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炮艇機
- 提出時間:20世紀20年代
- 代表人物:弗雷德
- 套用:越南戰爭
簡介,戰史,側射武器,現役裝備,評價,
簡介
16年後的1961年9月14日,已經成為空軍中校的麥克唐納再次向戰術空軍司令部提交了一份名為《側射火箭彈和航炮》(Transverse Firing Rocket And Guns)的報告。在報告中他重申了側射武器系統在戰術上的優點,並且強調了其在成本上的優勢——這樣的武器系統無須為其設計專門的載機,只要對聯絡用輕型飛機稍做改裝即可。1961年9月19日他在提案附屬檔案中明確提出解決導航、火控和彈道問題大約僅需10萬美元,時間大約半年,定型後需要數百小時的飛行測試,因此需要用到佛羅里達州艾格林空軍基地(Eglin AFB)的水上和陸上實驗場。但他的建議再一次石沉大海。
1961年底,拉爾夫·E·弗里克斯曼博士,貝爾空間系統公司的助理總工程師在空軍基地遇到了麥克唐納中校。在交談中,他得知了後者向戰術空軍有限戰爭委員會(Limited War Committee)提出的建議並聽到了後來流傳甚廣的南美傳教士的故事(關於一位被稱為聖徒內特的南美傳教士的故事,他長期駕駛輕型飛機向邊遠山區和村落運送郵件和物資。由於沒有機場,郵件和物資只能空投,為了使這些東西準確落到預定地點,內特想出了一個奇怪的辦法。他駕駛飛機做超低空飛行並用一根長繩子將飛機和地面連線起來,飛機所做的機動實際上就是“燈塔盤旋”。結果,郵件和其他貨物極其精確的扔在預定空投地點)。沒人知道聖徒內特的故事是真是假,但與麥克唐納的交流使弗里克斯曼幾乎立刻就迷上了炮艇機概念。弗里克斯曼又回想起他做飛行教官時的經歷,當時他駕駛飛機繞一根柵欄柱盤旋時,可以做到始終保持柱子在視野內機翼的尖端。因此,他相信,可以通過使用一個小型瞄準具,將子彈從飛機側面沿瞄準線射到目標上。回到貝爾航空後,1962年底,弗里克斯曼在公司內部的自由交流會上將側射武器系統/“燈塔盤旋”的概念提出來,得到了同事們的熱烈回響。1962年12月27日,弗里克斯曼將貝爾公司在炮艇機方面的幾點研究意見交給了美國俄亥俄州懷特-帕特森空軍基地行為科學實驗室的戈登·A·埃克斯坦德博士。他在信中寫到:“我們相信,飛機進行‘燈塔盤旋’時使用側射火力,可以有效壓制地面防空炮火。至少在理論上,它在執行偵察和破壞任務時的效力三倍於傳統飛機。”1963年4月16日,弗里克斯曼認為關於側射武器系統的問題可以得出結論了,他向空軍提交了報告,在報告中詳細闡述了側射武器概念在游擊戰和平暴作戰中的優勢。
弗里克斯曼的提案中描述的側射武器系統相比傳統的軸向射擊武器系統而言有幾個優勢:首先,裝備軸向射擊武器系統的飛機可能在最初發現目標和開火之間那段時間失去目標。失去目標更可能發生在第一次攻擊完成後,飛機拉起,轉彎,重新進入攻擊航路進行二次攻擊時。而裝備側射武器系統的飛機,飛行員只有一個任務,那就是做“燈塔盤旋”機動,在此過程中,武器會自然而然的指向目標並進行不間斷的火力壓制。弗里克斯曼的建議是“在慢速、低空飛行的飛機上裝側射武器系統可以覆蓋很大的地面區域,並以高角度的火力壓制敵軍”。第二個優勢是成本優勢,開發安裝側射武器系統的飛機成本很低,可用運輸機和輕型飛機(教練機和其他軍用輕型飛機)改裝,側射武器系統本身也就是改進後的機槍或機炮,都無須高昂的研製費用,更何況美國空軍當時有大量過時的運輸機在預備役部隊服役。將它們改裝成為炮艇機可謂一舉兩得。
炮艇機從概念進入實用領域有3個必須確認的因素,它們決定了炮艇機的作戰效能,這三個問題無法解決,炮艇機就只能作為一種概念存在。這三個要素是:側射火力系統射彈的彈道和射彈散布;飛行員捕捉目標並操縱側射火力系統的能力;將飛機從直線水平飛行狀態改入進攻所必需的“燈塔盤旋”機動狀態需要的時間。
戰史
時間:1968年12月28日,夜間20:30分
地點:越南,距離邊和空軍基地37英里的NGAIGIAO
當美國駐越南聯合研究和測試局局長約翰.K.波里斯準將從AC-47的觀察窗向下看的時候,這個三角形哨位的外面到處火光沖天……隨後飛行員泰里上尉立即投下MK-6照明彈,並用7.62mm加特林機槍向蜂擁而上的越共游擊隊員猛烈掃射,為了延長攻擊時間,每次開火的都只有一挺機槍,在超過1小時20分鐘的時間內,泰里上尉總共投下80枚照明彈,發射超過7000發機槍子彈,並沒有地面火力傷到這架AC-47。波里斯準將在備忘錄中記下這樣的文字:“在即將返航前,地面部隊報告由於空中支援,游擊隊的進攻已被打退,他們對這樣支援非常感激。”
