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常下鄉,常在鄉”的長效機制。繼續開展節約資源和綜合利用農業廢棄物等宣傳,開展反對封建迷信、反對邪教、遠離“黃賭毒”等科普活動。
3.加強農村科普示範體系建設。充分發揮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範基地和科普工作隊等示範帶動作用,探索建立科普服務“三農”的長效機制。深入開展科普示範市(縣)、區、鎮、村、戶等創建活動,推廣農民科學素質行動的先進經驗。
4.建立健全農村科學教育、傳播與普及服務組織網路和人才隊伍。以“一站一會一欄一員”(農村科普服務站、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普宣傳欄、科普員)建設為重點,結合農家書屋、文化站等建設,發展鄉村科普活動場所和科普隊伍,不斷增強基層科普服務能力。發展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培育發展新型農業技術服務組織。培養一支專群結合的農民技術員隊伍,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傳播能力。組織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畫”,支持一批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範基地和農村科普帶頭人,促進農村科普體系建設。
(三)城鎮勞動者科學素質行動
1.加強對勞動者科學教育培訓的管理。圍繞城市轉型和產業提升,以學習能力、職業技能和技術創新能力為重點,提高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科學素質。將勞動人口應具備的基本科學素質內容納入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課程內容和培訓教材,將有關科學素質的要求作為各類職業培訓、考核和鑑定的內容。建立企事業單位從業人員帶薪學習制度,鼓勵職工在職學習,形成用人單位和從業人員共同投資職業培訓的機制。在職業培訓中,加大有關科學知識的內容。
2.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科學教育培訓,特別注重農民工培訓。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勞動預備制培訓、城鎮勞動者就業培訓、創業培訓,加強對在崗職工技能提升培訓。推進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建設,進一步促進專業技術人員能力水平和科學素質的全面提升。
3.開展日常性職工科學教育活動。繼續深入推進“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講理想、比貢獻”等活動,結合創新方法工作,著力打造一批學習型、創新型、技能型團隊。充分發揮企業科協、職工技協、研發中心等組織和機構的作用,舉辦面向職工的專題講座,組織專家團隊深入鄉鎮企業和國有大型企業開展送科技活動。在企業內部刊物、廣播、閉路電視、區域網路上開辦科普專欄,設立科普櫥窗、職工書屋等,充分利用有關實驗室、產品陳列室等建設科普宣傳陣地。加大面向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知識科普宣傳,組織開展健康講座、心理培訓等宣傳教育活動。關注進城務工青年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問題,著力加強對務工青年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四)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1.建立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科學教育培訓工作機制。將提高科學素質列為創建學習型機關、學習型幹部隊伍建設。將提高科學素質列入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中長期培訓規劃,列入各級黨校(行政院校)和幹部學院教學計畫,採取切實措施加以落實。
2.加強對幹部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的培訓。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通過各種形式將科學發展觀、創新型國家建設等戰略思想以及科技發展規劃等作為理論學習的重要內容。實施全市新一輪公務員大規模培訓,全面提高公務員整體素質,增強終身學習和科學管理的能力。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自主培訓時,加強對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培訓。
3.舉辦面向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各類科普活動。舉辦科技知識講座、科學素質競賽、主題演講和科學素質宣講等。組織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實地參觀科研單位和科普場所。推動報刊、電台、電視台、政府網站等創辦科學素質的專題、專版、專欄。
(五)社區居民科學素質行動
1.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宣傳和教育活動。圍繞安全健康、節能環保、防災減災等內容,開展科教進社區、衛生科技進社區、全民健康科技行動、社區科普大講堂、節能減排家庭行動、心理健康諮詢等活動。發揮社區在提高勞動者科學素質、服務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作用,面向老年人、少年兒童開展科學生活、安全生活、健康生活等宣傳和教育活動,面向新生代農民工開展提升自身素質、適應城市生活的宣傳和教育活動。
2.提升社區科普能力。充分依託社區公共服務場所和設施,建立完善社區科普活動室、科普圖書室、科普畫廊等基礎設施,拓展和發揮科普功能。結合社區信息化建設,發揮網際網路、移動通信、移動電視等新型傳媒等功能。健全街道科協、科普協會,社區科普小組等網路組織。建立健全社區科普宣傳員和科普志願者隊伍。開展科普示範街道、社區、樓宇、家庭等創建活動。
3.搭建社會化的社區科普工作格局。有效整合社區內及周邊科普資源,建立共建共享機制,鼓勵學校、學會、科研院所、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基地、企事業單位、部隊積極參與社區的科普活動。
三、基礎工程
配合上述行動計畫,推進以下基礎工程:
(一)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
