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徵士聽楊太常彈琴篇

同王徵士聽楊太常彈琴篇

《同王徵士聽楊太常彈琴篇》是清代毛奇齡創作的詞。

基本介紹

  • 書名:同王徵士聽楊太常彈琴篇
  • 作者毛奇齡
  • 類別:詞
  • 出版時間:清代
作品原文,注 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毛甡未識楊太常,亦未聽太常彈琴。江西王徵士每稱太常通明音律,尤善彈琴。崇禎十六年,用軍功轉為太常官,使令正樂。嘗曰:“五聲乃亡角,民流至耳。”所攜有二賜琴,一為唐開元年供奉樂器,秘保勿彈。時取他琴操數章,或出涕。徵士有詩十篇,和日同也。
成連入海不復返,人間尚有雍門周
呼天搶地抱焦木,一鼓再彈雙淚流。
晉侯清徵召祲禬,楊氏宮亡失行在。
五音升降得喪殊,何事民流角聲敗。
蕭郎左衛本戎伍,能定明堂五行舞
誰憐故器抱殷遺,遽使新聲寫淇浦。
開元供奉燒尾琴,上皇賜比雙南琛。
梨園既散海青死,但留篋底空沈吟。
當年大合駕象輅,尚對皇娥鼓瑤素。
鼎湖龍去竟不還,自抱烏號哭晨昏。
毛甡家畜潞國弦,諸王頒在崇禎年。
欲遺太常共搏拊,天涯修阻思茫然。
從今《大雅》日淫漫,莫遣風流使中斷。
他日相逢袁孝尼,願得先傳《廣陵散》。

