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無分別智,佛教名詞。無分別智之一。與“後得無分別智”相對。為見道現觀佛教“真理”之所得,屬全部修習過程中帶有突變性質的認識。以此時之智與證得之理...
後得無分別智,亦稱“後得智”、“俗智”、“權智”等。佛教名詞。無分別智之一。與“根本無分別智”相對。指將根本無分別智證得的佛教“真理”,運用於分析...
無分別智:梵語 nir-vikalpa-jn~a^na。又作無分別心。...... 此智有加行、根本、後得等三種之別:(一)尋思之慧,稱為加行無分別智,又作加行智,乃道之「...
般若智慧型是從證得第八識如來藏作為基礎,才能漸漸出生的,所以證悟所生的般若智慧型,又叫根本無分別智,因為第八識真心是無分別智的根本故,因為如來藏本就不分別一切...
為後天我執,依自己分別力或邪師所教而生者。菩薩於通達位,正發根本無分別智時斷之。我執俱生我執 編輯 為先天隨生具有之我執,為吾人過去世之業習。菩薩於...
有分別心是意識,無分別心是阿賴耶識(亦名真如、如來藏),二心並行運作;證得無始以來恆不分別之阿賴耶識時,說名證得“根本無分別智”,是名大乘佛菩提之見道,即...
大乘真見道之實證,即是證得第八識如來藏,能現觀其真實而如如之自性,名為證真如;此際始生根本無分別智,同時證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乃至證悟般若不退而繼續進...
證悟如來藏者乃無境界法丶無入出法,乃無所得法 ,證悟如來藏後,入菩薩七住位,始生根本無分別智,同時證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2] 。...
別教直往菩薩於真見道位中親證如來藏的根本無分別智後,復從善知識修學熏聞諸經諸論,並作詳細如實之觀行入相見道位;次第進修般若別相智,於完成十回向位之...
“智慧度”所攝“加行、根本、後得無分別智”,全是智的表現。“兩度”結合,恰是悲智等運。其餘四度,各各皆以悲智相兼為內容。且如“忍辱度”,其中“耐他...
《攝論》所確立的佛教修行的根本任務,就是實現由世俗諸識分別向無分別智的轉變。而這種轉變,《攝論》中叫做“轉依”。所謂“轉依”,指除滅阿黎耶識中一切給...
(一)根本智,又作根本無分別智、無分別智、正體無分別智、正體智,乃直證二空所顯真如之理,斷惑障之智。亦即照了無差別之智。(二)後得智,又稱後得差別智,...
對此,玄奘在《制惡見論》中以大乘唯識學中所說俱生執與分別執的區分來予以回應...在見道位生起根本無分別智親證真如時,既謂之親證,就不能只是在心識上變現...
無分別智是所有大乘經典的指歸,也是所有大乘聖者悟入法性的根本依處,即是禪宗所說的無念境界,因此堪稱殊勝論典的總疏。全知麥彭仁波切上論中雲:“經論中所明顯...
相比較而言,“止”相當於“根本無分別智”,“觀”相當於“後得無分別智”,兩種智慧統一起來,既要靜坐禪定而入“心真如”,又不能限於定坐,還要普濟眾生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