1.大力提高教師的科學素質。在職教師的培訓和進修中,增加科學教育的內容,推進中國小教師科學素質與課程實施能力建設,普遍開展中國小科學教師之間的業務交流,提高實施科學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強科學教育骨幹教師培訓,把市(縣)、區及其以下幼稚園、中國小和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科學教育教師培訓作為重點。
2.提高科學教育與培訓的教材質量。按照基礎教育課程標準,進一步提高科學課程教材的質量和水平,增強教學內容和趣味性、直觀性和吸引力。根據農民、城鎮勞動者、社區居民、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特點和需求,加強各類人群科學教育培訓的教材建設。
3.改進科學教育與培訓的教學方法。加強對中國小科學教育研究,促進教學方法手段的變革,廣泛套用現代教育技術與先進教學理念,增強教育教學效果。針對不同人群開展科學教育培訓,培養科學觀念,弘揚科學精神,改革與探索成人教育教學方式,提高培訓效果。
4.加強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條件建設。逐步建立健全中國小尤其是農村地區中國小實驗室、圖書室,充實科學實驗儀器、教具、音像設備、計算機、圖書等,並面向社會提供服務。加強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的科學教育資源建設。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動員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場館、社區學校等公共機構和設施對公眾進行分類教育和培訓。
(二)科普資源開發與共建共享工程
1.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科普資源。積極探索將學術交流與科普活動緊密結合的新途徑,充分發揮科技社團聯繫科技工作者及科普創作團隊的作用,選擇適宜向公眾傳播的科技成果,探索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科普資源的機制。鼓勵和支持科研項目承擔單位和負責人將科研成果向社會公眾傳播,擴大科研成果對社會的影響。
2.促進原創性科普作品的創作。以評獎、作品徵集等方式,加大對優秀原創科普作品的扶持、獎勵力度,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科普作品創作。開展形式多樣的推介活動,加大宣傳力度,促進公眾的認知度。
3、加強科普展覽、教育、活動資源的開發與共享。整合全市科學教育資源,積極探索區域內外的聯動協作機制。開展主題科普展覽巡迴展出,推動展覽和展品在各類科普場館、設施、服務機構之間交流。開展簡便易行、具有特色的科普展覽和科普活動,增加圖書館、文化館、活動中心等場所和學校、社區等基層單位的科普內容。促進科普展教活動與學校科學課程教學、綜合實踐和研究性學習相銜接。
(三)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
1.制定鼓勵大眾傳媒開展科技傳播的政策措施。推動電視台、廣播電台增加科技節目的播出時間,出版單位增加各類科普出版物的品種和發行量,綜合性報紙增加科技專欄的數目和版面,科普網站和入口網站加強科技專欄建設。推動各類大眾傳媒機構參與科普產品的開發和製作。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等科普產品在農村的發行、使用工作。積極培育市場,推動科普文化產業發展。
2.提升大眾傳媒從業者的科學素質與科技傳播能力。有計畫地開展大眾傳媒從業者科學素質培訓,增強其在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中的主動性與責任感,增強堅持科學態度、自覺抵制偽科學、反科學的意識。定期舉辦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交流活動,提高媒體從業者科學引導公眾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能力。
3.加大新興媒體開展科技傳播的力度。發揮網際網路、移動通信、移動電視等新興媒體在科技傳播中的積極作用,加強“中國物聯網知識普及網”等專題科普網站的建設。研究開發網路科普的新技術和新形式,開闢具有實時、動態、互動等特點的網路科普新途徑。
4.加強對突發事件的科普宣傳。提高各類媒體對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及時以各種方式向公眾進行科普宣傳,指導公眾以科學的行為和方式應對突發事件。
(四)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1.拓展完善科技類場館功能。全力推進綜合類、產業調整類、生態治理類、民生需求類等科普場館群的建設和完善,設計增加科普功能,配置科普互動類設施,豐富公眾科學教育形式和內容,滿足公眾參與科普活動的需求。
2.開發開放科普教育基地。研究制定和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的認定辦法和管理條例。開展示範性引導、專業諮詢以及資源服務等工作,推動現有科普教育基地拓展完善科普展教功能。按照開展科學教育、傳播與普及等需要,建設功能各異的行業性科普基地。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科技類博物館建設,在有條件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事業單位和具有重要資源的區域,利用現有設施和資源建設專業科技類博物館。
3.共建共享基層科普設施。加強科普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建設一批感知體驗、安全體驗等科普設施,完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和科技場館等公益性科普文化場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機制。增強現有市(縣)、區專業科技場館(科技活動中心)的科普展教功能,與有關部門共建共享一批具備科學教育、培訓、展示等功能的市(縣)、區綜合性科普活動場所和基層科普活動站(室)、科普畫廊(宣傳欄),建立遍布城鄉社區的基層科普服務網點。加強電子科普畫廊的建設,推動全市和有條件的市(縣)、區建成一批高起點、高標準的“電子科普畫廊”。提升科研院所和高校、企事業科普能力,促進其具有科普功能的研發、生產設施對公眾開放,形成資源的集成放大效應。
(五)科普人才建設工程