在另外一次夜戰中,一位《星條旗報》的戰地記者在目睹整個戰鬥過程之後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隨著飛行員將Puff的字樣油漆在了機鼻上,Puff: The Magic Dragon的歌謠唱遍了美國和美國駐越南的空軍,這種被比喻成西方神話中的噴火龍的武器,就是最早的炮艇機,由C17達恪他運輸機改裝的AC-17炮艇機。
側射武器
側射火力和燈塔盤旋的原則就是飛機環繞目標作圓周飛行,讓安裝在飛機一側的武器始終對準目標進行射擊,只要能夠滿足火力強度和精確度的要求,這種戰術將發揮恐怖的威力,而將基於這種戰術射擊的武器系統安裝在中型或者大型運輸機上,就產生了讓缺乏防空能力的部隊談虎色變的炮艇機。
現役裝備
AC-47(幽靈):
其它數據:翼展28.96米,機高5.16米,機長19.63米,最大起飛重量19470公斤,最大速度373公里/小時,巡航速度281公里/小時,總計速度216公里/小時,滯空時間7小時(常規作戰時間5-6小時),最大升限7450米,載員編制7-8人。
AC-119G(鬼影):
武器:4挺通用電氣 SUU-11A/A 7.62 毫米加特林“米尼崗”機槍吊艙,60枚照明彈,50000(晝間)/35000(夜間)發機槍子彈。滯空時間6小時(外加30分鐘儲備),攻擊高度1066米,載員編制6-8人。
AC-119K(利刺):
服役的AC-130有8架H型和13架U型,同為家族的第三代。72年投入現役的H型綽號“鬼性”(Spectre),95年服役的U型綽號“幽靈”(Spooky)。
武器:AC-130初期型號上使用從7.62mm到20mm的各種機槍機炮;並攜帶大威力的重磅炸彈,如用於剷除大面積叢林的重型BLU-82炸彈。H型使用一門105mm榴彈炮,改進自陸軍的105炮,加裝反后座裝置;一門福博斯40mm機關炮;兩門20mm M61 六管加特林炮;有時加裝一些機槍。U型則將25mm炮換成了GAU-12 25mm五管加特林炮。上述武器均由先進的探測和火控裝置控制,包括先進的多座火控雷達和熱成像儀。
評價
成建制裝備炮艇機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其炮艇機的繁榮是建立在絕對制空權的基礎上的,炮艇機,是一種作戰目的明確,費效比優秀的特種武器。
首先,從作戰目的來說,炮艇機的作戰目標就是防空能力相對薄弱的地面小型部隊和裝甲車輛,就好像中國的作戰目標並不僅僅是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同樣必須面對很多與小國的小型衝突、甚至是與非國家組織的非對稱衝突的道理是一樣的,在這樣的場合,雙方都不一定動用遠程防空飛彈和空軍,很多時候可能就是小部隊互相滲透突擊,比如我國新疆地區的漫長邊界附近大量的訓練營,甚至中越,中緬邊境地帶的緝毒作戰,還有就是曾經發生的中越邊境戰爭的大規模特工戰,這些場合都非常適合炮艇機作戰,尤其是在我國這樣缺乏大規模陸航直升機的條件下。
其次,炮艇機的技術門檻不高,並不需要太多高技術設備。美國的炮艇機其實就是把大型運輸機改裝一下,裝了一些直射武器而已,只要解決了武器系統的問題,找到一個好的平台,炮艇機可以非常快的裝備起來,我國大量使用的運8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平台,改裝甚至對飛行品質都沒多少影響。老飛機C-47和C-119都是在改裝成炮艇機之後煥發了青春,我們的運8為什麼不行呢?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炮艇機良好的作戰性能,最老的AC-47使用機槍對付潮水般湧來的步兵,其火力密度和精確度令人瞠目結舌;AC-119開始使用機炮攻擊車輛甚至坦克;到了AC-130它們甚至在巴拿馬直接重創了裝備大量裝甲車輛的諾列加2000旅,並且在阿富汗投擲超級炸彈。
讓懷疑炮艇機的人看看歷史上的炮艇機戰果吧: