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主要從事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工作,重點科研領域是射電天體物理、VLBI及射電天文技術方法研究,以脈衝星、活動星系核、恆星形成與演化為主要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時也開展人造衛星動力學的觀測研究及定時定位等方面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烏魯木齊天文工作站
- 外文名: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Urumqi Astronomical Station
- 地點:烏魯木齊
- 屬於:中國科學院
- 重點科研領域:射電天體物理
烏魯木齊天文站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主要從事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工作,重點科研領域是射電天體物理、VLBI及射電天文技術方法研究,以脈衝星、活動星系核、恆星形成與演化為主要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時也開展人造衛星動力學的觀測研究及定時定位等方面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以下簡稱天文站)成立於1957年,是國家天文台的一個重要的天文觀測與研究基地, 也是中國科學院射電天文重點實驗室成員。中文名 中科院烏魯木齊天文站 掛靠單位 新疆自治區天文學會 目錄 1 簡介 2 交流活...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主要從事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工作,重點科研領域是射電天體物理、VLBI及射電天文技術方法研究,以脈衝星、活動星系核、恆星形成與演化為主要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時也開展人造衛星動力學的觀測研究...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主要從事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工作,重點科研領域是射電天體物理、VLBI及射電天文技術方法研究,以脈衝星、活動星系核、恆星形成與演化為主要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時也開展人造衛星動力學的觀測研究...
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台始建於1957年,原名為中國科學院烏魯木齊人造衛星觀測站,1987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烏魯木齊天文站,2001年4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2011年1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台。 新疆天文台研究領域包括射電...
2011/12 - 2018/02,新疆天文台,計算機技術室,高級工程師 2016/04 - 2016/05,美國,國立射電天文台訪問調研 2013/05 - 2013/11,澳大利亞,西澳大學訪問學者 2010/12 - 2011/12,烏魯木齊天文站,計算機技術室,助理研究員 2007...
2001年3月27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覆了中國科學院《關於組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的請示》,同意撤消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成立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將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
1997年,作為“海歸派”的一員,懷揣著報效祖國的美好願望,從澳大利亞歸國後,馬上緊張地投入到由澳大利亞ATNF(澳大利亞國家射電天文台)、英國Jodrell Bank天文台、香港大學、北京大學、烏魯木齊天文站(新疆天文台前身)共同組成的研究組...
星明天文台 [1] ,簡稱XMO(Xingming observatory)是位於新疆烏魯木齊市南郊甘溝鄉小峰梁,由業餘天文學家高興建立的私人天文台,國內第一個從事巡天的業餘天文台。星明天文台設有三處觀測點:一號觀測室(Xingming Observatory,地理坐標:東...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和烏魯木齊天文站的兩架25米射電望遠鏡作為正式成員參加了美國的地球自轉連續觀測計畫(CORE)和歐洲的甚長基線干涉網(EVN),這兩個計畫分別用於地球自轉和高精度天體測量研究(CORE)和天體物理研究(EVN)。這種由...
小行星2729,又稱為烏魯木齊星,是由紫金山天文台在1979年10月18日發現的主帶小行星,後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首府烏魯木齊市命名。發現和命名 1979年10月18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發現了一顆小行星,後其獲得小行星編號2729,並被命名為“...
烏魯木齊擁有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中科院新疆天文台等為主體的各類科研機構。2019年末擁有各類重點實驗室80個,其中國家級1個,自治區級43個,市級27個。批准成立的工程技術...
國家天文台由總部(原北京天文台)及雲南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烏魯木齊天文站和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等單位組成。 [3] 研究領域 編輯 北京天文台是一座以天體物理研究為主的天文台。它從事恆星、太陽、星系和宇宙學等方面的研究...
2009年3月31日,"新疆大學-國家天文台聯合天體物理中心"揭牌儀式在新疆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隆重舉行。"新疆大學-國家天文台聯合天體物理中心"的正式成立,使雙方在合作的基礎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為今後進行更多方面的合作打下了堅實...
擔任職務:新疆天文台射電天文研究室星系宇宙學組課題負 責人、南山基地VLBI觀測台站聯測協調人(VLBI friend)、研究方向 VLBI天體物理。主要從事以星系和宇宙學為主要研究對象涉及相關天文學技術和計算方法的天體物理學研究,涉及強引力透鏡...
劉進忠,男,碩導,新疆天文台副研究員。教育背景 2005-09--2010-07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博士學位 工作簡歷 2010-07~現在, 新疆天文台, 副研究員 2005-09~2010-07,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博士學位 發表論文 (1) The First ...
國家天文台由總部及4個下屬單位組成。原北京天文台的各項事宜由國家天文台總部負責。下屬單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雲南天文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
明亮 明亮,蒙古族,中共黨員,39歲,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台黨委辦公室副主任,駐和田地區墨玉縣加汗巴格鄉喀拉庫其拉村第一書記、“訪惠聚”工作隊隊長 2020年11月,入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八次民族團結進步 模範個人擬表彰名單。
同時,中國科學院所屬的密雲50米天線、昆明40米天線、佘山25米天線以及烏魯木齊25米天線一起,組成我國較為完整的VLBI觀測網路,開展天文觀測和參加國際合作。密雲50米天線,線高56米,總重680噸,由結構、饋源和伺服控制三部分組成。天線結構...
丁國強,男,碩導,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台研究員。教育背景 2001-09--2004-07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理學博士 1988-09--1991-03 浙江大學 工學碩士 1982-09--1986-07 華僑大學 理學學士 工作簡歷 2012-12~現在, 中國科學院新疆...
高興(1974年-),男,中國著名業餘天文學家。生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畢業於新疆師範大學物理系,是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物理教師,現任新疆天文學會副理事長,新疆南山縣星明天文台創始人,204710號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還是2008...
國家天文台包括總部及4個直屬單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雲南天文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繼續保留院...
南山基地位於新疆天文台南山基地位於烏魯木齊縣甘溝鄉,是國際上重要的VLBI站點,是國內重要的脈衝星、厘米波分子譜線和活動星系核觀測研究基地,也是我國探月工程中VLBI測軌系統的四個站點之一。
烏魯木齊天文站站長王娜說,雖然射電望遠鏡的觀測不受天氣影響,但選址必須符合無無線電干擾、生活和交通便利三個條件。綜合來看,南山基地交通和生活方面較為便利,但有無線電干擾;烏拉斯台因地處天山深處,交通和生活方面存在諸多困難;...
原民族歷史研究所進入新疆社會科學院;由新疆地質地理研究所的地質部分為主體組建了新疆地震局,原新疆地質地理所後改名為新疆地理所;由於射電天文成為業務主體,烏魯木齊人造衛星觀測站後改名為烏魯木齊天文站;1998年7月7日,新疆生物土壤...
國家遙感中心新疆分部依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台、新疆氣象局烏魯木齊衛星地面站、新疆地礦局遙感中心、新疆大學乾旱區生態環境保護研究所五家單位共同組建。新疆分部於2015年...
一個完整的VLBI觀測系統通常由兩個以上射電望遠鏡觀測站和一個數據處理中心組成。中科院VLBI觀測系統由上海25米直徑、北京50米直徑、昆明40米直徑和烏魯木齊25米直徑等4台射電天文望遠鏡,以及上海數據處理中心組成。沈志強說,各觀測站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