1.加強農村實用科普人才培養。依託農村黨員基層幹部、基層科普組織人員、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業務骨幹、農村科技帶頭人、回鄉知識青年和基層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離退休人員,積極發展科普員隊伍,向民眾傳遞科技信息,組織民眾參與科學教育、傳播與普及活動。利用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採取培訓、示範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培養農村實用科普人才,提高科普服務能力。發揮農村黨員科技先鋒崗、農村科普示範戶、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骨幹等農村科普帶頭人的示範作用。
2.建立社區科普人才隊伍。結合科教進社區、衛生科技進社區、全民健康科技行動、社區科普大講堂等活動,建立社區科普宣傳員隊伍。依託高校、科研機構、科普組織、科普場館、科技團體、社區科普學校等,建設社區科普人才培養、培訓基地。鼓勵學校、學會、科研機構、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事業單位和部隊的專業人才積極參與社區科普活動,建立社區科普人才隊伍交流協作機制。
3.發展企業科普人才隊伍。充分發揮企業科協、職工技協、研發中心等組織和機構的作用,開展職工技能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等,培養和造就企業實用科普人才。
4.積極發展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結合中國小科學課程和豐富多彩的課外科普活動,重點在中國小、科普場館和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等建立專職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依託科技專家、大學生志願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職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加強對青少年科技輔導員的培訓,提高其開展科學教育、組織策劃科普活動的能力。
5.大力發展科普志願者隊伍。推動建立科普志願者協會、科普志願者服務站等組織形式,為科普志願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務平台。吸引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師生、在職科研人員、傳媒從業者參加科普志願者隊伍。在組織大型主題科普活動和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動過程中,充分發揮科普志願者的作用,為其提供參與科普實踐的機會。
6.加快高端科普人才培養。加大科普創作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培養一批高端科普創作與設計人才、團隊與組織。鼓勵和支持科學家、技術專家積極投入科普創作、科普產品的研發與設計。發揮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媒體、科技社團的作用,在實踐中培養一批科普活動策劃與組織人才。加大科普研究項目資助力度,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普研究團隊開展科普理論研究和交流。
四、組織實施與保障條件
(一)組織領導
1.在市政府領導下,各有關部門、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按照《科學素質綱要》的要求,將有關任務納入相應工作規劃和計畫,充分履行相關工作職責,發揮各自優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實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2.各級政府結合各地實際,制定本地區公民科學素質建設計畫,並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統一部署,統籌安排。要把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納入政府議事日程,納入各部門工作業績考核內容之中。
3.大力宣傳《科學素質綱要》,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進一步關心、支持和參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大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二)政策法規
1.落實有關鼓勵科普事業發展的科普稅收優惠等相關政策,繁榮科普創作、提升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科普資源共建共享、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完善有關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政策,研究制定加強科普產業扶持的相關政策。
2.研究制定激勵政策,充分調動科技、教育、傳媒等社會各界以及大學生、離退休工作者等社會群體參與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發揮其優勢和作用,不斷壯大科學素質工作隊伍。鼓勵科學家參與科學素質工作,將科普工作作為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評價考核的重要內容。
(三)經費投入
1.加大財政保障力度。各級政府根據財力情況和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發展的實際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經費的投入水平,並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保障《科學素質綱要》的順利實施。
2.落實各相關部門實施經費。各有關部門、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根據承擔的《科學素質綱要》實施任務,按照相關預算管理的規定和現行資金渠道,統籌考慮和落實所需經費。
3.鼓勵捐贈,廣辟社會資金投入渠道。根據現行的稅收規定,落實完善捐贈公益性科普事業稅收政策,廣泛吸納境內外機構、個人的資金支持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四)督促檢查
對各地、各部門落實綱要情況定期進行督促檢查,推動工作任務的落實。對在全民科學素質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獎勵和表彰,大力宣傳先進人物和典型經驗。做好工作總結,編撰《科學素質綱要》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