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外皮褐色裡面淡黃色,味甜;莖直立,多分枝;葉互生,呈橢圓形卵狀,邊緣或全緣微呈波狀;蝶形花一般有紫色、白色或黃色;花期5—7月,果期6—10月。在採集到新鮮的甘草時,如果將其根剝皮入口嚼之,立刻能感到甜味,因此稱為“甘草”。
甘草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山東等地區,以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所產品質最優。2021年9月甘草被收錄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是國家Ⅱ級保護植物。甘草常生長於鹼化沙地、向陽乾燥的沙質地、沙漠邊緣和黃土丘陵地帶;以種子繁殖為主,也可根莖繁殖。
甘草在中國歷代本草書籍中均有記載,甘草不僅是良藥,還有“眾藥之王”的美稱,明代《攝生眾妙方》中的定喘湯(麻黃、白果、桑白皮、蘇子、杏仁、黃芩、款冬花、半夏、甘草)對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均有一定的療效。此外,甘草還能解百藥之毒,國人寓意“解毒”,又因能調和百藥,有“調和,調解”寓意。甘草經濟價值高,農民種植不難,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經濟收入。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育植技術,選地整地,播種方法,扦插繁殖,組織培養,田間管理,收穫加工,病蟲防治,病害,蟲害,主要價值,藥用價值,經濟價值,保護現狀,植物文化,擴展閱讀,食物營養成分,
植物學史
在採集到新鮮的甘草時,如果將其根剝皮入口嚼之,立刻能感到甜味,因此稱為“甘草”。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與根狀莖粗狀,直徑1-3厘米,外皮褐色,裡面淡黃色。具甜味。莖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密被鱗片狀腺點、刺毛狀腺體及白色或褐色的絨毛。葉長5-20厘米,托葉三角狀披針形,長約5毫米,寬約2毫米,兩面密被白色短柔毛;葉柄密被褐色腺點和短柔毛;小葉5-17枚,卵形、長卵形或近圓形,長1.5-5厘米,寬0.8-3厘米,上面暗綠色,下面綠色,兩面均密被黃褐色腺點及短柔毛,頂端鈍,具短尖,基部圓,邊緣全緣或微呈波狀,多少反卷。
總狀花序腋生,具多數花,總花梗短於葉,密生褐色的鱗片狀腺點和短柔毛;苞片長圓狀披針形,長3-4毫米,褐色,膜質,外面被黃色腺點和短柔毛;花萼鐘狀,長7-14毫米,密被黃色腺點及短柔毛,基部偏斜並膨大呈囊狀,萼齒5,與萼筒近等長,上部2齒大部分連合;花冠紫色、白色或黃色,長10-24毫米,旗瓣長圓形,頂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於旗瓣,龍骨瓣短於翼瓣;子房密被刺毛狀腺體。莢果彎曲呈鐮刀狀或呈環狀,密集成球,密生瘤狀突起和刺毛狀腺體。種子3-11,暗綠色,圓形或腎形,長約3毫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近種區別
甘草 | ||
---|---|---|
枝葉 | 莖直立,多分枝;葉互生,呈橢圓形卵狀,邊緣或全緣微呈波狀 | 莖直立或鋪散,疏被短柔毛和刺毛狀腺體;羽狀複葉,葉柄疏被短柔毛和刺毛狀腺體 |
花果 | 蝶型花一般有紫色、白色或黃色;莢果彎曲呈鐮刀狀或呈環狀 | 總狀花序腋生;花萼筒狀,疏被短柔毛;花冠淡紫或紫色,基部帶綠色,果為莢果念珠狀,常彎曲成環狀或鐮刀狀 |
圖片 |
產地生境
甘草常生於海拔400~2700米的乾旱沙地、河岸砂質地、山坡草地及鹽漬化土壤中。土壤酸鹼度以中性或微鹼性為宜,在酸性土壤上生長不良。甘草還具有一定的耐鹽性,但不能在重鹽鹼化的土壤上生長。甘草喜光,充足的光照條件是甘草正常生長的重要保障。對溫度的適應性強。抗旱、怕積水,適宜生長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較低的砂質土壤,在乾旱的荒漠地區也能形成單獨的種群。
分布於中國甘肅、遼寧、山東、陝西、寧夏、河北、新疆、北京、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山西、青海;俄羅斯、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韓國也有分布。
正在載入展開全文
正在載入載入更多
查看更多
打開百度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