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分別智:梵語 nir-vikalpa-jn~a^na。又作無分別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分別智
- 外文名: nir-vikalpa-jn~a^na
- 別名:無分別心
- 含義:舍離主觀、客觀達平等之真實智慧
無分別智:梵語 nir-vikalpa-jn~a^na。又作無分別心。
無分別智:梵語 nir-vikalpa-jn~a^na。又作無分別心。...... 又據唐譯攝大乘論釋卷八謂,無分別智遠離五種相以為自性,即:(一)離睡眠等之無作意,(二)離...
後得無分別智,亦稱“後得智”、“俗智”、“權智”等。佛教名詞。無分別智之一。與“根本無分別智”相對。指將根本無分別智證得的佛教“真理”,運用於分析...
根本無分別智,佛教名詞。無分別智之一。與“後得無分別智”相對。為見道現觀佛教“真理”之所得,屬全部修習過程中帶有突變性質的認識。以此時之智與證得之理...
四種無分別義,教義名數。“無分別智”以及由無分別智所達到的“無分別境界”,是佛教追求的最高認識領域之一。但並非一切“無分別”皆是智慧,故又需分別。《...
無分別心,是佛學術語。此為離情念分別之心識。有二種,一為無漏之無分別心,一為有漏之無分別心。
般若智慧型是從證得第八識如來藏作為基礎,才能漸漸出生的,所以證悟所生的般若智慧型,又叫根本無分別智,因為第八識真心是無分別智的根本故,因為如來藏本就不分別一切...
我執是佛教用語,小乘佛法認為這是痛苦的根源,是輪迴的原因。我執可以說是無明的同義語,一般以內容分類,為人我執、法我執;以緣起分類,名分別我執、俱生我執。...
以其同等,故稱一心;又以其無分別智,體會真如,如實斷證,故稱見道。《成唯識論》卷九載:“真見道,謂即所說無分別智,實證二空所顯真理,實斷二障分別隨眠。...
不動地,教義名詞。梵文Acala-bodhisattva-bhumih的意譯。菩薩十地中的第八地。《成唯識論》卷九:“八、不動地,無分別智任運相續,相用煩惱不能動故。”八地...
所分別既無,則分別心與無分別智亦無所得,而一切無分別,平等共—如,心不住一切相,惟有一清淨相,相續而轉,故名一相三昧。至於行直,其具體表現,應知即六祖...
(一)根本智,又作根本無分別智、無分別智、正體無分別智、正體智,乃直證二空所顯真如之理,斷惑障之智。亦即照了無差別之智。(二)後得智,又稱後得差別智,...
唯識四智,教義名數。指成立“唯識無境”的四種認識論證明。據真諦譯《攝大乘論釋·釋應知勝相》等說,此“四智”為:(1)“相違識相智”:對同一對象,因為...
唐 惠能 《壇經·機緣品》:“大圓鏡智性清浄,平等性智性無。“明 李贄 《與馬歷山書》:“蓋人人各具有是大圓鏡智,所謂我之明德是也。”清 譚嗣同 《仁學...
(3)戒現觀,“謂無漏戒除破戒垢,令觀增明”。(4)現觀智諦現觀,“謂一切種緣非安立根本,後得無分別智”。(5)現觀邊智諦現觀,“謂現觀智諦現觀後,諸...
無分別智是所有大乘經典的指歸,也是所有大乘聖者悟入法性的根本依處,即是禪宗所說的無念境界,因此堪稱殊勝論典的總疏。全知麥彭仁波切上論中雲:“經論中所明顯...
(3)隨無分別智轉智,謂對已證得無分別智之聖者而言,一切境相皆不現前,故知境界之非實。p5220FROM:【佛光大辭典】(術語)唯識論等破外道余乘實我實法之所執...
將佛教“法音”所說“唯識觀”,加以客體化,就是“真如”;由聞習、理解以至親身體驗“真如”(即“唯識觀”),就是無分別智。《攝論·釋依慧學差別勝相》中將...
肯定眾生因位本具有佛性,但眾生由於忽爾垢障虛妄分別,障復真性而不顯了。故需離戲無分別智,破除分別實執,分別實執猶如垢衣,光明如來藏本覺妙智猶如寶珠,除去...
般若毱多的責難就利用了唯識學中的這一特例,他在《破大乘論》中說:“無分別智不似真如相起,應非所緣緣。”這是說,既然見道位無分別智能親證真如,而不是...
在佛法的修學中,大乘菩薩最初必須發起大菩提心,諸佛菩薩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勝義菩提心:證悟自心遠離戲論的法界義,也就是指無分別智慧,這在登入聖地...
二種自性,教義名數。指“假說自性”與“離言自性”。《瑜伽師地論·真實義品》:“於一切法離言自性、假說自性平等平等無分別智所行境界,如是境界為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