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號是《率土之濱》手遊中的一種寶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號
- 登場作品:《率土之濱》
- 品質:稀世
- 獲取途徑:由獸皮弓進階而成
- 鍛造效果:熟慮、天資、亢厲、至策、驍銳、擊虛
烏號是《率土之濱》手遊中的一種寶物。
烏號,典故名,典出《淮南子·原道訓》和《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原指良弓,指代傳說為黃帝所用過的弓。後引申為稱人死亡的敬辭,.表示對死者哀悼。詳細釋義(1).指良弓。《淮南子·原道訓》:“射者扞烏號之弓,彎棊衛之箭。”...
烏嘷 烏嘷,讀音wū háo,漢語詞語,意思是良弓名。解釋 同“烏號”。亦作“烏噑”。良弓名。出處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左烏嗥之雕弓,右夏服之勁箭。”《文選·司馬相如》作“烏號”。《孔子家語·好生》“楚王出遊亡弓”三國魏王肅註:“弓,烏嘷之良弓。”
烏弓 烏弓,讀音是wū gōng。意思是即烏號弓。解釋 即烏號弓。出處 唐 蕭楚材 《奉和展禮岱宗途經濮濟》:“葉箭凌寒矯,烏弓望曉驚。”
《送劉校書從軍》是唐代詩人楊炯創作的一首送別詩。作品原文 天將下三宮,星門召五戎。坐謀資廟略,飛檄佇文雄。赤土流星劍,烏號明月弓。秋陰生蜀道,殺氣繞湟中。風雨何年別,琴尊此日同。離亭不可望,溝水自西東。作品鑑賞 此詩共十二句六十字,讚揚了劉校書的英勇善戰,也表達了惜別之情。此詩為送別...
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史記·孝武本紀》載:“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黃帝之弓。”而荊山就 在今靈寶市境內。關於黃帝...
《詠懷·三十九》是三國時期阮籍創作的一首詩。歌頌壯士豪情壯志,表達詩人對時政不滿與為國捐軀的強烈願望。作品原文 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驅車遠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挾烏號,明甲有精光。臨難不顧生,身死魂飛揚。豈為全軀士,效命爭戰場。忠為百世榮,義使令名彰。垂聲謝後世,氣節故有常。注釋 八...
故後世以其處為鼎湖,名其弓為烏號焉。神聖淵玄,邈哉帝皇。蒞萬物,冠名百王。化周六合,數通無方。假葬橋山,超升昊蒼。簡介 選自《列仙傳》,劉向著。原文 黃帝者,號曰軒轅。能劾百神,朝而使之。弱而能言,聖而預知,知物之紀。自以為雲師,有龍形。自擇亡日,與群臣辭。至於卒,還葬橋山,山崩...
“良弓”二句是寫壯士武器裝備之精良。他手挾烏號之良弓,身著精光閃爍的明光之甲。此二句並非泛泛之筆,而是突出表現了壯士的英武風采和慷慨赴國難的神情。形象鮮明,描寫生動。如果說上二句主要是從客觀上描寫壯士的英武形象的話,“臨難”二句則是從主觀上歌頌壯士的慷慨激烈的情懷。壯士既然為赴國難而遠行役...
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這就是說,軒轅黃帝仙逝升天於鼎湖。現河南靈寶陽平鎮所在地,位於小秦嶺之北、荊山腳下。據考遠古時期,這裡是一處湖泊,因黃帝在此汲水鑄鼎而名曰鼎湖。史籍記載 《括地誌》載:湖水原出虢州湖城縣南三十五里夸父山,此流入河...
《大射登歌辭》是隋代詩人牛弘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作品原文 大射登歌辭 道謐金科照,時乂玉條明。優賢饗禮洽,選德射儀成。鑾旗郁雲動,寶軑儼天行。巾車整三乏,司裘飾五正。鳴球響高殿,華鐘震廣庭。烏號傳昔美,淇衛著前名。揖讓皆時傑,升降盡朝英。附枝觀體定,杯水睹心平。豐觚既來去,燔...
鼎湖龍去竟不還,自抱烏號哭晨昏。毛甡家畜潞國弦,諸王頒在崇禎年。欲遺太常共搏拊,天涯修阻思茫然。從今《大雅》日淫漫,莫遣風流使中斷。他日相逢袁孝尼,願得先傳《廣陵散》。作者簡介 毛奇齡(1623—1716),清代經學家、書法家、詩人。原名甡(shēn),字大可,一字於一,又字齊於,別號河右,又以...
鼎成,典源《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後以“鼎成龍去”指帝王去世...
引烏號之弓(10),綦衛之箭(11),射其目。矢來注眸子而眶不睫(12),矢隧地而塵不揚(13)。’是豈智者之言與?”公子牟曰:“智者之言固非愚者之所曉。後鏃中前括,鈞後於前(14)。矢注眸子而眶不睫,盡矢之勢也。子何疑焉?”樂正子輿曰:“子,龍之徒,焉得不飾其闕?吾又言其尤者(...
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這就是說,軒轅黃帝仙逝升天於鼎湖。而鼎湖在今之藍田縣,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曾在這裡修建鼎湖宮。《通鑑外紀》云:“(黃帝)采首山之銅,鑄鼎於荊山之隅,鼎成崩焉。其臣左徹取衣冠几杖而廟祀之。”《路史·疏仡紀·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