注 釋

楊太常:明末清初人楊懷玉,官太常。清·王士禛《池北偶談》:“楊懷玉者,以琴供奉明懷宗,官太常丞。鼎革(鼎革,指改朝換代)後,攜賜琴流轉吳越間,文士多為賦詩,絕似宋末汪水雲也。”太常,官名。秦置奉常,漢景帝六年更名太常,掌宗廟禮儀,兼掌選試博士。歷代因之,則為專掌祭祀禮樂之官。北魏稱太常卿,北齊稱太常寺卿,北周稱大宗伯,隋至清皆稱太常寺卿。
五聲:亦稱“五音”,指中國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五音中各相鄰兩音間的音程,除角和徵、羽和宮(高八度的宮)之間為小三度外,余均為大二度。
正樂:謂雅正的音樂。
成連:春秋時著名琴師。傳說伯牙曾學琴於成連,三年未能精通。成連因與伯牙同往東海中蓬萊山,使聞海水激盪、林鳥悲鳴之聲,伯牙嘆曰:“先生將移我情。”從而得到啟發,技藝大進,終於成為天下妙手。見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水仙操》。
雍門周:指雍門子周。古之善琴者,亦稱雍門子。雍門,複姓;另也為春秋齊國城門、漢長安西城門名。相傳雍門子周以善琴見孟嘗君。孟嘗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雍門子周曰:"臣何獨能令足下悲哉……然臣之所為足下悲者一事也。夫聲敵帝而困秦者君也,連五國之約南面而伐楚者又君也。天下未嘗無事,不從則橫。從成則楚王,橫成則秦帝,楚王秦帝,必報讎於薛矣。夫以秦楚之強而報讎於弱薛,譬之猶摩蕭斧而伐朝菌也,必不留行矣。天下有識之士無不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萬歲之後,廟堂必不血食矣!"孟嘗君聞之悲淚盈眶。子周於是引琴而鼓,孟嘗君增悲流涕曰:“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破國亡邑之人也。”見漢劉向《說苑·善說》。
呼天搶地:大聲叫天,用頭撞地。形容極度悲傷。搶地,qiāngdì,觸地。
晉侯:指春秋時晉悼公。《左傳·成公九年》中記載了有關他的一個故事:在公元前582年,晉侯到軍府中視察,發現了一個戴著南方楚式小帽的囚徒,就問左右:“這是什麼人?”人們回答說:“這個人正是兩年前鄭國獻來的楚囚鐘儀。”晉侯命人釋放了他,問他:“是乾什麼的?”回答說:“是伶(古代樂官稱伶官)人。”又問:“能搞音樂嗎?”鐘儀說:“我家世代幹這一行,怎末能不會!”晉侯於是給他一張琴,聽他演奏。他彈奏的琴曲都是南方音調。晉侯認為鐘儀沒有背棄本職,不忘記故土。為促進兩國的和好,就把他禮送回楚國。
清徵:《呂氏春秋·仲冬紀·長見》記載,春秋是著名樂師師曠有傑出的音樂修養,說他用琴彈奏起“清徵”,使得玄鶴起舞;彈奏起“清角”又能飛沙走石,使得大旱三年等等。
祲禬:祲,jìn,不祥之氣;禬,guì,古代為消災除病而舉行的祭祀。
行在:即“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後泛指皇帝所到之處。
角聲:畫角之聲。古代軍中吹角以為昏明之節。
蕭郎:原指姓蕭的俊異男子,後泛指女子所愛戀的男子。
戎伍:行伍,軍隊。
明堂:古代天子朝會及舉行封賞、慶典等活動的地方。
五行舞:秦漢時樂舞名。
故器:舊樂器,古樂器。
遽:jù,遂,就。
新聲:新作的樂曲;新穎美妙的樂音。
淇浦:淇濱。淇,淇河;浦,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區。
開元供奉:指琴瑟類樂器。序言中有“所攜有二賜琴,一為唐開元年供奉樂器”句。史載,唐代安祿山亂起時,宮廷供奉李龜年流落江南,賣唱為生,他的唱詞《九轉貨郎兒》中有“這琵琶曾供奉開元皇帝,重提起心傷淚滴!……”句。
燒尾琴:(典故待查)
南琛:nánchēn,南方所產的珍寶。古代常用以朝貢。
梨園:據說唐玄宗曾教樂工、宮女在“梨園”演習音樂舞蹈。後來沿用梨園為戲院或戲曲界的別稱。
篋:qiè,箱子一類的東西。
沈吟:亦作“沉吟”。深思、深深的思念、低聲吟味自語。
象輅:亦作“象路”,以象牙為飾的車子,為帝王所乘。
皇娥:傳說中古帝少昊氏的母親。
瑤素:瑤琴(用美玉裝飾的琴,泛指精美貴重的樂器)和素琴(無裝飾的琴)。
鼎湖龍去:指帝王去世。鼎湖,地名,古代傳說黃帝在鼎湖乘龍升天。
烏號:良弓。《淮南子·原道訓》:“射者扞烏號之弓,彎棋衛之箭。”高誘註:“烏號,桑柘,其材堅勁,烏峙其上,及其將飛,枝必橈下,勁能復巢,烏隨之,烏不敢飛,號呼其上。伐其枝以為弓,因曰烏號之弓也。一說黃帝鑄鼎於荊山鼎湖,得道而仙,乘龍而上,其臣援弓射龍,欲下黃帝,不能也。烏,於也;號,呼也。於是抱弓而號。因名其弓為烏號之弓也。”後以“烏號”指良弓。
毛甡:作者原名。甡,shēn。
搏拊:bófǔ,古樂器名。亦作"搏撫",彈奏。
修阻:路途遙遠而阻隔。
淫漫:原形容大水四溢。
袁孝尼:魏晉時代著名的劍客,攜一把長劍闖蕩江湖。這把長劍是他唯一的財產,是他寂寞時候的夥伴,是他的兄弟。袁孝尼無論走在哪裡,都要帶著它,隨時隨刻,仿佛情人一般。
廣陵散:古琴經典名曲。史載:稽康就要被處死了,臨刑前,他泰然自若,對著學生和圍觀的民眾,要來古琴,彈了一曲《廣陵散》。曲終,說道:“過去袁孝尼多次要學,都被我拒絕。《廣陵散》從今以後成絕響矣!”

作者簡介

毛奇齡(1623—1716),清代經學家、書法家、詩人。原名甡(shēn),字大可,一字於一,又字齊於,別號河右,又以郡望號西河,又有僧彌、僧開、初晴、秋晴、晚晴春莊、春遲諸號,浙江蕭山人。明季諸生(諸生,明清兩代稱已入學的生員,即秀才)。明亡祝髮為僧,讀書土室中。為人好譏議,品目嚴峻,一時士流多忌之。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編修,預修《明史》。後乞病歸。著述甚富。治經史與音韻學,所撰《四書改錯》,對朱熹《四書集注》有所批評。能文善詩詞,並從事詩詞評論,撰有《西河詩話》、《西河詞話》。又撰有《竟山樂錄》等音律類書。後人編為《西河合集》。采入《四庫全書》及存目者達六十種之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